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共同体模式下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
——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2014-04-17徐其华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商务英语共同体校企

徐其华

(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 安徽合肥 230031)

校企共同体模式下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
——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徐其华

(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 安徽合肥 230031)

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缺失已经成为限制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瓶颈。作为跨界教育,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需要企业的协助。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处于学校一头热状态。企业不愿意与学校深度合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本文从企业的角度分析与学校合作能获取的收益以及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找到与学校合作的契合点,提高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与学校联结成稳定高效的共同体,共同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从而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校企共同体;专业实践能力;商务英语

高职高专和应用型本科是高等教育的两种不同层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具有一致性,都是为社会发展一线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但人才定位和培养规格以及教学内容有不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求的高级技术工人,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实践性,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即可;而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是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并为生产第一线提供管理者和组织者,以及为高职院校培养师资[1]。

一、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缺失的成因分析

1.1 学校层面:首先,教师入职缺乏对实践能力的考虑。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不同的,但两者的师资准入制度却是一样的,都重视学历,重视理论基础。高职高专并没有把是否具备实践能力纳入师资准入标准之一,因此,中国的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都是从高校本、硕、博应历届毕业生中选拔,而这些教师接受的也是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高等教育[2]。其次,职前和职中培训缺乏企业一线锻炼。职前培训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主,以获取教师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虽然国家近些年对职业教育很重视,每年拨出大量款项对职业院校教师进行培训,但这些培训几乎都是专业课程的短期培训,没有企业的一线锻炼,于教师提高专业实践能力无益。第三,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与是否具备实践能力无关。从考评机制来看,无论从校内考核还是职称评定,教师的工作量、课堂教学效果和科研能力是评价的主要标准,而是否具有实践能力并没有纳入考评范围。

1.2 企业层面: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最好的方式便是去企业一线顶岗实践。校企合作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仍然处于层次浅、表面化的状态。多数职业院校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和招生宣传,或利用行业资源,或利用私人关系与企业举办个合作办学签字仪式,企业为了扩大知名度在学校挂个联合培养的招牌。但由于如下原因,校企合作并未真正落到实处:(一)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希望招聘进来的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工作适应力都强,从而减少培训的时间和成本,但以传统理论传授模式为主的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二)企业并不愿意派驻技术人员进学校,这会挤占他们的生产资源,影响生产的正常性和连续性。同时,企业也不欢迎学校教师进企业顶岗锻炼,因为这涉及到安全和技术外泄,企业只有责任和义务,没有权利,阻碍了企业和学校合作的积极性,校企合作处于学校一头热的状态。

1.3 教师层面:高职院校多数专业实行2+1模式,学生两年在校学习,一年顶岗实习。原本三年的课时压缩在两年之内完成,意味着教师的工作量增大,尤其是英语教师,周课时高达16节甚至更多。此外,高职院校以年轻教师为主,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对于去企业挂职锻炼没有积极性。再者,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与职称评定并无直接联系,所以他们更愿意把时间花在提高学历和理论研究上。

二、校企共同体的内涵

2.1 共同体的内涵:共同体各方如果有相同的愿景,并能利用对方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达到资源共享,共荣共进的目标,则共同体能够建成,并能良性地循环发展。校企共同体则是学校和企业基于共同的目标,把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优化组织和共享。学校和企业能否建成共同体首先要看双方有没有利益的契合点。企业需要学校培养的学生能符合自己的要求,实现生产的目标;而学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的学生能满足企业生产的需求,实现其社会目标。从这方面来看,学校和企业有利益契合点,即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双方既有共同的利益,结成共同体便有可能。再看双方的资源能否互补。学校有师资,有人才,但缺可实践的场所,企业有资金,有设备,有生产车间,但缺稳定的高质量的人才。双方各自的优势刚好是对方所缺,如果合作,资源便能合理配置,建立起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帮助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共同体[3]。

2.2 校企共同体中企业要承担的责任和享受的收益:企业的终极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如果投入大于产出,其积极性必然降低。现行的校企合作方式多为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双方互派师资,企业为学校提供设备和实习场地。收益是学生毕业后为其工作。如果学生有能力并愿意为企业长期工作,则合作能成功,且能持续下去,反之则失败。从这方面来看,校企合作中企业更多的是承担责任和义务,而收效具有不确定性。想让校企共同体建立的稳固且长久,就要让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校企共同体中企业可以获得的收益。第一,源源不断的人才,这是大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第二,免费的培训,这有利于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第三,学校的影响力,这对于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有帮助,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最后,学校有科研经费,企业的技术难题和管理问题可以纳入学校的课题研究中。再来看一下企业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其一,派驻技术人员进学校会影响生产的正常性和连续性;其二,接受教师顶岗培训要配备指导人员,这会挤占企业的资源,有时还会涉及核心技术泄密;其三,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和设备磨损,对于加工制造来企业来说,设备昂贵,如果磨损会影响企业的利润。了解了企业的风险和收益,在校企合作中要使其风险降到最低,收益最大,满足其利益诉求,校企共同体便能建立。

三、校企合作提高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途径

外贸企业与加工制造类企业不同,不直接生产有形产品,整个外贸流程的完成便是生产的结束,生产过程不需大型设备,也谈不上设备的磨损与破坏。因此外贸企业和院校的合作成本要低很多,校企共同体容易建立并能稳定地持续下去。通过校企共同体提高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企业层面。首先,企业要真心地接受职业院校教师进企业一线顶岗锻炼,企业为教师配备指导人员,并毫无保留地让教师参与到外贸业务流程中去,让教师了解该行业的具体岗位工作并熟练掌握;其次,企业要不定期地派技术人员进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动手能力进行指导,也要参与学生的实训课程和学校的实训室建设。

第二,教师层面。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在企业“师傅”的带领下,尽快从教师角色转变为技术工人,在工作岗位上既要虚心求教,又要动手动脑,既要熟悉外贸业务的流程,又要能敏锐地捕捉该行业的发展动态;返校后根据企业工作岗位的需求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除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外,还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第三,学校层面。学校在校企合作中要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要把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要在协议中明确学校的责任和义务,要把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检验标准写入协议中。同时,在课题研究上,切实把企业的问题也列入研究计划中。

四、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培养的是生产一线高级技术工人,对实践操作的反复性是教学的主要特点,而学生的动手能力由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直接决定。作为跨界教育,高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只有通过企业的一线实践才能获得,因此,高职教师的实践能力需要学校的不懈努力和企业的积极参与。校企共同体中学校要把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凸显企业的主体地位,企业也要把学校的人才培养当作自己的事业,同时做好长期收益的准备。

[1]李万木,谢明荣.应用型本科教育与本科教育和高职高专教育之比较[J].职业教育研究,2006(10).

[2]谢勇旗.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缺失与养成[J].中国高教研究,2012(1).

[3]王晓华.“校企共同体”: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J].职教论坛,2010(30).

Research on culti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practice ability under the mode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community -- Taking Business English major as an example

Xu Qi-hua

(Anhui Zhong'a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fei Anhui,230031, China)

The lack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practice ability has become a bottleneck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occupation colleges. As cross-border education, teacher's occupation colleges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 ability training needs enterprise assistance. Due to various reasons, th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most schools a thermal state. The enterprise is not willing to cooperate with the school and the main cause of depth is the interests of business demands are not met. Analysis from the angle of enterprise and school cooperation can obtain the benefits and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so as to find similarities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enhance the enthusiasm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 stable and efficient community and school connectedness,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of teacher capacity, so as to develop in line with the business needs of talent.

school and enterprise community; professional practice ability; business English

G451

A

1000-9795(2014)06-0266-02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4-03-03

徐其华(1979-),女,安徽天长人,讲师,从事ESP教学与研究。

本文系安徽省2013年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以商务英语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SQRW131ZD。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共同体校企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