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创新开启课堂“文化”之旅

2014-04-17姜凤

教育科学论坛 2014年1期
关键词:罗阳课堂文化

●姜凤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高潮。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充足的文化供给、多样的文化服务、丰富的文化活动如潮水涌现,提供着滋养人们心田的精神养分,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好的素材。

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如何让文化与教学相契合,让学生在课堂中共享优秀文化的成果,在知识的生成中感受文化,在文化的沐浴中生成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创新精神,创生教学文本。

一、文化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随着我国逐步把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文化体制改革日益推进,文化生产力得到极大释放,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空前活跃。我国的文化事业呈现出健康发展、全面繁荣的景象。

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2013年7月电影产量已达893部,全国电影总票房达170.73亿元。经典电影《开天辟地》《辛亥革命》等优秀剧作用周年纪念的方式成功带领人们回望岁月,重温历史;我国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日报总发行量已居世界第一,电子出版物总量居世界第二位。2012年10月11日,中国籍作家莫言成功摘取诺贝尔文学奖桂冠,实现了我国与诺贝尔文学奖108次擦肩而过之后的零的突破。随着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仅孔子学院就已在100多个国家落户,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汉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这些鲜活的素材,为课堂有效教学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

在上《政治生活》第六课第一框题《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时,考虑到这一框题的知识相对比较简单,学生自习完全可以把握,但学生对共产党执政相关知识的认同是本框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知与情的强烈共振与和谐共鸣?经过思考后,笔者决定抛开教材既定内容,以优秀影视作品《建党伟业》为素材,通过相关片段的播放,让学生在对文化作品的赏析中,亲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这段历史。该剧主要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周恩来、蔡和森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影片以历史再现的形式深深震撼了学生,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框题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与时光俱往,荏苒百年,光影凝聚如歌回忆!《建党伟业》讲述的这段历史“风云巨变”,而电影成功地以片段式的表现手法,精彩地全景式展现了“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护国战争”、“张勋复辟”、“巴黎和会”、“五四运动”、“党的一大会议”等重大历史事件,让这部宏大类型片具有一种蓬勃雄伟的气势,给人展示了巨大艺术魅力,从而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巨大底蕴。在这部代表中国电影业水准的历史巨制的欣赏中,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亦油然而生!

二、文化融入课堂,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

在先进文化的招引下,爱的暖流涌动中华大地。在纷繁的记忆中,一道美德的风景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总有一群人,他们用他们的言行书写中国的精神史诗。

在佳木斯,“80后”女教师张丽莉面对车祸危急关头,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最美女教师”的人间大爱感天动地

在杭州,40多岁的长途司机吴斌在驾驶大客车行驶途中,突遭意外肝脏破裂,但他仍强忍疼痛,在1分16秒内将车停稳,并将车内24名乘客安全疏散,吴斌却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用生命维护了职业操守。

凡人善举遍地生花、感人至深,无论是长年坚守、默默奉献,还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都绽放出异样的光彩,见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血脉相随,让“美丽中国”更加熠熠生辉。一首首凡人歌,一首首英雄曲,涌动成一股股爱的暖流,释放出巨大的社会正能量,激荡人心,洗涤社会,也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学生,给予他们前行的力量。

在《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第一框题《价值与价值观》一课的讲授中,笔者用航空英模罗阳的事例向学生演绎人的价值的真谛。2012年1月,罗阳担任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的关键技术可以借鉴。航空制造大国对技术的封锁,逼着航空人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以走。在航母上,罗阳坚持亲力亲为,与科研人员一起整理试验数据,观看每次起降过程,记录和分析飞机状态,出现身体不适,也没有中途下舰,甚至都没有去找医护人员检查。2012年11月25日上午,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的罗阳,在大连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于12时48分在工作岗位上殉职。罗阳用他的行为诠释了: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航空英模罗阳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在全社会对他的肯定、赞美、学习中,学生理解了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人的社会价值,即贡献(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和人的自我价值,即索取(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辩证统一,不可分割。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从一次次感动到一场场洗礼,正是一件件“能帮一下就帮一下”、“什么都没想就扑上去了”的朴素小事,它们有机地融入课堂,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塑造起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作用。

三、文化融入课堂,引领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纵观中外历史不难发现,人类文化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劳动创新的结果,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从《齐民要术》到《农正全书》,从《山海经》到《西游记》,无一能外。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发展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继承中国文化优秀传统,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

在《生活与哲学》第十课第二框题《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一课的课堂教学中,笔者重在引导学生感受当前文化创新的优秀成果充实教材内容,强化创新意识。

课堂中,笔者通过播放《天鹅湖》部分视频,让学生感受中西文化在创新中完美合璧的产物——“优雅的杂技,惊险的芭蕾”。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在保留柴可夫斯基音乐原汁原味的前提下,将世界顶尖杂技同芭蕾舞剧《天鹅湖》的情节相结合。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用国际符号传达中国文化”,用中国的元素演绎西方音乐。”

“白天鹅”踮起脚尖,在“王子”手臂、肩膀、头顶上一次次旋转。而此时,学生能做的只有屏住呼吸——学生在对高雅艺术的欣赏中,已然感受到了创新的魅力!

以德塑魂,以文化人!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层出不穷!让我们在学生文化视野下,创生教学文本,创新课堂教学,开启课堂“文化”之旅。

猜你喜欢

罗阳课堂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甜蜜的烘焙课堂
年味里的“虎文化”
美在课堂花开
变 脸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谁远谁近?
罗阳:复古旗袍的第四代传承人
收获了一份精神——报告文学《国家的儿子》创作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