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药院校通识教育发展现状

2014-04-17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通识医药院校

沈 婷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合肥 230012)

医药院校通识教育发展现状

沈 婷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合肥 230012)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药院校开设了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无疑有效地推动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医药院校学生在塑造个人道德修养过程中需要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对当前我国医药院校通识教育培养人文精神现状进行分析,希望以此推动我国医药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医药院校;通识教育;现状

我国大学生由于长期接受专业化教育产生了种种弊端,医药院校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特征尤其明显。医药院校通识教育理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逐步树立起来的,通识教育在我国医药院校办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一定的教育模式,而我国医药院校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人文精神缺失已成为制约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通识教育本应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起较大的推动作用,但现行的通识教育体系并没有发挥功效,这为通识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我国医药院校通识教育的发展状况

1.我国医药院校引入通识教育的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政治上采取了“一边倒”的政策,这个政策选择在经济、文化、教育领域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1952年全国院校调整中,全国大学在学校属性和专业设置上做出了重大调整,专业化教学成为我国大学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边倒”的指导思想使各大学培养出一批高技术专业人才,他们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人才保障,但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在建国初期我国大力发展工业,对文科的弱化十分突出,各个大学重理轻文的现象比较明显。虽然在1961年,我国逐步纠正高校中专业化倾向严重等问题,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一情况。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通识教育理念被引入到我国理论界后,各高校,包括大批医药院校才逐渐意识到大学要培养具备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任何对专才、偏才的培养都是不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国内部分院校开展了一些通识教育课程的尝试,至此,通识教育开始在国内各医药院校中逐步得以实践。

2.我国医药院校通识教育发展的现状。通识教育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是由多个学科门类的全面发展特征复合而成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方式,在其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有着一定的反馈、调整与创新的过程。通识教育在国内各大学中已经有20余年的发展史,目前通识教育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各个医药院校对通识教育的认识空前提高,相应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大幅增加。一般来讲,某门课程的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体现了这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程度。总体来看,医药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诸如多学科交叉、历史文化、道德养成、创新教育等课程)的学分从20世纪90年代的四分之一左右增加到现在的三分之一以上[1]。

第二,通识课程的内部组成发生变化。通识课程由单一的某类选修课程逐渐变为必修课程和交叉学科与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通识课程教学的过程有效地弥补了文科生和理科生学科间的差异。

第三,通识课程涉及领域逐渐扩大。通识课程的学习是对多学科知识体系整合的重要过程,这就要求通识课程的涉及领域能够涵盖多类知识。在过去的20余年的实践中,医药院校通识课程涉及领域由开始的试探性到目前对历史、道德、文化、美学、道德养成、创新科学、前沿知识等领域都有所涉及。

第四,通识教育研究领域注重向交叉和边缘学科拓展。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众多应用的研究成果和重大科技发现都是在多学科交叉处以及部分边缘学科中取得的。不同类型学科的交叉往往会给研究人员带来一些全新的研究思路。部分办学特色明显的大学注意开设了交叉和边缘学科类通识教育课程,例如地球环境与人类社会、道德与社会行为、跨文化交际等。

第五,通识教育课程的校际特色愈发明显。医药院校学生有着其他专业学生不具备的特质,医药院校对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立有较强的自主性,学校一般针对本校的特点来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各个医药院校的优势学科不同使其所设置通识教育课程也带有本校特征。校际间通识教育课程的差别往往是针对本校学生的的实际,课程的设置一般是结合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开设,这种开设课程的差别化可以激发不同学校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热情。

二、通识教育对医药院校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作用

1.通识教育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医药院校大学生和其他类型大学学生一样,要接受系统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养成的重要手段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是艺术院校用符合我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对学生进行有组织和规划的思想道德教育,其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需求的道德品质与思想素养。通识教育被引入到我国医药院校的教育体系后,学生有机会从多角度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了解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未来发展趋势。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十分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养成,人格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通识教育要求学生从多学科、多层面,以全新的知识架构认识社会,这十分有利于他们对特定世界观和人生观内化为思维方式,是特定道德素养形成的主要动力,通识教育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具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2.通识教育丰富了学生德育教育的内涵。医药院校德育教育逐步引进了通识教育课程模式,有利于打破传统的德育教育内容单一的情况,对丰富德育教育的内涵有着良好的丰富作用。通识教育要达成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洞察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以改变传统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道德观和伦理观,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审美观,这对于学习医学的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大学德育教育集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以约束学生的不可理的道德行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为教育目标。在通识教育课程中,能够基本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道德的全面感知,并依据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思维模式,有利于将我国多种优秀的道德精髓具体为个人行为规范。

3.通识教育完善了学生“三观”教育的方式。医药院校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是帮助学生纠正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的重要环节,通识教育中的通识要求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和社会知识层面中大道科学与人文的统一。这就是较好地完成对学生个体“三观”教育的重要基础,广泛而全面的了解世界是通识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正确认识世界,形成对一切事物的根本态度和看法重要前提,也是形成正确世界观的重要前提;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通识教育告诉学生人类发展的历史与未来趋势,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人生的目的与意义,正确地理解人生的幸福观、生死观等,这是正确的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理解与表现,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人生目标的选择;培养学生的价值观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集体主义思想,帮助学生在群体中生活和学习要正确地看待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通识教育要帮助学生完成对人与人、人与群体之间关系的理解,这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相似。

[1]熊思东,等.通识教育与大学-中国的探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On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en Ting

(Anhu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fei Anhui , 230012, China)

At present, most medical colleges in China opened a course of general education,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hrough open will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Medical students need a feasible method in shaping the personal moral cultivation process. This article on the current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humanistic spiritsituation analysis, hoping to promote China's cultural qualities of students in institutes of medicine promotion.

medical colleges; general education; current situation

G40

A

1000-9795(2014)06-0057-01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3-06

沈 婷(1983-),女,安徽合肥人,助教,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通识医药院校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传统医药类非遗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