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儒家自然生命观与大学生生命教育

2014-04-17马建新崔家新

江苏高教 2014年2期
关键词:儒家孔子心理健康

马建新,崔家新

(淮海工学院 a.商学院;b.研究生处,江苏连云港 22200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研究儒家生命哲学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应用的并不是很多。儒家的生命哲学内涵丰富,如何让这样的传统文化精华在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中发挥作用,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儒家自然生命观作为儒家生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更应该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

一、儒家自然生命观内涵

儒家自然生命观内涵主要包括对生命本原的解读,对于生命过程的深刻理解和如何养护自然生命三个方面。

1.“生生之德”——生命来源于自然。对宇宙自然“生生之德”的赞赏和肯定,是儒家生命思想的根本特征,“生”已成为儒家哲学研究和思考的重要内容,它和儒家伦理的“仁”一起构成了对生命本原的解读。《周易·系辞传》中“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天地之间最伟大的法则是生命”。这里的“生”体现了宇宙自然创造生命的力量,有生命哲学的意义,它与人的生命的产生及其价值构成了有机整体。这里的“德”应解释为“规则”、“法则”、“规律”。用现在的话解释较为接近的是“宇宙间最高的法则是生命规则”。

儒家认为生命源于天地宇宙,天地宇宙存在的动力源泉就是生命创造精神。“天地合而万物生”[1],天道自然,天地衍生万物亦自然,天地自然运转,万物自然而生,没有什么在背后操控。同样,人与万物同体,人的生命也就源于天地自然。所以,人与天是相通的,天道是人道的起点,人道是对天道的效法,人道与天道同样都充满生机。人应该效法天地同样具有“生生之德”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儒家还把创生力量归结为“仁”,用“观生意”和“体认生生”来体会宇宙精神和天地自然万物融于“一体之仁”的境界。自周敦颐等理学家开始,都追求以“生生”为特征的自然万物一体的意境。周敦颐的“窗前草不除”和程颢的“观天地生物气象”等等都是这种“一体境界”的生动描述。“生生之仁”的命题把自然的创生力量和人的生命意义相互联系在一起,生命的本原和一切价值均来源于不息的自然生命洪流。

2.“存顺没宁”——生命过程的自然。生命过程是指从生到死的历程。怎样正确看待生死,儒家的“以死观生”的生死智慧给后人以重要启示,它是儒家生命观的重要内容。儒家一向强调珍惜人的生命,珍惜生命的自然过程,他们对待生命过程的态度是“珍生哀死”、“存顺没宁”。儒家的这种生命过程观是我国传统哲学死亡智慧的代表。

儒家认为人应该珍惜生命,以德配天。儒家重视人的生命体现在对人身安全的重视和对生命的保护上。孔子说过“危邦不入,乱邦不居”[2]。人只有活着才有机会去创造自身的价值,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孔子称赞管仲不愚忠,不守小节,时时注意保全自己,在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治理天下的才能,辅相桓公称霸诸侯,最后使天下得以匡正。此外,孔子从不赞成有勇无谋,战场上不主张无谓的伤亡和毫无意义的“送死”。

儒家还非常重视和珍惜现世的生活,提倡通过尽可能的努力以达到人格的完善,尽可能地履行好一个人的责任,以使自己在社会中立足。对于人死亡以后的事情,孔子及许多儒家哲人多表现为存而不论。在儒家看来,既然死亡是人的必然归宿,是不可抗的自然规律,那么索性坦然面对,保持顺其自然的态度。对于死亡,人们不要太多顾虑,人生短暂,不如顺意天道,积极而为,用无限精神生命去淡化自然生命的有限,这体现了儒家生命智慧的无限价值。

3.“乐观重戒”——自然生命需要养护。儒家认为,人的自然生命需要养护,这是对自然生命重视的表现。首先,要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孔子的乐观思想反映在他生活的各个方面,快乐面对生活贯穿孔子一生。但是,孔子的人生快乐并非建立在物质享受上,而是建立在乐于“推行周礼”的伟大教育事业中,是在追求实现“为政以德”的人生价值当中。他的这种“乐观”传给了他的弟子,感染了他的弟子。“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穷苦,颜回不改乐观的生活态度。孔子和颜回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已成为后人追求的人生境界。其次,要注意养护自然生命。孔子对饮食起居、听说见闻都有讲究,对身心健康要求非常严格,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孔子主张养生之道在于有所为、有所不为,他在《季氏》中提出“三戒”,即“戒色”、“戒得”、“戒斗”可以说是孔子一生养生经验的概括。他给人们展示了如何在诗、书、礼、乐中“有所为”,如“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有所不为”中主张“不语怪、力、乱、神”。这些养生思想小到可以治病,大到可以治国。孔子也正是遵循这些养生观,通过诗、书、礼、乐净化自己的心灵,避免疾病,修身养性,强壮身体,最终通过奋斗追求以德治国大志。所以孔子虽然身处乱世,周游列国,历经坎坷,其自然生命能达到七十三岁,在当时可以说是“高寿”,这与他的健康养生和长期坚持是分不开的。

二、儒家自然生命观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

1.“珍视生命”——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生命意识。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出现“轻生”等极端事例很多,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面对这样的形势,首先要教育大学生树立敬畏生命、珍视生命的意识。儒家认为生命源于宇宙天地,是上天赋予的,要敬畏它,不能轻易放弃生命。孔子对生命非常重视,爱护生命,不赞成无谓的放弃生命。认为那种一遇到失败挫折就自杀,就像倒在阴沟里的水一样,毫无价值,没有任何意义。面对社会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这就需要大学生提高包括生活能力、自我保护在内的各种生存能力。孔子是这方面的典范,他身处乱世,却掌握了许多生存的能力,并努力把这些生存能力传给弟子。我们要向孔子学习,学习他的这种精神,还要学习他的“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也”[3]。

目前大学生轻生,不外乎情感受挫、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交往障碍等原因。这与市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良社会现象有关,也与我国长期重视科学教育忽视人文教育有关,还与我国应试教育机制有关,与中国溺爱式家庭教育有关,等等。然而,当外在环境在短期内不能改变时,大学生就需要从自身寻求解决办法。大学生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汲取其中的精华,积极思考生命的真谛,努力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找准人生目标,树立崇高的人生信仰,努力追求人生价值。大学生只有真正懂得生命的意义,才能建立珍惜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

2.“尊重自然”——帮助大学生建立科学养生意识。近年来,我们发现大学生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各种各样的身体疾病越来越多,每年因为身体疾病的原因不能上学的学生也不在少数。经过分析,产生大学生身体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不良的作息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生命的发展规律,违背了这样的规律必将导致自然生命系统的失调,从而引发各种疾病。第二,不良的饮食习惯。第三,过少的体育运动。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养生意识极度缺乏。

《黄帝内经》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忘作劳,故能行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4]这为当今大学生建立科学养生思想提供重要启示。大学生应该多了解些科学的养生知识,那些经常沉溺于网络的同学,一定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思想,培养自己的“慎独”精神,努力使自己摆脱网络的不良诱惑。对于饮食起居不规律的同学来说,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培养健康饮食习惯,拒绝垃圾食品。上课之余,一定要利用可以利用的时间,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这样才能保持自然生命系统的稳定和正常运转。除了要从生理上学会养生,还要重视养心和正性。正如孔子讲的“德润身”、“仁者寿”,修养心德乃为养生之本。

3.“正视困挫”——教育大学生乐观面对生活。儒家自然生命观还启示当代大学生,要努力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进入大学后,学习节奏不像中学那样紧张,可以多培养一些适合自己的、有益的业余爱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在遇到挫折和不顺时,不妨投入到这些爱好中,使得挫折和不顺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生活中,要善于结交朋友,多结交“好朋友”。“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要多结交志同道合的贤友。在困难的时候能够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一起成长,共同进步,共同分享快乐。有这样的贤友,会给人生带来很多快乐,避免很多烦恼。此外,大学生面对生活,还要有海纳百川的度量,学会包容,这样就不会被压力所困扰。大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减少不必要的物欲所带来的烦恼,多追求精神快乐,一定会逐渐消除物欲上的烦恼。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要经历多种磨难、痛苦和挫折,也要面对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有一个正确的人生态度。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听到学生们抱怨,“郁闷”常挂在嘴边,部分学生存在消积、懈怠心理,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学校要加强教育,让学生学会接受痛苦与挫折。困难本身就是生命的一部分,而且这些困难对人生的成长是有积极意义的。只有学会在生活中战胜困难,学会坚强,才能真正发现生命的真谛。要培养他们对生活的自信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勇气,保持旺盛的生命意识,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三、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途径

1.“心理教育为主”——将儒家自然生命观运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生命教育的主要手段,在生命教育体系还不完善的当下,它的教育目标很多是依靠心理健康教育去实现的。所以将儒家自然生命观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要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当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大多还是以医学模式为主。这种模式是一种滞后的模式,对于解决已出现的问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人格健全发展作用不大。要重新审视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与性质,将积极心理品质的教育与培养提高到一定的位置。我们应该运用儒家的自然生命观思想,倡导爱护生命、尊重生命、享受生命,努力探索生命的本质,提升生命质量,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生命观。

其次,以生命教育为主线,选择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当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多是学业问题、人际关系、情绪情感等生活方面的问题,往往忽视生命意义这个主题。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生命教育为主线,选择贴近学生生活,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向学生展示生命的美好,引发学生对于生命意义的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启发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努力去实践生命的价值。

再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强人文关怀。目前,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很缺乏。长期以来,以知识灌输为主导的心理健康教育削弱了学生的热情,更会使学生产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误解,从而把心理教育错误定位于病态心理治疗。大学生心理健康要克服以心理知识的传授为主的倾向,提高人文内容,促进大学生个体对自己人生价值、生命意义、生存和生活的意义等方面的关怀。

综上所述,高校应该不断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方式方法和内容,把儒家自然生命观纳入到大学生心理教育体系中来。

2.“思政教育保障”——将儒家自然生命观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大学生自然生命观教育提供有效保障。一是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儒家自然生命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心任务。而建立科学的生命观又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没有正确的生命观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有利的教学条件开展生命教育,充分发掘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生命哲学的精髓,特别是要利用儒家自然生命观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切实提高生命教育效果。二是将生命教育渗入到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去。班主任和辅导员是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骨干力量,对学生成长成才起到关键作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负有很大责任。班主任和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及时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善于发现学生生命观的缺陷,运用班会、个别谈心等形式及时开展生命观教育。三是要利用好网络。网络已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这为开展生命观教育提供了很好的途径。相对于课堂教学和谈话,网络虽然不具备直观性、生动性,但它的间接交流有其优势。不善言谈、性格内向的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自由表达。匿名表达方式可以让学生放心地畅所欲言,展示真实想法,从而促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国学教育深化”——开设国学课程和讲座,加强传统生命哲学教育。我国国学中有许多文化精髓,儒家生命哲学也是我国传统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有条件的高校应该增设国学或者中国传统哲学方面的课程,由专业老师全面系统地向学生讲解生命哲学知识,让学生了解儒家自然生命观的理论依据,了解其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其在传统哲学中的地位。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借鉴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学习先哲的智慧,从中获得教育和启发。当前,许多大学生缺乏信仰、目标茫然,这很容易导致生命观的缺陷。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特别是儒家自然生命观,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的本质,认识人与社会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克服生命观的缺陷。

[1]张 觉.荀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415.

[2]孙钦善.论语本解[M].北京:三联书店,2009.

[3]朱 熹.四书集注[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117.

[4]论 敏.黄帝内经[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4.

猜你喜欢

儒家孔子心理健康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