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4-04-17毕文健

教育与职业 2014年18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政治制度

毕文健

一、民办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本文对江苏省部分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调查,主要采取个别访谈、专题交流、专项调查等方法,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思想状况

受民办高校的办学机制和运行特点影响,民办高校教师的思想状况主要表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相对公立高校,民办高校为新办院校,各项建设均从零起步,学校提供给教师施展才能的空间更大,多数教师有机会承担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任务,因此,民办高校教师更具有“勇于担当、吃苦耐劳、创业创新”精神。

第二,相对公立高校,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占比高出全国高校平均水平,教师队伍的主体是“从校门到校门”的40岁以下硕、博士,队伍年轻化的特点突出。青年教师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强,同时也表现出较为自我,缺乏大局意识。另外,民办高校师资一般“多渠道配备、专兼结合”,队伍组成还包括退休返聘教授、行业企业高工高管等,各渠道师资在高等教育阅历、教育思想基础方面差异较大,因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需求多样,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

第三,相对公立高校,民办高校按民办机制运作,在当前生源减少、高等教育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教师普遍具有较强的职业危机感,职业心理不稳定。

第四,相对公立高校,支持民办高校教师成长的条件与制度尚待完善,表现在:一是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不足,学术研究氛围与条件均较为缺乏,教师的职业成长缺乏导师引领与团队帮助;二是由于建校时间短,缺少成熟的大学文化熏陶;三是由于民办高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尚在探索中,扶持与引导教师成长的制度不明确,教师职业理想实现路径不明晰,导致一定程度的职业迷惘。

(二)思想政治工作情况

第一,缺乏整合、科学的工作机构和运行机制。党委、人事、教师发展中心等部门工作职责均涉及此,但多方参与,各自为政,蜻蜓点水,难以落实到位。

第二,思想教育与业务培养“两张皮”。思想教育的内容主要为政策文件,未能以教师职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进行内容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对教师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

第三,工作方法传统单调。民办高校由于经费紧张,“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方法采用较少,基本沿用高压式的集中学习和亡羊补牢式的惩戒谈话,教师被动接受教育,学习效果难以保证;而且由于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即使必要的集中政治学习时间也很难保证。

第四,评价体系模糊笼统,操作性弱。民办高校教师管理文件中,难以设立量化指标来评价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因此往往采取一票否决法。因缺乏操作性较强的评价体系来引导教师砥砺德行,使得教师在此方面无目标追求,认为只要不触底线即可。

二、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一)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教师为本,尊重和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以帮助教师谋求最大发展为目标,在内容上,保持与教师成长需要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在方法上,从“说教”转为“引领与帮助”,引导教师主动谋求德性的自我完善。

2.个性化原则。结合教师的个性、学科背景、发展阶段与工作现状等,各有侧重地实施思想教育,力求真正触动教师心灵,启迪教师思想。

3.一体化原则。紧密结合教师职业发展需要,将教师思想教育与业务能力培育、综合素质培养融为一体,使思想政治工作有载体,有依托。

(二)组织体系

健全“党、政、学”三线并举的工作网络。一是党委牵头,组织部、宣传部负责组织,二级院(系)教工党支部具体实施,创新学习型组织平台,做实学习教育,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二是教师发展中心牵头,组建由“本校教授、外校专家、评建专家和行业专家”组成的教授团,同时组建专业建设团队、技术革新团队,发挥专家引领与团队带动力量,为教师提供不同角度的个性化思想道德引领和职业发展咨询。三是院长办公会牵头,人事处、教务处、后勤处、工会等部门协同,跟踪做好人事服务以及生活服务,并在专业化的管理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三)制度体系

《史记》中提出:法令所以导民也。制度具有规范、价值引领、行为指南、成长激励作用。民办高校根据国家关于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系列规章,健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标准体系、工作制度、评价制度,能够确保思想政治工作有章可循,全程、全面推进。

1.标准体系。将对教师“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三方面要求外化为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行为准则,并将其嵌入教师引进、培养与管理的系列制度中。在人才引进、教师资格评聘、教学工作检查、后备干部培养选拔等各项工作中,将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水准考核作为首要内容,体现以德为先。

2.工作制度。健全校领导联系教师制度、基层调研制度、谈心谈话制度;健全教师思想政治学习制度;健全教师心理健康普测、服务与转介机制;健全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制度;建立“教师满意度测评机制、教师座谈会制度”等教师思想信息定期收集制度;建立教师问题反馈解决机制和教师申诉、仲裁制度。同时,在教学与科研管理的各项制度、流程中,融入职业道德宣传和思想素质教育,借科学、合理、合法的制度来规范和引导教师的职业行为。

3.评价制度。把师德指标作为首要评估内容,嵌入学校评教制度、督导评教制度、同行评教制度和学生评教制度;针对评价结果,健全优秀教师评选、师德先进个人表彰等激励制度;推行师德问题查处、学术失范惩处制度以及“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形成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四)内容体系

1.贴近教师提升思想素质的需求。设立“思想教育”版块,多层面、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深化教师对生命的体悟和理解,引导教师树立热爱生活的态度、追求正义的精神、积极进取的激情,肩负对学生、对知识、对社会的责任,构建既能激励自我又能引领学生的价值观,努力担当起学生人生的引导者和灵魂的塑造者的责任。

2.贴近教师提升政治素质的需求。设立“政治理论”版块,引导教师结合民办高校教师群体关注的疑点、难点、热点问题,学习并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设立“时事政策”版块,经常性地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准确理解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化理解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设立“依法治校”版块,组织高等教育、民办教育相关法令规章和学校管理规定的学习,帮助教师明确职业要求、工作规范和质量标准,强化教师依法治教的理念。

3.贴近教师提升师德水平的需求。将师德作为教师道德水平提升的重点。设立“敬业”版块,开展“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大讨论,帮助教师认识大学的理念、大学的功能、大学的理想;组织岗位业务知识、人才培养先进经验、专业建设方法等的学习,加深教师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认知度,从而树立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敬畏之心,培育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设立“爱生”版块,通过教育理论和师德模范的学习,增进教师对立德树人使命和谐师生关系的深刻理解,引导教师将个人价值实现与学生成长相统一,深化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期待学生成才的职业情感。设立“乐教”版块,常态化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帮助教师解除思想隐忧,提升教师的职业适应能力,培育“一心从教,乐为良师”的职业心态。设立“治学”版块,引导教师投入全部精力来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培育“严谨治学、执著追求”的职业信仰。

(五)方法体系

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体系是提高工作成效的突破点。民办高校应坚持塑造教师思想境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一方面,将“政治学习”等传统教育进一步做实;另一方面,将教师思想教育融入职业成长引导、解决实际困难的过程中,营造优良校园文化氛围,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互补充,提升教育实效。

1.巩固思想政治学习传统教育阵地。政治学习是教师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民办高校应秉持实事求是原则,创建非强制性的、自由度较高、为教师所自觉接受的学习机制。一是学习形式“三合一”。将“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工作研讨会”三位一体,学习活动可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组织教学名师或学术专家作报告,或围绕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共性问题深度汇谈,亦可三者结合开展。这种“政治学习联系业务,业务研讨中包含思想教育”的学习形式具有平等与尊重意义,能够促进教师政治理论知识、业务知识及对事业发展的主人翁责任感的同步增长。二是团队组建自主化。以党支部、行政单位或教学单位组建学习小组,或由有相同学习需求的教师自发组成“学习共同体”,亦可跨学科形成交叉团队,团队之间灵活交织互通。各团队制订个性化、模块化的学习计划。教师变“被动、应付式学习”为主动按需学习,更能获得思想与知识两方面的收获。三是平台建设信息化。利用虚拟空间创设专题学习网站,搭建“好用、管用、实用”的资源平台,教师随时可以在线学习,节省频繁集中学习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设置“我来推荐”“读书沙龙”等互动版块,形成开放的学习系统,教师变“局限于学习几篇文件”为“吸纳更多知识、并与他人分享”。

2.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师职业成长引导。民办高校应跟踪教师职业适应期、成长期、发展期,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能力培养并行,在帮助教师解决业务成长阻力的同时,促进教师思想素质的同步提高。

第一,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相结合。首先,通过高等教育形势报告、学科前沿讲座、区域行业发展报告以及组织教师共同为学校发展进行规划,引导教师系统、全面地认知发展环境和自身在全局中应当发挥的作用。其次,通过系列学习、名师讲座,引导教师认识到民办高校办学对教师的要求,并通过SWOT分析,客观、全面地认知自我。再次,引导教师针对自身学科背景和基础“量身定制”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并在职业发展倾向和环境产生变化时进行柔性调整。总之,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跟踪辅导,能够有效增强教师对学校事业发展的信心,引导教师建立“我愿意做出努力”的发展意愿,以积极而负责任的态度来把握前途与未来。

第二,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能力提升相结合。首先,将思想政治工作蕴含在对教师“大纲、教材、讲稿、课件、习题、试卷、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等教学基本环节的全方位规范化培养和不间断考核之中,在帮助教师把握课程内涵、教学规范和教学技能,帮助教师成功驾驭课堂的同时,强调教师应当在教学每一环节树立精益求精、诲人不倦、对学生成长高度负责的职业态度。其次,将思想政治工作蕴含在教研任务的担当之中,比如以教学立项的方式引导教师开展优秀课程(群)建设、网络课程建设以及专题教研,引导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修订)和教学评建,鼓励和引导骨干教师指导助教,吸收骨干教师加入督导组等,从而在帮助教师提升专业建设能力的过程中,加深教师对高等教育艰巨性的理解,并树立教学研究无止境的钻研精神。再次,将思想政治工作蕴含在科研任务的担当之中,如立项支持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支持教师承接企事业课题,畅通教师申请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及经费的渠道,在提升教师科研与服务能力的同时,使教师更多体验到大学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坚定从事高等教育事业、服务国家建设与发展的意志。

3.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的过程之中。民办高校一般已走过十余年历程,多数教师已经完成“站住讲台、站稳讲台”的阶段,部分教师进入职业倦怠期、迷茫期,迫切需要外力帮助。一方面,民办高校要主动关注教师职业发展瓶颈,构建阶梯化成长激励制度。如完善评级晋职制度,引导新教师走入讲师行列,优秀讲师加快向副教授层次发展;在教学骨干逐步成熟之时,选拔教师担任课程(群)负责人、第二专业负责人、二级院系主任助理。总之,以制度提供给教师明确的职业引领,能够帮助教师建立自主职业成长的信心,形成稳定的职业意向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另一方面,民办高校要主动关心教师生活,健全教师后勤服务体系,采取具体而实际的帮助举措,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使其增强职业自豪感和归属感,心无旁骛地投入高等教育事业。

4.营造校园优秀思想政治素质文化氛围。以大学文化和精神影响教师的校园生活,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渠道之一。一是以富有寓意的校园环境感染教师。如民办高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融入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元素,令教师身处其中,耳濡目染;二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教育,如以师德模范的人格魅力引领教师,以立意高雅的教育活动弘扬教师职业精神,增强教师职业发展的精神动力;三是在各项办学行为中倡导“鼓励先进、宽容失败”的大气文化,创设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团结温暖的环境,使教师获得关心、理解、尊重、支持的心理氛围,增进教师奉献事业和爱校爱岗爱生的情怀。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政治制度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