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对聋人大学生职业竞争力的影响力研究

2014-04-17童欣张诗晨周志微

教育与职业 2014年18期
关键词:消极影响聋人竞争力

童欣 张诗晨 周志微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和网络应用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以及工作方式。在聋人高等教育领域,因为聋人大学生在沟通能力上存在障碍,社会融入性较差,普遍存在自卑、封闭心理,学校和家庭的外界干预效果差,聋人大学生职业竞争力的引导和培养存在一定困难,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样化的沟通可以改善传统教学方式下聋人大学生的信息缺失问题,利用网络技术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技术和就业动向,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国内外聋人高等教育中,得到社会的一致认同。但在聋人高等教育的就业支持体系中,信息技术带来的影响并不完全是正面的,自我控制能力的下降、网络沉迷等负面影响日益凸显。因此,对信息技术的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如何强化正面影响、弱化负面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信息技术在聋人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1.美国国家聋人工学院(NTID)的信息技术支持主要包括配备助听器、C-Print和实时字幕等。其中,C-Print是一种能实时将声音信息转换为文本信息的信息技术,是集笔记记录和实时字幕于一体的教学软件。它的实现需要的技术支持包括C-Print软件、笔记本电脑和网络环境等。采用C-Print时,由于网络的支持,聋生可以随时了解课堂上发生的事情,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另外,电脑的页面会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上半部分显示的是提供服务者转换后的文本信息,提供服务者可以通过特制键盘和语音识别将声音信息进行转换。

2.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BMSTU)使用多种信息技术设备辅助教学。对这些信息技术的使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库和特殊信息网络的支持。这些数据库和网站主要提供聋人高等教育的相关信息,BMSTU通过与政府机构合作,为参加BMSTU基础预备课程的学生提供听力方面、认知方面、发展方面、教学方面、医疗方面及社会方面的服务,同时提供必要的技术与方法支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环境和融入校园团体,为提高职业认知和发展能力铺路。(2)资源教室。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可以根据时间安排,使用资源教室接受特殊培训。教师、辅导员及学生可以利用资源教室的信息互动设备和实时翻译软件开展教学活动和就业辅导,如开展就业讲座、研讨和实验等。(3)直观教学。在一般教室装备小型电视摄像头来捕捉教师的面部动作,并在大屏幕上显示,以利于聋人大学生观察口型,同时有专门的声音传导设备将其声音同声传译到学生的助听器。(4)远程学习系统。聋人大学生通过远程学习系统可直达所有院系的网络以获取课程资料、辅导材料和音像记录,在该系统内,聋人大学生还可以查询到关于所学科目的多媒体语言参考书。

3.中国智能化教室将很快在聋人高等教育中普及。虽然中国的聋人高等教育发展仅有二十多年,但在“十二五”期间,国家为残疾人高等教育提供了大量的教育经费,用于改善办学条件。随着信息技术的提高,我国将在较大教室中(50人以上)配备智能跟踪系统以实时捕捉教师手语和口型,并在大屏幕上显示,以利于聋人大学生在较大教室中远距离观察口型和手语。还可以实时捕捉并显示学生提问的手势,达到课堂互动的目的。同时还会配备专门无线动态语训系统,放大授课声音,进行听觉康复、言语矫治、语言康复训练的保持和发展。目前,作为教学的主流产品——交互式电子白板已经应用在聋人课堂中,它可以使授课内容更加丰富,可以存储授课信息,以此提高课堂信息接收量和学习效果。这些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持无疑都给中国的聋人高等教育手段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二、信息技术对聋人大学生职业竞争力的影响

结合聋人大学生在沟通方面的特殊性及其职业竞争力特点,文章将聋人大学生的职业竞争力结构粗分为沟通能力、社会化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四个部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上述能力产生积极和消极影响的研究假设,并在随后的调查研究中予以验证。

1.研究方法。参照国内外对大学生职业竞争力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聋人大学生的特殊性制定信息技术影响力的自编量表。自编量表采用5点自评式量表格式,从沟通能力、社会化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出题,混合编排积极影响35题和消极影响15题。调查对象为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大三、大四学生。发放问卷90份,回收84份,其中有效问卷81份,问卷有效率90%。题项的筛选采用高低分组进行t检验的方式,以2个分量表各自总分排序后上下27%的总体样本划分高分组与低分组,通过t检验逐题筛选剔除高分组与低分组没有明显差异的题项,以此确保题项的鉴别力和有效性。对筛选后的题项进行因子分析,归类并对有效的影响因子命名,从而验证信息技术对聋人大学生职业竞争力造成的实际影响。调查数据用SPSS16.0进行分析。

2.研究结果。一是积极影响量表。项目筛选的t检验显著性水平选取0.05%,积极影响量表被删除5题。对经筛选后的积极影响量表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KMO=0.652,高于Kaiser提出的0.6的最低标准,Bartlett检验的 =926.095,P<0.01,说明研究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SPSS提取了9个因子,因子对方差的累积贡献率为66.59%。通过对因子矩阵进行正交旋转简化因子的解释,这9个因子分别被命名为:学习意识(自我学习及小组式学习),沟通主动性,网络公文(邮件),亲友联络(老师及家人),社会融入(时事及社会潮流),交友,知识面拓展,日程安排,就业信息获取,累积贡献率分别为:9.895%,18.016%,25.874%,33.401%,40.501%,47.341%,54.011%,60.327%,66.586%。

二是消极影响量表。通过高分组和低分组总分的t检验,消极影响量表被删除1题。对经筛选后的积极影响量表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KMO=0.705,Bartlett检验的=226.437,P<0.01,说明研究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分析方法与积极影响量表相同,SPSS提取了4个因子,因子对方差的累积贡献率为55.54%。通过对因子矩阵进行正交旋转简化因子的解释,这9个因子分别被命名为:自我判断力,自我控制力(学习),自我控制力(生活),网络不良信息。

三是积极和消极影响量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信息技术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这表明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聋人大学生职业竞争力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信息技术的应用给聋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网络沉迷、接收不良信息等问题。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给聋人大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带来了增强学习意识、增强沟通主动性、熟悉网络公文、加强亲友联络、加强社会融入、培养交友意识及能力、拓展知识面、日程提醒、提供就业信息等积极影响,同时带来了自我判断力下降、自控力下降、不良信息接触等消极影响,并且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之间呈正相关,即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给聋人大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带来越来越多的积极影响,其消极影响也会逐渐加强。

三、结论

随着聋人大学对信息技术的大力运用,信息技术对聋人大学生职业竞争力的积极影响及消极影响都在逐渐增加,通过正确引导和积极强化信息技术的积极影响,同时尽可能弱化信息技术的消极影响,是聋人高等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从积极影响的方面来看,信息技术带来的沟通方式多样化特别是沟通主动性的提升对聋人大学生尤为重要。在学校生活中,聋人大学生因交流不便往往封闭于自己的小群体内。因此,以互动交流为主题,以手机短信、即时通信软件和电子邮件为工具,鼓励聋人大学生与健听大学生、老师、家长甚至陌生人进行交流沟通,是增强聋人大学生交友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最好实践训练。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布置课外作业要求聋人大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以拓展聋人大学生的知识面,并且增强聋人大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及意识,同时要求聋人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集体作业并进行PPT演示,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对聋人大学生来说,学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信息技术给聋人大学生带来了更多渠道以了解外在世界,网络以其便利和快捷使聋人大学生能够更加方便地了解社会时事及发展趋势,有利于聋人大学生在毕业后融入社会,网络所发布的就业信息也给聋人大学生就业带来更多选择,学校可以引导聋人大学生关注有关信息,并在学校网络资源上协助发布信息。

同时,信息技术给聋人大学生职业竞争力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判断力是走向社会的必备能力,聋人大学生需要在已有价值观的基础上针对某件事做出判断,对聋人高等教育者而言,这需要教师在课上和课后鼓励聋人大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通过不断的练习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体系。网络沉迷和自控能力下降是现今高等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众多的教育界和非教育界人士对此提出了多种教育辅导以及医学治疗方法,但并没有得到普遍公认的解决方案。我校目前采取的手段主要是通过说服教育使大学生认清网络和现实的区别,以及通过冬季长跑等耐力训练提升聋人大学生的意志力。此外学校还需要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培养聋人大学生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通过安全意识教育培养聋人大学生鉴别网络诈骗的能力。

猜你喜欢

消极影响聋人竞争力
网络民粹主义对高校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聋人文化身份认同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刍议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美国聋人文化略观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日本竞争力
自媒体传播的文本特征及其消极影响
聋人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提高策略研究
论新自由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消极影响及对策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