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外英语学习活动调查分析
2014-04-17刘向利
刘向利
一、引言
研究生来自不同的地方,教育背景各不相同;他们对英语学习所持的观念、态度以及所采用的策略也不相同。根据教学大纲,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入学后一般要经过一年的时间修完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进一步提高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等基本技能,为将来利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打基础。虽然课堂教学对英语学习非常重要,但是课内英语学习时间只有每周几节课,大部分英语学习活动需要在课外进行,因此课堂以外的学习活动对学习、掌握和提高英语基本技能就显得特别重要。那么,研究生课外英语学习情况如何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就河北大学研究生的课外英语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笔者所在学校2010级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他们通过了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并且经过了将近两个学期的英语学习。
2.调查内容。采用问卷形式,问卷内容分英语听、说、读、写、译5部分,共25个问题。
3.调查方法。笔者所在学校二十多个研究生英语教学班中随机抽出四个班,每班随机发放问卷40份,现场填写,现场回收,最后确定153份有效问卷。
三、结果分析
1.听力学习。调查数据显示,MP3、iPad、笔记本等现代化视听设备已经成为研究生课外练习听力的主要工具,这主要归功于网络的普及,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电子学习资源。从用于课外听力活动的时间上看,超过30%的学生每周花3小时以上进行听力练习,多数学生不足3个小时。从选择的听力材料看,近70%的学生选择英文电影,仅有16%的学生会选择英语广播如VOA,BBC等。但是事实上,英文广播时效性高、内容新颖,本应成为练习英语听力的首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课外练习听力的动力不强,兴趣不高。他们在课外进行英语视听主要是为了休闲娱乐,而不是为了提高听力水平。另外,还有56%的学生选择听考试题,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校内期末考试等做准备。经过分析不难发现,研究生在实际言语交际环境中的听力训练活动偏少,他们往往被动地接受语言材料,再进行实际语言交际,缺乏真实感知言语方面的主动性。
2.口语学习。调查显示,与外国人聊天、去英语角、模仿电影对白等口语活动的平均值普遍偏低,绝大部分研究生主动进行口语练习的积极性不高。大约80%的研究生入学之后从未进行过英语口语练习或交际活动。大部分研究生严重忽视口语练习,更没有养成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的习惯。造成这种现象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元素。主观上,他们中许多人想进行口语练习,提高英语水平,但由于口语表达本身对个人自信和对语言的掌握要求很高,很多人会因为胆怯和自卑而表达不清,进而失去对英语口语表达的信心。客观因素上说,目前不少学校的学习环境、交际环境等也不利于口语训练。另外,英语考试也是造成他们忽视口语的重要原因。由于各种研究生英语考试没有口语测试项目,学生就不愿意花费精力和时间进行口语练习,而把重心放在其他英语学习活动上。此外,课程设置也有不合理之处,研究生英语课主要讲授阅读和听力,对口语训练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3.阅读学习。调查显示,超过60%的研究生用于阅读活动的时间每周超过3个小时。这表明,阅读依然是他们课外英语学习的主要途径。通过比较可以看出,选择阅读课本、阅读理解练习题和翻阅专业书籍等项目的人数较多,分别占35%、58%和47%。此外,他们还进行简写读物、报纸杂志等阅读活动。这些活动丰富多样,富有趣味,并且难度适当。由于阅读很适合于自学,并且教学大纲中也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侧重阅读,研究生普遍重视阅读活动。在各种研究生英语考试中,阅读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考分,阅读速度、阅读理解程度以及阅读技巧对考试成绩影响很大,这是他们侧重于阅读活动的又一重要原因。但是单一地进行阅读练习,并不能很好地掌握英语,只有全面进行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训练,才能有效掌握一门外语。
4.写作学习。数据显示他们对写作不太重视。进行命题作文、日记、信件、网上笔聊、读书摘要等练习都比较少,70%的研究生从未写过英文日记和读书摘要,说明大部分人没有充分地进行课外写作。写作文和整理课堂笔记分值相对较高,分别达到47%、43%,这主要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和期末考试而做的准备。因为教科书中提供了现成的写作题目,并且老师要求他们完成写作作业,期末英语考试也会涉及课内所学内容和命题作文。显然,他们没有把各种不同写作形式当作思想交流的方式,而只是把它当作了备考准备。写作可以培养英语思维习惯,是提高英语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但是写作属产出性语言性能力,是话语和篇章的创造性学习活动,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掌握。因此,研究生应充分认识到英文写作的重要性,加强课外写作练习,并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翻译学习。调查显示,研究生对翻译练习兴趣不大,课外较少自主进行翻译练习,除非是为了完成作业或应对考试,平均每周进行翻译练习的时间在2个小时以下的占69%。但相对课外英语口语练习要好一些。这与研究生的学科特点、专业和学习目的不无关系。目前的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和校内考试都没有口语考试,但有翻译内容,且占一定比重。为应对考试,研究生一般都会在考前做大量翻译练习。另外,英语精读教材中每课都有不少翻译练习,教师会以作业形式要求学生完成。从内容上看,他们还是把侧重点放在教材中的翻译练习上。从汉英、英汉两种翻译形式看,英汉翻译练习远远多于汉英翻译,这可能是两种翻译方式的难度所致。英汉翻译考察的是阅读理解能力,而汉英翻译则是写作能力,这也进一步说明,目前,研究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较强,而写作能力普遍偏低。
6.五种课外学习活动调查结果的综合比较。通过对这五项英语基本技能的纵向比较可以看出,研究生课外英语学习频率由高到低分别是阅读、听力、翻译、写作和口语。这个频率表明,他们课外主要进行被动的输入性活动,即:阅读和听力,而属于产出性语言技能的口语、写作和翻译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这种语言实践的不平衡极不利于研究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产出型活动是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对英语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理应受到教师和研究生的足够重视。大部分研究生没有把英语学习与英语运用有机地统一起来,而是把英语当作完成考试任务而非学不可的一门课程,或者说把英语当作外语课,而不是第二语言。
本文把问卷题目按照真实语言交际活动与非真实交际活动,课本外学习活动与课本内学习活动,非应试型活动与应试型活动进行分类统计,发现研究生的课外英语学习活动有以下特点:一是真实交际活动少于非真实交际活动,仅占课外英语学习活动的5%,表明学生仍然把英语当作一门知识型课程,而没有把它当作一种工具型课程应用于日常交际当中;二是课本外学习活动少于课本内学习活动,仅占21%,表明学生主要围绕课本进行针对性学习,没有拓宽英语学习活动的范围,这样限制了他们在实际生活当中使用英语的能力,不利于实际应用英语水平的提高;三是非应试型活动少于应试型活动,仅占17%,表明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还是针对课程考试的需要,考试在很大程度上仍在指挥英语教学。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等各项课外英语学习活动程度极不平衡。课外输出型语言活动(口语和写作)训练明显不足,考试仍然影响着研究生课外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课内课外有机结合。目前,研究生英语教学仍沿用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有效促进研究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研究生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笔者提出一个课内与课外,语言输入与输出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如,讲授阅读课之前,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语言输入,即完成本单元的阅读任务,包括课文的阅读和相关背景资料的查找。有了一定的语言输入,课堂上就以语言输出训练为主,教师根据本单元阅读内容设计多种口语输出活动,比如演讲、表演、辩论、小组讨论等真实语言交际活动。课后再进一步强化语言输出活动的练习,包括写读书摘要、读后感等。研究生英语听说课目前仍以听力输入为主,口语输出训练严重不足。该模式下的听说课,要求学生课前自主完成听力内容并做听力笔记,听力输入与笔端输出交替进行。课堂上,教师同样根据内容设计口语输出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输出训练。课后,教师提供相关主题的网络听力材料供学生课外进行听力输入练习。有了课外大量的语言输入,课上的口语输出就会更有效果。
2.打破考试占主导的考评机制,建立多维评价模式。调查中发现,研究生课外英语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期末考试,这与现行的研究生英语考评制度不无关系。研究生英语期末考试由期末卷面成绩(70%)和平时成绩(30%)构成,期末试卷超过50%的考题是机械性的选择题,平时成绩一般包括出勤、作业和课堂表现三大项。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忽视平时的课外英语学习,只重视期末考试。而很多时候,只要期末考试前突击复习就能通过考试,考试并不能真正起到检测和激励的作用。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议建立一种多维评价模式,促进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可以加大期末总成绩中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可由30%增加到50%。平时成绩的构成应该更加多元化,可以包括平时书面作业、单元小测、课外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课内学习活动参与程度等。另外,期末考试应增加口语考试,试卷中要减少机械性选择题比重,相应增加应用性考题。
总之,英语学习仅靠课内学习远远不够,只有课内课外、输入输出有机结合才能提高研究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