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成因及对策

2014-04-17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职业学校

董 盈

(郑州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0)

浅析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成因及对策

董 盈

(郑州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0)

日益加快的社会生活节奏给各行各业的人们带来挑战。人们对自己职业的态度,也随时间而变化,职业倦怠现象在所难免。见诸报端的一些中小学教师在岗位上出现的教学事故,让人们对永远要充满热情工作的教师职业形象产生了质疑。我国的义务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也在不断改革,例如新课程的改革对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各方面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这种压力下,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更易发生。本文就是立足于组织行为学视角的教师文化背景下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做出原因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

组织行为学;教师文化;职业倦怠;成因;对策

一、教师职业倦怠及表现

1.教师职业倦怠概念。“职业倦怠”是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在1973年首次提出的概念,是指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都无法应对外界刺激或要求而产生的身心俱疲与耗竭的状态。研究表明,面对身心俱疲的状态时,适度的应激是首要正常反应,但是强烈的应激或持久的慢性应激会使人身体的平衡状态被打破,易疲惫或产生疾病。中小学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和教学任务,本来就是一种多应激性的职业,教学工作中本身就是一种应激反应,所以他们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教师职业倦怠表现。Dworkin曾以角色理论和疏离感的观点为基础,对倦怠做了大规模研究,基本确定教师职业倦怠的四个方面:(1)工作的毫无意义感—教师努力工作,但学生还是不会自己解决问题;(2)面对僵化的官僚体制,教师产生了无权感;(3)因缺乏制约标准,教师在制度要求和学生需求之间因得不到支持的无标准感;(4)面对自己的教学问题,最初美好的职业理想一点点被磨灭,感觉自己被学生拒绝,被同事隔离的隔离感。

二、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产生原因

1.传统观念与现实的不平衡。从孔子时代发展迅速的教师群体,在思想上从来都是接受圣贤者言传身教的洗礼。教师们信奉着的“严师出高徒”等思想已不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学生们进入校门就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过程,我们要接受学生们的差异性,并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做到教学相长,认清实际存在的问题,用先辈们的思想精华作为指导,创造性的耐心的解决遇到的问题。

2.社会地位的心理落差。从古至今,教师们的社会地位一直是处于社会上阶层。教师们为社会培养出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者,从封建社会时期,社会大众对教师的地位一直是定位于一个很高的位置。人们认为教师是一个“清高”的群体,这让本来就没很多社会交往关系的教师有被孤立的感觉。在这种社会角色的演练下,教师们的压力、失落感和对自身职业信仰的怀疑让一些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不再积极甚至在岗位中出现差错。

3.学校内部文化环境的影响。“学校的传统和仪式随着时间的前进而发展,以反映某个特殊学校的历史的故事和神话的形式对新、老成员进行描述、重述并修饰”①,学校内部的教师就在学校这个环境中被自己学校独特的学校文化所浸染。处在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不同,表现的角色也就不同。

三、对解决我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建议

1.我省社会的支持

(1)政府政策支持与引导。教师群体,首先是由人组成的群体。面对社会的发展,教师也需要有时间去适应。教育,是社会、学校、家庭共同作用的结果。政府应积极引导社会全方位的参与教育,而不是引导大众把教育的全部责任推给教师。用普通人的身份看待教师,让他们呈现的形象多一些平常,少一些圣贤的感觉,可以给教师更大的施教空间,而少一些不必要的条框束缚去影响他们的教学。

(2)为教师搭建更好的社会支持环境。有研究表明,有了公众的信任和支持,教师在工作岗位中的表现十分良好,因为高度的自信会影响他们的教学态度。社会可以多开辟一些教师活动的领域,如开办各种活动坊,鼓励教师参与并展示自己教学或者其他方面的魅力。

2.学校内部的应对策略

(1)职前上岗培训及筛选。新教师靠自身已有的知识,可以掌握各种“理论生存技能”。这些技能由于停留在书本,可能固化和定型,阻碍他们成为优秀合格的教师。在美国,约四分之三的州正在制定全州范围内的初任教师帮助计划以解决新教师面对的常见问题,如孤独感和不安全感等。而学校应对教师做出所在学校文化和氛围的导向,让教师了解学校不成文的绩效期望和规章制度。此类支持计划包括:进一步的专业定向,安排老教师带新教师,不同职业阶段的支持和经验分享,有计划的观察与反馈等,做好教师的背后支持工作,让他们减少不安全感。

(2)对于能力构建期教师的学校支持。在教师职业生涯的能力构建期这个阶段,教师证努力提高教学技能和能力。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他们容易接受新的观念,乐于参与各种各样的研讨会和主动学习,他们渴望改进自身技能并用于接受挑战。学校的支持对此阶段的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

(3)对于职业挫折期教师的支持。这个阶段教师的特征是教师对自己职业的怀疑,教师开始对自己为什么从事这份工作提出质疑,职业的倦怠和事故多出现于此阶段。这个时期的教师需要鼓励、关怀和支持。学校管理系统可以提供的帮助有:给教师口头抑或书面的表扬增强其自信,让教师参与决策和举办各种活动增强其激情,鼓励这阶段的老师担任管理角色,支持他们的活动,这些帮助可以使教师重新进入职业成长期。

(4)学校文化氛围的建设。民主管理学校各项事务,给教师充分的自主权和施展自己工作魅力的各方面平台。学校管理者也要制定一系列公平公正的奖罚和晋升制度,对教师的教学成果予以公正评价及反馈。

3.教师本身应对策略

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德性水平和人生境界。其次,教师自身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意义,要了解自己的“天命”所在,将职业意义和生命意义联系起来,从细节处体味教师职业的幸福。再次,教师要能动的创造教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与教学相关的一切,并能随之改变,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创造性的书写“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篇章。对于教学以外的生活,教师也要发展自己的特长爱好,让课余生活不乏味;处理好与同事和家人的关系;找到合理的宣泄途径。

四、结语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出现,优秀人才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小学教师在我国未来发展道路上是中坚力量。教师这一组织的职业状态关乎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着科教强国的大略的进行。关注教师职业身心健康,减少倦怠出现非常必要。

注释:

①[美]欧文斯著.窦卫霖,温建平译.教育组织行为学——适应型领导与学校改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56。

[1]张勇,于跃.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成因及其预防策略[J].教育探索,2002(11).

[2]Masiach, C. & Jackson, S. E, & leiter, M. P. The Masiach Burnout Inventory [J].(3rded.) Polo Alto,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1996.

[3]苏素美.美国教师的职业倦怠之探讨[J]教育资料文摘,1995(03).

[4]车丽娜.教师文化的擅变与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7.

[5]房慧.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的建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5.

[6]傅道春,著.教师组织行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7]叶澜,著.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8]檀传宝,著.教师伦理学专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

[9]董丽敏,高耀明等译.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教师专业发展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

[10]杨小微,刘卫华,主编.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On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occupation burnout problems

Dong Y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0, China)

The increasing speed of the social life rhythm bring challenges to the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ttitudes to their occupation, also varies with time, can hardly be avoided occupation burnout phenomenon. Some of the post teaching accidentappeared in the newspapers, let people teacher occupation image full of enthusiasmto always be doubt.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China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is also reformed, such a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of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all aspects of quality is also rising.Under this pressure, more prone to teachers occupation burnout of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of our country.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background to the phenomenon of Teachers Occupation Burnout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made the reason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eacher culture; occupation burnout; causes;countermeasures

G451

A

1000-9795(2014)06-0313-01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4-03-10

董 盈(1989-),女,河南灵宝人,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职业学校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学校推介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