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与生活阐议

2014-04-17于錾鑫

剧作家 2014年3期
关键词:舞蹈创作艺术

于錾鑫

舞蹈与生活阐议

于錾鑫

毛泽东同志曾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作了科学的论述:“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而我们要科学地论述舞蹈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回答生活才是舞蹈艺术的源泉这一问题,就有必要追溯和探讨舞蹈艺术的渊源。

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生产劳动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实践,也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基本来源。许多文献资料表明,艺术来源于劳动,舞蹈也是劳动的产物。在原始社会,狩猎就是人们最主要的生活内容,而动物是人们最主要的食物来源,于是人类的艺术活动就必然与此紧密联系。当时的舞蹈几乎都是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再现生产的过程,所以狩猎成为人们舞蹈创作的主要题材。在爱斯基摩人的“海豹舞”,我国古代的“百兽率舞”中,都能够得到生动的论证。《尚书· 益稷》中记载的“鸟兽跄跄”“凤凰来仪”“击石拊石”都是描写人们狩猎满载而归之后,快乐地聚集在一起,富有节奏地描摹鸟兽动作而“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情景。由此可见,原始舞蹈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反映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内容的结果,舞蹈艺术的起源是适应人们劳动的需要,是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分不开的。

舞蹈创作的最基本原则就是以形象塑造来反映社会生活。舞蹈艺术以生活为出发点,通过形象思维产生具体的生动的形象来反映客观世界。因为艺术反映生活必须通过社会现象来揭示本质,他不能像科学那样公式化、概念化,而是要通过具体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来加以表现,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从而带给大家艺术的感染、享受和思想的启迪。曾荣获全国舞蹈大赛一等奖的女子群舞《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就是一个取材于藏族民歌《康定情歌》的舞蹈创作,这个作品崇尚对自然形态的抒情与赞美,编创者以创新的理念和艺术手法赋予舞蹈以时代特征,通过演员们优美的舞姿,动人的歌声,变幻的编排设计,不仅展示女性的外在形体美,而且展示她们内心世界的美丽,向人们描绘了新一代藏族少女对爱情的追求和草原上快乐的生活场面。舞蹈看似没有更多的矛盾起伏和绚丽的布景,但观众却从中获得深刻的审美感受,因为作品不仅仅只描写生活,更突出了对人的精神世界的赞美。

在舞蹈艺术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同思想观念的冲突与较量,如有人认为舞蹈是可以脱离生活的,只要凭借天才的创造,凭借一时的灵感或者根据前人的艺术经验,就能够创造出好作品来,也曾出现过“为艺术而艺术”“纯艺术”等错误片面的论调。在这样的艺术观念影响下诞生的艺术作品,必然超然于生活之外,标榜舞蹈创作可以脱离生活,可以与生活无关。舞蹈艺术既然是人的创造行为,就不能不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不能不反映人们的喜怒哀乐,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舞蹈作品才拥有永恒的生命力,才是受观众喜爱的艺术创作。留在人们心中的《孔雀舞》《红绸舞》《千手观音》等经典作品,有的直抒胸臆,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借景抒怀,无论哪一种形式,都在反映生活的丰富多彩,都在抒发作者的丰富情感,让人们在美好的艺术享受中产生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舞蹈来源于生活,它需要贴近时代的脉搏和人民的心灵,需要从更广阔的背景,从更高的起点来充实和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同时还需要听百家之言,听不同的声音。舞蹈的本质决定了它的群众性。只有深入生活,到人民群众中去体验、去感悟,才会放飞灵感,打开创作的思路,才会有优秀的作品在舞台上诞生。生活美不是艺术美,舞蹈艺术家们只要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对生活中各种美的事物进行吸收与提炼,进行艺术的创造与加工,就一定会创造出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带给人们更多美好的享受和精彩的艺术瞬间,让生活的色彩在舞台上更加耀眼。

责任编辑 姜艺艺

猜你喜欢

舞蹈创作艺术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一墙之隔》创作谈
纸的艺术
我和舞蹈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创作随笔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