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应用的探索与研究
2014-04-17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姚加丽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姚加丽
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这是高校校园智慧化建设可预期的美好蓝图。智慧校园的三个核心特征: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感知的接口。
一、智慧校园建设需要解决安全问题
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升级到一定阶段的表现,是数字校园发展的一个阶段。智慧校园的基石是前期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也就意味着,智慧校园需要一个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需要有线与无线融合的网络环境,更重要的是需要一个有线无线统一的安全支撑环境。
1.有线无线一体化的角色管理及策略控制。统一角色控制提供了一体化的角色管理及策略控制,使得运维人员可以在一个界面下针对不同角色的接入需求定义有线接入、无线接入、应用接入等多个层面的控制策略,并在认证下发至该用户数据流经的各个控制点。
2.有线无线一体化的接入认证。统一角色控制提供了统一的接入认证机制,无论该用户来自于有线接入还是无线接入,统一的认证机制确保该用户在一个账户的前提下,都可以对其进行认证。认证判断的条件除了基于用户ID,还会对其是否允许在接入设备以及接入方式和特征进行判断。其中特征包括了IP地址,MAC地址,交换机的ID,当前用户所在VLAN的ID以及端口等。
3.多维度的终端接入控制判断。系统可以对终端的接入位置、接入时间、接入介质、接入方式、终端状态、终端水印、终端MAC、用户ID进行综合判断,以决定用户是否能够接入系统。与思科物理安全解决方案整合,还可增加面部特征认证因子。
4.基于BS可制定化的业务应用门户。面对无线接入用户统一身份控制可以提供基于位置及业务的门户定义,用户可以增加定义门户页面并将这些页面与接入位置以及业务绑定在一起,实现个性化的门户页面推送。
二、智慧校园需要引入协同创新的理念
高校要着重探索建立“开放、集成、高效”的外部协同创新机制,努力突破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壁垒。利用智慧校园,发挥协同创新,促进高校的资源整合,开放办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1.建立高校内部协同创新模块。高校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组建各种跨学科研究中心、跨学科实验中心、跨学科教学中心,通过搭建多种形式的跨学科教育平台,组织不同学院、不同学科的教师一起突破学科壁垒,组成跨学科研究小组和教学小组,开设全校性的公共跨学科课程,以整体组合的课程替代严格的学科分类课程,同时大力推进全校范围内的选课制,为学生带来不同的学科视野和综合化的知识结构,从而有效地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2.建立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模块,大力开展校企合作。通过整合高校与企业双方资源,联合构筑高水平科研平台,便可以实现相互开发和资源共享,从而缩短高校与现实需求之间的距离;通过联合共建实验室、共建实践创新基地、开展基于项目的合作、建立战略联盟等形式,建立基于产学研结合的教育平台,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3.建立校所协同创新模块,主动与校外科研院所沟通,实现行业内协调。共同组建实验室和研发基地,实现实验资源和信息情报网络共享;共同组建大型复合型科研团队,联合申报大型科研项目等。整合科技对外、科技资源,共同构建优质资源平台,营造一流的学术氛围,建立优质资源共享、协调合作的体制机制,开展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合作的科研协同创新。
4.建立校际交流协同创新模块,依托各自的特色学科及优势学科群,开展高校间的协同合作。通过共同承担大型科技攻关项目、互聘师资、共享课程和实验室资源等途径,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
三、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
1.智慧校园的顶层设计需要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不断深化。智慧校园是信息技术与高校发展相融合,促进教育文化变革和社会文明进步过程,从宏观战略高度科学规划,加强全局性部署至关重要。智慧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顶层设计作用明显,要紧跟高校发展需要,充分结合信息化的新技术,从基础网络层、公共支撑层、数据资源层、共享服务层、应用服务层和用户访问层等方面对高校信息化的整体布局进行科学谋划。
2.智慧校园要充分运用不断涌现的信息化前沿技术。信息化前沿技术层出不穷,如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3G4G、三网融合等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不断出现的新技术跟高校信息化服务结合不够紧密,需要全面提高新技术在高校信息化中的应用程度和水平;从事信息化的人员对前沿技术内涵要把握到位,对新技术的试点和预研工作要不断加强。
3.高校信息化人才队伍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机制和工作体系要不断完善。巩固和加强智慧校园建设中高校师生的主体作用,要大力营造高校上下了解和重视信息化的氛围;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整体实力要提高,国际视野要拓展,制度和环境建设要加强;队伍的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要适应智慧校园发展的要求;信息化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完善。
4.智慧校园建设要充分体现高校师生的应用诉求。信息化服务的用户体验是智慧校园建设服务的核心环节,网络速度的快慢、无线上网的便捷程度、垃圾邮件的处理、信息孤岛的存在等需要进一步突破。
智慧校园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大趋势,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建设需要根据高校的总体发展,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通力合作、不断完善,保证各系统之间能够无缝对接,使得校园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充分发挥智慧校园的智能化、感知化、互动性、灵活性等特点,为高校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更高质量的服务,保证高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