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应用导向 推进教育信息化

2014-04-17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技术建设

朱 虹

(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 南昌 330046)

坚持应用导向推进教育信息化

朱 虹

(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 南昌 330046)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对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等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增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紧迫感,把握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本要求,突出应用导向,明确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任务,建立推动教育信息化的保障机制。

教育信息化;应用导向;目标任务;保障机制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一起并称的“新四化”,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和中国梦的基本途径。而教育信息化又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对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等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增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紧迫感

信息技术是当今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渗透力最强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对信息化的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此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正在引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

从世界各国发展趋势看,教育信息化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提升教育水平的战略选择。美国1993年就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开始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并把信息技术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2010年美国又正式发布《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0》,提出技术赋能的学习模型,努力寻求教育系统的整体变革,全面提升教育生产力。英国继2005年出台《利用技术促进学习计划》之后,于2010年发布《下一代学习:2010-2013年执行计划》。日本于2010年公布了《教育信息化指南》,从学习、使用、提高教师指导能力等9个方面推进信息化运用。韩国于2011年推出“智慧教育战略”,投资20亿美元开发电子教科书、进行教师再培训、建立云网络,宣布到2015年所有学校的纸质课本将被电子课本取代。可以说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提升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实现方式,纷纷抢占发展先机。

从国家的决策部署来看,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战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新世纪以来,更是把教育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要求“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2012年9月,国家召开了第一次全口径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对教育信息化进行了全面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明确提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这一系列紧锣密鼓的部署将教育信息化推向了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

从教育事业发展来看,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就促进公平而言,教育信息化突破了不同地域在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上的差距,用较低的成本高效便捷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广大教师通过网上培训、视频课堂、互动观摩等方式随时学习,零距离接触先进教学方法,可以整体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师资均衡化。就提高质量而言,教育信息化可以让师生拥有获取信息的平等地位,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必将对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产生深远影响。可以说,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信息化是重要动力之一,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全局意义,是破解当前制约教育发展难题的重要抓手。

二、把握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本要求

当前,对教育信息化仍然存在相当多的认识误区,很多人一谈到教育信息化,就是讲设备、讲技术,对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认识不深、理解不透。

要把握教育信息化的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不能把教育信息化简单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单纯的硬件设施建设不是教育信息化,信息产品在教育领域的简单应用也不是教育信息化。真正意义的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只有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教育教学的过程才是教育信息化。简单的硬件设施更新换代不能代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再高级的计算机、再轻薄的iPad,都不能算是教育信息化的标志,甚至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并不是教育信息化,仅仅是信息产品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只有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作为教育信息化核心理念,通过信息技术优势解决教育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才能找到教育信息化的方向,找到推进教育信息化真正有效的路子。

要把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只有应用程度越深,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带动作用就越明显,不应用就失去了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要始终坚持把应用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切入点、着力点和核心要务,而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单纯的硬件建设上。要以应用驱动硬件设施投入,以应用驱动教学模式变革,以应用驱动教育管理创新,以应用驱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真正实现以应用来驱动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

要把握教育信息化的原则。推进教育信息化,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既要满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同时更要立足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实际,以“应用、培训和共享”为行动导向,通过顶层设计和重点项目的推进,促进教育信息化水平实现后发先进的新局面。二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特点,统筹做好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明确发展重点,强化标准建设。要突出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加快缩小区域、城乡、学校之间的数字化差距,推进区域、城乡教育协调均衡发展。三要化人化物,齐头并进。教育信息化的重心在于人的信息化,人的价值旨趣、学习需求与信息素养等是教育信息化成败的决定要素。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要突破技术性的要素框架,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不仅要带动“物的现代化”,更要带动“人的现代化”,变替代性应用为创新性应用,推动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全面变革。要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改变以往重在购买设备、资源等“见物不见人”的现象,实现“化人”与“化物”齐头并进,达到要素整合、环境统筹及主体协同的新格局。

要把握教育信息化的要素。学校教育中,教师、学生和教学设施是其基本的构成要素,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展开,必须使教师的作用,学生的能力,教育设施的性能都有深刻的变化。就教师来讲。传统教育中,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一定学科的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可以自主地通过各种途径,以各种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情况下,教师将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对于给定的学科内容,学生不仅通过老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调查访问学习。因此,教师不再只是讲授,而应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组织、协调,要思考每一堂课怎么把信息化的优势发挥出来。就学生来讲,以知识的传递、知识的理解为中心的接受学习中,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学生的要求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求学生不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主动地获取知识。特别是现在的网络条件下,学生的学习空间互动非常方便,视频、图像、文字等无所不能。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更多的参与,更要注重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讨论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就教育教学设施来讲,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广泛应用,使学校中教育设施的性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包括学习资源的共享、教学设施的网络化、多媒体学习环境的完备等。

三、明确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目标是,以“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数字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应用普及为重点,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和加强队伍建设为保障,全面建成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与教育现代化目标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信息化体系,基础设施更加优化,资源和基础数据库更加完备,队伍建设更上台阶,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项任务。

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目前,很多农村学校没有基本的宽带网络教学和学习环境。各地要全面整合“改薄”、“标准化”、“校安”等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加快完善和提升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水平和教育网络体系,重点是解决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解决好农村教学点校园宽带接入“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努力实现全省所有中小学宽带到校。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引导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接入。在基础设施运营维护上,积极倡导市场化办法,由专业化企业或非营利性机构提供服务,由学校或政府购买。这方面各地有很多好的经验值得学习,如广东省教育厅与中国电信广东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对学校宽带接入实行“三免费”政策,为未接入互联网的学校免费提供4M的ADSL专线;在线路满足10M接入条件后免费升级至10M;所有接入学校前三年免费使用,三年后大中城市和珠三角地区学校执行每校每年200元的优惠资费标准,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农村中小学全部免费使用。

加快推进数字资源班班通建设。要通过专递课堂、名师讲堂、名校网络课堂等“三个课堂”,实现“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推送到每一个班级,特别是要让边远、农村地区孩子也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所谓“专递课堂”,就是针对农村边远地区部分课程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集中力量开发一批音乐、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等短缺课程,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所谓“名师课堂”,就是支持各地各校大力开发一批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利用网络平台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带动作用,从而提高广大教师教学水平。所谓“名校网络课堂”,就是支持有条件的名校开设“网络课堂”,加速普及输送到其他学校,使更多学校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

加快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网络学习空间是信息化教学的全新模式,是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是对网络时代学生学习、老师教学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新模式的创新,对以校园内学习为主的教育方式产生革命性影响,对继续教育、学习型教育和终生教育具有重大意义。要积极探索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有效机制,重点推动职业教育、教师空间建设,带动学生空间建设,使每个教师、高校学生、中学学生和职业类院校学生都有一个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要在网络学习空间的有效应用上下功夫,深入研究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育内容,变革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推动教师的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利用网络空间组织教师开展研修活动,提高教师研修水平。

加快推进教育资源平台建设。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支撑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性工程,要从师生需要和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建设以课程内容资源和自主学习资源为主,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各门类教育,多层次、智能化、开放式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体系;要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和云技术,虚拟和智能技术等,优先建设“低门槛进入、轻负担运行、高效益回报”的教学应用平台;要加快慕课、微课等新型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共享;要探索建立“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估准入、学校自主购买”的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推进建立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地方、企业平台互联互通和协同服务的数字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建立覆盖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学生、教师等基础信息的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中心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省各级各类教育学生、教师、教育机构、学校资产等信息全入库。要强化系统的部署应用,让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真正用起来,通过系统应用为本单位和本地区教育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撑,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省市县校之间要做到数据互通和系统互联,提升教育监管能力与服务水平,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服务网络化。

加快推进信息应用能力建设。要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中的广泛应用,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展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和教科研究机构开展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以教科研究带动教育信息化整体应用水平的提高。基础教育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教育要重点提高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案例分析、职业竞赛和技能鉴定的信息化水平,以信息技术支撑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继续教育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化“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远程开放教育办学模式,努力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高等教育要成为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排头兵,高校要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快对课程和专业的数字化改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要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技术研发,不仅为学校自身改进教学、科学管理提供支撑,也进一步丰富教育信息化的理念、理论和技术支撑,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教育改革;要积极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要积极推动高素质信息化人才培养。

四、建立推动教育信息化的保障机制

推动教育信息化关键是抓落实。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把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作为事关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重大任务来抓,加强统筹协调,以更有力的工作措施,强力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各学校重视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前提。各级政府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作为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大利民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决策机制和部门协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按照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制定本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规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主体,要准确把握需求导向,因地因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校要成立由“一把手”担任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能部门,配备信息化专职人员,完善技术支持服务机构,落实工作责任,避免出现“多头管理、无人负责”的现象。

加大经费保障。建立经费投入长效保障机制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各级政府要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设立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切实保障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偏远地区教育信息化的经费支持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确保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中的信息化经费支出,各高校要安排信息化专项经费。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服务,形成多渠道筹集教育信息化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为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加强人才建设。培养培训教育信息化应用人才,是实现“以应用为切入点和着力点”为核心理念的教育信息化的关键。要加大引进与培训力度,努力造就一支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的校长队伍、一支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一支具有研发能力的骨干队伍和一支网络管理的专业队伍。要继续以中小学和职业院校教师为重点,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培养信息化教学的习惯和素养,提升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要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教师管理体系,将信息化水平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使教师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习惯,使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增强教育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提升信息化规划能力、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要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相关学科的支持力度,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教育技术公共课程及信息技术通识课程,鼓励高校信息化相关学科毕业生到基层单位和学校从事教育信息化工作。

创新推进机制。推进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过程复杂,谁来建、谁来用、怎么用都要有新的机制。要建立专家咨询机制,促进决策科学化,做好顶层设计。要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学校应用、服务驱动”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更加开放的视野,优化政策环境,调动资金雄厚、技术先进、人才众多的优秀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要探索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技术、软件、管理、运行维护、个性化资源建设等服务的办法,逐步形成政府购买公益服务与个性化服务按需购买相结合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信息化服务大格局。要鼓励和引导跨区域、跨行业的教育信息化合作与资源共享,逐步形成全省一体化的教育信息化格局。要完善与建设、运营、管理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和督导评估机制,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目标管理和督导评估考核。

坚持试点先行。要坚持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分类指导、整体提高”的建设思路有序推进教育信息化。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区域性整体推进的先行试点,鼓励各地各校围绕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等主题,探索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和路径,整体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当前重点在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创新、物联网示范应用、智慧校园、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等领域开展试点。逐步形成教育信息化区域规模和品牌效应,引领整个教育信息化发展。

(责任编辑:余小江)

HighlightingtheApplicationOrientation,andAcceleratingtheProgressoftheEducationalInformatization

ZHU Hong

(People’s Government of Jiangxi Province,Nanchang,Jiangxi 330046,China)

Accelerating the progress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is of very vital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education fairness and education equalization,and achieving leapfrog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We should enhance the sense of urgency of accelerating the progress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grasp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accelerating the progress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highlight application orientation,determine the objectives and tasks,and establish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of accelerating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application orientation;objectives and tasks;guarantee mechanism

2014-06-18

朱 虹(1957-),男,湖北洪湖人,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文化改革与创新。

G641

A

1000-579(2014)04-0003-05

猜你喜欢

信息化信息技术建设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