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方言中同源词考例

2014-04-17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四川话上古小雅

高 敏

(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5)

川方言中同源词考例

高 敏

(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5)

同源词演变至今,往往会在各地的方言中留下它们的踪影。本文旨在把传统训诂学与现代汉语方言研究结合起来考察同源词,既以古籍证明其“声近义通”,又举其在四川方言中的使用情况为例证。

同源词;声近义通;四川方言

同源词是语言发展的产物,是语义、语音分化的结果。同源词演变至今,往往会在各地的方言中留下它们的踪影。因此,通过考察方言这种活的语言去研究同源词,是一条值得探究的路径。考察同源词,征引古代训解与用例无疑是必要的,但是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所正在使用的很多方言是存古的,借助这种活的语言去考察同源词也是值得重视的。

首先来看“扯”字,在今四川话中音[ts'e]。它是撦的俗体,声旁的变化,反映读音的变化:撦,从奢声,《唐韵》昌者切,归麻韵。后来读音变化,舌位抬高,才用了“止”来对应声旁。现在普通话其韵母变为了[ɤ],四川话成了[e]。即从奢得声,溯之上古,则其韵归鱼部。然而哆、撦、侈、奓等几个字,也都是归属鱼部的,且声母都在知照两组之间,可以说是准双声叠韵。那么,它们会有同源关系吗?

接下来看看这几个字在古籍中的训解与用例(来自《康熙字典:标点整理版》):

哆:《说文解字》张口也。《廣韻》尺氏切《集韻》《韻會》敝尒切《正韻》尺里切,音侈。《詩·小雅》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傳》哆,大貌。又《集韻》衆意。又《集韻》丁寫切,爹上聲。魚口張貌。又《廣韻》昌者切《集韻》齒者切,音撦。

侈:《说文解字》掩脅也。从人多聲。一曰奢也。尺氏切〖注〗,古文。《唐韻》尺氏切《集韻》《韻會》敞尒切《正韻》尺里切,音齒。奢也,泰也。《六書故》好廣也。《書·周官》祿不期侈。又《詩·小雅》哆兮侈兮。《註》微張貌。又作奓。《張衡·西京賦》心奓體泰。

放到今天四川话来看,一些念作[ts'a]的读法,是一定程度的存古。举一些相关的例证:

1.哆嘴。哆,虽然中古读《广韵》尺氏切,但溯之上古则归鱼部,鱼部是拟为[a]的。四川话一定程度保留了韵母原貌,声母则规律地读了舌尖,合今音上声[ts'a]。《蜀语》:“阔口曰奓”,追根溯源应该写作哆字。《诗·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南箕是指二十八宿的箕宿,箕就是簸箕,大家都见过,敞口的。“哆兮”,就是针对这个敞口的东西而言的。又此句,《毛传》曰“哆,大貌。”,这里所说的大,是指口张得大。李实处明末,距上古已远,中古韵书里已看不出这个字的上古读音了,所以他选用了奓。川话所谓“哆嘴巴”,也就是大嘴巴的意思,这里用同为上声的“哆”字最贴切。

2.《蜀语》:“开、张曰偧,偧音查”。偧字出现得很晚。这句是说[tsa]用于泛指开、张,笔者认为记作奓比较合适,读平声。川话有奓脚舞爪、鞋子奓了口、奓嘴说话、把掟子(拳头)奓开等用法。由于这是用的[ts'a]族词汇的基本义,所以意义是很明朗的。

3.[ts'a]3起手不做事。笔者认为该写作侈。《说文》:“侈,掩胁也”。段注:“掩脅也。掩者,掩葢其上。脅者,脅制其旁。凡自多以陵人曰侈。此侈之本義也……小雅曰:侈兮哆兮。此與上義別。今上義廢而此義獨行矣。三禮皆假移爲侈。”笔者认为把可以把“侈”理解为侵犯、欺负别人的人。陵可同凌,也就是说有侵犯侮辱的意义,而“掩胁”是其盛气凌人、欺负人的一个状态。因此,把“掩胁”理解为双臂相遮挽也不为过。四川话里,两膀相遮挽仍然读[ts'a]3。自己两膀相遮挽叫[ts'a]3,与他人也叫[ts'a]3,例如:“你两个[ts'a]3起手儿走哪儿去?”手膀相挽,则有牵引的动作,“拉扯”这个义项就是这么引申来的,于这个意义川语念了[ts'e]3。《蜀语》说:“手挽曰撦”,语音变迁,以当时的音韵学水平,李实不可能挖出本字,只能找个后起字撦补上了。

诸字同源关系是显然易见的,根据以上的分析可求得它们的一类基本意义——分离、张开。王力先生的《同源字典》已然把奢与侈(奓)列为了同源字:“说文:奢,张也。奓,籀文。徐灏曰:奢者侈靡放纵之义。故曰张,言其张大也。文选张衡西京赋:心奓体忲。李注引声类:奓,侈字也。说文:一曰奢也。广韵:侈,奢也。”

同源词研究对汉语词义系统、词汇系统等的深入研究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而通过方言去探索同源词,不失为一条值得我们去走的路径。

[1]毛远明.训诂学新编[M].成都:巴蜀书社,2002.

[2]邵则遂.古楚方言同源词“圆”[J].语言研究,2013.

[3]王力.同源字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清]张玉书,等,编纂.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

[5][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6][明]李实.蜀语[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丛书集成初编》据函海本排印.

The cognates in Sichuan dialect

Gao Min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The cognate words has evolved, often leaving them anywhere around the diale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ut the traditional exegetics and modern Chinese dialect research investigation by combining the cognate words, not only to prove the "ancient sound near righteousness", but also give its use in Sichuan dialect for example.

cognates; sound near righteousness; Sichuan dialect

H17

A

1000-9795(2014)06-0115-01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3-10

高 敏(1987-),女,四川宜宾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四川话上古小雅
作家现在时·徐小雅
《山海经》与上古海洋学知识
上古
任时光荏苒——营上古寨
Micronodular thymic tumor with lymphoid strom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方言专家
历史感谢发现 上古炎帝陵碑重见天日
Grammar Teaching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小雅山房
四川话的形成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