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思想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2014-04-17李晋
李 晋
(南京审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南京211815)
生活教育思想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李 晋
(南京审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南京211815)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文章从社会环境、教育内容和方法论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其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生活教育思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无论是从社会环境、教育内容,还是其实践方法考察,都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情况相吻合,对教学改革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以教育回归生活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今天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专家学者们对改革提出了各种建议。但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改革很难快速有效地进行。其实教育和社会生活紧密相关,我们所面临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问题应当回归到生活上来, “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1]。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这就是说教育起源于社会生活,并且为社会生活服务,好的教育是要为改造社会生活而发挥作用的,要进行教育活动就要将社会生活作为教育的中心。新中国建立以来,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大学英语课程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但是现在大多数大学的英语课程依然延续着老师讲课文,学生记笔记的教学方式。在科技飞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人们不禁要问这样的大学英语课程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吗?虽然从表面上看,现在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比较高,但是从媒体对于大学毕业生英语高分低能现象的铺天盖地的报道与用人单位不断提高用人英语水平的门槛,就可以看到社会对大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与现实不相符,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不打破旧的坛坛罐罐,就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眼看传统方法不能适应当前的困局了,不少教育者转而求助于引入西方的“先进的”方法——分级教学、小班教学、双语教学等等时髦的教学方式——纷纷在各个高校实验推广。有的重点院校搞了某种新尝试,其它的院校就坐不住了,取经的队伍络绎不绝,从课件到讲义一股脑的借鉴回去,希望能够复制它校的成功。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从战略的高度指出了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强调了教育既不要顽固坚守陈旧的传统,也不要盲目追求时髦,而要找到一个符合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的教育模式,从而使教育本身和受教育者都能为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这无疑为我们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应该成为我们推行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首先,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旧八股和新八股都应该被淘汰,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社会发展趋势,大学英语课程应该向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发展。将大学英语课程内容扩展到更大的领域,特别是与各种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国际文化交流相关的领域,为学生未来就业打好基础,为社会输送更多实用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应将大学英语课程向深度发展,加入学术英语的内容,为学生未来进行研究生学习,特别是出国留学的学习提供语言上的支持。其次,改革并不是一味的求新和引进。暂且不说这些方式是否有明显的成效,单从是否符合我们的国情,是否符合各个地区的特殊情况,是否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来执行等方面考虑,这些一味求新和引进的方法就值得教育者们深思。因此,盲目的引进与因循守旧一样是与科学发展观相违背的,教学改革要考虑国情,要考虑地区的差异性,还要考虑学校个体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二、以生活为取向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内容
陶行知以科学的态度,批判地吸取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合理方面,反其道而行之地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观点。这一观点的核心就是认为教育源于生活,是生活必需的教育,但是这并不是简单地把生活与教育画上等号,而是要求教育要为改造社会生活而服务,“要大家过前进的生活,受前进的教育”[2]。同时陶行知还提出社会即学校的观点,要求扩大教育的内容、范围、对象,在社会中学习,把实际生活当作教材。生活教育思想正是大学英语改革的重要遵循。
改革开放之前,学习英语还可以算作精英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可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英语能力成为社会生活当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现在的英语教学应当是一项大众教育。英语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其教学就更加应该遵循“生活即教育”的指导思想,摒弃为教英语而教英语,为考试而教英语思想,而要将生活中的英语引入教学,让参加过学习的学生能运用所学很快融入社会生活,改造生活,成为真正的人才。对于培养真正的人才,陶行知主张要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和改造社会的精神”[3]。这表面上是说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其实质是要求培养学生全面的能力。就大学英语改革而言,这就是要求课程不局限于掌握语言本身,不要把学生培养成语言技工,而是要使学生掌握使用英语服务社会的各种能力。
首先,当今社会的一大特点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城市发展速度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和世界上的任何国家。城市化直接导致了城市里各项社会分工的细化,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课程成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现在很多高校已经将原本属于专业课范围的各种ESP(专业用途英语)课程,如商务英语、口译、财会英语等课程纳入大学英语体系,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其次,在当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社会生活充满各种各样的文化交流和碰撞,大学英语改革应当加入国际文化交流的内容。近几年来一些高校开始在大学英语的课程体系中加入了涵盖中西方文化的拓展课程。比如山东大学的大学英语的课程体系中就有学习用英语介绍孔子和儒家文化的课程,这种课程与当地特色紧密结合,又符合全球化进程中对外文化宣传、交流的需求,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再次,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知识层次要求不断提高,很多大学生都选择读研究生或出国深造。可是在现有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缺乏学术英语的内容,学生在进入更高层次学习时,会遇到阅读外文文献,撰写外语论文等一系列问题。这一现实问题要求我们有针对性地在课程中加入学术英语阅读,学术英语写作等教学内容,为未来培养高层次人才打好语言基础。
三、以重视生活实践的教育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改革的成败。在这方面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给我们提供了非常便于实践的教学论和方法论,这就是教学做合一,也就是说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贴近学生生活,以重视生活实践的教育方式来改革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面对枯燥的大学英语课,逃课旷课的学生为数众多,这足以说明现在的教学方法严重与生活实践脱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积极性。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加强教学中的生活实践,就成了大学英语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应当将网络教学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陶行知要求教学做三者合一,但是三者却有先后之分,“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凡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4]。这就是说教育不应该是教师决定怎么学,而是应该先研究知识和技能在社会中是如何使用的,以最贴近社会生活的方式来教学。当今的世界可以被称作是网络社会和信息社会,在日常的生活中,几乎每位学生都要用到电脑和网络,网络无疑应当成为有效的教学媒介。
其次,要注重各项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与体验。陶行知说过“教学不只教人学,更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5]。这就是说教学做三者虽然是合一的,但是三者却有轻重之分,教与学要以“做”为中心,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这点与教育部 2007年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体现的“以人为本”,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也是相一致的。这种学生参与与体验要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就绝对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上课发发言,做做对话之类的活动,而应该是全方位的“多模态”[6]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活动,是让学生接近社会,体验社会,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能力的实践。
再次,教学做合一强调了教学中的实践,这还需要考核体系的配合,应当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改为过程性评价。传统的考核主要注重学习的结果,片面追求卷面成绩,这忽视了学的过程,不能鼓励学生全方位参与实践。因此考核也应当采用“多模态”的架构,在分数构成中加入实践教学,在分数分配方面向实践教学倾斜,从而在体制方面鼓励学生参与实践。
[1]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第4卷[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428.
[2]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第3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27.42.
[3][4]陶行知. 陶行知教育文选[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90.
[5]何国华. 陶行知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44-45.
[6]Stein, P. Rethinking Resources: Multimodal Pedagogies in the ESL Classroom [J]. TESOL Quarterly, 2000,(34):333-336.
(责任编辑沈广斌)
G642
A
1003-8418(2014)05-0100-02
李 晋(1981—) ,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审计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