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要让城镇化建设注入更多文化元素
2014-04-17唐进文
唐进文
深化改革要让城镇化建设注入更多文化元素
唐进文
李克强总理在刚刚结束的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用“3个一亿”进行了形象而又生动的描述。城镇化建设在我国新时期现代化建设中,是城乡统筹的关键,也是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打下记忆烙印的不是它的“容貌”,而是它的文化。缺少文化元素的城镇化是不完整的城镇化,缺少文化依托的经济繁荣,最终将难以实现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文化元素能凸现农村城镇化的精神魅力,也是深化改革的思想灵魂。城镇发展需要文化支持,尤其需要特色文化的支持。独特的文化,承载着城镇历史,展示着城镇风貌,彰显着城镇魅力,体现着城镇品格,是一个城镇的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以江苏省为例,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地方,人们熟知的民族英雄陆秀夫、著名外交家乔冠华就曾生活在这里。仅江苏建湖县就有文物保护点112处,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独特的资源优势,为这里的城镇化建设提供更多文化内容,注入更多文化元素提供了先决条件,同时也为他们进一步推进本地区的文化发展与文化繁荣提供了便利。其次,文化元素又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城镇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会不断积累和沉淀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这种特色文化是其它地方的人们所不具备或缺少的,是当地人民的文化之魂和精神依托。它在我们开展城镇化建设的道路上,既承接着传统,记载着历史,又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与变革,使城镇的人文精神代代相传,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延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文化体制的全面振兴。今天,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让改革的脚步在各行各业更加深入,更加结实有力。城镇化建设根系百姓,是我们改革之路上必须跨越的门槛,也是深化改革进程中必须深入了解的实际内容。
文化服务是城镇化建设内容的重要方面。城镇化建设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实现城镇文化服务均等化。目前在全国各地的城镇乡村,文化建设与文化活动生机勃勃。文化公园、文化艺术中心、文化活动广场等基础设施到处可见,为公共文化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无论世事怎样变迁,城镇化建设都必须有文化的支撑,尤其需要有特色文化的支持。缺少了文化服务的内容,农村城镇化将是不全面、不可持续的。其次,人文素质的提高是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文化推动社会进步,促使人类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没有人文素质的提升,人类社会将停止不前。人文素质的提高,既是人类个体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技术技巧、业务能力,只是他生活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一个人的人文素质,即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文化素养等,才是他更重要的发展标志。积极健康的人文修养,会促使人们自觉地关怀人类、关怀自然、关怀社会,逐步具备健全美好的人格品质。当一个城市具备了这样的人文素质,就会体现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通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进一步提振大家的“精气神”,让人们对生活更加热爱,对明天充满希望。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为推动城镇化建设事业的繁荣发展不遗余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不能否认,目前我们的城镇化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文化元素的缺失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重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与城镇化建设不紧密。还就建湖而言,有的地方因领导人文化修养、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地方因地理条件、经济实力等原因,在城镇化建设中与基层文化的结合中优劣并存,存在差异。如上冈镇在“十一五”期间建成了6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建阳、颜单两镇相继建成3000-5000平方米的镇级文化活动中心,说明这些镇的文化建设工作抓得比较好。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的文化建设与农村城镇化建设结合得不够紧密,文化建设未与城镇化建设同步推进。二是特色化城镇文化面貌不明显,城镇化建设主题脉络不够清晰,尚未形成能够获得社会广泛认同的城镇文化定位。有些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损毁破坏的风险较大,有些历史风貌村落规划统筹不当,存在一定的破坏风险。有些城镇一味模仿,“千城一面”,没有自己的文化品牌。三是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不健全。一些基层乡镇文化设施规模小、基础差、尤其缺乏先进设备和新型的公共文化设施。同时,由于文化人才、文化投入等问题,使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四是文化产业拉动经济不给力。中外城镇化实践告诉我们,城镇化离不开产业支撑。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文化产业是推动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例如我国深圳大芬村的油画产业、江西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山东潍坊的风筝产业、河南登封的武术培训产业等等,现在已形成产业规模。不仅壮大了自己,还促进了当地其它产业文化的发展。但如果选择的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带动作用不强,则不仅浪费了文化资源,也违背了城镇化建设的初衷。因此,我们应该真正理解城镇化建设的意义,抓住城镇化建设的良好时机,充分挖掘各地文化资源,让我国的城镇化建设焕发出更多光彩。
针对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文化工作者应该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使我们今后的城镇化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积极稳妥地步入正轨。一是在推进城镇化建进程中,我们应该树立宏观规划观念,融入文化资源理念,明确文化建设大局,要把注入文化元素与城镇化建设同部署、同协调、同推进。在具体工作中,要对所要实施的工作内容认真分析,反复考量,提出具体要求。例如,可将各地的文化资源情况、文化基础设施等相关因素纳入城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考量体系,使文化元素真正融入到城镇化建设进程之中。二是让人文理念同城镇化建设相融合。无论是城乡总体规划还是环境保护规划,无论是生产建设规划还是其它制度化规划,都要广泛听取各行专家意见,特别是文化专家的意见,把文化思想真正纳入城镇化建设的合理布局之中。结合不同地区、不同习俗等文化特点,明确文化功能、文化建设重点。开展好各区域间的良性互动,形成区域协调、互补的良好局面。三是搞好文化服务,丰富文化生活。城镇化建设中,要规划好基层文化网络,推进公共文化集聚区建设。对现有的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重点单位,应随时晋级升档,重新规划建设历史博物馆。进一步提升基层文化活动中心的质量,建设高标准文化活动站。进一步繁荣民间文艺,调动群众文化创造活力,夯实群众文化基础,鼓励广大基层群众参加各种形式的演出、比赛等文化交流活动,让基层群众文化成为城镇化建设中一支宏大的“草根”队伍。四是塑造文化精神,提升文化素养。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争创活动。以改进生活习惯、培养文明行为为突破口,引导基层百姓改变旧习惯、树立新观念、争做文明人。做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传播、文化礼仪宣传教育等活动,使城乡群众的综合素质尽快提高。尤其要把能够代表地方特色的文化纳入到城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体系中加以完善,并使其融入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构建起城乡百姓共同的精神文化家园。
在今天新的历史形势下进行城镇化建设,不仅要使人们群众物质生活的现代化得到全面发展,更要提升他们精神文化的层次和水平。文化既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城镇化前进的重要引擎。在未来城乡建设发展的道路上,城镇化建设将构成最主要的文化阵地吸引人们的眼球。因为我们知道,没有文化血液的浇灌的城镇化,一定只有僵硬的躯壳,而没有精神的引领。只有凸显文化魅力的城镇化建设,才是进一步深化改革道路上的正确选择。
责任编辑 刘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