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文化之老子的无为思想及现实意义

2014-04-17王新娟梁欣欣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统治者现实意义老子

王新娟 梁欣欣

(郑州大学文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1)

中原文化之老子的无为思想及现实意义

王新娟 梁欣欣

(郑州大学文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1)

老子《道德经》是中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无为”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无为”即“无事”、“静”、“无欲”、“柔弱”;“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应该顺应客观规律,达到“无所不为”。“无为”思想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原文化;老子;无为;和谐

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里不仅是华夏祖先最早最主要的活动之地,而且历代先民为后世留下了一颗颗璀璨瑰丽的文化明珠。以今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华夏文明的奠基石,创造出震古灿今的中华文明。中原文化源远流长,跌宕起伏,绚丽多姿,历久而弥新。

老子作为道家的鼻祖,其道家思想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之一,也是中原文化的精髓。《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吏也。”苦县也就是现今河南省的鹿邑县,即老子的出生地。而道家经典《道德经》写于今河南灵宝。

老子以《道德经》奠定了伟大的道的学说,全书仅仅八十一章五千余字,却构建了一个丰富的充满辩证思维的宇宙观,社会观和人生观。其中“无为而无不为”是贯穿《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本文主要探讨老子的无为思想并挖掘其现实意义。

一、“无为”思想的内涵

“无为”是老子政治哲学中的核心概念,而“无为而治”是“无为”的自然延伸。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五章》)这就是说,天地是不偏私的,万物自有其自然发展,这就是自然无为思想的说明。老子提出不要和自然规律抗争,而要利用自然规律去达到目的。

(一)“无为”即“无事”。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五十七章》)

老子主张用“无事”即不要没事找事,以不做扰民之事的正道来得民心,治天下。这里的“无事”是相对于“有事”说的。“有事”是指统治者通过烦政扰民,以繁苛政举治国,使得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的贫寒之中,并引起天下混乱,社会动荡不安。所以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老子·四十八章》)老子主张的是“无事”之“事”:“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为始。”(《老子·二章》),“事无事。”(《老子·六十三章》)这里面的“无事”即“无为之事”,不要没事找事,制造事端。也就是说要顺应客观规律去做事,该做的就做,不该做的就不做。道自足,万事万物自足,人和万物都能自行其是,不需要外力干扰它。如果统治者没事找事,为难老百姓,自然就违背了人的天性和愿望,人人就会视统治者为异己力量而反抗之。

(二)“无为”即“静”(清静)。老子说:“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老子·四十五章》)“我无为,而名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五十七章》)

这里“静”与“躁”对举,有行动于外且“躁”不可待之意。如:老子指出当时社会统治者一味追逐声色货利,穷奢淫逸,政事上朝令夕改,扰乱百姓,这都是统治者轻率急躁作风的体现。相反,拥有清静的心境状态,才能顺应万物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做到以静制动。老子旨在说明对反的事物可以相互制衡,最后老子又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老子·二十六章》)老子重“静”也贵“重”,统治者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能够持守“静重”,不宜轻率急躁。老子不仅主张统治者应求清静,而且提出人类的活动也应在烦劳中求静逸。

(三)“无为”即“无欲”。“无欲”即俭啬去私。老子极端反对人的贪欲,认为贪欲不仅是人生的大敌,也是治国者的大敌,是造成社会罪恶和灾害的根源:“咎莫大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老子·四十六章》)由于统治者的贪得无厌,导致国家不断衰落,动荡不安,因此老子认为统治者应该“少私寡欲”,从而使老百姓“虚心”、“实腹”,心不乱,不争斗,以百姓之欲为欲,无事才能无为,无欲才能无为,做到无事无欲,从而达到天下大治。对于人类自身也是这样,要学会淡泊处事,知足常乐,以无为而达到无所不为。

(四)“无为”即“柔弱”。老子反复强调“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七十六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老子·七十八章》),“弱者道之用”(《老子·四十章》)。老子“柔弱”的主张是建立在柔与刚,弱与强相互转化的关系,当事物处于柔弱的地位时,因其包含着无限发展的生机,最终也会转化为刚强。以柔弱之道治国,便是行无为之治。统治者甘于柔弱,韬光养晦,对内得民心,就会受到拥护;对外,就会得道多助;国家就会长治久安。

运用到人生方面,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七十六章》)老子通过生活中的论据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坚强”的东西已失去了生机,“柔弱”的东西充满着生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四十三章》)老子认为水虽然很柔弱,却能攻击战胜至为坚强的东西。就如俗话说的“滴水石穿”。所以老子说柔弱是胜过刚强的,在这里可以看出老子所说的“柔弱”并不是软弱无力,其中包含着坚韧不克的性格。

由此可见,老子的无为是不妄为,是善待别人,像水那样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利。人生的态度也应如此:要能处下,不争而利民。

综上所述,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的意思。它不仅指政治意义上的“无为”,也指为人处世中的“不争”。其“无为”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无事而无扰,清静而不躁驰,无欲而安逸,柔弱而不逞强。

二、“无为”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老子·七十七章》)老子十分关注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将自然的规律比喻为拉开的弓弦,在一高一低中体现了大自然的平衡。任何违背自然规律的活动都会破坏大自然的平衡,我们一定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无为而无所不为。

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老子告诉我们,宇宙中有“四大”,人只是其中的“一大”,因此,我们不能狂妄自大,唯我独尊,应该尊重、效法其他的“三大”,法地法天法道,自然无为,以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历史发展迅速。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类凭借科技的力量增长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破坏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并导致了物质至上主义和人文精神的失落。所以我们对自然界应该持无为的态度,顺应大自然的发展规律,使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二)有利于人和社会的和谐。我们是自然的一员,同时也是社会的一员。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交往中,难免会有矛盾和摩擦,那么,我们如何来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呢?老子给我们的建议是:“为无为”,“为而不争”。我们一定要有善心。老子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四十九章》)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可使人人向善。守信的人,我信任他,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可使人人守信。人人向善、诚信,人与人之间也就可以和谐相处了。

(三)有利于人的自我发展。我们每个人遇到各种问题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心理障碍。老子给出的建议是要淡泊名利,知足常乐。老子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四十四章》)老子唤醒世人要贵重生命,不可为名利而奋不顾身,同时要学会寡欲知足,知足常乐。

综上所述,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体现了道法自然,对事物客观规律的尊重。老子反对物欲至上而提出的无欲思想,有利于克服社会中存在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总之,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老子的无为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并显示出了独特的魅力。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0.

[2]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李成德.老子的无为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6).

[4]张国良.老子无为思想的和谐意义[J].管子学刊,2011(7).

Inaction thought of Zhongyuan Laozi Culture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ang Xin-juan, Liang Xin-xin

(The Chinese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450001, China)

"Daodejing" is a bright pearl in the Zhongyuan culture, "Inaction" theory is the core of his philosophy thought. "Inaction" is "nothing", "static", "no desire", "weak"; "Inaction" should conform to the objective laws, to "stop at nothing". "Inac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society.

Zhongyuan culture; Laozi; inaction; harmony

B223.1

A

1000-9795(2014)02-0025-02

[责任编辑:董 维]

2013-12-25

王新娟(1984-),女,河南新乡人,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方向的研究。梁欣欣(1989-),女,河南洛阳人,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统治者现实意义老子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从几枚官印看辽统治者如何以佛教来巩固他们的统治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论蒙元统治者对“象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智者老子
汉朝统治者的哲学观对汉代服饰的影响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追踪迈锡尼文明:拉科尼亚的统治者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