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言小说中的感觉世界和色彩语言

2014-04-17赵晓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红萝卜红高粱莫言

赵晓芳

(西南大学文学院 重庆 400715)

莫言小说中的感觉世界和色彩语言

赵晓芳

(西南大学文学院 重庆 400715)

莫言是一个很有创新意识的作家,他喜欢通过视觉夸张,描摹一个色彩浓郁的、独特的感觉世界。红得耀眼的高粱地,绿得发亮的老茅草,在绚丽的色彩中表达主观情愫,在其丰富的寓意中表露他的生命主题意识、文化心理以及他内心对世界的思考。

莫言;感觉世界;色彩语言;色彩寓意

莫言终不会被遗忘,他带着上一代人为生存耗尽全部心力的反叛,步入了新的生活。他为世人所瞩目,或许可以从那个晶莹剔透又稍纵即逝的红萝卜开始,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红高粱》、《红树林》、《红蝗》等,红色象征系列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从此,莫言“发现并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语感和语言表达方式,也就是他自己的文学语言——色彩语言”。[1]通过对色彩的大胆运用,莫言淋漓尽致地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奇异而又鲜活的感觉世界。

笔者得以在闲暇之余,阅读了一些莫言的作品,领略到莫言所构筑的一个浪漫又诡异的世界。本文拟以自己的阅读经验为主,探讨莫言语言艺术中独特的色彩语言对其感觉世界的构造,并以几部作品为例,展示其中精彩的色彩语言片段,简要分析其色彩寓意和色彩文化心理。

一、莫言小说中的感觉世界

莫言小说中对色彩的良好感觉,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新感觉派”的一次飞跃。文学作品的感觉世界,就是要突出作家本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及触觉,通过感官的直接体验,创造一个诱导读者介入,并使之产生同样的感官反应的世界。莫言在这方面就极其擅长,他以其独特的灵性捕捉感觉的瞬间灵光,沟通色彩视觉与听觉、触觉、嗅觉等诸多感觉的界限,并将其大胆移位到色彩上,造成感觉互通与感觉变形,把感觉进行多方位的展示,创造性地构造出一个独特的感觉世界。比如,将听觉形象转变成色彩鲜明的视觉形象。在《红高粱家族》中,他形容子弹尖锐的呼啸声,像“绿色的芦苇上长着红色的穗子”。[2]同时,他也善于借助色彩进行视觉夸张,造成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例如写那只奇的红萝卜,“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包孕着活泼的银色液体”。在他笔下,血可以是蓝色的,太阳也可以变成绿色的。

可以说,对色彩有着奇特而近乎完美感觉的作家,他的感觉世界奇幻、诡变,总给人出乎意料之外的惊喜。他像是一个手执着调色盘的作家,对他描写的对象野性地泼上色彩,看似无心,实则有意。所以,在他的感觉世界里,色彩是主调。

二、莫言小说的色彩语言

所谓色彩语言,是指作家在作品创作中所使用的表示颜色的词语。它虽然是一种文字符号,但在一定情境中,它又不简单等同于颜料中的红、黄、蓝、绿、黑、白等各种颜色。评论者认为,作家依据自己对色彩的认知、理解,用一般的色彩来表达自己特定的内心感受或者进行某种情感渲泄,而读者通过自己的视觉理解甚至想象、联想去领悟、挖掘色彩背后所包含的意义,从而形成或产生一种审美交流。这种审美对象的创造和捕获,要通过作者和读者之间对色彩的共同心理效应来完成,它依赖于双方相近或相同的情感体验或感受。

莫言小说中的色彩语言分布较多,但总结起来,莫言色彩语言的类型主要写人和写景两大类。

就写人来说,莫言习惯于用五彩缤纷的色彩,展示人物的着装及外貌,或者神态,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刻画人物形象。如在《白棉花》中描写方碧玉:“心有灵犀的方碧玉脸上擦着香喷喷甜丝丝的‘葵花’牌香脂,上身穿水红紧身衣,酱红针织衫、红毛衣、灰咔叽布褂子,下身穿着红花布裤衩、酱红绒裤、蓝布裤子,脚上穿着花格尼龙袜子,塑料底紧口布鞋,袅袅婷婷地、转弯抹角地来到我的身边。”[3]充分表现出马成功眼里方碧玉的美丽及对她的爱慕之意。而在写景状物中,莫言的色彩语言就表现出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三、莫言小说中的色彩寓意

莫言对红色有着特殊的敏感,红色成了莫言宣泄才情一个出口。红色在传统文化中,具有诸如:热情、力量、神圣、尊贵、权威、喜庆等丰富语义。而莫言在小说中却用红色表现生命的蓬勃和死亡的壮美,甚至用红色营造一种悲戚的氛围。

在《红高粱家族》中,莫言用生动的笔触展现了高密东北乡一片片红灿灿的高粱地,并对这片红高粱进行了自始至终的渲染。在这片高粱地里,在这红色的映衬里,有爷爷奶奶大胆野合的爱情,有罗田大爷遭受的剥皮酷刑,有奶奶“戴凤莲”在炸弹中悲壮的死。

在《枯河》里,“一轮巨大的水淋淋的鲜红月亮从村东边暮色苍茫的原野上升起来时,村子里弥漫的烟雾愈加浓重,并且似乎都染上了月亮那种凄艳的红色。这时太阳刚刚落下,地平线上还留着一大道长长的紫云。”[4]还是用红色暗示小虎的死亡,表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对抗。

绿色也是莫言喜欢运用的颜色。绿色,原本有青春、生机、智慧、希望的象征意义。莫言也颠覆了这种传统的意义,用绿色表达落后愚昧、卑贱、愤激不安和灾祸死亡等。

在《天堂蒜薹之歌》中,莫言写金菊听到高马的死亡时,这样说:“他们把高马打死了!金菊眼前万点金星飞迸,接着又变成绿色的光点,那么多的绿色的光点画着优美的弧线在她的头上飞舞。她伸出手,去捕捉些么绿光点,总也捕捉不住……总也捕捉不住……有时,好像把一个绿光点握在手心里,但一张手,它又飞走了一股腥甜的味道从喉咙处慢慢涌上来,她一张嘴,看到鲜红的一团东西缓缓地落在胸前一株枯草上。”[5]此处,作者用“绿色”描述金菊的幻觉,“绿色的光点”是阻碍她自主婚姻,把握人生的落后习俗的象征。同时,还要注意到,红色、绿色这两种最为主要的色彩的寓意在莫言后期的作品中出现了背逆的趋势。他在《透明的红萝卜》中描写红萝卜时那种野性的、圣洁的红色,在描写红高粱时那种野性的、悲亢的、壮美的红色,却在《红蝗》里变得肮脏不堪。红色开始和蝗虫这样的自然灾害相关联,曾经玲珑剔透的红色、曾经火一般摇曳多姿的红色变得腥臊污浊、涂满秽垢。在《红高粱》里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赞美,变成了《红蝗》里作者抑制不住的嘲讽。这很可能和作者文学理想和现实的碰撞中产生的色彩文化心理的变异有关。

四、色彩文化心里分析

成功的色彩语言的运用可以为作品增色不少,取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具体来说,笔者认为莫言小说中的色彩语言,达到的艺术效果至少有三点:

第一,具有强烈的绘画效果。莫言的很多作品中,人物的衣服穿着搭配色彩鲜明,寥寥几笔就可以勾勒出一幅人物画像,浓墨重彩也有油画的效果。第二,具有绵深的暗示力。这里一般是指莫言作品中,通过环境描写,暗示人物的命运和事态的发展。第三,简洁刻画人物心理。如在《透明的红萝卜》中,刻画菊子的心理活动时,“菊子姑娘脸色灰白,使劲地抓住她身边一个姑娘的肩头。当她的情人吃了小铁匠的铁拳时,她就低声呻吟着,眼睛像一朵盛开的墨菊。”[6]

同样擅长于使用色彩语言的萧红和张爱玲对于色彩的偏好总是有因可循的。苦难的童年和情感的颠沛使萧红喜欢红黄蓝三种颜色,而张爱玲从小喜爱画画,她对色彩使用是信手拈来。笔者认为,莫言对于色彩的选择一方面与他在城乡文化素养上的立场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来自大众传媒时代影像文化对其思维方式的冲击有关。

和很多作家一样,莫言也是从乡村进入城市的,现实中城与乡的距离总比他想象的要大。在这种矛盾与冲突中,莫言构造出了他心中的高密东北乡,一个他用色彩去感受的世界。在那里,他可以宣泄内心的冲突与苦闷,可以恣意挥洒他的才华。同时,大众传媒进入数字时代以来,人们接受的事物不再是单调的黑白灰,而是缤纷多彩。因此,时代要求作家必须调动更多的感觉器官去创作,以展示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所以,莫言在观察和思考人生与世界的问题时,选择了极端、反叛的色彩语言作为思考方式。

总之,莫言的小说有其独特的语言技巧和特色,善用色彩语言,是其中很突出的一点。不管是前期对色彩的,反传统意义的渲染,还是后期对前期色彩定位的颠覆,莫言都试图通过自己的色彩语言展示其在创作中的求索、矛盾与挣扎、撕扯,总是在努力地向读者展示他所感觉的世界。

[1]杨扬.莫言研究资料[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35.

[2]莫言.红高粱家族[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83.

[3]莫言.白棉花[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11.

[4]莫言.莫言作品精选[M].北京: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210.

[5]莫言.天堂蒜薹之歌[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146.

[6]莫言.透明的红萝卜[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206.

The sense world and the color language in Mo Yan's novels

Zhao Xiao-fang
(Chinese College of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Mo Yan is a very creative writer, he loves visual exaggeration, depicting a rich color, unique sense of the world. Dazzling red Sorghum, bright green old thatch, to express the subjective emotion in brilliant colors, reveals his theme of life consciousness, the rich meaning of the cultural psychology and his heart thinking of the world.

Mo Yan; sense world; color language; the meaning of color

I207.4

A

1000-9795(2014)06-0109-02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3-10

赵晓芳(1990-),女,湖北十堰人,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思想文化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红萝卜红高粱莫言
过去的年
爱如莫言
对应:小小萝卜头
近代史诗传奇巨制《红高粱》
一起来做“萝卜蹲”
走近红高粱
红高粱
两种萝卜
莫言:虚伪的文学
探索《红高粱家族》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