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化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2014-04-17潘海澜
潘海澜
摘 要:由信息技术与化学探究能力的关系、学生目前探究能力现状的提出,分别从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提问能力、猜想与假设能力、设计与制作能力、实施实验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合作与探究能力、解释与结论能力等进行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促进;探究能力;提高
现代社会信息万变,知识更新迅猛,挑战与机遇并存,人的素质要求面临着严峻挑战。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理应顺应时代潮流,在教好书、育好人的基础上,更多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促进探究能力的提高,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本文就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化学探究能力的提高谈几点看法。
一、信息技术与化学探究能力
1.什么是探究能力
探究是教学的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掌握科学内容、科学方法和科研能力。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和目标。而探究能力是探寻研究未知或者已知事物的能力,在化学中探究能力包括提出问题能力、猜想与假设能力、制订计划能力、实施实验能力、表达交流能力、解释结论能
力等。
2.信息技术与化学探究能力
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重要性尤为突显。与此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如何通过学科渗透,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探究学习,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以不可避免地摆在我们面前。
运用信息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学生认识的时空限制,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系统参与信息的收集过程,形成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更好地发挥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激发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学生探究
能力。
3.目前学生化学探究能力的现状
(1)“问题少”
相当多的高中生羞于开口提问题,没问题可问。而对老师的引导、提问也无言以对。要求学生提出问题,但也是敷衍地提些基本题或翻开练习本随意指一题目,最多的是问:“老师这题怎么做?”根本毫无针对性。
(2)“想法少”
化学知识多是由实验探索、提炼出来的结论,不可能逐一验证。也有一些是先提出猜想,再加以论证而得出的。追随着先人的脚步,引导学生提出假设、猜想,可是大部分学生思想仍打不开,脑筋打结或是有点“朽”或是有点“懒”,没了想法,无假设意识,有些可能在老师的提示下才被动地想,主动性差。
(3)“动手少”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重在动手操作。而现在学生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原因诸多。课程设置因素——高中化学课程中,没有学生分组实验的安排;社会因素——对化学不够重视,只在高二进行会考实验考查,对实验要求低;个体因素——片面认为化学反应会有危险,常与毒、险联系在一起,往往是“眼观手不动”。
(4)“交流少”
化学课上因理科性质特点,学生习惯于“喂、填”的方式学习,交流、沟通少,也有些学生若发现问题就马上叫老师,想从老师那里直接得到解释与答案。这样缺乏同伴的互助、交流、讨论,归纳总结能力更是弱之又弱。
二、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化学探究能力提高
1.信息技术是促进化学探究能力提高的“催化剂”
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喜爱远胜过在课堂上读书学习,若教师能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通过“爱屋及乌”的方法,以信息技术为“催化剂”,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化学探究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1)化“被动”为“主动”,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信息技术”略知一二,并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而对于化学,从初三才学起,初中浅薄、高中深难,学生多数是“想爱化学却力不从心”。高中生已有一定的思维方式,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若能利用信息技术的新、奇作为化学学习的辅助手段,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有关化学的热点问题,如,食品添加剂、水质污染、汽车内饰等,指导他们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从中发现与课堂学习有关的内容进行探究。例如,学生在网络上看到有关“甘肃平凉牛奶亚硝酸盐中毒事件”时,会在学习硝酸相关性质时提出有关问题,尤其是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化学成分区别、化学性质差异,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提高发现问题能力。
同时,化学作为理科学科,与数字、模型、实验相伴,要求严谨、理性、有效。高中生还未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但学习总离不开学习乐趣,乐学才会好学。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通过录像、视频,生动的画面、真实的场景和形象的模拟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丰富的想象空间,让学生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掌握。例如,高中《必修二》中有机化学乙醇的学习,虽然大家对于酒精有所知,但要与化学名称乙醇联系在一起,从分子结构到化学性质学习,学生感到太枯燥、太“理科化”。可要是通过视频展示,从古诗词入手,到酒驾酒精测试,激发学生对乙醇分子结构型、化学键断键位置的学习就感性的多,学生不自觉地从想知道,到提出问题,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地探索知识。
(2)化“抽象”为“具体”,提高猜想与假设能力
从宏观世界看微观变化,利用Flash、仿真化学实验室、分子模拟等把静态图示转变为动态图示,把微观粒子宏观呈现,把抽象的空间转变为具体化、立体化、形象化,增强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例如,高中《化学原理》原电池这一节,重点、难点是让学生了解电子移动、溶液中离子移动方向,掌握原电池工作原理。这些内容很抽象,电子、离子都是微观粒子,光靠老师叙述,学生理解也很困难。即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可大多数学生理解起来感到吃力。学生会七嘴八舌地讨论、假想电子如何移动,铜片上生成的气体是什么。为了化解这一难点,利用微机模拟原电池所形成的闭合回路,通过电子转移的流动过程和声响,及两极不同颜色的Zn2+离解,H+析出标示出内外电路所构成的闭合回路,使学生认识原电池本质;最后利用录像播放不同新型原电池的工作情况,使学生看到“微观世界”和化学变化中氧化还原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空间的局限性,开阔了学生的宏观视野,强化了直观效果,让学生的猜想与假设得以论证,使学生最终形成对原电池比较深刻和全面的理解。这要比老师费心口舌地讲解强多了。
(3)让“捕捉”激发“思维”,提高设计与制作能力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对物质的性质探究、物质的鉴别等,要在学生动手实验前进行,这是很关键的。
要培养、提高学生设计与制作能力,更多的是来自教学上的积累。然而,仅限于课程、课堂是不完整的。学生的各类创意、灵感更多的是来自科技类活动、社团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激发,来自学生的社会活动。如何及时捕捉、提升学生转瞬即逝的创意灵感?构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探究,校园学习—家庭探究—社会学习多方位的学习形式。通过网络这样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师生共同建立博客,将最新的信息、热点问题、前沿科技等及时在网上搜集整理、发布,实现信息的分享。这不仅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师生间碰撞出更多的智慧火花,使学生从设计思维拓展到制作实践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展现。
2.信息技术是促进化学探究能力提高的“助燃剂”
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提高化学学习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表达化学探究成果的质量。它让交流变得便捷、灵活;让表达变得更顺畅、直接;让探究变得更深入、开放。
(1)“心动”与“行动”,提高实施实验能力
学生很喜欢化学实验,如梦幻般的颜色变化、如魔幻般生成新的物质,物质的变化有趣,透着神秘。教师多以演示实验进行讲解、探究物质的性质,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无法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在实际教学中,除了教师示范外,也让学生实际行动,上讲台来操作。还要顾及全班学生的学习,引燃学生探究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发现应用摄像技术会达到更好的效果。选用高清摄像头,调整好焦距,选择好视角,控制好周围光线的影响,可在投影幕上获得相当不错的视频图像,效果甚至好过网上下载的许多教学录像片。学生看明白了,动手过程在全程“直播”下,加上教师的讲解,探究的积极性增强,无形中也提高了学生化学探究的能力。
(2)“传统”与“现代”结合,提高表达与交流能力
高中教学中不少教师有这样的体会:提出问题,教室里鸦雀无声;请学生站起来回答,要么不吭声,要么无法准确、简要表达清楚;让学生进行交流,多数学生只听,或是不吱声、或是没有自己的意见,只想听别人的观点。学生学业交流大多局限于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而对知识学习中的交流却很少,如何提高表达交流能力?
我们可以用传统的对话式表达,也可以用信息技术式表达,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口头的表达,又要重视书面的表达;既要重视传统的表达,又要重视现代化的表达,让学生在电子时代的交流方式更丰富。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实现知识的建构。因此,学生在实验操作、学习知识过程中,利用网络技术、微信群、QQ群、电子邮件等开展学习,实现网上表达、交流,让面对面不敢说的大胆说出来,展示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所思、所疑、所获,还可以利用班里的计算机建立专属文件夹或建立个人博客、班集体主页,与其他师生就感兴趣的探究问题做更深入、广泛的交流。
(3)在“做”中学,提高合作与探究能力
学习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获得新知。对知识的探究是要通过观察、调查、制作、收集、实验等活动,自己寻求答案。不同年级的探究能力不同,如,初中年级刚涉及化学的学习,要想提高探究能力,完成探究活动,可通过报刊、网络等收集资料进行简单的数据说明,不局限于教材;高中年级则可用探究实验室,在实验操作中,运用信息技术,应用软件勾画不同曲线、列表等进行数据分析。例如,高中学习溶液酸、碱性,要测溶液的pH,传统教学只是简单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于广泛pH试纸上,与比色卡进行对照,只能大致了解溶液的酸、碱性,而酸、碱性强弱却区分不明显。进一步探究影响pH因素时,那传统实验中的操作繁琐、pH试纸消耗大、现象不清等,都不利于学生的探究。而借助探究室,六人一组,分工合作。通过电脑、软件、感应棒进行数据传递、分析,不同温度、浓度的改变,在电脑显示屏中时时呈现pH变化曲线图,学生一目了然,这是普通实验无法比拟的。而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角色除了“导演”,也要善于当配角,将自己融入每一个小组中,与学生共同完成探究任务,促使学生在做、学之中提高探究能力。
(4)合理应用媒体,提高解释与结论能力
解释与结论是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解释与结论的得出,需要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科学方法得出。通常,我们在教学中利用文字、图表、反应机理等进行解释,得出结论。这样的过程,学生有参与,但涉及面不广,不少学生是等着老师告诉结论,显然无法提高学生的解释与结论能力。若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讨论,再利用实物投影仪或多媒体展示探究过程及探究成果,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科学的检索方法及时地找到相关的内容支持自己的结论或解释,既丰富了结论依据、增强了可视性,又体会数字化学习的魅力。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交流、生生合作还有利于形成融洽的教学氛围。在探究过程中或探究后兴趣的延续,师生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电子邮箱等进行充分的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开放言论的环境中,学生更大胆地解释,更自信地得出结论,能力提升也在情理之中。
参考文献:
[1]覃维昆.摄像头在辅助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7(05):93.
[2]韩萍.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化学探究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2(35):148.
[3]杨远琼.立足科学探究,整合教学媒体[C].北京: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2006.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