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等教育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思考
2014-04-17鲁丽萍
鲁丽萍
2011年,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把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提升中原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实现“五年彰显优势,十年实现崛起”的目标,高素质、多层面、全面化的人才是基本保证。河南省高等教育在近些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高等教育规模高速发展,但仍存在诸如不同层次高校课程设置趋同、专业特点不突出、实践性教学不足等问题。如何针对不同教育层次实施适当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调整和完善高等教育结构,培养出适应国家和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迫切需要。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政策解读及人才需求分析
1.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意义。目前,随着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不断加强,国家加快实施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地区“三化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全省上下协调一致谋发展。要想实现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发展目标,有力的知识、技术和人才支撑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高等教育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助推作用。加快工业化发展进程、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十分迫切需要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方面的人才,尤其需要高素质的科技研发人才和技能型操作人才;加快城镇化进程,也需要迅速提高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整体素质,受教育程度越高,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时候才越容易找到就业岗位,更能促进城市建设;用现代化理念来发展农业,推进农业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化,促进农业科技的开发和应用,发展标准化的农业生产流程,推进创汇农业和品牌农业的发展,拉长农业各产业链条,增强农业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同样需要高等教育培养出大量农业推广、经营和管理人才。由此可见,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优先发展高等教育,发挥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2.高等教育区域优化理论。区域优化是指一定地区在现有资源、社会经济及技术条件下,为满足一定的生态环境及其他特殊要求,使区域各种经济结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趋于最优。亦可指在满足一定的目标条件下,使区域的自然及社会经济资源得到最经济合理的利用和配置。
潘懋元先生曾指出,高等教育区域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说高等教育要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发展服务,使之成为地方的文化科学中心;二是说高等教育管理权属于地方,并以地方财政拨款作为办学资金的主要来源。一般来说,高等教育区域化主要包括两个内容层面:一方面是指高等教育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主动为区域发展服务,使高等教育(高校)成为区域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源泉和中心;另一方面是强调其属性,高校的管理权限属于地方,以地方财政拨款作为办学资金的主要来源。由此,我们可以说高等教育的区域性是“基于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宗旨,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地方特色。这是该概念的本质属性,即内涵。而所谓地方特色,体现在诸如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培养方略(内容、场所和渠道)、生源、就业出路、办学体制、投入机制、教学管理等方面。这些内容构成了高等教育区域性的外延”。①
高等教育区域优化指的是在一定的地域条件制约下,区域高等教育的物质构成变化和观念的变更,它不仅包括教育规模的变化、教育结构的变迁、教育水平的提高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而且包含着导致上述变化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体制与教育制度的进步。
3.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人才需求。中原经济区建设强化“三化”协调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高质量、多样化和层次性的要求。
从总体上看,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对人才质的需求在于能够适应全省各种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相关产业升级的需要。高校要适当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速形成与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要能够提供战略支柱产业、地方特色产业所需的人才。河南省高等教育机构重点用于培养紧缺人才、战略性新型产业人才和现代服务业人才,努力形成与社会各方面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结构。
从人才分类来看,还需要重点培养下述三类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攻关的人才,能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点领域工作,能解决相关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能适应综合性岗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技能型人才——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的一线工作,掌握专门知识技术,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进行实际操作。
从学历要求和业务素质来看,对企业的学历需求进行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学历和学校不再是最重要的聘用要求,他们更看重学生的实际业务素质和个人能力。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情况千差万别,这就需要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并能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拥有广阔的知识面以及知识的更新能力;能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有较高的英语水平。
二、河南省高等教育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思路
1.以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统一为前提。我省高等教育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目标要与我省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统一,在本质上形成战略与战术的协调统一,不能仅仅为满足眼前的需求而牺牲了长远的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增量预算的原理:短期目标要以中长期战略为指导,每个阶段设定的短期培养目标要以前期为基础,并结合战略需求来确定。中原经济区建设属于国家战略,与国家经济发展大方向高度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五年、十年等短期、中期阶段的经济目标。为避免高等教育规划只注重短期成效而忽视与我省经济全局发展相违背,本文提出高等教育短期目标与中长期战略要保持高度统一协调的观点,这样才能保证教育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实现我省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2.分层次、分类别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我省建设中原经济区背景下各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提出分层次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形成开放互动、双赢的产学合作新型办学模式。在制定培养目标、实施理论教学、落实实践环节以及指导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吸引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全面介入,保证高等教育的稳定性和创新性。同时还要在不同的教育层次实行不同的教育模式。将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集中在研究生教育阶段,为这类人才提供资源,支持其理论研究,同时通过实施“产学研一体式校企合作”方式将其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本科教育阶段形成“构建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为载体”的培养模式,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并具备创业潜力,促进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专科教育应实施“三合一全”式的培养模式,培育技能型人才。这种分层次、分类别的培养模式既可以避免不同层次间竞争带来的资源浪费,节约了教育资源,又可以全方位满足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还可以使各个层次教育机构集中精力搞特色,全神贯注抓质量,有利于我省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
3.坚持人才培养质量与我省经济发展相接合。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相伴而行,教育服务于经济,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所以教育发展要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河南经济高速发展,但高等教育事业及高等人才培养水平总体上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导致两者的动态协调发展度处于缓慢下滑的状态。我省是经济总量大而不强的农业大省,想要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后发优势与各方面事业的跨越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是关键。高等教育一定要在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结合我省当前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为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大量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高等教育的发展应该成为促进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动力,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速度与结构要与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适度超前发展,但不能超越当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
4.以本科教育为中心,并使其与研究生教育相结合。本文强调以本科教育为中心,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质和量”两方面的需求。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所占比重较大,在校生人数约占总人数的49.56%,本科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而高质量的本科教育一方面可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研究生教育输送优质的生源。所以要注重对本科生的培养与选拔,并与研究生教育相结合。
三、结语
本文结合高等教育的区域性及区域优化理论,以战略管理思想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了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对多层次人才的需要,将研究生教育定位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将本科教育定位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将专科教育定位于培养技能型人才。同时针对这三个层次创造性地提出“产学研一体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构建以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为载体”的培养模式及“三合一全”的培养模式,并针对不同模式提出具体的实施途径,使各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严格划分高等教育三个层次,设定不同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发挥各自的特色,培养拔尖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各层级需求是本文做出的探索。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效途径,使不同层次的高校培养出多层次高素质的人才,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贡献。
[注释]
①黄亚妮.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区域性[J].职业技术教育,2002(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