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逸史》研究综述

2014-04-17汤克勤

嘉应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才子佳人黄岩花溪

汤克勤

(嘉应学院文学院,广东梅州 514015)

《岭南逸史》这一部“客家小说的发轫之作”[1],是清朝“花溪逸士”撰写的章回小说,共二十八回,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前后。小说叙写明代万历年间潮州府程乡县(今梅州市梅县区)文武双全的客家才子黄逢玉,在探望姑母途中,与张贵儿、李小环、梅映雪、谢金莲四位文武兼备的佳人先后订婚、结合,历经了许多磨难,最后在佳人协助下,剿灭了惠州、永安一带贼寇,论功封侯的故事。

关于《岭南逸史》的作者、版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小说类型以及价值意义等方面,除《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①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明清小说研究中心,文学研究所.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中国古代小说总目》(白话卷)②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总目[C].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中国长篇小说辞典》③许觉民,甘粹.中国长篇小说辞典[C].敦煌文艺出版社,1991.、《中国武侠小说鉴赏辞典》④宁宗一.中国武侠小说鉴赏辞典[C].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中国通俗小说鉴赏辞典》⑤周钧韬、欧阳健、萧相恺.中国通俗小说鉴赏辞典[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200种中国通俗小说述要》⑥吴村.200种中国通俗小说述要[C].北京:中华书局有限公司,1988.、《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百部赏析》⑦朱世滋.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百部赏析[C].华夏出版社,1990.等工具书提及以外,阿英的《小说闲谈》⑧阿英.小说闲谈四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罗香林的《岭南逸史及其作者黄岩》⑨罗香林.中国文化论丛[M].中国学社,1967.、戴不凡的《〈岭南逸史〉中的歌谣》⑩戴不凡.小说见闻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萧相恺的《嘉庆十四年镌本〈岭南逸史〉》⑪萧相恺.珍本禁毁小说大观——稗海访书嫌录[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罗可群的《广东客家文学史》⑫罗可群.广东客家文学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等论著和一些古代小说史著作都作了进一步探讨,还出现了一些专题论文,如《读〈岭南逸史〉》⑬[日]波多野太郎著,吴锦润译.读〈岭南逸史》[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2012(1).、《〈岭南逸史〉中的客家史迹》⑭刘佐泉.《岭南逸史》中的客家史迹[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岭南逸史〉:一部《三国演义》化的才子佳人小说》⑮苏建新,陈水云.《岭南逸史》:一部《三国演义》化的才子佳人小说[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论〈岭南逸史〉的小说类属和文史意义》⑯汤克勤.论《岭南逸史》的小说类属和文史意义[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7(5).、《〈岭南逸史〉中女性群体刍议》⑰汪平秀.《〈岭南逸史〉中女性群体刍议[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8(1).、《独特的“这一个”——〈岭南逸史〉中梅映雪形象》⑱阳林碧.独特的“这一个”——《岭南逸史》中梅映雪形象[J].青年文学家,2010(9).、《〈岭南逸史〉:岭南明代瑶汉冲突、融合与文化认同》⑲耿淑艳.《〈岭南逸史〉:岭南明代瑶汉冲突、融合与文化认同[J].广州大学学报,2012(9).、《〈岭南逸史〉释词》⑳姜东.《岭南逸史》释词[J].名作欣赏,2013(15).等,这些论文分别从不同角度较深入地研究了《岭南逸史》,而林亭君的硕士论文《〈岭南逸史〉研究》①林亭君.《岭南逸史》研究[D].陈益源指导,台湾成功大学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则全面地进行探讨,拓展了《岭南逸史》②姜冬.《岭南逸史》释词[J].名作欣赏,2013(15).的研究范围。本文试对两百年来《岭南逸史》研究进行综述,以推动《岭南逸史》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一、《岭南逸史》的作者研究

《岭南逸史》在初刊时,并没有署上作者的真实姓名。其较早的两种嘉庆刊本,楼外楼本和文道堂本,都在目录页上署“花溪逸士编次”、“醉园狂客评点”、“琢斋张器也、竹园张锡光仝(同)参较(校)”。楼外楼本载西园老人序,云:“吾则重有取于黄子之《岭南逸史》云。”又载张器也叙,曰:“《逸史》者何?花溪逸士所著也;花溪逸士何?余之友耐庵也;其曰岭南者何?详其地也。”《岭南逸史》第十一回有“耐庵子读至此”、第二十三回有“耐庵子为之废卷一叹”等语句。根据这些线索,可知《岭南逸史》作者“花溪逸士”,姓黄名耐庵,岭南人。孙楷第1932年撰写《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即说《岭南逸史》“清黄耐庵撰”,但没有加以考证,只说“耐庵广东人,名里俟考”。[2]阿英1936 年写作《小说闲谈》,介绍《岭南逸史》时也未对作者进行考证。

最早对《岭南逸史》作者进行考证的是罗香林。1958年,他撰写论文《岭南逸史及其作者黄岩》,根据光绪年间张芝田编选、黄遵宪作序的《梅水诗传》,卷九载黄岩古今体诗18首及附录的小传:“黄岩,字耐庵,贡生。著有《花溪草堂稿》。耐庵先生著作等身,诗尤苍老,纯乎唐音。刻峻后,始得搜以殿全集,庶无愧色。”进行考察;还发现温仲和主纂的《光绪嘉应州志》卷二十九《艺文》上录有“黄岩”之名,并注其地为“桃源堡”,载其著作有“《花溪文集诗集》(未见,见采访册)、《岭南荔支詠》(存)、《医学精要》(存)、《眼科纂要》(存)”;又翻阅黄岩著的《医学精要》,每段都标“耐庵”字样,并署“嘉应州黄岩峻寿著,男绍官、淮官、善官、晋官同校”。于是,罗香林判定《岭南逸史》作者“花溪逸士”,就是黄岩,字耐庵,又字峻寿,号花溪逸士,广东梅县桃源堡人。罗香林依据黄岩的著作,认定他是一个“精通医道”,“耿介峻洁”、拥护明朝而具有“民族思想”的人。③罗香林.中国文化论丛[M].香港:中国学社,1967.

此说一出,《岭南逸史》的作者属名权一般被认定是“黄岩”。黄毅1990年编写古本小说集成《岭南逸史》的《前言》、刘佐泉1996年发表论文《〈岭南逸史〉中的客家史迹》、罗可群2000年在其著作《广东客家文学史》的一节《黄岩》以及苏建新、陈水云2004年合作发表论文《〈岭南逸史〉:一部《三国演义》化的才子佳人小说》等,都赞成罗香林的说法,并提出一些新的证据来补充,或者以《岭南逸史》的男主人公黄逢玉是广东潮州程乡县(清朝属嘉应州)桃源村人,或者以《岭南逸史》中多有行医的描写,来佐证黄岩就是《岭南逸史》的作者。林亭君在前人的基础上,2009年撰写硕士论文《〈岭南逸史〉研究》,反观以前的种种论证,特别针对罗香林从“黄耐庵”连结到“黄岩字耐庵”,再从“黄岩著《花溪诗文集》自署花溪”连结到“花溪逸士”的论证方式,批评他是以“文人的想法”来串联不确定吻合的证据,“想当然耳”。林亭君搜罗了《梅水诗传》与《医学精要》的相关资料,比对《岭南逸史》作者“花溪逸士”、读者“耐庵子”,佐之以黄岩的诗作,证明《岭南逸史》的作者“花溪逸士”就是黄岩,其论证更为严谨。在资料有限的情况下,通过诸位学者的考证,《岭南逸史》作者“花溪逸士”被确定为黄岩,应该是有说服力的。

二、《岭南逸史》的版本研究

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介绍《岭南逸史》的版本有二:“清嘉应十四年刊小本,封面题楼外楼藏板。又一小本封面题文道堂藏板。……(楼外楼本)首乾隆甲寅(五十九年)西园老人序,又张器也序。文道堂本无此二序,别有嘉庆辛酉(六年)李梦松序,又凡例四则。”阿英《小说闲谈》介绍《岭南逸史》和黄毅在古本小说集成《岭南逸史》的《前言》,都记录了这两种版本。古本小说集成《岭南逸史》即是依据复旦大学藏文道堂本影印而成的。

在《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中,吴锦润纂辑《岭南逸史》条目时,还记载了一些其它版本,如:无刻坊名的嘉应十四年(1809年)刻本、咸丰丁巳年(1857年)刻本和“同治年间有数刻,清末民初有石印本,上海鸿文书局五彩封面活字本”。萧相恺《珍本禁毁小说大观——稗海访书录》对无坊刻名的“嘉庆十四年镌本《岭南逸史》”,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俞文在石昌渝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总目》中撰写《岭南逸史》条时,除介绍嘉庆六年(1801年)序文道堂藏版本、嘉庆十四年楼外楼藏版本以外,又记录了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芸香堂藏版本、文诚堂刊本和改题《儿女浓情传》的石印本。

1995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中英、中雄校点的《岭南逸史》,其《后记》对《岭南逸史》的多种版本作了整理,并进行初步的比对。林亭君《〈岭南逸史〉研究》则汇整了《岭南逸史》几乎所有的版本,按照确知刻坊堂号名称和未知刻坊堂号名称两种类型进行介绍。其中确知刻坊堂号名称的版本有:川东文道堂本、楼外楼本、合德堂本、裕德堂本、怡怡轩本、芸香堂本、文诚堂本、上海萃英书局本和上海鸿文书局本等;未知刻坊堂号名称的版本有:嘉庆十四年本、咸丰七年本和道光二十二年本等。由此可知,《岭南逸史》的版本众多,《岭南逸史》当年的流行和影响可见一斑。王季思评介《岭南逸史》说:“从近现代学者的研讨看,它从十八世纪初期到清末民初,出版了将近十种的不同版本,部分已流行到海外,可见它对读者的吸引力和在国内外的影响。”[3]87

三、《岭南逸史》的小说类型研究

一部小说的类型归属研究,是理解其思想内容,判断其价值意义的重要基础之一。《岭南逸史》的小说类型,在《岭南逸史》研究中是一个热点,学界对此存在一定的分歧。孙楷第将《岭南逸史》列入“英雄儿女”类,而阿英认为,“这仍然是描写才子佳人的小说”。①阿英.小说闲谈四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后来研究者大多遵循阿英的说法,有的只是稍作补充而已。例如:戴不凡在《小说见闻录》中说,《岭南逸史》“全书描写不脱才子佳人及武艺小说窠臼”;周建渝的《才子佳人小说研究》、苏建新的《才子佳人小说演变史》都将《岭南逸史》列为研究对象,苏建新还认为,《岭南逸史》是“一部《三国演义》化的才子佳人小说”。汤克勤、林亭君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反对意见。汤克勤比较《岭南逸史》与才子佳人小说的诸多差异,说:“《岭南逸史》具有的新的品格使它与才子佳人小说拉开了距离,如果再把它归入才子佳人小说,显然不合适。”林亭君在《〈岭南逸史〉研究》中说:“《岭南逸史》被列入才子佳人小说之类,在小说史的研究上,其独特性与重要性遂被‘才子佳人’所掩蔽。”

萧相恺《珍本禁毁小说大观·稗海访书录》发表了另一种看法:“在中国古小说‘讲史’系列中,这部《岭南逸史》应该有一定的地位。”将《岭南逸史》视为历史演义。对此,汤克勤也不赞成,他在《论〈岭南逸史〉的小说类属和文史意义》中通过论证后说:“由于重点写男女的遇合,《岭南逸史》因此不能算是一部严格的历史演义。”

张俊同意孙楷第的意见,其《清代小说史》说:“《岭南逸史》,是乾隆年间较有特色的一部儿女英雄小说。”[4]汤克勤也认为,《岭南逸史》归入英雄儿女小说这一类型是合适的。林亭君《〈岭南逸史〉研究》综合以往研究者的不同意见,立足于文本,进一步阐述道:“《岭南逸史》具有历史演义与才子佳人的特质,继承《隋唐演义》有演义有佳人,有战争有情意的书写方式,往前承袭此二类小说的脉络,往后则影响晚清儿女英雄小说的类型,不管以历史演义或者才子佳人作为归类,皆宥于偏狭,总的来看,《岭南逸史》小说中的英雄至情至性,儿女真情流露,可谓站在《隋唐演义》的肩膀上,成为清代从历史演义类小说转化为儿女英雄类小说之先驱。”他的看法,相较而言,比较客观、全面而中肯。

四、《岭南逸史》的价值研究

《岭南逸史》长期得不到学界重视,可能与它被认定为才子佳人小说有一定的关系。然而它的独特价值,通过研究者的不断发掘,还是逐渐被人们认识到了。

罗香林首先发现《岭南逸史》的价值,他说:“《岭南逸史》在这三方面虽不算十分完满,然大体也还在水平线上,而且有它的特色,所以还是一部很重要的作品。”因此,特意撰写《岭南逸史及其作者黄岩》一文进行揄扬。王季思因为《岭南逸史》不被研究者特别是岭南学者关注而感到遗憾:“这样一部作品,解放以后一直没有引起我们岭南学者的关注,这是不能不引为遗憾的。”[3]87其遗憾正是感于《岭南逸史》有不同一般的价值。

研究者一般认可《岭南逸史》的价值在于,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戴不凡《小说见闻录》肯定了《岭南逸史》的价值:“保存岭南歌谣颇多。”萧相恺《珍本禁毁小说大观——稗海访书录》赞扬《岭南逸史》道:“书中有意识地使用了永安、罗定等地的一些土话方言,颇有点岭南气息。尤其是书中的一些歌谣,这种气息更浓,保存了当日流行于岭南的民间文学的某些风貌。……格调颇高,决不亚于民间文学史上很有地位的吴歌‘挂枝儿’。”刘佐泉的《〈岭南逸史〉中的客家史迹》则较全面地分析了《岭南逸史》的最大特色,就是形象地、典型地反映了客家历史文化的斑斑陈迹,“《岭南逸史》为客家历史文化留下了诸如客家人、客家地、客家源、客家话、客家歌的斑斑实迹,应是我们研究客家学的不可多得的文献,其人其作在客家文学史应占有前驱者的地位。”罗可群《广东客家文学史》明确地说:《岭南逸史》“成为客家小说的滥觞之作,从而在客家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陈永正则认为:《岭南逸史》是“第一部反映岭南地区少数民族斗争生活的小说”,“问世以后,多次翻刻,远播中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5]耿淑艳在《〈岭南逸史〉:岭南明代瑶汉冲突、融合与文化认同》中进一步认为,作者黄岩突破了汉族主流文化对瑶族的偏见,通过《岭南逸史》正面展现了瑶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瑶族起义的真正原因是汉族政权残酷的剥削与欺压;军事上的镇压是没有效果的,只有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认同才能使各民族和睦相处。

在众多研究中,对《岭南逸史》的价值或特色概括较为全面的,是张俊的《清代小说史》。其概括《岭南逸史》的特色有三:“一是作者突破传统偏见,大胆描写瑶族人民的反叛,颂扬他们的智慧和勇气,肯定他们的斗争和胜利,在这一时期的同类小说中实属少见。二是作品描写黄逢玉与四位女子的艳遇,采用了才子佳人小说的某些表现手法;但故事易闺阁佳人为巾帼豪杰,写她们凭借自己的机智既救黄逢玉于危难之境,又同力襄助他建功立业,表现了她们的痴情和胆略。比之其他同类小说,也颇有创意。……三是作者有意使用了一些岭南方言土语,富有地方气息。特别是书中所录十余首岭南歌谣,大多格调清新,饶有南国风味,保存了当时民间文学资料。”汤克勤、林亭君则特别强调《岭南逸史》开创了英雄儿女小说类型之功:“《岭南逸史》作为一种新的小说类型——英雄儿女小说,虽然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不是太高(这自然影响它在小说史上的地位),但是它的开创性不容忽视。”[6]“此书应当是清中叶不同类型小说的融合,承先启后,承继各类型小说特色,并影响其后英雄儿女小说,《岭南逸史》在文学上的地位,应当获得正视与肯定。”①林亭君.《岭南逸史》研究[D].台湾:台湾成功大学,2009.

总体来说,在《岭南逸史》研究中,罗香林1958年率先发现《岭南逸史》的与众不同,对其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进行了探讨,并考证了作者,功不可没。1984年,日本学者波多野太郎发表《读〈岭南逸史〉》一文,列举了《岭南逸史》的不同版本,并检阅了有关历史资料,考证其本事来源;1996年,刘佐泉将《岭南逸史》研究与广东客家联系起来,认为它表现了客家历史文化的斑斑陈迹;2004年,苏建新和陈水云共同撰文,分析《岭南逸史》是一部《三国演义》化的才子佳人小说,将《岭南逸史》从单一文本研究扩展至不同小说的比较研究;2007年,汤克勤发表《论〈岭南逸史〉的小说类属和文史意义》一文,正视《岭南逸史》的小说类型,进一步探讨了它的文学史意义;2012年,耿淑艳发表《〈岭南逸史〉:岭南明代瑶汉冲突、融合与文化认同》,探讨《岭南逸史》表现的瑶汉冲突、融合与文化认同。这些论文都从不同角度深化了《岭南逸史》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它的认识。2009年,林亭君纂写硕士论文《〈岭南逸史〉研究》,综合了此前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多方面的开拓,其目的在于:“期以藉由新资料与文献的对话辩证,透过不同族群国家的文化,重新审视其在清代小说中应有的位置,将《岭南逸史》从通俗小说的汪洋中,打捞上岸重现其光彩。”其论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回顾以往研究文献,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步骤,规划章节;第二章,研究《岭南逸史》作者版本及其流传,分为三节,作者身份及其写作背景,内容述要以及版本介绍,域外流传及其翻译情形;第三章,探讨《岭南逸史》与广东地方文献的关系,分为两节,《广东新语》与《岭南逸史》人物情节的关系,《永安县次志》与《岭南逸史》人物事件的关系;第四章,考察《岭南逸史》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关系,分为三节,《三国演义》对《岭南逸史》的影响,才子佳人小说对《岭南逸史》的影响,《隋唐演义》对《岭南逸史》的影响;第五章,《岭南逸史》的域外改写及其研究,分为三节,越南汉文本《岭南逸史》介绍,中越《岭南逸史》比较与分判,《岭南逸史》在越南的演化与接受;第六章,结论。附录有五,其中有《岭南逸史》各版本的比对表。这是目前研究《岭南逸史》最全面深入的成果。

通过以上对《岭南逸史》研究进行综述,希望引起学界关注,以推动《岭南逸史》研究向纵深发展,也期待有关部门对这一部较有特色的清代小说多做些普及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部作品。

[1]汤克勤.《岭南逸史》:客家小说的发轫之作[N].梅州日报,2013-10-23(8).

[2]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72.

[3]王季思.求索小集[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

[4]张俊.清代小说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303.

[5]陈永正.岭南文学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488-489.

[6]汤克勤.论《岭南逸史》的小说类属和文史意义[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7(5):63-66.

猜你喜欢

才子佳人黄岩花溪
朵云书院黄岩店
如梦似幻的花溪湿地公园
黄岩
花溪的信
黄岩富山佛手瓜及其栽培技术
咏樱——花溪冬樱花
论明清时期才子佳人小说的择偶观
张生与李益爱情比较研究
浅谈《西厢记诸宫调》的创作思想
才子佳人小说在越南的传播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