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与巫傩的渊源关系

2014-04-17元晓华曹红敏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巫术套路武术

元晓华 曹红敏

(池州学院体育系 安徽池州 247000)

武术与巫傩的渊源关系

元晓华 曹红敏

(池州学院体育系 安徽池州 24700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武术的概念和巫傩文化进行了解说与分析,并从套路武术源于巫术、武术用鼓源出巫术等方面阐述了武术与巫傩的渊源关系。认为武术与巫傩有割舍不断的历史渊源,研究二者的关系可以更好的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武术;巫傩;渊源

一、武术与巫傩文化

(一)武术的概念。“武”,是一个会意字,即从止,从戈。据甲骨文而言,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从甲骨文中“武”字的变化看,其原始本意并非止戈为武,而完整的表述应该是:或持戈静止而立,注视前方;或举戈而动,欲与人、欲与兽斗,与人斗是争夺地盘和剩余价值,与兽斗是维持生存和生命。术,表示技艺、方法、动作。

1932年《全民体育实施方案》中这样解释武术,“国术(武术)原我国民族固有之身体活动方法。一方面可以供给自己技能,一方面亦可作为锻炼体格之工具。”1961年《体育学院本科讲义武术》中解释,“武术是以拳术、器械套路和有关的锻炼方法所组成的民族形式体育。 具有强筋壮骨,增进健康,锻炼意志等作用,也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项民族文化遗产。”1983年《体育系通用教材 武术》中解释,“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素材,遵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规律组成套路,或在一定条件下遵守一定的规则,两人斗智较劲,以此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的体育运动。1988年武术专题论文研讨会对武术的描述是”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二)巫傩文化。“巫”,掌握规矩的人。“巫”字在甲骨文中有两个“工”字组成,是指规和矩两种工具。古人认为天圆地方,谁掌握了规和矩这两件工具,谁就是懂得了天地之道、宇宙秘密的人,就是大巫。《论语·乡党》载有“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礼记·月令》载“天子居宫室左个,乘玄辂,驾铁骊,载玄旌,衣黑衣,服玄玉,食粟与彘,其器闳以奄,命有司大难(傩)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周礼·占梦》载有:“先腊一曰大傩,谓之逐疫。”这些记载或解释,把巫看作以舞降神的人,把傩描述为祭祀和驱鬼逐疫的民间活动和宫廷活动。巫和傩作为一种文化,是人们在鬼神观念支配下的一种活动方式、行为方式和生存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的成果。更进一步地说,即在万物有灵观念、图腾观念、鬼神观念支配下的人们的一种活动方式及其成果。巫文化传承到农耕时代,就演变为傩文化。傩文化是巫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巫傩文化,实为祭祀文化,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亦称巫教文化。《汉书·地理志》曰:“楚人信巫鬼,重淫祀。”范文澜的《中国通史》载:“楚国的传统文化是巫官文化,民间盛行巫风,祭祀鬼神必用巫歌。巫傩文化分巫教文化、傩文化两个部分。巫教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盘古几天和祭祀盘古。傩文化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提倡信奉神明,宣扬因果报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还傩愿、傩戏、傩技表演等。

远古先民在征服自然中获得生息,繁衍后代,生存的欲望需要宗教(自然宗教)观念的帮助来超越自我,龙的传人以伟大的浪漫主义心性创造了灿烂的巫傩文化。“傩”乃人避其难之谓,意为“惊驱疫厉之鬼”。巫傩活动在生命意识上满足了广大信仰者的心理要求,长期以来,巫傩之风的传承与流布融入习俗之中,即使在现代,仍以传统文化的形态存留于民间 。

二、武术与巫傩的渊源

(一)套路武术源于巫术。巫术活动,是早期人类企图提高自身能力,或幻想依靠某种力量或超自然力,对客体施加影响并从而控制自然的愿望的表现和实践。在世界所有民族的原始阶段,巫术都曾不同程度地被广泛应用。

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原始巫术有两类:一类是模仿巫术(顺势巫术),一类是接触巫术(感染巫术)。模仿巫术建立在相似的联想上,认为相似的事物可以成为同一事物,即所谓“同类相生,或结果相似于原因,作用于相似事物就能作用于该事物”;接触巫术建立在接触的联想上,认为曾经接触过的事物就是永远相联结的事物,即“接触过的事物在脱离接触后仍然继续发生相互作用”,那么作用于接触过的事物就能对原来的事物发生影响。

模仿巫术作为黑巫术——又称制敌巫术、凶巫术,与之相反的是吉巫术,如乞子求雨之类——使用时,往往就是如朱狄在《原始文化研究》中指出的那样:“相信加入河上、灰上或土上画一个人的形象,或者把任何一种事物认作是他的身体,然后用长矛等武器猛刺这一形象或事物,那么就会对它所代表的那个人造成同样的伤害”。代表敌人的形象或许并不是具体的事物,而只是一个“方向”或在想象中。正如马林诺夫斯基在《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中所说:“原始人将一个有尖的骨或棍,箭头或某种动物的脊骨,用模仿的仪式向所要加害的人底方向刺去、投去或指着,便算是要把那个人弄死。这种想象中的模拟的敌人击刺、砍斩或拳打脚踢,应该就是套路武术的雏形。

武术套路的雏形始终在巫术活动中存在。《贵州地戏简史》载:今存的安顺“地戏”,由于必须赋予“傩”的某些形式,因此戏剧界并不把它视为一般戏曲,而将之作为带有明显巫术色彩的傩戏的典型代表。所以我们能看到:地戏“杀、打、拼、刺动作有力、粗犷、勇猛,没有虚打、虚杀动作,具有武士精神。除丑角和小童用拳脚徒手打斗外,全部手持刀、枪、剑、戟交锋”。

由之看来,巫舞中以假想敌为对象的攻防动作,绝不可能是虚花应制之举,招招势势都必须逼真、认真。这和武术套路完全吻合。对练套路,拟于强敌搏杀,甚至还有简单情节铺垫,打斗高潮迭起,渐趋激烈,最后战胜了对手,更是这个原则的直接产物。

(二)武术用鼓源出巫术。巫术活动的灵魂是鼓,有鼓才能够跳神。蒙古勃额的萨满歌便唱道:“神鼓是没有字的经,鼓槌是神灵的笔;没有鼓唱不出神的歌声,显不出神的形”。所以乌丙安《神秘的萨满世界》竟说“没有神鼓就没有萨满教,神鼓是全部萨满活动的根基”。南方发达的巫官文化与发达的铜鼓文化,应该是一脉相承的。武术用鼓,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武术与巫术的紧密关系。

流行与华北的“五虎棍”表演,“有场面和击打的节奏相应”(《北平的百戏》),练习时,“习锣鼓者练习锣鼓,习五虎棍者即在锣鼓声中练习棍法,村中童子亦相率持阼成套之练习”。五虎棍是庙会活动,巫术性质可知。因武术用鼓源出巫术,所以少数民族武术用鼓更为普遍。如苗族跳鼓活动,往往就是武术套路演练;傣族象脚鼓对踢,可称武术对练;纳西族东巴跳,手执刀、矛、叉等兵器者均在雄壮的鼓声中入场并开始演练。

笔者认为:武术套路中的节奏,抑扬顿挫、闪展腾挪,完全不像技击搏斗的节奏,却更与音乐合拍。武术套路的节奏,很可能源自于巫术的鼓点。中国的舞龙、舞狮和赛龙舟等活动,无不用鼓者,而这些活动,最早都是巫术活动。

(三)巫术对武术影响的其他表现。巫术的影响在武术领域绝不只有一个套路,互击比武的形式,很可能源于巫术神判,或受巫术神判影响极深。

“隔空打人”亦是模仿巫术。“隔空打人”,又称“隔山打手”、亦称“印掌”,即传说中的隔着一段距离出拳出掌,亦能将人击倒的功夫。这种神奇的功夫,见于记载的颇多,但巫术挖掘整理从未找到这种神功奇人,也从未见有人能真正表演。仔细想来,所谓隔空打人,其实就是模仿巫术走到极端的产物。即向着那个方向打去,想象中打倒了他,就能打倒他。

三、结语

巫傩文化是一种祭祀文化,武术的套路动作源于巫术活动。流传至今,武术已成为一项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与巫傩有割舍不断的历史渊源。研究武术与巫傩的渊源关系可以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武术和更好的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1]林河.中国巫傩史[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68.

[2]程大力.中国武术:历史与文化[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 :221,232,233,234,236,238,240,241,242,246.

[3]陈鸿,王葵,万军林.再议武术与巫傩的渊源关系[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3):260-264.

[4]程大力.论武术文化的内涵与外延[J].搏击·武术科学,2011,8(1):1-3.

[5]史文锋.浅谈武术的起源于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11,8(5):14-16.

Relationship between Wushu and Wunuo

Yuan Xiao-hua Cao Hong-min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Chizhou College, Chizhou Anhui, 247000, China)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interpret and analyze the concept of Wushu and Wunuo culture, and from the routine Wushu,Wushu originates from witchcraft drum source witchcraft and other aspects to discuss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Wushu and Wunuo. That martial arts and sorcery and Wunuo has shed history constantly,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an be better to carry forwar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Martial Arts ;wunuo; origin

G811.4

A

1000-9795(2014)06-0428-02

[责任编辑:陈怀民]

2014-03-08

元晓华(1978-),女,河南安阳人,讲师,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方向的研究。

曹红敏(1982-),女,河南新乡人,讲师,从事传统民族体育方向的研究。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2013B340)

猜你喜欢

巫术套路武术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讲故事:中国历史上的巫术与替罪》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Airbnb上的套路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眼下有套路
武术
神秘的地索拉诺“巫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