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民族地区师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2014-04-17夏茂林

教育文化论坛 2014年6期
关键词:双语少数民族民族

高 艳 夏茂林

(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促进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等方面具体指出新时期全面提高民族教师素质的重要性。[1]少数民族教育问题,尤其是少数民族师资发展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贵州是全国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份之一,教师队伍建设是民族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贵州自然环境相当恶劣、经济条件极度落后、交通条件极不便利等背景下,师资队伍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改善该地区教育质量,解决该地区师资发展问题迫在眉睫。

一、黔西南州地区师资发展存在的问题

为了推动该地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针对该民族地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如: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免费师范生政策及“特岗”教师计划等,但该地区师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数量不足、专业素养不高

师范院校毕业的本专科生大多都不愿意到贵州任教,更不愿到少数民族地区任教。在贵州少数民族落后地区,由于人口分散,教学地点分散,老师大多身兼数职,有的一个班级只有一个老师,甚至一个学校只有几个老师。[2]例如: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只有一至六年级六个班,7名任课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屏障,不仅包括专业知识、教学指导能力,而且知识面要求广,对跨学科综合素质要求高。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较差,基本功不扎实,教学效果极差。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专业不对口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文科教师教理科,理科教师教文科等。民族地区的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不过硬,成为制约该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因素。

2.教师继续教育缺乏保障

中央和地方政府虽不断加大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政策倾向,使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地位待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教师工资待遇仍然偏低。该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人们思维的局限性,导致培训资源短缺,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方式方法单一,培训对象存在差异。许多教师基本没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培训,有部分教师培训时间短、培训观念滞后、培训内容不能满足教师实际教学的要求,因此,没有达到预想的培训效果。一系列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致使教师不断向条件好的学校和城市流动,从而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得不到持续性的发展。

3.多媒体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度日益增加,现代教学媒体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教育信息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水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查寻各种资料,提高教师学习能力。多媒体教学,能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可运用多媒体进行网上培训,提升专业知识及能力。但是有的教师连最基础的操作都不熟悉,依旧采取传统的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较低。

4.师资队伍结构失调

该地区普遍存在的观念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因此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师较为充足,而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的教师严重紧缺,有部分学校因为缺乏教师而取消课程,学科结构极不合理。同时,州内的个别学校仍存在偏见甚至歧视,大多男孩在学校求学,女孩只能担负起家庭的重担,女性从事教育事业的比率自然要比男性低很多,因此女教师的数量较少,少数民族女教师甚是缺乏,男女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调。

5.双语师资缺乏依然是民族地区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

“民族教育中最具特色的是‘双语教学’,即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的双语教学。”[3]师范院校接受的教育大多都是以汉族文化为基础,即使是懂双语的教师也缺乏传授民族文化的技能,不能将自身民族文化知识与现代化的知识有机结合,国家统一培养出来的教师很难在民族地区开展教育工作。双语教师-般由民族大学和民族学院培养,但是目前许多民族高校都没冇开设双语教师专业,这也使得民族地区学校双语教师严重不足。为了促进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体现主流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和谐共生,应开设反映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民族课程,大力培养熟知少数民族文化的教师。

二、制约黔西南州地区师资发展的因素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由于该地区极端的自然地理环境,落后的经济态势,受阻的交通条件等,使得该地区师资发展一直处于全国落后水平,该地区师资发展落后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水平低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在该地区,经济发展较慢,经济水平较低,导致工作环境较差、工资待遇较低及教师自身发展受限等,大多教师都不愿意将宝贵的青春奉献到该地区,因此,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贵州是全国最落后的省份之一,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较艰苦,信息较封闭,知识的传播及更新速度较全国发达地区慢,教师知识的更新跟不上新时代的步伐,再加上民族地区缺乏统一的招聘标准,大多教师身兼数职,知识素养的提高相对较难,因此,教师素养总体偏低。

二是继续教育体制不健全。国家在发展民族教育、建设民族教师队伍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在黔西南州地区实际操作过程中, 当地政府未成立继续教育协调机构,未统筹指导继续教育发展,未推动继续教育与工作考核、岗位聘用及职称评定等制度的衔接工作,仅仅停留在问题表面,并没做好相应的预防和发展措施,没有解决问题的本质。大部分该地区的学校交通极不便利,教学设备不全,办学环境及条件异常艰苦,该地区教师任教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较差、待遇低,教师职前及在职培训得不到应有的满足,教师继续教育得不到保障,许多优秀教师逐步流失。

三是教育信息化进程较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发布以来,党和政府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教学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但在黔西南州贫困地区,由于人们思想观念落后,信息传播速度较慢,教师老龄化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老教师仍然不能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对多媒体教学知之甚少,相对于年轻教师,老教师学习起来又比较困难。由于当地经济条件限制,地方政府未能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教育管理信息化进程较慢,优质教育资源得不到开发与应用。相关部门对学校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以致教师对多媒体接触较少,教师教学观念得不到更新,教学方法得不到改进,只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四是传统思想观念的滞后性。在黔西南州地区,当地大学生在外地求学之后,大多都选择留在发达地区或者省会城市,不愿意回户籍地从教。中年教师知识雄厚、教学经验丰富、精力旺盛,但是工资待遇低,工作及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因而许多条件较好的学校以丰厚的待遇吸引教师来校任教,导致该地区优秀青年教师流失情况严重,留下来的教师年龄都偏大,师资年龄结构呈现断层的趋势。在该贫困地区,由于经济落后,重男轻女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养儿防老的思想至今仍然根深蒂固,即使全国普及义务教育,但很多家长仍然把女孩留在家里分担家务,不愿送其到学校学习,因此导致该地区男女教师性别比例不均衡。在该地区,大多都认为只有学好数理化,才能走遍天下,因此,美术、音乐及体育等学科得不到重视,乃至不开设相应课程。

五是民族语言的特殊性。在黔西南州地区,懂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师并不多,因而不能运用双语进行教学,更别提三语教学,所以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及风俗民族语言基础薄弱,使得教师不能很好地了解民族学生,从而不能很好地和少数民族学生沟通交流,因此唯一的办法只能采用国家统编的教材,只能传递大众文化——汉文化,导致本民族文化的淡化甚至丢失。目前大多师范院校并没有开设双语课程,培养出来的都是汉文化教师,再加上对少数民族文化风俗知之甚少,因此教师很难在民族地区较好的传授知识及文化。

三、黔西南州地区师资发展问题的对策建议

针对该地区特殊的地理人文条件,相关部门相继提出了一系列建设师资队伍的对策,使得该地区的教师队伍数量不断增多、素质逐步提高及专业能力逐渐加强。文章主要从政策保障,特色培养计划及加快培养双语教师等方面提出拙见,以此提高黔西南州民族地区师资发展水平。

第一,保证教师数量及素养。针对该地区民族教师数量和素养上的不足,相关部门应适当放宽对该地区教师的编制和招聘计划,给予到该地区从教的教师较丰厚的待遇,给予教师住房补贴,对于紧缺学科的教师,如外语、音乐、体育等,给予教师特殊优惠条件,从而弥补教师数量的不足。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知识的不断更新,教师要想跟上新时代的步伐,适应新时期的教学,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首先,督促民族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信息,可与各个地方的优秀教师交流教育教学经验等。其次,邀请经验丰富的民族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让更多的教师借鉴吸收成功的教学经验,学校内部可组织教师相互听课、评课,以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教育质量。再次,完善教师培训机制,聘请知名专家来校讲学,把更多教师送到发达地区去学习,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实用的培训机会,把教师培训落到实处,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教。

第二,地方政府出台特殊政策保障教师权益。要长期留住高素质的民族教师队伍,必须推进该地区教师工资制度改革,并将其落到实处,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当地政府制定继续教育规划及实施办法,统筹指导继续教育发展,鼓励个人采取各种形式接受继续教育。在提高民族地区教师待遇方面,相关部门应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逐步完善财政支付制度,按核定的教师编制数下拨教师工资。[4]对于那些不能按时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的学校,要追究校领导的责任,甚至追究其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情节严重者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民族地区教师特殊补贴制度,如建立民族地区农村教师的专用资金,用于农村地区教师特殊津贴的发放。[5]加大对民族教师的医疗、保险及住房等方面的补贴,使教师安心的将其青春奉献给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落实好民族学校教育经费问题,相关部门应为民族地区严重缺编的学校提供更多的教师岗位,设立地方性的“农村特岗教师”专项资金。[6]相关部门根据当地教师培训情况,制定健全的培训机制和培训内容,聘请专家来该地讲学,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技能。

第三,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学习的重要工具。在黔西南地区,当地应该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对师生教学的重要作用,为该地区学校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使该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关研究表明,互联网已成为教师向学生提供课程信息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成为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

针对黔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相关部门应拨款增加学校教学设备,补足多媒体教学设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不仅要充分利用电视媒体,还应充分利用广播和互联网的作用,为该地区教育教学制作更形象的课件和提供更多的媒介。聘请专家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水平,扩大多媒体的使用范围,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上的作用。

第四,制定全方位的民族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实施免费师范生招生的政策,对教师数量上的补充及素质上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质量落后,免费师范生院校招生分数相对较高,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考生望而却步。因此免费师范院校在招生时,在同等条件下,应适当降低录取分数,并给予少数民族考生更多的优惠条件及补助政策。全面施行“特岗”教师计划,制定更多优惠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任教,确保特岗教师与当地公办教师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方面一视同仁。

全面推行少数民族少干计划,重点院校应适当放宽对少数民族少干研究生的招生要求,特别是放宽对女生的招生要求,适度增加招生名额,并通过降低分数、减免学杂费及国家奖学金等政策吸引更多少数民族学生在完成本科学习之后进行更深层次的深造,招收更多的女生进入高校学习,减少教师男女性别比例差异。少干生入学之前,与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相关部门及学校签订三方协议,协议规定,少干生毕业之后必须回少数民族地区工作数年,不能通过任何渠道违约,如有违约,教育部撤销其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通过相关规定,让少数民族学生享受权利之后,也付出相应的义务,把人才留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应增加美术、音乐及体育教师等的招生人数,培养更多的专业教师,以达到学科教师的结构合理。

第五,加快培养双语教师的步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全面开设汉语文课程,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文接受教育的权利。重视加强学前双语教育。国家对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培训、教学研究、教材开发和出版给予支持。[1]民族大学和民族学院专科及本科应更多的开设双语教师专业,适当增加少数民族学生的招生名额,分门别类的开设少数民族文化的课程,培养双语教师,如:苗语汉语教师、壮语汉语教师及布依语汉语教师等。

招聘教师时,对于熟悉少数民族文化的双语教师,给予更多的丰惠待遇。该地区不仅可以在校内选拔教师,校外一些真正有能力和实力的精通双语的教师,可以优先考虑,也可邀请资历较高的本土人士对相关教师进行指导,另外还可让教师深入到少数民族村落中去感知、学习及体验民族文化,这些都能够有效的解决双语教师缺乏问题。对聘用的教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培训教师的专业知识、汉语知识、双语教学技能等,培训内容多样化。聘请校外优秀教师对学校内部教师进行培训,或让教师到教学质量较高的学校进修,培训方式多样化。学校制定双语考核机制,对培训的教师进行考核,检查教师培训情况,让培训起到实质性的教学效果。

要想发展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区的教育事业,就必须构建一支符合当地教育特色的强而有力的教师队伍,加强双语教师及熟悉少数民族文化的教师的培养,实现教育公平,更好地带动该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尽一份绵薄之力。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S].中国高等教育,2010,(15、16):5.

[2] 贵州省民委.第四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以来贵州省民族教育发展情况[Z].2013.

[3] 苗东霞.双语教师的新型角色[J].民族教育研究,2011(6).

[4] 赵锡平.新疆少数民族教育质量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新疆社会科学,2007(2).

[5] 陈阳.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制度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6] 刘明新,师丽华.散杂居少数民族教育现状与思考——以山东省青州市回、满族教育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08(5).

猜你喜欢

双语少数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