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山文化融入学校道德教育的问题探讨

2014-04-17王世涛陈士福孙莹光

教育文化论坛 2014年6期
关键词:泰山道德教育道德

王世涛 陈士福 孙莹光

(泰山医学院 社会科学部,山东 泰安 271000)

引 言

泰山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这些道德教育资源体现在泰山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所给人带来的审美体验和超越冲动上,体现在泰山洋溢齐风鲁韵的人文景观所给人带来的情感触动和价值认同上,体现在泰山集自然与人文为一体所传承的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和信仰追求上,体现在泰山集儒、释、道、耶及民间宗教于一地所传达的包容精神和道德理性上;体现在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及泰山挑夫所凸显的担当精神和坚韧意志上,体现在泰山封禅大典中所表达的行仁政顺天命的执政观念和国泰则民安的大局稳定观上。将泰山文化融入泰安及山东的学校道德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认同,并做到与中华文化认同相结合,不仅有助于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而且还能彰显其学校道德教育的人文优势和地域特色。然而,组织和开展这项工作,还需要我们首先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以便为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必要的思想前提和科学的理论指导。

一、必要性和现实性分析

道德教育的文化根基性要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重视道德规范得以构建的一般伦理知识教育,也有必要重视道德规范得以具体表现和实际运作所依赖的民族性知识和地方性知识教育。

泰山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还是齐文化与鲁文化的分水岭。泰山文化一直对维护国家及所在地民众的中华民族认同、传统道德秩序和基层社会稳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近代以来曾一度被质疑和否定。上世纪新文化运动以来,国人普遍认为我们通过对西方现代伦理知识的学习,便可实现“最后之觉悟”(陈独秀),于是十分重视西方知识、普遍性知识,而对于自己民族的或地域的东西要么羞于谈起,要么即便谈起也多视之为东方落后、迷信之类。泰山文化也是在此背景下与中国传统文化一道被质疑和否定,以致失去了其文化价值上的合理性和知识存在上的合法性的,失去了其作为道德教育内容的必要和可能。然而,随后东方民族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实践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民族的和地域的东西,不仅是其救亡图存的必然要求,也是其建构民族身份的逻辑前提,还是其对民众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最终,我们经过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革及道德教育实践的反思等不断恢复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而且市场化改革、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调整及道德教育的具体开展等又逐渐恢复了各地域文化的价值。还有,从国际来说,西方社会自身的矛盾发展和西方学术思想的不断演进,终于质疑并揭示出其先前“东方学”建构的殖民逻辑(爱德华·萨义德),以及提出民族文化传统和“地方性知识”(克利福德·格尔茨)作为学术知识存在的合法性。于是,在此背景下,泰山文化无论是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还是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不仅恢复了其民族和地域价值上的合理性,也恢复了其作为一种学术知识存在上的合法性。

重视将泰山文化这一民族性知识和地方性知识融入学校道德教育,体现和顺应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实要求。既然以往缺失文化的道德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以及泰山文化作为一种民族性知识和地方性知识恢复了自身价值上的合理性和知识存在上的合法性,我们当今就可以自觉清除上世纪新文化运动所带来的一些负面作用,而坚持一种文化自信来进行新文化建设和道德教育。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明确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自觉提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为此决定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4年4月,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制定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并要求各地结合自身实际贯彻执行。费孝通先生特别重视挖掘地方道德知识进行文化建设和道德教育,他从社会学角度阐述道德知识的产生和传播不能依靠通常意义上的教育来完成,道德知识的获取首先是通过我们的父母,然后是家族、邻里、学校、社群,最后是社会,以通过切身体验完成文化认同。著名学者万俊人也指出,一个社会要建立道德信念体系或道德规范体系必须经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从大众的日常生活经验中挖掘寻找基本价值观念,构建普遍价值规范的过程,后一阶段则是怎么样让这一普遍价值规范能够为民众所认同、所接受并且内化为自觉行动的过程。无论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都离不开地方道德知识参与其中[1]。因此,泰山文化无论是作为一种民族性知识,还是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都必应纳入泰安及山东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把握和处理的几个教育要素

当前,为有效开展这项工作,需要我们自觉把握和处理好多种教育教学要素,特别要明确教育的实施主体、自觉构建教学的内容体系、分清教育的对象层次、找到科学合理的教育途径、营造立体适宜的教育环境以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等。

第一,自觉将泰山文化融入学校道德教育,需要多个教育实施主体的共同努力。首先,泰山作为山东的一个方位标志和地域名片,以及泰山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的地理空间关系和历史文化联系,传播泰山文化,弘扬泰山精神自然是山东省的事。因此,需要山东省教育主管部门作出整体规划和进行必要组织。其次,泰山与泰安的山城一体,泰山文化的教育和传播,与泰安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将泰山文化融入各级学校道德教育,既能突出其本土优势和特色,又能有效增强泰安市的文化软实力。因此,泰安市教育主管部门应重点落实和有序部署。明确市区重点学校、特色学校与普通学校、所属市县学校的不同要求、实施步骤和发展目标等。再次,泰安市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上级规划和具体部署,做好具体安排,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实施。总之,明确省级部门的整体规划和必要组织、市级部门的重点落实和有序布置、学校的具体安排和顺利实施、教师的认真履行和自觉完成,是我们有效开展这项工作的必要前提。

第二,将泰山文化融入学校道德教育,还要自觉构建必要的教学内容体系。现阶段有条件的学校可直接为学生开设泰山文化课,并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编写教材。如最近由泰山学院陈伟军教授主编的《泰山文化概论》,该书做到了学术性和普及性相结合,是适应于大学生的好教材,建议驻泰其他高校可联系使用或参考使用。对于中小学校,可鼓励像泰安一中、泰安二中、泰山中学、东岳中学、学院附中、市实验学校、泰师附小等重点学校或知名学校先结合自身实际分别编写高中、初中和小学层次的校本教材,待条件成熟时,或推选其中的优秀校本教材,或由泰安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和骨干教师联合编写教材作为适用全市范围的统编教材。对于暂时没有条件的市区学校以及泰安市下辖各市县学校,可首先考虑为教师编写有关泰山文化与道德伦理方面的教学参考用书,以便为全市范围内的广大中小学教师系统学习和参考使用,并进一步结合自身实际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笔者建议编写的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1)泰山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这一教学参考用书的内容编写可以美育为切入点,做到美育与德育相结合。美育可以使人在对泰山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审美体验和欣赏中,扩充人的感性中“人性”份量,将人的感性提升到人性的层面,进而再通过展现人文景观所蕴含的伦理道德文化,最终加强人的实践理性的力量,使之能够与人的感性中“恶”的因子相抗衡。(2)泰山集道家、儒家、释家和民间宗教为一地,这一教学参考用书的内容编写应着力以“和”为核心和灵魂,构建泰山文化与伦理道德体系。过去,宗教信仰曾是其信徒的道德归宿,历史上泰山各宗教对维系信男信女的道德觉悟曾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今天,我们更应该从文化史的角度,从泰山宗教生态的角度,抽象出泰山文化以致中华文化的终极理念,并以之作为道德建设的信仰根基。(3)泰山集名人文化与民俗文化于一身,这一教学参考用书的内容编写应着力处理好精英和大众、道德理想和道德现实的关系。历史上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的精神追求、审美情趣和宏大抱负固然是泰山伦理道德文化的主要内容,但还要从民俗文化中挖掘普通民众朴实可贵的价值诉求、道德品质和生活智慧,朴中见真,微中现伟,同样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和教育意义。(4)这一教学参考用书的内容编写固然要重视从泰山辉煌深厚的历史文化中挖掘和梳理出优秀伦理道德传统,但也要重视从泰山泰安当代所涌现的道德人物和所发生的感人故事中提炼本地独特的精神价值和时代风貌。笔者建议可采用以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地——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为研究和组织平台,并通过省社科联重大课题招标的形式吸纳全省著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的模式进行。

第三,将泰山文化融入学校道德教育,要区分教育的对象层次,按照《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采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进行。在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泰山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相关的道德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泰山文化的感情。到小学高年级,以提高学生对泰山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相关的道德认知教育,了解泰山文化的丰富多彩。到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泰山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着力提高其对地域道德传统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到本地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郁的道德文化传统,以及了解其市情和省情,培养其作为家乡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到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泰山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着力引导学生把握和感悟泰山文化与传统伦理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泰山文化、齐鲁文化的自豪感和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到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泰山文化、齐鲁文化和中华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着力培养学生的伦理反思能力和文化创新意识,使学生既具备深入地方实际能力,又具备立志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四,将泰山文化融入学校道德教育,并能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还要找到科学合理的教育途径,营造立体适宜的教育环境以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等。将泰山文化融入学校道德教育的途径是:一是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注重发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二是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既要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又要加强家庭、社会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为此,还必须营造一个立体适宜的教育环境,并结合具体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具体如下:

要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加强泰山文化校园教育活动。学校要经常性开展有关泰山文化与传统美德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邀请泰山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山东知名道德模范人物、泰安及山东籍先进人物、知名优秀校友等进校园、进课堂。依托学校少先队、共青团、学生党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开展与泰山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联系的主题教育、理论研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艺体育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

要重视社会环境建设,构建互为补充、相互协作的泰山文化教育格局。充分利用泰山丰富自然和人文景观,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活动。建议泰安市在泰山旅游淡季,以及即时在旺季而旅游接待能力许可的情况下,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去泰山相关景区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并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利用新建成启用的综合性场馆——泰山文化艺术中心,让学生接受更多本地文化艺术的熏陶和教育;积极配合省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提倡和扶持弘扬泰山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各类文艺作品创作;省市宣传部门应在评奖、宣传等方面加强引导,可通过组织评选“泰山新秀”,以为青少年教育活动提供一个固定的宣传教育平台等。

要重视家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家庭在泰山文化与传统美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重视发挥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机构、校外活动场所的作用,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积极组织开展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有关泰山文化与传统美德方面的文化体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和公益性活动,践行优秀传统美德,弘扬泰山传统文化。倡导家长通过言传身教,形成爱国守法、遵守公德、珍视亲情、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的良好家风,营造弘扬泰山文化与传统美德的家庭教育氛围。

要重视网络环境建设,建设泰山文化与传统美德的网络教育平台。在泰安市及山东省重点打造1至2个有广泛影响的有关泰山文化与传统美德的特色网站,支持和鼓励驻泰高校和泰安市辖学校网站开设“泰山文化与传统美德”专栏,上传一批有代表性的有关泰山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文献资料。通过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拓宽适合青少年学生学习特点的线上教育平台,推动泰山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

三、如何避免“三化”的困境

在将泰山文化融入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过程中,特别对于初中阶段以上学生,还难免会出现一些困惑和问题,为此我们要自觉留意并积极化解。安徽师范大学辛治洋博士研究指出,将地域文化融入学校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为适应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或因种种顾虑等在将纷繁复杂的文化德育内涵删繁就简、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传递给学生的同时,往往容易陷入“简单化”、“纯净化”和“局部化”的困境[2]。结合将泰山文化融入学校道德教育来说,“简单化”往往表现在:学习和了解几个泰山历史名人,知道其先进事迹,去泰山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教师组织时兴师动众,可到现场只是让学生参观,在现场说上几句话完事。“纯净化”往往表现在:在讲述泰山的封禅大典、宗教寺院、民风民俗等时,刻意讲其积极的好的方面,而对其消极的不好的方面,教师由于种种担忧和顾虑,往往或消极回避,或简单敷衍几句;“局域化”往往表现为:教师只讲泰山文化如何高深如何了不起,而不谈甚至有意贬低其他四岳文化,只孤立地讲泰山文化的方方面面,却不讲或少讲泰山文化与齐鲁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也不结合具体内容和典型案例进行中外文化对比等。“三化”困境的存在,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也严重影响了道德教育的效果,最终可能导致学生不愿再参与和学习,教师也不愿再组织。

对于化解“三化”困境,辛博士提出了“平衡术”。所谓“平衡术”,就是教师要不回避问题,引导学生从简化中看到复杂面,从净化中看到糟粕面,从局部中看到多元面,辩证地看待地域文化,发展学生的道德理性。结合将泰山文化融入学校道德教育来说,为尽可能避免“简单化”困境,教师在讲述泰山历史名人和先进事迹时,要深入讲述这些人物、事迹与泰山文化、传统道德的关系,必要时可运用文化人类学和文化社会学知识与其他地域和民族进行文化比较和进行相关社会分析,特别对于高中生和大学生而言,这显得非常必要;在组织学生去泰山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时,教师不仅要看重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更要看重活动后的总结工作;在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是自己讲,更要强调民主氛围,对学生遇到的复杂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在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结束之后,可组织一些主题班会、辩论会等活动,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或许学生就能抓住契机对自己实践中的困惑展开讨论,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问题被简化的现象。为避免“纯净化”困境,教师在讲述泰山封禅大典时,既讲其中所蕴含的中国政治文化之行仁政顺天命的执政观念、国泰则民安的大局稳定观等积极意义,以及当下中国的历史继承和文化延续,也要从现代文化启蒙的视角讲述其内含的对行政权力的过度迷信和对公民权益的忽视等消极的方面,以及我们党在当下深化改革中正努力克服的点点滴滴;在讲述泰山的宗教寺院时,既可以从积极方面讲述它所体现了中华“和”文化传统及其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的关系,以及讲述一个社会的信仰根基之于社会道德维系的积极意义,还可以从消极方面讲述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和阶级统治的需要,统治阶级特别愿意利用宗教信仰愚昧民众维护其专制统治,并进一步指出在当今我们可以在坚持文化多样和信仰自由的前提下,更要通过科学理性的信仰(信念)建构和公正合理的制度安排来维护现代社会的道德秩序等等。如为尽可能避免“局域化”困境,教师不能只讲泰山文化,还要与其他四岳联系在一起,结合中华传统文化讲五岳四渎作为一个整体的政治文化意义;不能只讲泰山文化的方方面面,也要讲到它与其他相关文化的区别和联系。而且,在讲述泰山文化的过程中,要自觉讲述它与齐鲁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它的相关方面与西方文化的区别与联系等。当然,由于教育教学的对象层次不同,教师讲述的深度和广度必然有所不同。教师在运用“平衡术”的过程中,既要发扬民主,又要从认知和学术的角度真诚讲出自己东西,并着力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以培养其文化认知水平,提高其道德觉悟能力。

德育笃定生命的品质,已成为远行之人一生的必备,[3]而将泰山文化融入学校道德教育,当前既要认识到其必要性和现实性,又要自觉把握和处理好各种教育教学要素问题,还要自觉运用“平衡术”以尽可能避免“简单化”、“纯净化”和“局部化”的困境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切实提高泰安市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并彰显泰山所在地学校道德教育的人文优势和地域特色。

[1] 万俊人.挖掘地方道德知识是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1-15.

[2] 辛治洋.地域性学校德育模式的“三化”困境[J].中国教育学刊,2010(2):42-44.

[3] 王继华.学校文化建设标准的哲学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1):1.

猜你喜欢

泰山道德教育道德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泰山之行
泰山日出
《登泰山记》的打开方式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