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思考

2014-04-17蔡文芬王培敏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辅导心理健康

蔡文芬 王培敏

(安徽三联学院 安徽合肥 230601)

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思考

蔡文芬 王培敏

(安徽三联学院 安徽合肥 230601)

加强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民办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研究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认为整个教育界甚至全社会应该给与民办高校更大的包容,运用集体的力量去营造更好氛围,凝聚成行之有效的合力,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身心健康、技能娴熟的应用型人才。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特点;现状

随着民办高校学生数量的增长,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据统计数据表明:民办大学生中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7.93%。由于民办高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意味着学生毕业后择业基本上是技术性强,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类型,因而提高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一、民办高校学生心理的特点

1.自我意识与群体意识的矛盾

进入大学以后,民办高校学生的自我认知有了飞速的发展,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好的期许。然而,在追逐更好的自己的过程当中,会发现“理想的丰满与现实的骨感”之间的差距。尤其是民办高校学生普遍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使得现实中的自我不能完全符合理想中自我的标准。

与大学之前的人际交往相比,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和生活之后,需要远离熟悉的环境、熟悉的群体和家庭,独立地面对新环境和新群体。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将五种需求进行了等级的划分,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些需求无不跟群体相关。

我们发现,集中体现在大学生身上的矛盾是:自我封闭与渴望沟通的矛盾。如果想要在新的环境中获得更高层次的需求,就必须要主动的走入新的群体。但是,民办高校学生潜意识里将自己封闭在自我的小空间里,与他人不远不近并心存戒备地相处,导致了身边没有交心的朋友,失去了沟通的对象和机会,更别说去实现更高层次的需求。

2.迫切渴望独立与缺乏独立能力的矛盾

自从开始了大学生活之后,民办高校学生在主观上和客观上都获得了独立和自由。但客观事实是,涉世未深的青年并没有办法独自处理好各类复杂的问题。此时,他们迫切渴望朋友、亲人、老师能够提供建议和帮助。

除了随时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无法使民办高校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之外,还有在经济上,大学生依旧依赖自己的家庭,尤其体现在身为独生子女的民办高校学生身上。他们认为,步入大学等于摆脱父母的管教和束缚,不再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左右,俨然是一个完全自由和独立的个体。但是经济不独立,就没有办法真正摆脱家长的支持。从而在追求独立的心理上和无法独立的经济上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由此可以推断,发生在大学生群体当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成人感”与“孩子气”之间的冲突。本身年纪已定性为成人的青年学生,却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且缺乏成年人该有的成熟和稳健。导致高校大学生产生矛盾和抵触心理,既想快速成长,又想躲在“温室”里逃避风雨的洗礼。

3.学业、情感、资金、时间的失衡

高中阶段的学习方式基本都是老师指导,家长配合管理,学生服从安排;情感上提倡和谐友爱但不过于亲密;学生对于金钱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去考虑财物的分配和管理;他们大多数时间被规划到听课和学习当中。然而,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原本维持了多年的规律性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被打乱,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重新调整和适应。

大学课堂很少再有填鸭式或应试型的教育,而是将自主学习的理念融入到每个课程当中,学生感到忽然被“松绑”,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大学对待男女生的私人情感采取“宜疏不宜堵”和“既不提倡也不反对”的态度,可以变相看待成默许。除此之外,学生与室友、同学、旧日好友的情感维系都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他们自然会面对很多感情的困扰。一旦资金问题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不仅在“学业、情感、资金、时间”四个方面与高中阶段有巨大的差异。“民办高校”头衔使得学生难免产生自卑心理。一般来说,大部分进入“民办高校”的学生可能高考失利或是学习基础差,这两个因素会给学生造成深深的自责和自卑。父母过高的教育期许也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精度不够

首先,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模式呆板,大班授课,机械地灌输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缺乏针对与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和教育,忽视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使得学生常常混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误以为两个课程是共通的。其次,课程的理论来源于外国研究成果,连心理健康普查的量表也是直接从国外引用过来。面临的问题是,国外的量化数据并不一定完全适应中国大学生,导致心理评估出现误差和局限。最后,课程的教学安排是针对全校所有的学生,难以对个别学生、个别群体进行独立的教育和辅导,加之学生本身对心理问题的恐惧和回避心态,导致课程的精细度受到影响。

2.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水平尚待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工作,因而对于心理辅导教师的要求会比较严格。比如:心理辅导教师的知识结构、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水平以及工作经验等等。李小鲁(2006)研究指出牛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2005年时“有11个专职人员,全部获得心理学专业博士学位,并大部分有相当于教授的高级服务督察职称。”这种现象对于国内的公立高校都很难企及,更别说民办高校。一般高校教师在取得相应的高校教师资格证书之后,就可以持证授课。但是对于心理辅导教师来说要求可能更加严苛。不能仅仅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还需要具备心理学相关专业学历、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这些对于民办高校老师来说还尚待提高。

3.基础设施不完善,尚无独立的部门

江立成、魏婷(2007)认为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校未能普及,缺乏科学化量表以及测量工具和手段,缺乏心理咨询所必需的技术设备。这类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导致测量或咨询工作受到阻碍。大多数民办高校的心理咨询室隶属于学生处,并没有完全独立而成为一个成熟的机构或部门。这样的机构安排会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主动性,难以发挥主体性功能。

4.活动开展无评估机制,学生参与度不够

民办高校响应教育部的号召,积极开展各式各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利用测试、广播、板报、讲座等载体和方法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但是,学校很少对此类活动的效果做评估,缺乏长效的评估机制。不仅如此,学生的参与度不够。学校牵头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除了强制参加的心理健康测试和讲座之外,一般活动会由团委或者学生社团承办,大部分学生就很难再主动接触心理健康相关的活动。

三、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深化课程改革,科学调整课程内容

姚本先、陆璐(2007)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个性心理、人际交往心理、恋爱与性心理、择业心理,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又融入了网络心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方面的内容”。因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现有的课本上,而是要与时俱进,积极与时代接轨,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发根据实用性和针对性的课程。课程内容最重要的是具备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能够停留在对个案、特例的分析,减少理论上的说教。适度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心理疾病,学会自我剖析以及自我解压的方法。

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要特别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尤其在专业技能、心理素质和道德素养上下工夫,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首先,政府要为学校提供相应的便利,比如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逐步建立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资格认定体系。其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他们是工作在一线的,亲密接触学生的人员,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能够给学生带来正面地、积极的影响,能够树立起阳光向上的榜样和楷模。最后,王普霞(2007)认为“优秀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学生的深切热爱、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开拓进取与不断创新的精神,以及在面对各种教育难题所表现出来的果断与智慧等等”, 这些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都可能成为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3.个体辅导与团队辅导相结合的原则

个体心理辅导具有针对性强、隐私性、效率高、效果好等特点,为了让心理健康教育获得更多的成果,很多人建议把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偏向更具有针对性的个人心理辅导上来。但是,个体辅导面临的难度在于,是否需要个体辅导的绝对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很多学生难以对一个陌生的心理辅导老师敞开心扉。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困境会产生恐惧和逃避,老师很难通过表象观察去发觉学生隐型的心理问题。

张亚、徐光兴(2006)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自我接纳与否关系到他们未来能否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竞争,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团体催眠辅导能够提高大学生自我接纳的程度和心理健康水平。可见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互动,促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发现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人相处的方式,提升适应能力,激发个人更大的潜能。所以,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都不能偏颇。

四、结语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之后,同样肩负着守护自己的“小家”和建设社会主义“大家”的重任,他们的心理健康关乎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民办高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日益重视,但也需要突破重重困境和挑战。因而,不仅仅民办高校的任务艰巨,对于学生自己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去自我突破。整个教育界甚至全社会应该给与民办高校更大的包容,运用集体的力量去营造更好氛围,凝聚成行之有效的合力,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1]林红.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教育科学,2005(3):64.

[2]李小鲁.从英国牛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看广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J].高教探索,2006(2):12.

[3]江立成,魏婷.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64.

[4]姚本先,陆璐.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7,30(2):468.

[5]张亚,徐光兴.团体催眠辅导在提高大学生自我接纳程度中的应用初探[J].心理科学,2006,29(1):236.

[6]王普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7(4):121.

Thinking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ai Wen-fen, Wang Pei-min

(Anhui Sanlian Institute, Hefei Anhui, 230601, China)

To strengthen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private colleges, improve their mental health level, develop their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private colleg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he educational circles and even the whole society should give private universities greater tolerance, using the collective power to create a better atmosphere, cohesion in the effective forc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to cultivate applied, skilled and mental health adept talents.

private colleges;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tatus

G444

A

1000-9795(2014)02-0326-02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3-12-29

蔡文芬(1972-),女,安徽安庆人,安徽三联学院教务处处长。王培敏(1986-),女,安徽铜陵人,安徽三联学院基础部教师。

本文是2013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与分析”项目编号:SK2013B187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辅导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