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也需要“威逼利诱”

2014-04-17许婷婷

新课程·中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方式方法语文教学

许婷婷

摘 要:大家常说,学生管理的最高目标是学生自主管理,即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自觉自律,自主学习。可看看现在的学生,他们真的就能很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吗?真的就能自觉自律地完成学习的任务吗?作为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去督促他们完成,而不是一味地姑息迁就学生,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也需要“威逼利诱”。

关键词:语文教学;方式方法;“威逼利诱”

一、“威逼”也要把握尺度

对待学生,是严格要求,还是宽容对待?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所要面对的问题,但不论怎样做都是为了能更好地管理好学生。这里所讲的“威逼”并不是要对学生实行什么“酷刑”,而是对学生的学习讲求方式方法的全方面落实到位。

1.课堂教学“威逼”。现在基本上一个班的学生有六七十人之多,要让老师逐个去盯学生,恐怕不太现实。所以,需要采用技巧和方法去逼迫学生认真听讲,跟着教师的思维转。其中有一个方法很简单,就是多提问。不限人数,不限时间,在任何可以设置的地方随机点学生单个起来回答问题。可能第一个问题点这个学生,下个问题还点这个学生,不让学生有侥幸逃脱心理,让他们的头脑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高速运转之中。这样既维持了课堂纪律,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岂不一举两得。可能在刚开始实行的时候,有些学生会很不适应,但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就会习惯这种紧张的课堂气氛,从而能够全面落实老师所讲述的内容。

2.课外落实“威逼”。课堂上接受知识,而课外需要巩固复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课外训练最主要的途径就是作业,针对语文知识琐碎的特点,在平常的教学中,每一天都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完成。这些题目主要针对语文选择题前五个题(字音、字形、成语、语病、标点)以及二卷的语言综合运用,一方面因为做好这些题目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另一方面也因为这些题目可操作性强,训练取得的效果会更加明显。这些题目一般由我在各种资料中筛选而来,所以,对质量也有一定的保证,并且做完后评讲,力争全部弄懂弄透。针对这些题目,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积累本,每个星期都收起来检查一次,坚决杜绝懒惰的行为。逼迫学生完成训练,将知识落实到位,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次严格的要求、一次坚决的落实,就可以让学生的成绩提高,所以“威逼”学生,切实落实学习内容。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尺度,既不可操之过急,又不可违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要适当地给学生休息和调整的时间。

二、“利诱”也需掌握方法

很多时候,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是对一个人最好的激励。当然这里所讲的“利诱”并不是单指物质诱惑那么简单,而是从各个方面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方式方法。语文这门学科所特有的人文性,让语文老师在学生的思想引导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列举在平常教学中操作性较强的几种“利诱”方式。

1.理想“利诱”法。一个人有目标,有理想,他的人生才会充实,才会快乐,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我经常利用课堂或课外时间,和学生探讨他们的理想,他们将来的人生规划。可能在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学生会对未来有一种茫然无措的感觉,我们老师刚好可以趁此机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生对理想、对目标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之后,我们更要帮助他们勇敢地坚持下去,清除一些消极悲观的情绪,哪怕在学习中遇到失败时,也能够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2.感情“利诱”法。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现在的学生都是“非主流”的90后一代,讲求的是自我个性的显露,再加上他们这个年龄段所特有心理状态,所以很多时候的他们,有一点敏感,有一点高傲,还有一点冷漠。可是冷静下来,看看他们那双成熟中却有着一丝迷茫的眼睛,可以感觉到冰山的下面有着不灭的火焰。在平常的教学中,我总是抱着这样的理念,耐心地去打开学生的心房,经常跟他们探讨跟父母、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处理,让他们去面对自己的内心,懂得珍惜亲情和友谊,慢慢地这些感情都将会成为他们学习上的不竭动力。

3.竞争“利诱”法。在平常的学习中,竞争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竞争,可是一个需要我们老师重视的工作。首先,小到平常的一次练习,大到全市的调研考试,我都会将所有学生的语文试卷拿出来认真分析,然后按照题目顺序,记录下做得好的学生的名单,在课堂上当着所有学生的面提出表扬,并且对这些学生所做出的努力提出肯定。让学生习惯被肯定,被表扬,可又如何才能获得这些肯定和表扬呢?这就需要他们去付出,去刻苦学习。看似一个非常简单的做法,既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保持了前进的不竭动力。

“利诱”的方法还有很多,有时候学生并没有找到学习的原因和理由,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找到学习的不竭动力,促使他们上进。语文课堂是师生共同心灵的归属地,上海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说道:“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数理化学科的老师,他们在课堂上可以不涉及现实、世俗的问题,可以心安理得地“为科学而科学”,而语文教师则不行,无论阅读还是写作,你都无法避开现实,对人生、社会的看法总在其中。所以,语文老师也不是仅仅充当一个传授课本知识的角色,而是要去探索学生的心灵。归结到本文所探讨的一个问题,就是语文教学也需要“利诱”。

“威逼利诱”的根本是落实学生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以期取得更好的成绩,只是“威逼”也要把握尺度,“利诱”也需掌握

方法。

参考文献:

王金葆.“威逼利诱”话教学管理[J].教师教育科研,2009(01).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方式方法语文教学
英语学科实现课前有效预习方式方法的探索
对德育教育的几点看法
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的方式探究
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研析医院档案管理
小议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成效
浅析体育教学中的柔韧性练习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