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融入性与工具性动机在专业硕士英语教学中的指导效用

2014-04-17乔澄澈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工具性硕士学习动机

乔澄澈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北京 100871)

论融入性与工具性动机在专业硕士英语教学中的指导效用

乔澄澈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北京 100871)

Gardner和Lambert将学习动机区分为工具性动机和融入性动机。在专业硕士英语的教学中,笔者结合专业硕士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学生的工具性动机和融入性动机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学生的这两种动机进行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设计,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这样的课堂设计能加深专业硕士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为学生将来工作中进一步熟练运用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促使学生真正实现从基于工具性动机的功利性学习到基于融入性动机的自主性学习的转变。

融入性动机;工具性动机;专业硕士英语教学

1996年7月2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的《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规定:“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2010年1月27-2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通过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中指出:专业学位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如何结合专业硕士学生的特点,更加有效地开展专业硕士英语教学,培养适应新时期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就成为各高校专业硕士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硕士英语教学的特殊性

迄今为止,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共批准了39种专业硕士。除翻译硕士(MTI)外,其余的专业硕士都开设了英语作为公共课程。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出,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英语运用能力,教学重点是英语技能的培养,尤其是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较熟练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定的翻译写作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以适应在本学科研究中大量查阅国外文献和进行对外交流的需要”[1]。

英语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专业硕士英语教学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专业硕士学生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很多学生是在工作一年或几年之后选择进一步深造的,硕士毕业后他们大多会选择继续在原来的专业工作。由于专业硕士的职业性特点,无论是全日制还是在职的专业硕士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已有的信息技术手段,获取所需要的专业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的课程设计上,如果能够恰当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充分发挥技术运用能力,就能够提高专业硕士英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融入性动机与工具性动机理论

Gardner和Lambert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动机研究的先驱,他们首次区分了融入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根据他们的定义,融入性动机指的是“由于对目的语文化感兴趣,希望对目的语群体有更多的了解,为了和目的语群体成员成功交际而学习目的语的动机”。工具性动机指的是“更为功利性的学习动机,指为了通过考试、找到理想工作、获得更高工资以及能够阅读目的语资料而学习目的语的动机”。[2]在这基础上开展的后续研究发现拥有融入性动机的外语学习者在课堂上表现更加活跃。他们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能抓住机会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有效的合作与沟通。[3]

专业硕士学生学习英语动机的强弱与学生英语学习成功与否密切相关。无论是拥有工具性动机的学习者还是拥有融入性动机的学习者或者是既拥有融入性动机又拥有工具性动机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更加努力也会更持久地坚持学习。

Stipek指出课堂学习这个大环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师的很多决定比如“布置何种任务,如何评价学生的表现,如何奖励学生,学生拥有多大的自主权。”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很大的影响[4]。

语言学习的特殊之处在于学生不仅仅要习得语言技能,还要学习和了解与目标语言密切相关的历史、社会和文化习俗等方面的知识。专业硕士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有关英语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等信息点,还需要学习和掌握与语言相关的文化信息。

Keller整合了动机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提出了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动机框架,框架包含四个要素:①兴趣。兴趣指的是内在动机,主要指学习个体的内在兴趣,学习者拥有了解和学习第二语言的愿望。②相关性。相关性指学习者感到教学和他/她本人的需求、价值和目标息息相关。从宏观上来讲,这个要素和工具性动机一致。在学习环境中,学习者认为课堂讲授和课堂内容有助于达到掌握第二语言这个目标。③期待。期待在宏观上层面指学习者对学习成功可能性的自我估量,在学习环境中期待主要指学习者估量的任务难易程度、完成任务所需花费的时间、教师所能提供的指导、教师对于任务的讲解以及学习者对任务类型的熟悉程度。④满意度。满意度指行为的结果,指学习者受到教师表扬、获得高分数等外在奖励以及学习者自身感到愉悦、欣慰、自豪等内在奖励。[5]

依据Keller的框架,笔者分析了专业硕士英语教学的特点,最大程度地结合理论基础,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专业硕士学生具有很强的内在学习动机,他们深刻地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专业硕士学生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动机都很强,他们迫切想要阅读和查阅和专业相关的英语文献。教师选择和讲授的课堂内容除了能够增加他们的新知识外,还应该能够有效地梳理和盘活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这样学生会觉得英语课堂讲授和课堂内容对于他们学习英语知识、提高英语技能以及将来的职业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为了满足学生的期待,教师布置的任务可以是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来获取相关知识,从而确保学生有信心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微信等方式和学生及时沟通,随时解答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学生提高了自身的英语水平,感到一种成就和满足感。通过学习掌握的英语知识有助于他们在考试中获得理想的分数。

三、融入性动机与工具性动机在专业硕士英语教学中的设计

在专业硕士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融入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具有重要的意义。学习动机会影响学习过程,进而影响学习效果。专业硕士英语教学就是要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一系列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优的教学质量。

结合所用教材,笔者以美国历史学家小施莱辛格的文章“美洲是一个错误吗?”为例,展示如何在教学设计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工具性动机和融入性动机。“美洲是一个错误吗?”最初发表在《大西洋》杂志上,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知识性和思想性。

在上课之前,教师布置了6个学习任务,分别由6个小组完成,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自主选择加入哪个小组。教师布置的任务有侧重工具性动机的任务,也有侧重融入性动机的任务,还有一些任务在完成时需要这两种动机结合在一起。

第一组的任务侧重语法方面,主要调动学生的工具性动机,注重学生对于已经学习过的语法知识的复习以及深化语言运用能力。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先将课文中包含虚拟语气的句子都查找出来,然后总结出虚拟语气使用的规律。第二组的任务侧重构词法的学习,主要调动学生的工具性动机。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出现的词根、词缀并总结这些词根、词缀的意义和用法。第三组的任务侧重历史方面,主要调动学生的融入性动机,要求学生弄清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以及库克船长发现澳洲的历史。第四组侧重文化方面,主要调动学生的融入性动机。文章的引言中提到了“哥伦比亚日”,学生大多知道哥伦比亚发现了新大陆,但是不清楚在美国“哥伦比亚日”是一个节日。任务要求学生理解美国的节日,尤其是文章中提到的“哥伦比亚日”和感恩节。第五组侧重宗教方面,主要调动学生的融入性动机,要求学生描述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区别。第六组的任务侧重文化习俗方面,主要调动学生的融入性动机。要求学生查找并了解当时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推荐学生可以参考迪斯尼公司出品的动画影片《风中奇缘》。

在课堂上,所有小组学生展示与汇报的语言都为英语。由于专业硕士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并曾经成功地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手段收集过和自己专业相关的材料,他们也能够娴熟地收集和英语学习相关的材料。学生展示的形式丰富多彩,包括图文并茂的幻灯片,视频片段讲解,演唱英文歌曲,英文电影配音等等。

笔者首先让第三组学生展示了他们在课下准备的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以及库克船长发现澳洲的历史的一些资料,教师将这些资料作为本次课文的导入进行讲解。接下来教师分别让第四组和第五组的同学介绍了美国的节日和美国的宗教。然后基于学生对于美国文化的初步了解,激发学生的融入性动机。教师结合事先准备好的带有双语字幕的视频片段分别介绍了美国节日和美国宗教的相关内容,并结合这两部分内容进一步讲解了美国节日的由来以及美国节日和宗教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让第六组同学介绍了当时的北美印第安人生活。通过对比北美白人和印第安人不同的文化习俗,进一步强调了美国文化的特点。第六组的学生还演唱了英文歌曲《风之彩》,还进行了《风中奇缘》电影片段的英文配音。在这四组展示中,主要通过基于融入性动机任务的展示,加深学生对于美国文化的理解,从而增强对于英语语言的理解。而第一和第二组所完成的基于工具性动机的任务,主要是穿插在这四组的展示中进行,第二组的学生主要总结了en-,de-, circum-等3个前缀,学生学会了“授权”、“半球”、“环球航行”等关键词。这让学生明白仅仅通过工具性动机激发,只能理解一些基础性的语言知识,不能透彻地理解英语文化。而只有将工具性动机和融入性动机有机结合,才能全面理解以这种语言为载体的文化,从而最终熟练地掌握语言本身。通过课堂讲授,教师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了解目的语文化。

上课之后,笔者通过让学生纪录学习日记的方式,追踪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动机。学习日记反映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有工具性动机,如获得第一手英语技术资料、获取和工作相关的英语资讯,也有融入性动机,如与外国人沟通交流、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还有一些是工具性动机和融入性动机兼而有之的,如出国旅游、看原版英语电影和小说。

四、融入性动机与工具性动机在专业硕士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笔者对来自四个不同专业的1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132份。问卷调查显示,81.1%的被调查者认为基于工具性动机的任务可以满足学生对于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需求,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82.3%的学生认为基于融入性动机的任务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了解和学习英语国家文化,反过来能进一步理解语言本身的用法和意义。最后89.7%的同学认为,将这两种动机有机结合起来的任务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

通过课堂讲授、分析调查问卷以及阅读学生的学习日记,笔者发现,一般来说,拥有融入性动机的专业硕士英语学习者比拥有工具性动机的专业硕士英语学习者学习效果更好。但是专业硕士的英语教学有其特殊性,由于专业硕士学生都有一定的职业经历,他们的学习动机趋向比较复杂。即使是学生自己也很难对有些学习动机进行确切的归因,他们本人也很难说清自己学习英语的动机是属于工具性动机还是融入性动机。例如与外国人沟通交流,初看可能将之归结为工具性动机,因为和外国人交流必须拥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及良好语言表达能力,但是这是典型的融入性动机。很多学生最初学习英语的目的带着很强的工具性动机特征。但是,随着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深入,他们普遍发现仅仅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并不能保证他们与外国人进行顺畅的交流,因为如果不了解英美文化,学生可能无法理解许多英语表达方式的内在含义。典型的例子是,一个学生曾经讲述过他在看美国电视剧《老友记》时,有些时候即使他完全听懂了双方的对话,也不知道这句话的笑点在何处,别人为何笑,因此这就迫使他不得不更加关注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习俗,这也就形成了融入性动机。

笔者认为,随着专业硕士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深入,工具性动机会逐渐向融入性动机转化,同时还有一些动机本身就是工具性动机和融入性动机的结合体。因此,在专业硕士英语的教学中,在将工具性动机和融入性动机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方式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加深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将来工作中进一步熟练运用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实现从基于工具性动机的功利性学习到基于融入性动机的自主性学习的转变。

[1]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

[2]Gardner R C and Lambert W E. Motivational variabl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59(13):266-272.

[3]Gardner R C and MacIntyre P D. An instrumental motivation in language study: Who says it isn’t effective? [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1(13): 57-72.

[4]Stipek D J. Motivation and instruction[C]. In Berliner D C and Calfee R C (eds)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New York: Macmillan, 1996, pp 85-113.

[5]Keller J M. Motivational design of instruction[C]. In Reigelruth C M (ed.)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 An Overview of their Current Status Hillsdale,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1983:383-434.

The role of integrative motivation and instrumental motivation on English Teaching for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s

Qiao Cheng-che

(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Gardner and Lambert distinguishes motivation into integrative motivation and instrumental motivation.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s and organically combining integrative motivation and instrumental motivation, teachers can design their lectures into before-class, in-class and after-class activities, which can arouse the interest of students in learning English. This kind of class design can deepe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enhance their ability in terms of English usage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using English proficiently in their future career. In turn, it will facilitate the change from the passive and utilitarian way of studying English into active and autonomous way of studying English.

integrative motivation; instrumental motivation; English teaching for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s

H31

A

1000-9795(2014)02-0302-02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3-12-25

乔澄澈(1978-),女,黑龙江海伦人,博士生,从事语言教学与翻译研究。

猜你喜欢

工具性硕士学习动机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来建立有效的学习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