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知识管理的图解方法及实践
2014-04-17耿涛
耿 涛
(南京林业大学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南京210037)
高等教育知识管理的图解方法及实践
耿 涛
(南京林业大学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南京210037)
高等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受教者获取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因此,教育过程中的“知识管理”至关重要。针对高等教育受教群体的学习行为及特征,图解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知识获取和传播的管理:在“教”的层面,图解可以用来帮助施教者厘清相关知识脉络;在“学”的层面,受教者可以通过图解操作和建立具备内在逻辑的知识体系。可以预见,图解方法将以其生动、直观、高效的形式成为重要的高等教育知识管理方法。
知识管理;图解方法;实践改革
当代高等教育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围绕某一具体职业开展相关技能训练,其核心已转移至传授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方法,使受教者能够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世界。在这一趋势下,高等教育中的“知识管理”至关重要,而“图解”方法则因其高效的知识传播形式和直观的信息呈现效果在高等教育知识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高等教育知识管理的核心
欧内斯特·博耶在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报告《学术反思:教师教学的主次》中写到:“教学作为一门学术性事业,是从自己所懂得的东西开始的……好的教学意味着,教师既是学者,又是学生……好的教学不仅传授知识,同时也改造和扩展知识”[1]。正如博耶所言,高等教育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形成对既有知识的应用与创新。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考察,还是从实践层面出发,高等教育知识管理的核心构成始终包含着“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两方面。其中,知识共享包含着知识的“获取”与“传播”,而知识创新则可细分为“应用”与“创新”。
就高等教育知识管理内核而言,首先,知识获取是知识管理的基础。不同于过去时代的信息闭塞,当代资讯获取的方法和途径因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而被极大地丰富了。知识的获取已不再被局限在高校里、课堂中,而是渗透于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对于施教者和受教者而言,如何让混杂的信息呈现的更加有序,如何从海量信息中快速高效地提取有效信息反倒成为了难题。其次,作为高等教育知识管理的主体——师生——不仅是知识的获取者,更是知识的传播者。如何有效地将获取的知识向他人传播或与之分享同样值得探究。只有借助有效手段建立通畅、无碍的知识分享渠道与传播环境,才能促成良好教育风气的形成并倍增教学效力。最后,高等教育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相关知识的应用与创新。任何孤立的、固化的、停滞的、无法参与知识脉络建构的知识只能算作僵死的知识,只有那些能够通过共享和交流进一步实现自身增值的知识才具有教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知识管理的图解方法
寻求适当的高等教育知识管理策略首先需要深入了解施教对象。笔者曾对部分专业的在校本科生开展过系统的“梅姆-莱帝克”风格问卷(Memletic Styles Questionnaire)调研[2]。通过调研不难发现,高等教育的受教群体在学习行为及学习风格上存在着以下几种特征: (1)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显著的“视觉型”学习风格特征,对形体、色彩、肌理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由于语言表述能力和文字阅读能力都相对较弱,因此他们对于图形信息更加敏感,并且乐于动手制作和亲身参与实践体验; (2)思维发散能力较强,但逻辑思考能力相对较弱。在建构专业知识网络的过程中,面对庞杂的知识信息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或抓不住重点; (3)总体上独立意识相对较弱,虽然普遍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但有时会过于依赖他人,缺少个人观点和判断,自学、自制能力较差。
基于以上学习特征,高等教育知识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策略:首先,在施教过程中应利用受教者“视觉型”学习风格特征,在知识表述上多利用图片、图形等视觉信息手段,提高知识获取、传播的效率;其次,应寻求能够培养受教者逻辑思维能力的知识体系构建能力的方法,弱化对知识操作结果的追求,而强化对知识获取、整合和应用等操作过程的重视;再次,应寻求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学习过程可视化、实操化的施教方法,促进知识的转换,调动教学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过程的可视化也便于即时评价、比较和总结;最后,在施教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受教者个体与团队充分融合,既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训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引导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借助团队的力量在更广泛的层面实现高效的知识内化,并最终推进知识的创新。
考察高等教育知识管理的诸多方法,能够有效回应以上策略的当属“图解”法。“图解”的英文为“diagram”。考察“diagram”一词的构成,前缀希腊词根“di-”有“二,双,两次、两倍”的含义,而“gram”源于希腊文“graphein”,意为“画,描写”[3]。由此“diagram”在其英文字面上即蕴含着基于图形的互动表述之意。正如瑞士卢加诺大学教授马丁·爱普勒(Martin J. Eppler)的研究所示,信息的“互动化”与“可视化”能够对知识分享产生更加鲜明、客观和积极的影响[4],“图解”所具备的直观性与操作性必然使之成为复合而高效的知识管理手段。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它不单是一种可以整理知识的操作工具,同时也是一种可以直观呈现知识的传播媒介。
三、高等教育知识管理的图解方法实践
在具体的高等教育实践中,“教”与“学”双方均可以利用“图解”方法完成相关知识管理。
在“教”的层面,图解可以用来帮助施教者厘清教学知识脉络,搭建教学框架,明确教学目标,并且可以帮助受教者更好的理解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规律。无论是教学主题、施教顺序、命题层次、作业要求,还是参考文献在图解中均一目了然。教学团队通过研讨并绘制课程图解在施教前便完成了对施教内容的知识管理,在参与教学的教师间统一了施教目标,为高效的实施教学和统一教学进度及评价机制提供了保障。
在“学”的层面,受教者可以通过图解操作建立具备内在逻辑的知识体系,将散乱的显性知识组织化、条理化,并在内化后再次外显并传播出去,在传播与共享中完成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深化创新。例如在设计专业的日常教学中,笔者常常利用“脏图”方法来训练学生获取有效信息、总结规律、提炼方向的能力。“脏图”并非指图脏,它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需要学生搜集足够多、足够杂的信息;另一方面是指版面必须保留看似“混乱”的操作痕迹,以显现信息处理过程。该方法要求学生围绕特定调研主题,在限定时间内搜集大量信息,利用手绘、图表、照片、文字等媒介进行表现,采用裁剪、拼贴等方式制作一块A0(1188mm X 840mm)版面,手工处理的素材不少于70%。如此一来,学生便必须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地通过调研、访谈和文献阅读搜集资料,并需要围绕命题在庞杂的海量信息中及时归纳出特定的逻辑线索,以便获得良好的版面叙事效果。
总体而言,作为高等教育知识管理方法的“图解”尽管形式多样,但大多有着共同的特性:在内容上,图解要求施教双方在特定主题下广泛搜集大量关联信息,以此在混沌的知识之海中搭建出可以依托的操作平台;在操作上,图解需要依靠清晰的逻辑推演为原本无序的知识网络建立显著的秩序,从而为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提供条件;在形式上,图解将对知识的思考、讨论、凝炼、分享转化为了具体的操作,而其“可视化”的媒介属性则进一步促进了“知识共享”,衔接了“知识创新”。
综上所述,在高等教育知识管理中应用“图解”方法有着诸多优点。首先,图解能够在施教过程中将知识获取、传播、应用的过程“视觉化”,使得原本个人化的知识获取和知识内化变得可见和可交流,从而促进显、隐知识的转换,提高知识获取和传播的效率;其次,图解方法促使教学双方从关注结果转变为关注过程,知识管理的逻辑性成为教学考察和评判的重点,方法习得成为学习和训练的主要目标;最后,图解强化了对受教者个体和团队配合意识的训练,动手操作的要求也使得知识获取不再消极被动,而主动的知识管理所累积的操作经验更加有利于实现知识创新。 为未来所做的最好准备不是为某一具体职业而进行的狭窄的训练, 而是使学生能够适应变化的世界的一种教育[5]。可以预见,在未来的高等教育实践中,知识资源能否转化为办学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教学双方可以获得知识数量的多寡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快慢,还决定于他们对富集知识整合与管理水平的高低。随着读图时代全面来临,“图解”必将以其生动、直观、高效的形式,而成为重要的高等教育知识管理方法。
[1]欧内斯特·L·博耶. 学术水平反思[A].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五集)[C].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23.
[2]耿 涛. 基于学习风格测试的艺术设计专业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美术教育,2013,(5):14-17.
[3]参见www.etymonline.com的“di-”与“-gram”词条.
[4]Bresciani, S., Eppler, M.J. (2009). The Benefits of Synchronous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Evidence from an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 Vol. 15 (6), November/December 2009, pp. 1073-1080.
[5]王英杰. 美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98.
(责任编辑邱梅生)
G647
1003-8418(2014)06-0056-02
A
10.13236/j.cnki.jshe.2014.06.014
耿涛(1979— ),男,江苏南京人,南京林业大学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