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研究

2014-04-17李春宏

江苏高教 2014年5期
关键词:创业园创业项目基地

李春宏

(南京理工大学工会委员会,南京210094)

高校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研究

李春宏

(南京理工大学工会委员会,南京210094)

着力推进高校创业示范基地建设,以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孵化集聚,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文章分析了高校创业示范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加强基地基础条件建设、规范基地建设模式、完善基地运行机制、发挥基地创业教育功能、提升基地创业文化交流等五个方面优化高校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的构想。

高校;创业示范基地;建设;途径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国务院发布了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各地高校认真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为培养社会需求和国际认可的创新创业人才作出了努力,但同时也存在着问题和不足,需要在发展中解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部分高校创业基地基本条件建设力度不够,距离实际要求和本校规划还有较大差距;部分高校创业基地建设模式单一,没有形成统筹发展、模式多元的基地建设合力;部分高校创业基地运行机制不畅,没有建立全过程的项目孵化机制;部分高校创业基地辐射效应不强,创业基地教育研究、管理服务、模拟实践三大功能未能充分发挥;部分高校创业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等等。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方面探索优化高校创业示范基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加强基地基础条件建设

1.注重顶层设计。从全局高度出发,统筹考虑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的各个层面、各种参与力量,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的工作体系等进行顶层设计,形成具有省域特色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模式;建立具有行业特征、学校特色、专业特点的创业咨询、扶持与指导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创业基地在资金、技术、场地、专业指导等资源的作用,为大学生创新研究和自主创办企业提供支撑。

2.强化硬件建设。要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培训工作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设备,要确保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的经费投入,将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经费列入学校预算,保证必要的经费支持。要以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强学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行业企业资源或依托学校科技园、软件园、产业园、产学研基地以及工程(训练)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条件,整合相关资源,加强创业基地的场地、条件装备建设,明确功能定位,划分合理的功能区域,构建创业基地一站式服务格局。

3.加强队伍建设。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多元化、专兼职结合的创业教师队伍,不断加强培训和交流,做到人员到位、待遇到位、培训到位、体制到位,不断提升创业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要积极选配或聘请校外富有创业经验与创业能力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为创业导师,形成一支既有理论又有创业实践经验的能够担当起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导师团队,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经常性的咨询、专业化的指导和跟踪服务。

4.完善组织保障。要把创业示范基地建设与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领导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工作。为申请自主创业的在校大学生提供弹性学制方案,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评估体系,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增加创业素质的内容,在学生评优评奖中增加权重,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二、规范基地建设模式

1.挖掘校内资源,构建高校直管型创业园区。各高校可以利用教学楼、大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学生宿舍及食堂等场所建设创业园,由高校创业教育主导部门直接管理。强化基地的场地配套、创业指导、办事代理、跟踪服务、后勤保障服务等孵化功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项目论证、公司注册、财务管理、法律咨询、专利代理等“一站式”服务。

2.依托大学科技园,构建科技园托管型创业园区。已有大学科技园的高校要依托科技园现有场地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委托科技园进行管理,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的开展大学生创业的职能。依托科技园丰富资源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硬件支持(包括办公场地、通讯和网络设备、办公设备等)和软件支持(包括系统培训、政策法规咨询、工商税务、投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降低创业企业初期的经营风险和创业成本,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3.整合政府资源,构建校府共建型创业园区。高校要充分利用地方政府高新技术园区、经济开发区、科技产业园,开辟场所建设大学生创业园,依托政府政策优势和高校人才与技术优势,助推大学生创业企业快速成长。引入专业化的管理服务团队,按照成立公司或管委会的模式进行管理,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利用第三方组织的资源优势帮助学生办理政府小额创业贷款。

4.吸引社会资源,构建企业代管型创业园区。高校可以结合学校专业特点、行业背景,与相关企业、行业协会共建大学生创业园区,由企业或行业协会进行管理。开辟社会经济组织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扶持渠道,使其积极主动地帮扶毕业生创业,实现社会经济组织与毕业生之间的双赢。

三、完善基地运行机制

1.完善团队选拔机制。突出学校学科特色,完善基地创业团队选拔机制。通过创业项目评审、创业计划大赛等多种形式建立适合创业基地定位的优秀创业项目选拔制度,构建由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模拟训练、创业计划竞赛、创业项目实战组成的创业团队培育体系。以选拔与学科结合紧密、具有行业特色、可行性和操作性强的创业项目为导向,鼓励大学生跨学科组建创业团队,组织专业教师对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全程指导。

2.完善创业扶持机制。通过政策解析会、发放政策汇编等形式积极宣传各级政府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帮助创业大学生落实各政府职能部门出台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学校渠道优势,面向校园、政府需求推介创业项目。“各高校还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对进入基地创业的学生给予资金、技术、智力以及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1]

3.完善风险分担机制。要建立创业风险评估服务体系,提供信息与管理咨询、法律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等专业化服务,减少创业“壁垒”,控制创业风险。要积极与政府、金融机构对接,发展多种融资方式,引导保险资金、银行资金、社会资本等参与大学生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的设立,分担创业风险。

4.完善资源优化机制。加强高校创业基地的开放性,充分整合不同定位不同类型基地的资源,引导同类型创业项目到相同产业特色的基地集聚,强化体现区域和学校特色的创业基地建设。注重与国家级、省级和市、县大学生创业园的衔接,推荐优秀创业项目入驻高层次创业园区。

四、发挥基地创业教育功能

1.深化管理和服务功能。高校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服务机构,建立规范的运营机制,强化基地的场地配套、代理服务、后勤保障服务等功能;制定创业基地管理、创业基金管理、创业项目管理、学生准入制度、创业扶持制度等一整套管理制度,建立具有学校特色并具有一定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创业咨询、扶持与指导服务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实现创业项目的公司化运作,“基地应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政策扶持,即将税务、银行、工商、科技、社保等部门单位引入基地,减化大学生创业手续,使大学生创业者将更多精力投放于所创企业的发展上。”[2]

2.深化教育和指导功能。高校要依托创业基地不断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通过沙盘模拟、创业教育成果展示、创业培训等方式,营造浓郁的校园创业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联系更加紧密,在实践中体会并提升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团队合作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为大学生走向社会,实现创业打下基础。”[3]依托政府、企业及学校的创业咨询服务机构,开展个性化指导咨询,增强创业实践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深化模拟和实践功能。高校要依托创业基地这一实训与成果孵化的平台,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设计竞赛以及创业典型事迹报告会等创业文化活动;充分落实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科技园、软件园或创业园[4],培育具有学校特色、专业特点的典型项目和成果;以创业项目组织模拟运营,进行实战演练,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积累就业创业经验。

4.深化研究和导向功能。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创业教育学院、创业教育研究所、创业教育研究室等机构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学习、学术交流和研讨等活动,提升业务和理论研究水平;建立创业团队和项目档案,对创业团队和项目进行跟踪和深入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形成创业案例库;设立创业教育研究课题,以研究带动教学,努力提高创业教育质量,鼓励既有创业经验又有学术背景的人士参与研究,积极探索现阶段高校创业教育的规律,推进创业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形成理论成果。

五、提升基地创业文化交流

1.营造创业氛围。高校要注重宣传引导,营造浓郁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以创业文化建设为主题,以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为平台,促使创业文化与励志文化、职场文化相结合,进而“有利于培育一种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敢闯敢干的风险意识、宽容的开放意识和合作基础上的竞争精神。”(孙晓梅,2010)各高校要依托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开展各种创业教育活动,通过创业讲座、创业沙龙、创业知识培训,开展创业见习等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2.强化校际间合作。通过座谈、参观等活动的开展,促进校际之间创业教育教师和创业学生团队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优势互补、经验共享与共同提高的目的。加强校际间创业项目和团队的融合,通过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校际的教研机制、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使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形成一个多元开放、合作共赢的局面。

3.引领国际化发展。建立国际化战略联盟,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引领创业文化国际化发展,组织有创业项目的优秀学生通过大学生科技创业训练营等接受国外大学创业教育的培训,获取最前沿的教育和研究机会,带回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先进创业理念和实践经验,加速创业文化的国际化进程。

4.总结培育典型。各高校要培养和宣传创业典型,发挥创业典型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充分利用网络、报刊和新媒体等多种宣传工具,树立勇于创新创业的榜样并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用广大学生身边实实在在的成功创业者事迹感召青年学子,激发其创业欲望,引导更多学生勇于创业、乐于创业、善于创业,最终实现成功创业。各高校要将创业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以及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当地区域文化,积极争取各方优惠政策,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打造高端大学生创业平台,成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聚集区。

[1]余国宇.地方院校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建设途径[J].学校思想教育,2011,(6):77.

[2]朱静然,王岚.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策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81.

[3]高凤民,许秋奎,雷明.地方本科院校构建创业教育实训基地途径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2):62.

[4]邹建芬.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能力研究[J].江苏高教,2012,(6):113.

(责任编辑邱梅生)

G647

A

1003-8418(2014)05-0062-03

李春宏(1962─ ),男,河南永城人,南京理工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创业园创业项目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山西农谷青年创业园 依托科技打造现代农业新模样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苏州创业园:倾心服务筑侨家 硕果累累迎党庆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台湾青年随父深耕福清台农创业园20载
学创业应用 如何选择做健康事业 范俊宏康复 火爆创业项目
我的基地我的连
我们需要怎样的创业园
大学生创业项目实施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