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影造型艺术试析

2014-04-17杨清美

剧作家 2014年3期
关键词:皮影色彩艺术

杨清美

皮影造型艺术试析

杨清美

皮影艺术历史悠久,是一种通过人的操纵,让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动物等剪影形象在灯光的照射下进行表演的艺术样式。皮影艺术在银幕上的影像既生动又有趣,不仅受到中国老百姓的喜爱,也让外国友人十分着迷。古色古香的皮影艺术, 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将人们带入别样的艺术境地,它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陶冶着人们的心灵与情操,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皮影艺术在造型表现上更多地体现出中华文化的传统内涵。它强调动态的设计理念和体现原生态民间艺术的精华,将夸张的人物脸谱、典型化的造型方式以及强烈的色彩搭配完美融合,通过影人肢体的分解、组合,活灵活现地让“影像”呈现在银幕上。皮影艺术的造型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本文这里仅就以下几点略谈一二。

第一,皮影造型的程式化表现。皮影中影人的制作包括“头”、“盔帽”、“身子”三大部分,这些部分要用线连接而后才能进行表演。皮影人表演时要操纵五根竹棍,手指上下翻飞十分灵活,常常让观众眼花缭乱,赞不绝口。经典皮影戏《哪叱闹海》《无底洞》《芭蕉扇》等就让大家难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皮影人物身上的服装十分变通,除少数人物造型会有固定使用外,其它人物的服装都是可以通用的,只要变换一下头上的装饰,人物就换成了另外一个身份。例如在表现状元和驸马这样两个角色时,常常突出帽子上的表现。状元和驸马可以戴同一顶纱帽,但状元的纱帽要插上“金花”,驸马的纱帽要戴上“套翅”。同样,皮影艺术在道具中的运用也体现出程式化的表现,例如要表现一个大将军的时候,可以在他旁边配上军旗令箭;表现书生形象可以在周围配以文房四宝等等,观众一看便心知肚明,心领神会。

第二,皮影造型的象征意义。皮影艺术之所以在百姓当中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并不仅仅在于其表现内容的通俗娱乐,更在于皮影造型的象征寓意恰到好处地体现出人民群众的审美愿望,同时也让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民间文化的艺术精髓得以传承和体现。皮影艺术中常常把花草、动物、人物等通过造型的方式组成圆形图案,象征团结和祥和。例如影人官服上的龙凤呈祥、凤戏牡丹等图案就象征着吉祥如意。再比如皮影造型中会有大量的葫芦、莲蓬、石榴等图案,这些则是多子多福的象征。而动物中的鱼、蛙、喜鹊等都与生殖与生命有关,皮影造型中的鱼跃龙门、莲花盛开、龙凤呈祥就象征着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我国陕西的华县皮影,在造型表现上更有自己独具的特点,特别在色彩造型方面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华县皮影继承了中国传统色彩观念的同时,又积极吸取其它民间艺术的用色特点,形成了具有象征意味的皮影造型。华县皮影的色彩以红、绿、黄、黑为主,很少用过渡色,显得极其稳重,民族味浓厚。在人物造型中,常常用红色代表忠诚、勇敢,用黑色代表现果断、坚韧,用白色代表狡猾、阴险,用绿色代表示狂妄、暴躁,这样的象征寓意也得到百姓的接受与认同。

第三、皮影造型中的夸张概括性。皮影艺术的舞台呈现是一种平面化的视觉影窗,它通过人的操纵和灯光的照射,才能将“影子”展现在幕布之上。这种艺术形式的局限性决定皮影中的人物表演只能做上下左右、前前后后的运动,这便形成了皮影艺术高度概括夸张的特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皮影造型继承了我国各民族各地区民间艺术的精华,运用夸张概括的造型手法,使这种艺术形式更具代表性。例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以形写神”的创作手法就在皮影艺术的发展中得到了更多的保留和传承。在创作表现中不受时空的局限,不受客观条件的束缚,不拘泥于生活中的自然形态而进行大胆的概括与变形夸张,通过色彩和线条的对比,突出人物的鲜明性格,使造型更加戏剧化。

皮影艺术和百姓的生活交织在一起,在艺术形态上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和审美心理。它的诞生、变革与发展,表现了中华民族本原文化的哲学思想。每当看到那些趣味盎然的皮影作品,我们就会在灵魂深处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文化意蕴。

责任编辑 刘 红

猜你喜欢

皮影色彩艺术
月光皮影
我爱皮影
不老的皮影
纸的艺术
神奇的色彩(上)
皮影的来历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