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浅探
2014-04-17边高峰
边高峰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211816)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浅探
边高峰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211816)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大学低年级学生考试不及格现象较为突出,折射出高校人才培养存在不少弊端。为提高人才质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着眼于四个方面:完善入学教育引导、促进学生自我调适能力提升、坚持学以致用、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改革
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对于提升我国人口素质、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这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诸多矛盾和问题也越加突显出来,尤其是近年来在校低年级大学生学习成绩普遍下滑,不少大学生出现了课程考试不及格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学生不努力,还是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了问题?综观欧洲的“博洛尼亚进程”到美国的高等教育改革行动计划,世界高等教育强国都在积极行动,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更加注重学生适应市场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面前,我国突破人才培养的模式障碍,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低年级大学生往往是一个处于迷惘、彷徨的群体。特别是一些刚刚入学的大学新生,刚摆脱数年应付高考的艰辛,来到一个与高中教育完全不同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在经过一段焦虑和迷茫的时光后,会呈现出明显的群体分化:一部分学生迅速找到了奋斗目标,并逐渐在自我调适过程中适应了新的高校生活。而另一部分学生由于正确的世界观尚未形成、不了解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作用或受教师教学欠缺、学校管理不力的影响较大,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成绩下滑甚至多科不及格。这种现象折射出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弊端。尽管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呼吁进行教学改革,可是不少高校管理者往往更关注的是本单位的科研成果,而对是否真正培养出优质人才并未真正予以重视。“‘求稳’是核心,‘求变’是形式,‘改革’是口号,‘创新’成门面”已经成为一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潜规则。这样的潜规则如果不被打破,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会断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好形势,同时会使高校应有的文化传承丧失殆尽。为帮助低年级大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夯实专业基础,培养优质人才,笔者认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宜着眼于以下方面:
一、大力强化入学教育引导
高校新生的入学教育在整个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认真做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不仅能帮助他们了解和热爱自己所选专业,确定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而且有助于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新生入学教育中,由院系本专业的教授、专家给学生上人生目标课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教授、专家们结合自己成长的轨迹,讲授学习和做人的道理会更生动,对学生的影响更将是终身的。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往往比一般的政治说教的效果来得更为直接,更加生动有效。其次,由教学管理部门的老师具体讲解课程设置的原则和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知道课程间的逻辑关系,增强他们学习的责任感、使命感,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其认识到努力学习的重要意义。由于大学肩负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重要职能。这决定了大学必须创立并保持优良的学风。因此,组织学生学习校训,讲解校风,了解院系文化,有助于他们从入学起就树立刻苦勤奋、锐意进取、持之以恒的学习意识,进而形成习惯,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实现人生的跨越式发展。入学教育绝不是一种形式,而应该把它看成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活动。
二、促进学生提升自我调适能力
从高中到大学,教育模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给一些大学生带来了不适应。进入大学校园之后,在强手如云的新生集体里,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荡然无存,一些大学新生产生了一种失落感[1]。高校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团体活动和思想辅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一把钥匙开一锁的原则,坚持主动走近学生、亲近学生、关爱学生的策略,使新生从熟悉同学与环境开始,逐渐产生对校园与集体的情感,增进对专业的认识,引发新生对自己大学生活和未来的憧憬,端正对大学生活的态度,进而解除对环境的不适应而产生的迷茫感与焦虑感,尽快找到成长的动力与方向,尽快度过焦虑期和迷茫期。针对大学生入学后容易出现学习动机降低、学习松懈等情绪,我们可以通过班会、下宿舍谈心以及开设思想政治课、形势政策课等渠道,鼓励他们对自己负责,勇敢地面对人生,积极地去适应大学这个新环境。针对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或者身体状况不佳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沟通和关怀。帮助那些因遇到种种困惑、挫折而产生忧郁、自卑等心理的学生,鼓励他们树立信心,以积极的态度、顽强的精神,攻克学习上的难关,增强自我调节与修复能力。
三、坚持学以致用的理念
“纸上得来终觉浅。”学以致用是把所学书本中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社会实践活动之中的过程,其核心思想是灵活运用。大学生必须把在校期间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工作中,方能真正实现知识的价值。学以致用,应以实践为先,需要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去勤思、乐思和善思,在学中思、思中学。同时,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还能使学生意识到所学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从而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授人以渔”的教学效果。学以致用,侧重于“用”,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提高是关键。通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锻炼平台,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在实际的应用中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将课堂教学向生产实际延伸,甚至将生产一线作为教学一线,以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实际能力。学校应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其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从而实现学用一体的教学模式。只有持之以恒地学习并努力去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实现人生的跨越式发展[2]。这里不得不提出的是,高校专业课程设置应该更多地向国际上的一些老牌高校学习,要多设置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发展的课程,而不是数十年或数年不变的课程体系。
四、构建科学的学习评价体系
好的学习评价体系是规范管理行为的关键。它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高校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3]。学校应该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合理,保证其前沿性、科学性,使得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能够了解自己所学领域的最新科技进展,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借助于平常作业、日常观察和形成性测验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引导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向,强化学生的学习,及时发现问题并矫正。优化教育手段,对部分实践性强的科目,淡化应试方式,变一次考试为多次考查, 变一些学科的期末考试为论文撰写,变一些实验课考试为实验设计和操作,尝试将学生平时的出勤情况、课堂交流情况、课后作业情况、随堂小测验等综合因素在总成绩里占一定的比例。通过改进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形成思想和观点,提高科学素养,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使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做到单一评价向综合性评价、结论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的转变,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解决低年级大学生成绩不及格的问题,不仅仅是学生以及学校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低年级大学生考试不及格的现象,倒逼着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面对大学生不及格的现象,高校只有冷静思考,深入研究,找准着力点,在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教育的同时,将实践性教学作为改革的重心,始终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技能,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促使大学生成绩不断提高,使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迈上新的台阶。
[1]李淑慧. 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与调适[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29-130.
[2]石谋军.改进我们的学风[EB/OL].http://www.changdedj.net/art/2012/9/5/art_56949_1081787.html , 2012-09-05
[3]张 眺.浅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J].教育技术研究,2011,(12):27-27.
(责任编辑顾冠华)
G645
1003-8418(2014)06-0093-02
A
10.13236/j.cnki.jshe.2014.06.026
边高峰(1983—),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