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职业能力培养初探
2014-04-17王海洲梁燕
王海洲 梁燕
一、加强本科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高校特别是本科类院校要把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情操的陶冶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合适场所应是职业学校或用人单位。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职业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提高大学生职业能力逐渐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一)高等教育职业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经济增长对于科技与知识的依赖不断增强,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难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职业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职业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20世纪60年代,英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相继创建了9所新大学和多科技术学院,以加强科学、技术和工程教育,形成了英国高等教育著名的“双重制”。即传统的大学保持传统的学术任务,进行基础研究,进行学术性教育;高级技术学院、多科技术学院,主要进行高等技术教育,特别是多科技术学院以满足地方工业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侧重于应用和职业教育。近年来,法国高等教育系统也分为大学和非大学两部分,非大学部分又有两种主要类型构成,即大学校和高级技术员班。大学校的教育是职业性的,目的是为行政机构训练和教育高水平的官员和工程师,学校通过激烈的竞争来挑选学生,限制学生人数。高级技术员班具有高度的职业性,毕业生将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在德国,高等教育主要由两个主要部门构成,即大学和高等技术专科学校。高等技术学校以职业教育为方向,主要提供实用的职业性短期课程,招收获得“专科高校入学资格”证书的学生,教授只是在某种程度上从事应用性研究。概言之,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传统、单一的学科教育模式被多元化高等教育所取代,高等教育职业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
(二)提高大学生职业能力逐渐成为高校的重要目标
与过去相比,由于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希望员工具备自我职业管理的能力,能掌握今后职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在美国将近75%的大一新生选择大学教育的首要原因是出于对未来工作的考虑。为此,即使是世界一流大学,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伯克利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阿肯色大学、剑桥大学等为首的许多大学,在其大学理念和使命中都渗透了加强实践教育的思想,并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面对高等教育课程职业化的发展趋势和突出特征,即使是一贯重视以知识为中心的学术能力培养的英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大学就结合“高等教育企业精神试验”和“为了能力的高等教育”等多项重大改革,积极开展了的课程改革探索。如果说,过去是学术能力概念支配英国大学教育,那么现在,一种面向工作世界的能力正在代替这种学术能力思想,其核心是在课程和工作世界之间建立明确的联系,课程设置更直接地与岗位需求相关,更注重操作性能力的培养。
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以及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长,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而据《中国教育在线》的调查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关键是职业能力欠缺。相关调查研究也表明,83.3%的人认同本科生首重职业能力。为适应新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与新的智能型职业需求,我国地方高校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理应为学生提供相关职业训练,有针对性地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提高本科教育的社会适应性。
二、本科生职业能力的内涵构成
(一)本科生职业能力的构成
对于应用型本科人才而言,在能力培养上,不仅强调实践操作能力,也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能力,也要注重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培养;不仅要强调就业能力,还要强调创业能力培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多元化、多样性的要求。为此,对应用型本科职业能力含义的理解,不能将其囿于某一岗位、某一职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这一狭窄的范围之内,应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和跨职业能力两个层次。
1.基本职业能力。这是指劳动者从事某一社会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通用的专业能力,包括专业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行业综合能力。
其中,专业基本能力是指运用专业基本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能力是指适应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各种操作技能的应用能力,是职业能力形成的必备条件。对专业能力的要求是合理的知能结构,强调专业的应用性、针对性。专业能力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行业综合能力是指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思考、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具有整合性的特点,它不是某种技能或知识的单独运用,也不是针对某一具体岗位的,而是该专业各种技能、知识的整合运用,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2.跨职业能力。这是指具体的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是超越职业领域,对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能力。它所强调的并不是某种具体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而是对不同职业的适应能力,是可以迁移的能力,所有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具备这些能力。具体讲有以下四个方面:(1)方法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方法技巧和运用英语、计算机等工具性能力。它强调方法的逻辑性、合理性;(2)社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合作能力、交往沟通能力、团体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3)终身学习能力,是指有终身学习,知识与技能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的能力,即可持续发展能力;(4)创新能力,是指在多种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利用已知信息,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二)应用型本科生人才职业能力的特点
应用型本科人才在能力结构上具有多层次、多元化、综合性的特点,其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居于核心地位的是专业能力,即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调研中发现,有67.8%的人认为最突出的能力应是文字处理能力,依次还有资料和信息处理能力(17.1%)、交际和公关能力(17%)、现代办公能力(9.9%)。但是,文字处理能力仍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能力,是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所在,必须进一步加以巩固和强化,把握住根本。再如,动画专业——在充满数字技术的行业企业,通过调研发现所有企业都首选“扎实的基本功”,其次是“较好的艺术修养”,人们最看重的也是美术基础中的素描与色彩。
在能力的性质上,理论型(学术型)人才在理论研究过程中,强调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操作技能型人才在生产实际过程中,要求技术熟练、操作规范。相比理论型人才的学术能力要求,应用型本科人才更强调实践动手能力、适应岗位能力以及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突出的“实践性”特点;相比较技能型人才的操作能力,应用型本科人才更强调自主学习能力、岗位适应性和创新能力,从而不仅具有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而且具有技术创新和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特点。
三、应用型本科生职业能力培养途径
目前,为有效对接未来职业的发展需要,一些本科高校在专业教育过程中以行业发展为导向,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整体性改革,有针对性地设置职业能力培养的专门模块课程,分步骤、有计划地开展专项职业技能训练,着力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但是,从应用性本科人才职业能力的内涵来看,职业能力的核心是专业能力,最为主要的是要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能力培养,着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同时,不同的环境具有不同的教育价值。学校课堂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主要是学科经验,它无法替代实际的工作经验,工作经验和职业能力还必须在工作经验中提高,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是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深化理论教学模式改革
对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能力培养而言,单纯地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还远远不够。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专业思维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需要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包括理论教学、实验实习及社会实践。由于理论教育所占的学分、学时以及教学资源和师生精力投入,占据了人才培养的很大部分,因此理论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目标与评价方法的改革是加强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贯穿在四年的知识学习过程中,进行全程性的能力培养和训练。
当前,我国高校传统的理论教学是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为主,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不相适应,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在这方面,英国的BTEC教学模式值得借鉴。英国的BTEC教学模式,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应用技术素质。BTEC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3个1/3”的教学组织形式,即1/3课堂教学,1/3查阅资料、搜集信息,1/3社会实践。这样就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扩大活动空间,加深实践体会,提高学习效果。我国高校借鉴BTEC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核心,强化应用型人才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改革课程教学形式与教学管理方法,以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目标。
(二)改革实验实践教学模式
传统的实践教学主要依附于理论教学,是验证理论的工具,而应用型人才以能力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实践必须与理论并重,将实践教学贯穿人才培养各个环节,提高实践教学学分与学时比重与要求,强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要注重以行业技能为核心,适应产业升级过程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需求,通过设计面向产业的集技能实训、综合设计、项目研发为一体的任务驱动式实训项目体系,将课程中分散的技能点、知识点贯穿形成以分析、设计、开发、集成能力培养为主线,实现专业技能训练与行业应用相结合,着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资料信息综合与分析判断能力、表达与辩论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三)加强实习实训教学
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参与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模拟的职业情境,通过已有知识和技能的类化迁移,使相关的一般能力得到特殊的发展和整合,形成较为稳定的综合能力。实习实训属于真刀真枪的训练,在工作现场进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提供了条件,是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当前,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地方高校有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内容,但也是一个薄弱环节,致使很多实习实训流于形式。从国际上看,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德国双元制模式是目前比较成功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在双元制中,学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组织教学与培训,传授专业知识,企业或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熟悉工作现场环境,掌握必要的工作规范。
我国高等院校尤其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完全可以借鉴双元制教学模式,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采取“工学交叉”制。如“2+0.5+1+0.5”式,即前两年在学校学理论,中间半年在企业实践,再回学校学一年理论,又到企业实践半年等学校与企业交替培养。再如,“3+0.5+0.5”式,学生在校前三年与普通学生一样进行理论教学,第四学年开始学生到工作单位实践半年后,返回学校再进行为期半年有针对性的理论教学,并做毕业设计(论文)。通过在生产岗位上的“传、帮、带”,进一步强化技能操作训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安全生产、劳动纪律和团结协作意识。
(四)开展职业素养拓展活动
应用型本科人才职业能力不仅包括专业能力,要包含着职业素养和其他综合能力,还需要通过多样化方式灵活开展训练。一是可以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相关课程,加强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知,使学生了解社会发展需要及未来的职业领域,对专业发展和可能的职业领域有一个整体的前瞻性的了解,建立起正确的成才观和择业观。二是可以开展“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特训营”等活动,以模拟演练与讲授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大学生职业竞聘能力,如表达能力、交际能力、面试技巧、写作技能以及个人形象设计等。三是可以与培训机构合作,强化外语培训、IT培训、单证员培训、报关员培训以及各种专项技能培训,给予素质拓展学分,以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四是可以结合学生社团工作,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活动,如各类建模、设计、制作竞赛、各类专业证书教育或各类专项培训,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五是可以开展各类社会服务活动,通过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活动,加强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