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基础与模式选择
——以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为例*

2014-04-17方春龙

关键词:校企实训学校

方春龙,余 敏

(1.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2601; 2.合肥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2601)

理想状态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多赢局面。然而现实中,由政策的局限、操作的误区、缺乏主动性等因素,校企合作的效果还不尽人意。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主动的情况不多见,往往是学校主动,企业缺乏内在动力,也缺乏责任感,合作深度不够,甚至流于形式。

一、合作前提与基础

校企合作的真正难点在于两者目标不同,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合格人才。虽然,长远观点和抽象角度看来,二者具有一致性,但从短期运行和具体对象来说,两者是不重叠的,甚至是矛盾的,如何把两者的目标达到一致,就是寻求校企合作有效实现的途径。百度百科中合作的定义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但更多时候,合作不一定双方要有共同的目的,而是合作双方各自拥有自己的目标,但只要合作存在互惠互利,取长补短,实现共赢,合作的机会就会产生,而且双方会主动创造条件促进合作。在市场经济为背景的社会环境下,学校和企业性质不同,目标不同,各自面对的竞争压力不同。从学校的角度看,校企合作有效进行的前提是在满足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的前提下,解决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技术、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者困难,从企业的角度看校企合作有效进行的前提是有助于解决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技术、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者困难的前提下,满足学校教学任务和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作为校企合作的推动方,校企合作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以满足企业需求为桥梁,相互推进,不断融合,锻炼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二、承担角色与责任

(一) 政府在校企合作中要发挥引导统筹作用

政府要管住看得见的手,不要具体干预校企合作项目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强资源整合,减少低层次重复投资,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根据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际,不断加大对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逐步完善。同时,政府鼓励促进成立行业办学职教集团,对企业和学校双方进行监控,对与学校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偿。我国政府也可参照德国,明确规定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可免交部分税收。

(二) 行业协会在校企合作中的组织协调作用

行业协会利用平台优势,信息优势,专业特长,从实际出发,制定本行业校企合作的相关规划,发挥协调作用,统筹社会资源,承担服务企业和学校的义务,积极引导和整合行业内企业开展产教融合,牵头开发课程建设标准,解决校企合作中的困哪,维护企业利益,研究制定相应政策,促进校企合作的制度完善,建立制度和机制的保障,促进企业实训基地建设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三) 学校是校企合作的主体作用

同企业行业密切合作,统一教育和培训标准,以职业教育为主,扩大培训教育;这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企业是实训基地建设的主体,但政府和社会不要强加企业具有校企合作的义务。企业的任务是根据岗位职业要求,配合院校共同制定实训计划;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必要的指导;要在管理理念、运作机制、实习实训手段上不断创新,确保实习实训质量。

三、合作模式的推进

由于企业面对的市场无常变幻,企业随时面临挑战,这使得校企合作具有不稳定性。企业面对市场和经营等变化,使得学校不得不临时调整教学计划,陷入被动和尴尬的状况。导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难以圆满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技能型、实用型和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也无法正真落实。企业面临的困难很多,人才缺乏,管理低效、战略模糊、企业文化缺失等,企业困难多样性也为校企合作向深度发展提供机会,为开展校企合作向深度发展提供平台。

(一) 推行“双基双挂”工程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是安徽省供销社办学,学院充分利用行业不学的资源,依托安徽财贸职教集团联合开展“双基双挂”师资培养工程,即集团内企业是学院教师实践锻炼基地,学院是集团内企业员工的培训基地。校企企业接受专业教师挂职锻炼,并且深入企业运行管理和项目开发,为企业提供智力服务;企业定期选派企业高管和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到学院兼职或者承担实践教学任务,这一举措为学院应用型教师培养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证。

根据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双基双挂管理办法,要求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必须有企业挂职半年或一年,挂职期间认可教学工作量,并且从津贴发放、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方面给予了保障。目前学院已安排了近60名教师到集团内企业任职,聘请了90多名企业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到学院兼教,并参与教学设计及实训指导,效果明显。挂职教师在挂职期间帮助企业完成全国供销总社重大项目,参与省商业总公司各个企业的工作,受到企业的重视。“双基双挂” 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院教师通过到企业学习实践,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提升了教学质量。社有企业管理层和业务经理通过到学院讲课,一方面宣传了社有企业的发展历程,突出了社有企业的特点;另一方面也为社有企业的人才引进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二) 学校在企业设立实训基地

将顺丰呼叫中心和创新泰克等企业引进学校后,也就是将企业的一部分业务建在校园内,顺丰呼叫中心提供服务标准、管理和电脑等硬件建设,学校提供场地,参与管理,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下进行实训;顺丰企业长期派专业技术人员入住学校,用员工的规范和标准训练学生,让学生在实训中等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业务技能的提升,工作责任感的建立。校中厂的建立有效的提供了学生实习实训的条件,同时,为扩展进一步合作,例如,外语呼叫业务和配送中心的校中厂建设打下基础。

(三) 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

1 任务型短期实训 在这种模式下,没有固定的实习时间,而是根据企业的业务需要,学校把学生穿插企业的生产和服务中。例如,在有物业企业接管验收活动时,会展中心举行会展活动时,任务明确,流程规范,时间也短,需要人员多,适合安排学生参与其中的工作流程,在为客户提供服务中学习业务知识,掌握业务技能。实习生可以直接把课堂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实践,提高学生综合实践动手能力。这种合作模式的实习效果比较明显,但缺点是不具有稳定的计划性,需要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灵活的组织教学实践课。

2 暑期实习与临时合作相结合 暑期时间长,部分学生有通过暑期实践提升自己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需求。学校根据部分学生的要求,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组织学生到企业参与实践活动。在此期间,明确实训任务,实训岗位,学校派专门的指导老师联络学生,指导学生,答疑解惑,指导帮助;企业派专门的师傅带领学生,给予一定照顾与指导,同时做好学生的思想沟通,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学生实践知识。这种合作模式,既有利于学生利用暑假实习,同时也方便学校临时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这种模式增加了学生实践内容,且不耽误理论课程的学习。酒店和连锁专业基本上都是采用这种模式。不足之处是不在教学计划实践,指导实习实训的老师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且学校在放假期间遇到困难,解决比较麻烦。

(四) “订单”式合作

订单培养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企业可以提前介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开设企业岗位需要的课程,共同开发实习实训内容和实训教材,充分利用企业工作环境,提高了实习实训有效性和针对性;充分利用企业的人力培训资源,节省了学校的教学资源,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可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缩短了学生与社会对接的实践。这种合作模式的不足之处就是,学校比较被动,培养多少人,什么时候培养,完全根据企业需要,学校没有主动权;订单班学生压力较小,学习的动力不足,缺乏危机感;学生在订单班毕业后,流失也比较大,会影响下一届订单班合作。这是一种初级的合作模式,一般在中专院校运用的比较多。学院有茶艺班和同庆楼班等。

(五) 合作技术研发和项目建设

电子商务和应用电子、软件开发专业积极探索实施“研发带动型”、“实体融合型”、“智力合作型”类型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六) 接收毕业生实习

根据相关规定,一般高职院校学生在校三年中,到企业实训和毕业实习共不得少于半年。工商管理专业和十足企业合作,校企双方签订有法律效力的长期合作协议书。以确保校企双方利益共享,责任同担,密切合作,建立起稳定、长久的合作关系,形成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机制。协议明确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且明确规定:合作企业定期接收相关专业学生实训和毕业实习,由企业安排实习教学、基地建设。

(七) “2+1”培养模式

把连锁和旅游、酒店专业顶岗实习"2+1"培养模式,前两年在学校上课,最后一年去企业劳动或接受实际培训, 学生在企业被全日雇佣,顶班劳动,利用工余进行学习,通过讲课、讨论等方式把学习和劳动的内容联系起来,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系统的课程,到企业去是技能提升训练。依托企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由于教师在校企合作教学过程中经常深人企业,使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也大为提高,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八) 校企互动式模式

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和运行场景,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选取企业能工巧匠参与教学活动和指导专业建设。学校聘请企业有教学热情的企业高管和专业人才到学校授课;企业工程师通过实践教学平台指导学生实践课程学习和操作技能,同时学校的专业教师给企业员工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通过校企双方的互动,企业融入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技能训练,增强对专业的热爱,提高专业技能,学校融入企业生产服务、为企业创造价值,既解决了企业人才缺乏,研发能力弱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康兴娜,李勤道.关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高职教育的几点认识[J].中国成人教育,2009(1):63.

[2] 职教论坛编辑部.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职教论坛,2010(16):55.

[3] 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62-66.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学校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学校推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奇妙学校
校企合作五反思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