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发展对策与瞻望*

2014-04-17汤荣光

关键词:思想大学生教育

汤荣光

(南通大学 党委宣传部,江苏 南通 226019)

意识形态教育承载精神塑造任务,关联现实生产生活,事关社会事业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人才资源荟萃,青春风采飞扬,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频繁而激越。各级各类高校被誉为人才高地、文化高地、精神高地,由此促使研究者更为深入地追思这种“高地效应”的本质和属性,也更加凸显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基本命题。继而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我们尤须提出并回答这样的论题,即意识形态教育目标如何实现,实践效果如何达成,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如何破题?本文循此展开探究,拟从整体论、重点论和方法论三个维度加以阐释,以期提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一、坚持整体论,完善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内容体系

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是一道常论常新的实践性命题,它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轴,以高校思想文化整体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均衡发展为动力源,以师生首创精神培育和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发力点,逐步牵引起高校精神领域一场深刻而持久的思想变革。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当前,高校如何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精神要义,关键任务在于运用整体战略思维,从内容体系上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

首先,专业建设要打破门户之见。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既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也要结合区域和学校发展实际,更要依托专业建设加以推动。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针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提出了9大类30条宏观性指导意见。2012年2月中宣部、教育部印发《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其中在高校主要测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展和成效,涵括了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由此逐步形成了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规范性指标体系,也更加明晰了以意识形态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的实践思路。结合十八大以来新的发展形势和新的历史起点,我们不仅要在运用《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过程中,增设并完善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与手段,而且要增强专业建设的聚合力。尤其要打破门户之见和条块分割的状况,不能一味追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大全”,不能将意识形态教育简单视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利,更要防止意识形态教育在不同学科专业发展方面存在“两张皮”或失衡现象。

其次,学科体系要防止浮于表面。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兼具思想性与实践性特质,根植于相关学科体系建设过程之中。譬如,在基础学科建设方面,它紧密依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发展,特别与其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密切,需要通过基础理论研究、政治导向把握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提供基本保证。在学科整体驱动层面,它需要与人文社会学科进行深度融合,既要依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综合发展,连接并贯通文史哲等学科的总体架构,也要向自然学科广泛渗透,促进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高度交融。在学科生长点培育方面,它不但要汇聚时代精神精华,承担推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责任使命;也要更加善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结合高校的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与校本课程建设,不断拓展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载体与途径。唯此,才能更加稳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学科支撑,促进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相互辐射与协同发展。

再次,舆论宣传要避免机械单调。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必须掷地有声,不断强化感召力和吸引力。其传播渠道要增强落地效应,克服教育手段离散效应。要继续巩固传统舆论宣传阵地,积极发挥党报党刊、校内刊物、橱窗报栏传播内容迅速及时的优势。同时也要正确看待传统媒介优势衰减的实际,探索新兴传播载体的应用价值,创新教育方式并打破固守传统媒介“单打一”、“老面孔”的格局。要研究并运用好新媒体、网络媒介,准确把握虚拟空间生活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要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掌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最后,群团工作要力戒形式主义。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必须润物无声,有效汇集正能量和好声音。其实践平台要重塑主体功能,防止形式与内容的脱节。要推动群团工作创新,找准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切入点和兴奋点,切实扭转“活动多体验少、讲座多交流少、花样多成效少”的不良局面。要强化师生互动,促进责任主体共同参与,既要发挥传统项目如联谊会、文艺晚会的作用,也要开展面对面问答、师生谈心交流、学生评教等活动。要明确教育目标责任,确立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在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组织引导作用,要把责任担当作为队伍建设和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首要条件,大力塑造队伍的角色意识、岗位意识、奉献意识,提高队伍的纯度,强化工作的韧性。

二、突出重点论,把好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关口

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承载着共同的时代使命,因其更为贴近学生思想发展实际和高校办学方向而备受理论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目标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这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基本要求。为此,我们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既要站稳政治立场也要坚持以师生为本、以学生为本,最终目的在于筑牢重点任务防线,从实践关口上把好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方位。

(一)重点完善体制机制

要坚持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继续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破除“四风”问题,有效根除官本位思想,奠定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组织领导基础。要坚持党要管党和党管干部原则,党的建设与意识形态教育并行不悖,都是为了提升执政党的能力和水平。刘云山同志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2]高校广大党员干部是开展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力军,只有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才能保证意识形态教育信念不移、起步不偏。“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3],要贯彻党管意识形态的基本要求,这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内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不能搞“国际接轨”,要固守马克思意识形态阵地,积极防御西方意识形态和错误社会思潮对青年学生的抢夺与渗透。高校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并非“思想专制”,而是要旗帜鲜明地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始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重点掌控思想动态

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只有结合实践主体的思想和行为表现,通过掌握并反馈师生思想动态,才能捕捉教育的有效信息,进而探索其发展规律。因此,要健全责任主体功能,作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职能单位,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宣传思想部门责无旁贷、责任重大,必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1]。职能部门不能仅仅满足于书面专题报告和各类报表反映情况,要注重实地调研、定点测控、定期检查抽查,彻底改变“会议高调、行动低调、执行无声”信息递减效应,做到深入学校基层倾听声音,深入教学一线搜集信息,掌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第一手资料”;要确立绩效衡量标准,按照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完善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评价体系,针对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课堂内外、年级高低等密切关联的主体和要素,制定意识形态教育的整体目标和一揽子计划,形成并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

(三)重点抢抓关键时机

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需要选择好重要选题和时间窗口,把握好时、度、效。要遴选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加强校园统一标识建设,凝练意识形态教育的精气神;要开展教风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诚信建设,健全意识形态教育的常态化机制;要结合关键时间节点如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各类典礼等,开展意识形态主题教育活动;要推进实践育人协同创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学雷锋、志愿服务、国防宣传教育等活动中渗透意识形态教育内容。

三、注重方法论,推动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创新发展

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是高校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载体。高校能否取得当前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胜利,能否成功应对前进中的困难和发展中的挑战,关键要从教育改革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上寻找突破口。基于此,必须探索破解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确保工作重心不偏离基层一线与学校发展实际,实践手段在于注重整合优势资源,从实践环节上强化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成效。

(一)用好人才资源

高校是人才资源培育的重要场所,只有坚持把好人才资源的政治关和质量关,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才能确保包括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在内的高校事业发展健康有序运行。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锤炼好高校领导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专任教师等“三支队伍”。队伍建设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壮大校园主流思想舆论,坚持“三贴近”原则,创新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方法,努力成为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表率,成为带领广大师生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篇章的表率,成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表率,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

(二)整合校本资源

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要保持旺盛生命力,就必须从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中去汲取能量,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中去探寻规律,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去聚合资源,必须紧扣经济社会发展脉搏,契合高校事业发展实际,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要发挥校本特色资源作用,加强特色课程、校本课程、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完善校内公共资源如图书馆、校史陈列馆等资源平台,优化后勤服务资源并充分彰显其育人功能。要结合“三观”教育和“三育人”目标任务,凝练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三)优化空间资源

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要坚持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从课堂教学向校园生活延伸,从校内向校外延伸,积极拓展范围和空间。要坚持典型引领和个体实践相结合,大力培育师德师风和校风学风,重点宣传师德典型和学生风采,广泛推介道德模范、劳动模范、杰出校友的成长创业历程,不断扩大身边人身边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的与手段相融合,动机与效果相匹配,使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内化在思想深处,落实为具体行动,凝结为精神财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1] 倪光辉.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1).

[2] 盛若蔚.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在京召开[N].人民日报,2014-01-23(1).

[3] 秦宣.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体会之一[J].前线,2013(9):6-10.

猜你喜欢

思想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