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兹的自由与平等思想评析

2014-04-17石裕东陈婧仪

关键词:分工资本主义工人

石裕东,陈婧仪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哲学院;2.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高兹的自由与平等思想评析

石裕东1,陈婧仪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哲学院;2.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高兹早期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源于劳动分工并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加剧,提出工人自治战略;后期将资本主义经济理性归结为各种不平等的根源,提出社会主义用生态理性克服经济理性、实现自由与平等。高兹的自由与平等思想建立在对资本主义总体批判的基础上,把握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当然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乌托邦色彩。

高兹;工人自治;经济理性;生态理性;自由与平等思想

安德烈·高兹(André Gorz,1923-2007)的自由与平等思想一方面建立在萨特和马克思的基本理论之上,另一方面基于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分析研究高兹的自由与平等思想,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完善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一、高兹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溯因

自由和平等之间的限度与张力是高兹长期关注的焦点。高兹从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不平等的原因,认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与压迫导致的阶级不平等,二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压迫所形成的国家不平等,三是人类对大自然的肆意开发、掠夺所导致的生态不平等。高兹早期认为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和技术发展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的根源,后期则认为当代资本主义不平等源于经济理性。

1.劳动分工与技术进步

在早期的著作中,高兹沿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来批判资本主义的不平等。马克思认为劳动本来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和确证,然而劳动一旦异化却反过来奴役人、压迫人,劳动异化的根源在于劳动分工。“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1](p85)“与这种分工同时出现的还有分配,而且是劳动及其产品的不平等的分配(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1](p83-84)劳动分工的发展与产品交换的扩大,使积累财富与占有他人劳动成为可能,财产的不平等日益加剧。富有者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生产资料来占有贫困者的劳动成果,产生了阶级对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工场手工业把工人变成畸形物,它压抑工人的多种多样的生产志趣和生产才能”,[2](p417)“工场手工业分工的一个产物,就是物质生产过程的智力作为别人的财产和统治工人的力量同工人相对立”,[2](p418)“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与劳动分离开来,并迫使它为资本服务”。[3](p399-400)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分工意味着尖锐的阶级矛盾与严重的社会不平等,意味着工人阶级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命运,意味着人的尊严蒙羞、人的自由丧失。高兹直接运用这些论述,得出自己的观点:“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是一切异化的根源。”[4](p7)高兹认为,资本家为了利润最大化,必然要实施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决定了工人无法做到自主,决定了工人被压迫的地位,导致人的片面发展。劳动的专门化、脑力与体力的分离、工厂规模的日益扩大不只是为了更有效地生产,更主要的是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劳动分工使废除等级制的努力付诸东流。与劳动分工紧密联系的工业资本就是专制与暴力。高兹把劳动分工与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结合起来,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以及等级制度的特点,揭露了资本主义保持长久统治的秘诀。

高兹指出,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技术进步促使分工更为细致,也使资本主义社会等级制度愈发森严。首先,科技进步使工人与机器的关系从原来的机器从属于人变成了人从属于机器;其次,技术进步使工人受到越来越深的压抑。技术进步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使生产者的技能失去了用武之地。工人被剥夺了劳动自主性,在生产过程中受到压抑。“正是工厂的技术,强迫实施某种劳动的技术分工,这种技术分工转而要求有某种服从的模式,等级制度和专制统治。因此技术明显地是工厂里一切事情的母体和最终根源。……从整体上说,资本主义的技术史可以读作直接生产者地位下降的历史。”[4](p7-9)

2.经济理性

高兹在《经济理性批判》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实对比分析,将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发展违反生态正义的原因归结为资本主义的经济理性。

高兹论述:“计算机化和机器人具有一种经济理性,确切地说,它以尽可能有效地使用生产因素的经济欲求为主要特征。……这种理性的目的就在于使这些‘因素’经济化,它要求用简单的度量衡单位对这些要素的安排能够加以衡量、计算和计划,并且能够表述它们,而不管这些要素是什么样的。这一度量衡单位就是‘单位耗费’,这种耗费本身就是劳动时间(工作的小时)的一种功能,而劳动时间又体现在产品和用来生产产品的手段(广义地说即是资本,它是积累起来的劳动)之中。从经济理性的观点来看,由于使用手段的日益有效而在全社会范围内节省下来的工作时间构成了这样一种工作时间,它可以用来生产附加财富。”[5](p2-3)“以计算和核算为基础的,与计算机化和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科技手段紧密联系,将由于劳动手段的改进所节约下的时间尽一切可能地加以利用,从而生产出更多额外的价值。”[6](p294)可见,经济理性就是“计算与核算”、“效率至上”和“越多越好”。

高兹指出:“扫除了一切从经济角度看是不合理的价值和目的,除了个人之间的金钱关系、阶级间的权力关系和人与自然间的工具关系之外,它什么也没留下,它还产生了一个一无所有的工人——无产者阶级,这个阶级处于只剩下无限的可交换的劳动力和任何特殊的利益被剥夺的状态。”[5](p19)在高兹看来,由于经济理性至上,人性不可能在本真的意义上得到认可,而只有通过计算、核算加以量化。衡量人的价值的标准是效率、数量,伴随着资本增加的是人的降格和劳动者的非人化。资本主义经济理性着眼利润的最大化,也就是以最少的成本生产出最多的交换价值。利润最大化必然意味着对自然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掠夺,造成自然资源枯竭,出现生态危机。资本主义国家虽然也意识到环境问题,并且也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但经济理性决定了其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从中赢利。富人们能够从治理污染中获利,而绝大多数的穷人却只深受环境污染之害而与治污所产生的利益无关,因此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高兹指出,经济增长是被一个有意设计的不平等的系统所刺激的。只要大多数人开始能够获得原来是排他性的特权的时候,那么这种特权将不再是特权了,贫困线将会上升一个等级,新的特权将会被制造出来,并且是大多数人不可能享有的。[7](p7)高兹认为,这就是人为地制造匮乏,以此来制造和维持社会的不平等,维持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顺利进行。在物质资料高度丰富的今天,稀缺和匮乏不但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这是由人类的两种基本需要造成的:一是人口不断繁衍的需要,二是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需要。这样,资源就越来越匮乏。高兹指出,认为增长能够减少不平等,否则将会加剧现有的不平等或使其永久化的观点是错误的。高兹以存在主义的匮乏论为依据,解释了生产和消费的异化。高兹认为,人生活在一个以匮乏为主要特征的外部世界中,匮乏的存在和再生产是资本主义重新创造异化的根源。基于这种匮乏,资本主义通过把需要神秘化和把人的活动物化而使其统治永久化。高兹认为资本主义的匮乏既有被人为制造出来的部分,也有客观必然的绝对匮乏的成分。特权产品、不平等是由人为的社会机制造成的,是相对的人为制造的匮乏,是可以克服的。在人为制造的匮乏之外确实也存在着绝对的匮乏。自然资源是绝对有限的,很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自然总体上对于人类而言不是“友好”的。这种绝对的匮乏就意味着即使零增长,对稀缺资源的持续消耗也会不可避免地把它们耗尽。高兹认为这就是生态现实,即经济增长的生态学界限。

高兹认为,经济理性支配的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把人异化为物质的奴隶,其影响已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现在的匮乏并不能被视为一种能力的匮乏或学习能力的缺失,主要是教育体制的阶级特征的结果,使受过较少教育的父母的孩子难以得到知识技能,并把好的学校成绩与社会特权和社会地位相等同。高兹认为特权产品、不平等是由人为的社会机制造成的,是可以克服的。当代资本主义通过由其控制的大众媒体,进行欺诈性宣传来宣扬这种价值观念,不断地制造出新的虚假需求来维护不平等。在经济理性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被创造出来,而劳动者的数量和劳动时间与以前相比大幅减少,但是节省下来的劳动时间并没有被平等地分配,大部分普通劳动者不断被抛进失业者的队伍,只有少部分的职业精英继续从事现在的工作甚或更多的工作。为了生存,失去生产职位的劳动者沦为职业精英的奴隶。“经济精英以低的价格让其他人来为他们做自己的私事,以此来获得闲暇时间。”[5](p5)高兹认为,这种经济精英和被边缘化的人的分层是不同于阶级分层的。“对经济领域中劳动的不平等分配,以及与此相伴随的对由技术发明所创造的自由时间的不平等分配,导致了这样一种情境,在这种情境下,一部分人能从另一部分人那里购买到额外的空闲时间,而后者则沦为只是替前者服务……对于至少是提供个人服务的这部分人来说,这种社会分层也就是服从于和人身依附于他们为之服务的那些人。曾经被战后工业化废除掉的‘奴隶阶级’再次出现了。”[5](p6)在不平等的社会中,对平等的追求和对虚假欲望的满足的需要是持续升级的工资需求与消费需求背后隐藏的动力。[7](p33)高兹认为这就是以经济增长为导向的虚假意识引导下的价值追求,“对每个人都一样好的东西没有价值,你必须有着若干东西好于他人才能受到尊敬”。[5](p113)在高兹看来,“量化的方法确立了一种确信无疑的标准和等级森严的尺度”,[5](p113)资本主义是一切都可以买卖的社会,是在利益的诱惑下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社会,必然导致不平等、剥削、失业、贫困、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其它众多消极现象。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衍生的是剥削和不平等。高兹认为通过广告鼓励越来越多的消费助长了不平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广告宣传使人们认为,只有拥有其他人没有的东西才会有一种优越感。人们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生产和出卖自己并非绝对需要的物品,消费上的不同是社会等级的一种表现,有时特殊的消费只是为了使其他人成为穷人,而不是为了满足实质上的需要。他们只是为了证明其他人没有这个能力获得这些东西,所以这些东西的唯一功能就是使社会的不平等明显化。因此,消费上的平等只能是社会平等实现的结果而不是实现社会平等的方式。高兹指出,平等的实现依赖于等级制度的废除。只要等级制及其功能继续存在,那么它会很快重建物质的不平等(不平等仅仅被视为生来平等的个体之间经济上的差别)和象征的不平等。如果废除了等级制,物质的不平等将失去它的社会意义。[7](p31)当不同的生活标准和生活方式不再是收入不同的结果,而是个体在其自由时间不同的多样性的追求的结果时,它们将不再表征不平等。资本主义制度隐含着的社会矛盾和社会不公成为解决生态问题的障碍,生态与平等、自然与自由是统一的。

高兹还注意到,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在经济理性的支配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把生态危机转嫁给其他国家,以避免国内的危机。高兹称为“经济帝国主义”或“新资本主义”,认为这不但不会避免资本主义本身的危机,还会导致转嫁国的危机甚至全球的生态危机和经济危机,造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以及人类对大自然的生态不平等越来越严重。

二、高兹提出消除不平等、实现自由的对策

高兹以追求自由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把自由原则运用到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领域。高兹论证,不同文化和社会的和平共存是以对话与协商的共同政治空间为前提的,在这个空间中的理性参与实际上就是这个空间本身的建构要求自由主体能够超越他们出生的基本共同体,社会化有余而非不足限制了个人自由,无条件的收入的政治目的使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为内在目标而不是经济发展的奴隶。在一个不平等的社会里是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的,自由必须建立在经济平等的基础上,取消经济上的不平等才能实现人的自由。高兹提出消灭不平等、实现自由的如下对策:

1.实行工人自治的战略

20世纪60年代高兹从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基于当时工人处于全面就业的状态,提出要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问题,应该针对工厂内部的经营管理状况采取工人自治这一激进的劳工战略。高兹指出,自治就是决策权的分散和工人的自主,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工人的控制,即工人要从资本家的手中夺取劳动的控制权;二是工人的自我管理,即工人在取得控制权的前提下自主地管理工厂中的生产经营活动。高兹提出工人自治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一战略有三个层面的依托:其一,在理论层面上,以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异化和自由的观点为依托。其二,在现实层面上,是基于对议会社会主义和欧洲共产主义的批判。高兹以资本主义对人的需要的控制为批判的突破口,认为资本主义的统治是对人的总体性控制,必须用工人自治这种激进的战略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其三,在个人层面上,是实现个人的自由与解放,具体到工人则是实现在工作中的自主和对劳动过程的自我管理,最大程度地消除异化。

高兹是在工人全面就业的时代背景下提出工人自治战略的。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科技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资本主义的自动化生产使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大大减少,很多工作岗位被自动化的生产所代替,从而使有稳定工作的人成为少数的精英阶层,而多数人则处于失业、半失业或临时工的状态(高兹称之为“非工人非阶级”)。在这个背景下,高兹的工人自治的战略也随之调整为废除劳动、解放时间,需要传统的拥有稳定工作的产业工人和非工人非阶级的联合来逐步推进。高兹从两个层面阐述了工人重新获得自治权、反对资本主义专制的战略:一是生产自治。高兹认为,技术分散化使每一个工人都拥有一定的技术,实行工具的控制,社会的转变和工具的转变是同一过程,工具的转变甚或是社会转变的先导,废除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对工人的控制,废除不平等的、非技术的工作及其组织,实现工作的多样化、丰富化,使生产控制和工具制作重新统一起来,从而使每个人对整个生产有总体的控制力,这是向集体自决和对工作过程自我管理推进的重要一步。二是文化自治。高兹非常重视社会文化层面的转变。这里的文化主要是指思想观念的转变或思想解放。关键不是让人在劳动中获得解放而是从劳动外获得解放,人只有从劳动外获得解放,进行自由活动,才能促进其全面发展,从思想上摆脱资本主义的文化控制,转变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自由时间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并摆脱自然必然性的同时,对自由的确证。这样,文化与生产、科学与技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不再分离。高兹也意识到完全废除劳动是不可能的,提出要尽可能地缩短必要劳动的时间、扩大自治活动的时间,使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自由权利。

2.构建生态理性

高兹认为经济理性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主张用生态理性来克服经济理性。“生态理性是人基于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自身生产活动所产生的效果对比,意识到人的活动应该有一个生态边界并加以自我约束,从而避免生态崩溃危及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它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人们在其中生活得更好而劳动和消费更少的社会。动机是生态保护、追求生态利益的最大化。”[8](p101)生态理性和经济理性区别主要表现在:经济理性为了最大限度的生产和消费而肆意开发资源,不顾生态环境的破坏;而生态理性则生产耐用的、具有高使用价值的东西来满足人们的适当需求,尽量减少地动用劳动、资本和资源。这两种理性的背后分别隐藏着两种不同的利润动机与生态保护动机。高兹指出:“越多越好”的原则是经济理性的核心,只有抛弃越多越好的原则才能摆脱经济理性的控制。具体来说就是要切断“更多”与“更好”之间的联结,将“更好”与“更少”结合在一起。这种转变体现在观念上就是用生态理性来约束经济理性。

生态理性与资本主义的利润动机相背离的,资本主义很难做到生态保护。生态保护以控制消费为前提,而控制消费又以公平合理地分配产品为前提。资本主义的消费建立在贫富不均、特权和追求利润的基础上。实施生态保护,就必须控制消费、实行产品的平均分配,就必须限制和压制资本主义经济的增长。要实现生态平等与正义,就必须改变现存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建立以生态理性为主导、真正实行公平分配原则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3.实现社会主义

高兹认为,要解决环境和社会问题只有寻求以平等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平等可以消除人的无止境的需求。当大家都平等、社会不存在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的稀缺品时,就不会再有欲壑难填的现象了;而当消费不再扩张时,对资源的需求就会减少,污染相应就会减少,生态就得到更好的保护。

高兹强调,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不仅可以而且应该以生态理性为主导,不再以资本增殖为生产的唯一目的,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产品耐用、易修理且无污染,真正摆脱了经济理性“越多越好”的原则。“几乎是破坏不了的物质生产,衣服可以穿许多年,简单的机器很容易修理,并且可以使用一个世纪甚至更长。这些是科学和技术对我们的接近,给我们带来了很大范围内的社会服务和便利(公共交通、洗衣房等等),那就减少了大量的对脆弱的、昂贵的和能量浪费的私人机器的需要。”[7](p8)在那里,市场消失,中央计划的主要工业仅仅为满足居民的基本需要而生产。由于摆脱了“越多越好”的控制,每一个人都感到满足,不再为那种单调无趣的劳动所控制,自由平等地共聚在一起。按生态理性运转的社会主义社会将消除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症,自然资源将被节俭地使用和再循环,污染则因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的小规模、分散化的社会主义“软”技术取代了资本主义的硬技术而得到终止。由于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使用、不再盘剥自然、追求适可而止的消费,人们恢复了与自然界的平等关系。

三、对高兹的自由与平等思想的评价

高兹的自由与平等思想建立在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总体批判的基础上。其他西方学者一般只是从工具理性或日常生活等某一方面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而高兹则认为“资本主义所实行的专政是总体性的专政,资本的专政不仅体现在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上,而且也同样体现在生产的方式、消费模式以及消费的方式、劳动、意识和生活方式上,……这种专政在对社会关于未来的见识,对它的意识形态,对人民的体验和认识他们自己、他们的潜力以及与他人和世界其余部分地关系上实行。总之,这种专政既是经济和政治的,又是文化和心理的,它是总体的”。[9](p131-132)这是从生产和消费、工作和生活、经济和文化全方位地对资本主义进行总体性的批判。正是这种总体性的批判使得高兹的自由和平等思想更为全面深刻,所提出的对策更具启发性。这种总体性的批判方式对于认识、把握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也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高兹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理性的批判,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内在逻辑,在一个更深的层面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非正义性,为我们认识、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参考,也为社会主义实现自由与平等提供了启示。

高兹的自由与平等思想紧随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而调整,具有合理因素。高兹从劳动分工、技术进步、经济理性等方面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根据就业形势的变化来调整工人自治的战略,根据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状况提出工人阶级争取社会平等的战略。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工作已经成为稀缺资源的情况下,最为重要的是公平地分配劳动,使岗位少而又让绝大多数人有工作的最重要方式是减少每个人的劳动时间和实行灵活的、弹性的工作制。这对于解决中国当前和以后的失业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兹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由和平等思想,根据现实的发展而认为工人阶级已经不可能再通过暴力革命来实现自由和平等,必须实行反资本主义的结构改革,以新工人阶级为主体实行工人自治。从实际情况来看,工人自治的战略并没有取得高兹预期的效果,但是高兹关于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已经发生了新变化必须要改变斗争策略才能实现自由和平等的思路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现代人实际上已赢得了大量的自由时间。当一个社会日益发展的技术可以用越来越少的劳动而创造出越来越多的财富的时候,在这一社会中劳动时间的减少是必然的,已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时间来生产物质生活资料。不但从事工业劳动的人数大大减少了,而且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也骤减。不仅仅使人在劳动时间感到自己解放了,而且应使其在非劳动时间,乃至在整个生命活动中都感到自由了。高兹的自由思想虽然具有个人主义的色彩,但是总的来说是从个体实践出发来探求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从个体的总体性来追寻历史的总体性,以此来达到集体的自觉与自由。而传统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社会总体性下的个体性,强调集体性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个体因素,这也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并不能真正实现自由和平等的一个因素。

高兹的自由和平等思想也存在局限性、片面性和乌托邦色彩。首先,他没有辩证地全面地看待资本主义劳动分工的作用,片面地否定了劳动分工的积极意义。实际上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也具有积极的一面,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分工的发展也为自由和平等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准备与现实依据。其次,高兹争取社会平等的战略具有改良主义的色彩,是在不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情况下将争取社会平等仅仅局限在劳动场所,把夺取权力局限于工厂企业、劳动场所的经济权而不是政权。认为只能在资本主义框架内通过合法斗争来争取社会平等,对资本主义只能进行渐进式的变革,这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的根本制度,只是“非暴力”的改良而已。工人自治同资本主义的国家、社会管理是相抵触的,资产阶级不可能拱手让出政权、实行工人自治。高兹的工人自治战略虽然能给当代的社会主义不少启示,但带有明显的乌托邦色彩。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4]André Gorz.TheDivisionofLabour:TheLabourProcessandClass-StruggleinModernCapitalism[M].Sussex:Harvester Press,1978.

[5]André Gorz.CritiqueofEconomicReason[M].London and New York:Verso,1989.

[6]陈学明.时代的困惑与不屈的探索[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

[7]André Gorz.EcologyasPolitics[M].Boston:South End Press,1980.

[8]吴 宁.高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8).

[9]André Gorz.StrategeforLabour:ARadicalProposal[M].Boston:Beacon Press,1967.

(责任编辑:郭荣华)

AnAnalysisandEvaluationofAndréGorz’sThoughtofFreedomandEquality

SHI Yudong1,CHEN Jingyi2

(1.School of Philosophy;2.School of Marxism,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Hubei 430073,China)

At the early stage,André Gorz argued that the inequality of capitalist society were derived from the division of labor,and intensifi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He put forward workers’ autonomy strategy.At the late stage,he attributed the inequality of capitalist society to economic sense,and proposed to overcome the economic sense with the ecological sense so as to achieve socialist freedom and equality.Gorz’s thoughts of freedom and equality ware based on the overall critique of capitalism,grasped the new changes in contemporary capitalism,and expanded the theory of Marxism,with a certain one-sidedness and utopian color.

Gorz;workers autonomy;economic reason;ecological reason;thought of freedom and equality

2014-02-1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日常生活批判与中国民生问题”(编号:08CZX009);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项目“安德烈·高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编号:10JHQ046)

石裕东(1972-),男,湖北阳新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湖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 陈婧仪(1990-),女,湖北武汉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

B089

A

1000-579(2014)05-0033-06

猜你喜欢

分工资本主义工人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做一个“巨晓林式工人”
传销案件查处认定存在部门分工
调配工人
基层关工人的梦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