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叩开儿童创造力之门

2014-04-17龙雅欣

教育科学论坛 2014年1期
关键词:创造力绘画儿童

●龙雅欣

【编者按】

依据育人目标,创造力的培养在幼儿教育阶段不可或缺。 关于创之“道”,“造”之理,在教育理论层面有反复探讨,但在实践层面却着实不够。 本期选编的《叩开儿童创造力之门》《幼儿创意的启蒙与回应》两篇文章,无论是从理性切入,还是从案例入手,都无一例外的指向创造力培养之道、之理在实践土壤的渗化。

未来世界是儿童的世界。 儿童在未来世界的生存力、发展力和竞争力,取决于教育者在当下对儿童创造思维品质和创造力的培育。 如何在儿童创造思维萌发之初,催生与呵护创造力,成为幼儿教育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内涵解读——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前提

(一)什么是创造力

所谓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开启能动思维,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有智慧含量的产品的能力。通俗地讲,就是想出新方法,做出新东西的能力。 其实,每个儿童都有这种能力,但这种能力通常是自然的,不经意地在儿童的生活、艺术、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中显现。 儿童在活动中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的发现和想法,就是创造力表现。 但是,这种表现不易为成人所认识,尤其是那些独特的表现,有时被认为是“幼稚可笑”“异想天开”,甚至被粗暴地否定或扼杀。从儿童生命成长与发展的角度看,一切变化着的思维与行为,都隐含着创造的因子。 例如,凡是儿童原来不会的,而现在会了;凡是别人没有想到的,而儿童想到了;凡是在原先自己和别人的基础上做得更好的,等等,就是创造。倘若这样理解创造,我们就会将儿童一些常见的表现纳入创意的范畴: 有强烈的好奇心;常常发问,喜欢提问;对于提出的问题或没有明白的事情,希望寻求到满意的答案(有探索精神);想像力丰富;对于喜欢的事物表现出超强的专注力。将这些纳入创造表现,我们才不至于面对儿童的创造表现视而不见,才不会放过一切可能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机会。

(二)影响儿童创造力的主要因素

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教师还应了解影响儿童创造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把握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基本规律, 并遵循规律来引导儿童的发展。 蒙台梭利说过:“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 ”她认为,一个儿童之所以不能有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成人的压抑,是社会赋予了成人截然相反的使命: 让他们有权决定儿童的教育和发展。 因此只有让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自由的按照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来进行活动, 才能保护儿童的创造力。

婴儿期的学习方式是通过感官来完成对世界的初步认知的。 儿童通过基本的感官认知来进行动作的重复操作,通过重复操作来内化某种行为或认知,从而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的行为从无意识到潜意识再到有意识,通过有意识的行为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儿童的行为动机通过大脑信息关联后输出,变为思维或带有“创新”的行为表现。作为教师,需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游戏活动或教学领域来发现、展示、激发儿童的“与众不同”,给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施加积极的影响。

二、切实引导——促进儿童创造的关键

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是在丰富多样的教育情境中,教师根据不同活动内容、性质、任务,结合对儿童身心特点的了解和行为的观察,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给予切实引导而得以实现。仍以儿童绘画为例,探讨教师如何通过引导, 使儿童的创造能力达到相应的发展指标和所期待的程度。

(一)对儿童绘画能力观察、分析和评估

当教师准备和儿童一起进行人物绘画创作时,首先要观察分析儿童原本有什么样的能力,如:是否能握笔,是否能认识颜色,是否可以认知或描绘基本线条或图形,是否能够画出闭合的环形图形……。同时, 思考儿童完成绘画需要教师重点培养什么样的能力,如:是否需要教给基本的观察方法,是否需要启迪自由想象……。在此基础上,对所有儿童做好分类记录。根据记录,评估被观察幼儿是否达到该年龄段的基本能力,评估幼儿是否具有在绘画时所需要的基本能力。

(二)为儿童设计适宜的绘画创作活动

根据评估结果, 按能力差异对幼儿进行绘画活动的分组,并设计针对各小组的幼儿的绘画活动。例如创作人物画,究竟是画我的妈妈或画我们一家人,这需要根据儿童能力或儿童的意愿确定。 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活动,才适应儿童的自身发展,才能有效地施以个性化的创造力培养。

根据皮亚杰认知理论,我们懂得:儿童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下发展起来的, 只有创设丰富的有准备的环境才能更大程度地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因此,设计适宜儿童的绘画活动,不仅应重视绘画内容的设计,还需要对绘画材料工具设计。 例如,3-4 岁儿童进行人物绘画活动,提供的材料可以有:水粉颜料、油画棒、水彩笔;颜料或笔的颜色可以对应绘画内容进行准备;还可提供不同底色的纸张。 绘画时,儿童有意识地选择纸张色彩,选择颜色搭配,选择绘画图案和表现方式 (例如是用笔还是用手指蘸颜料描绘),其创造的思维就开始显现。

(三)对儿童绘画实施开放性的指导

在绘画指导中,教师最重要的是保护、启发、引导、激励孩子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 当儿童独立进入绘画状态,不要打断儿童的工作,教师要做的事情是观察和适时的干预。 这里的干预不是因追求绘画效果而忍不住强求儿童按成人的意愿作画, 甚至于出现教师动脑,儿童动手的“遥控式”指导。 当前,在各种展示场合看到那些貌似精美的标准化的儿童绘画,感觉到儿童主体创造性的缺失。 当然,教师的指导不能缺位, 但这种指导一定是有利于开启儿童心智,激发儿童想象,而不是牵制。 即便是面临儿童在人物造型中的困难, 也要尽可能多的进行开放式提问和启发,如:人身体有哪些部份?(让儿童观察身边的小朋友或去观察镜子中的自己) 对这些不同的部位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示? 你画的妈妈和别人的妈妈有什么不同?……当一系列问题提出后,有思考伴随的绘画活动就会充满个性, 创意性表现就会随之而发生。

绘画的个性化、创造性必然会突破常理和规范。面临幼儿在绘画中的“非常理”和“越规范”的表现(如头发是绿色的、手指有六个)教师不是马上指出错误给予纠正, 而是引导儿童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自己作品中的不同。只要儿童能说出理由,教师就不必去做“纠正”的工作,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

三、欣赏激励——呵护儿童创造的策略

儿童的创意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欣赏和激励。 欣赏激励在于将儿童引向我们所希望、所期待的培养价值上,并使儿童长时期的保持创造热情。欣赏与激励,首先是慎重其事地对待儿童的创造过程和结果。再以绘画为例,其基本策略是:

(一)关注并欣赏创造过程

在儿童创造过程中,通过对儿童绘画的材料选择、内容表达、造型方式、色彩搭配等分析幼儿的能力和心理,发现创造的价值,探寻思维的轨迹,并以眼神、姿态或言语对儿童的创造表现给予肯定和赞赏。

(二)倾听儿童描述作品创意

当儿童作品完成后,给其提供“秀”作品的机会,并鼓励儿童向教师或同伴讲述绘画中的“故事”。 这时,教师要认真地倾听和回应,在儿童对作品的“自圆其说”中,理解其“不合理”表现中的合理性,并表示充分的认可。 例如, 一位儿童在作完妈妈的画像后,将纸面翻过来,在上面画满细长的黑线条,老师问这是什么,孩子说这是妈妈头后面的长发。儿童凭自己对空间的独特理解,在画像背面添加长发,难道这不是创造力的惊人表现吗? 为此,教师给予了充分的赞赏。

儿童的创造力不单单表现在绘画方面,在语言、音乐、建筑等方面也能得到很好的诠释。作为幼儿教师,不仅应在预设的创造活动中守护儿童的创造力,还应在儿童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 以探究的精神破解儿童成长中的创造秘密, 不失时机地助长创造的萌芽,不遗余力地叩开儿童创造力发展之门。

猜你喜欢

创造力绘画儿童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