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可持续性就业能力的培养探究

2014-04-17梁嘉

教育与职业 2014年18期
关键词:就业者可持续性职业道德

梁嘉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及社会分工的日益多样化,劳动者的可持续性就业能力越来越重要,要求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技能始终保持稳中有进的状态,以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这符合社会分工的要求。可持续性就业能力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过程的动态性,即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发展和工作要求的变化而变化;二是发展的完善性,即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在变化过程中处于优化改进、不断完善的上升发展态势。①”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可持续性就业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与社会接轨。

一、大学生可持续性就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知识更新及技能提升的需要。在信息高速发展、知识呈指数型增长的背景下,没有任何一种能力或任何一项知识能够常年保持良好的竞争优势。从时间角度看,已学习到的知识是建立在传统知识的基础上,因此具有相对的滞缓性,无法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而且,社会分工的细化及分工规模的加大,对就业者的专业知识及经验技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若就业者不能进行自我提升,就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特别是对于工作经验较为缺乏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更应当通过可持续性就业能力来为职业发展之路做好铺垫。

2.大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教会学生如何通过独立思考来进行自我学习。对于学校来说,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的内容,大多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因此跟具体实际存在一定差异。此外,教师的知识量和教学方法很难保证面面俱到、样样精通。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大学教育要想保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培养大学生的可持续性就业能力,以此帮助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更好地走向社会,顺利实现就业。

二、大学生可持续性就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及内容

1.培养要求。大学生可持续性就业能力的培养要求,主要是指大学生在结束学习课程之后,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及自身的综合素质,既可以满足未来职业岗位的要求,又可以满足企业高速发展及工作难度增强所产生的新要求,以实现岗位的晋升及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这也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目标。高校培养大学生可持续性就业能力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学校开设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和就业辅导课程,可以在课程设置上加入可持续就业能力的培养方向这一内容;其次,学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来指导大学生如何实现就业,这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培养可持续性就业能力。对于大学生本身来说,在经过大学阶段的教育之后,基本上已经掌握独立思考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外界的帮助及引导下,具备可持续性就业能力的自我培养的基础优势。此外,大学生群体普遍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及较强的变通能力,只要指引方向正确,就能够逐步提升可持续性就业的能力。

2.培养内容。大学生可持续性就业能力的培养内容包括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精神是指职业分工及行业特征所代表的责任与义务,是在特定职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精神要求,反映出某些特殊的利益。②”职业精神包括职业理想、态度、责任、技能、纪律、信誉、作风等就业者的思想及行为特点,只有具备正确的职业精神,大学生就业者才能为自身可持续就业能力的培养提供精神动力。“职业能力是就业者胜任岗位工作的能力,包括任职资格、职业素养、知识技能等。职业能力是实现就业的基础保障,只有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职业能力,大学生就业者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可持续就业能力。③”

三、大学生可持续性就业精神的培养方式

1.以科学的理想信念为指导思想。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发展方向及追求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超越现实又高于现实、基于现在又着眼未来的思想意志及道德观念。理想信念会影响行为选择以及行为习惯的建立。大学生可持续性就业精神的培养,首先要以科学的理想信念为指导思想。大学阶段是培养并塑造理想信念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所形成的思想理念指引着大学生对未来的选择方向。大学毕业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通往成功之路并不容易,这就需要大学生有较好的抗压能力与较强的发展能力。“崇高的理想信念、远大的人生追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帮助大学生在就业道路上克服困难、战胜挑战的支柱力量和精神动力。④”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可持续性就业精神时,首先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信念培养及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并形成科学合理、坚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在今后的职业发展道路上,大学生能够以此作为自我鼓励的精神力量,以确保可持续就业能力的不断提升。

2.以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建设目标。“职业道德是职业纪律、职业品德、职业责任及岗位胜任能力的总称,是就业者在工作过程中的工作要求和行为标准,是一种必须承担的义务与责任。⑤”职业道德既代表着就业者的思想素质与行为修养,同时也是对就业者的一种约束与指引。虽然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职业道德,但从道德范畴上来说,一般要求具备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勤奋上进、无私奉献、乐于为人民服务等特点。良好的职业道德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就业者职业能力水平高低的评判标准之一。大学生在实现可持续性就业的过程中,除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及熟练的工作技巧之外,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有助于对就业者的工作习惯及工作行为进行约束,避免就业者出现违反工作纪律、扰乱工作秩序等不良行为,还有助于引导就业者有方向、有目的性地进行自我塑造与完善。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可持续性职业精神时,应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帮助大学生在今后的职业道路上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恪尽职守、诚实守信,既能遵循普遍化、常态化、大众化的职业道德要求,又能遵循所在行业及岗位的具体要求。

四、大学生可持续性就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1.丰富学习内容。知识具有无限性及变化性的特点,永远学之不尽、取之无边,总体处于更新变化的状态。以丰富学习内容的方式来培养大学生的可持续性就业能力,蕴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要增加知识储备量。高校教师除了将书本知识以课堂教学的方式教给学生之外,还应当鼓励学生在课堂之外多汲取相关专业的知识,这是因为书本知识相对具有滞后性,如果学生没有及时获知新动态、新变化,就容易与实际脱节,无法很好地在今后的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此外,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无法完全地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悉数传授给学生,而且选用的教材大多代表着主流思想与观念,但是学术的多面性及多层次意味着还有很多不同的思想与角度。如果大学生不能以更广的视野去获知相关方面的知识,将导致自身的知识量比较少,对问题的理解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二,要扩大知识的涉及范围。高校教师在教学时大多以本课程为主,但也要鼓励学生多涉及其他领域,一方面是因为知识并非完全独立,而是彼此之间存在互通性与交汇性的关系。更广泛的知识层面有助于学生以更加多元化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提高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扩大学生的思考范围,提高学生的眼界,从而建立起一套立体化的学习系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就业道路上形成更好的自学体系,提高自学能力。

2.坚持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的操练,形成一种出于个人需要的自主化学习方式,强调重视学习并将学习视为一种长期的习惯。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阶段所获取的知识通常难以满足毕业之后的工作需要。这是因为大学是通用式教育,知识具有共性,且不可能覆盖到各个行业,而且职场不同于学校,对就业者的知识要求更倾向于实用性。因此,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可持续性就业能力的过程中,应鼓励并提醒学生坚持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重视学习,建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意识,不论是毕业后刚踏入职场的初期阶段,还是在工作年限较长、各方面也相对较好的稳定阶段,都不能放弃学习,只有坚持学习才能长期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其次,要懂得学习,利用各种现代化信息工具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特别是当工作繁忙、闲暇时间较少的情况下,高效的学习方式更凸显出重要性。

3.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是以前人的科研成绩为基础,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理解对问题或研究提出新思路、新观点,强调突破能力及进取状态。大学生可持续性就业能力需要更好的创新,要有丰富的创新能力,并在今后的求职过程中能够满足社会分工及岗位职责的新要求。因此,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可持续性就业能力时,应当重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塑造。一方面,要灌输创新的理念,鼓励大学生多思考,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不能拘泥于课本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鼓励创新的行为,当大学生提出新观点、新想法时,教师应当鼓励他们尝试着用具体行动去验证新观点、新想法的现实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做到大胆假设、谨慎求证。只有具备较好的创新能力,大学生才能不断地进行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知识的实际应用水平。

4.平衡身心发展。大学生的身心平衡发展既要拥有强健体魄,又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社会上的职场环境不同于校园环境,会带来更大的压力与挑战。平衡身心发展有助于大学生应对职场的压力。首先,要重视大学生身体的锻炼。面对高度的生活压力及紧凑的工作节奏,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大学毕业生很可能出现各种身体状况,从而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大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重视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其次,要重视对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的培养。一些大学生在毕业之后的初期求职之路并不顺畅,此时若没有应对挫折与挑战的良好心态,容易陷入自我怀疑甚至对未来人生之路产生悲观情绪。因此,教师应多培养大学生的抗打击能力与承压能力,帮助大学生如何在困境中正视困难、发现问题、寻找解决对策,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健康的体魄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可持续性就业能力的重要保障。

五、结语

可持续性就业能力的培养,既是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也是劳动者实现自我价值及理想抱负的需要。作为知识精英及社会发展中坚力量的大学生群体,不仅要在大学期间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可持续性就业能力,而且在毕业之后的工作期间也要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培养。只有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积极勤奋、努力上进,才有可能在未来成为职场精英,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确保自身能够以最理想的方式就业,从而顺利实现人生目标。

[注释]

①刘有升.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可持续发展机制探讨——以福州地区部分高校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0(7):83.

②夏昱,刘福窑.论大学生职业伦理精神的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2013(1):77.

③王波.影响大学生职业能力培训的观念和体制因素探讨[J].职教论坛,2012(24):29.

④钟永淑.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及培养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3(20):78.

⑤李建军.试论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6):12.

猜你喜欢

就业者可持续性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Pearl Izumi发布新的“社会使命”声明以及可持续性相关的宏伟目标
关注商业的可持续性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关于减贫的可持续性问题的探讨
“烧钱”可持续性存疑美团被曝全年亏损72亿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城镇化进程中灵活就业者养老保险模式的选择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大覆盖面的难点探究——基于灵活就业者缴费能力生命表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