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美术教育的审美价值
2014-04-17董文杰
董文杰
摘 要:随着社会审美意识的逐步提高,高校美术教育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就高校美术教育的审美价值进行了简要分析。力求结合实际,建立一套客观、完整、全面的艺术理论体系。
关键词:高校美术;审美价值;审美意识
随着社会审美意识的逐步提高,高校美术教育也得到了相应提升。美术是一项高雅的文化艺术,可以培养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等多方面能力。美术教育的开展对于全能型人才的培养,高校美术教育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努力。
一、高校美术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人才需求量逐年上升,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传统应试教育下“纸上谈兵”的人才类型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用人单位更希望聘任到审美能力高、实践能力强的员工。高校教育特有的属性是对人才实用性的培养。
1.培养专业美术设计人员
高校美术教育较之低年级教育有不许多不同之处,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高年级美术教育针对的是培养具有专业美术能力的学生。美术教育的开展形式必须符合严格的能力培养模式。经过系统培训的学生将具备更高的审美能力和专业素养,高校美术教育为艺术设计、纯绘画等方面输送了大批人才。由此可见,开展高校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既迎合了时代的需要,又为学生开拓了新的发展方向。
2.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对于学生而言,高校美术学习是建立在文化知识上的一种重点培养。时下,人们对美术特长生仍然存在一定偏见,认为美术专业类学生是“文化课上的差生”。这种想法当然是不对的,高校美术教育的开展不能忽视文化课的发展,在专业的艺术院校中美术类专业的文化课要求依然很高,并没有丝毫懈怠。对学生而言发展美术教育的起点是促进个性化发展。给予具有艺术天赋的人系统培养。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特之处。
3.切合时代的发展需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功能性、实用性的要求逐渐减弱。这一点可以从家具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等得到体现,当实用价值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需要时,设计的美观性、创新性的地位逐渐提升。设计的思潮随着时间不断更新换代,新旧交替之间,国内的设计逐渐走出国门,步入国际舞台。
二、高校美术审美教育开展的创新措施
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提升学生审美措施是学习目标之一。只有对美术教育进行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满足人才市场和商品需求的发展需要。
1.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传统民族文化
高等学校指的是高层次的人才素质培养,早在二十世纪期间,著名的美术教育专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汀先生就提出了重传统、重民间、重实践的美术教学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推动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阶段,自此全国范围内的各大艺术院校都开始了新一轮的革新。大多数的艺术院校都开设了民族民间艺术的相关专业科目。传统文化本身就是艺术的延续和传承,发展美术传统民族文化增加了学生的自我认同和民族归属感,培养了大量的艺术设计应用类人才。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增加了美术教育的践行能力和学习者心理上的文化认同。
2.提升学生信息整合能力
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学生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丰富的实际调查,这在美术类高校中已成为主流现象。学生通过资料的归纳、加工和整合,不断完善美术创作,使作品保持一定专业高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有去繁就简的步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文化艺术得到发扬和传承。
3.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美术教育的最终结果都是面向大众,尤其在设计课程中更加强调人性化和功能化。众所周知,任何的设计作品都不能孤立于商品社会而存在和发展,它是资源整合利用再创造的一个过程,是教育者、设计者、使用者、观赏者的直接映射。教育者立足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下,以美术教育为桥梁,通过引导学生对美术主要知识和相关知识的开放性探索,逐步建立起以美术学科为主体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对美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创新思考,最终达到美术和其他学科之间知识的贯通,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美术学科的发展方向。
三、高校美术教育的不足之处
改革开放以后,高校艺术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我国现在的发展历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创新不足、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及管理有待加强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在加强认识、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建设等环节需要更具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高校学生是文化的传承者,高校美术教育的本身就起到了文化方面的指向标作用。高校美术教育的顺利开展,可以加强学生探究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探究。时代的发展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时刻用创新发展的眼光来审视现代高校美术教育体制,长时间来我国高校美术教育有过发展期,也有过停滞期,归根到底我国教育事业仍然是不断前进的。只要将改革和发展有机结合,最终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而促进高校美术的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梅.德国美术教育[J].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01.
[2]巩其庄.创造未来的教育[J].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06.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