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骨师之女》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解读*

2014-04-17翟宇卉杨明辉

关键词:谭恩美露丝汉字

翟宇卉,杨明辉

(安徽建筑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谭恩美是美国文坛最具知名度的华裔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结合家族长辈的回忆和自身感受,书写二代华人移民自己的故事,同时小说本身也体现了作者本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思索。因此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概念和习俗等,而这些中国文化元素成功地吸引了西方读者的注意力,也是谭恩美创作的一大特点。

一、迷信与传说的运用

谭恩美的作品中均充满了大量神秘的东方意象,在《接骨师之女》中最典型的便是封建迷信和传说故事的出现。密歇根州立大学美国思潮与语言系教授Sheng MeiMa认为,美国在科技、经济等发面高速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同时,“耗失了所谓的西方式自我,而需要寻找一种‘原始’的第三世界的精神资源帮助复原”。英美大众媒体对谭恩美的畅销作品普遍持接受态度,如英国的《观察者报》曾评论说,中国的迷信风俗一向是小说的热门题材,也正是谭恩美用强烈的热情去叙述她复杂的中国家族史,去阐释故土中国对于她的涵义,她的小说才拥有如此深度和独特之处。因此,谭恩美的小说之所以在西方社会中受到如此强烈的欢迎,与其作品中对中国文化的大量描写是分不开的。

小说中多次出现生辰八字、神婆算卦、因果报应、前世今生等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如男方上门提亲前双方家长都要找算命先生测算生辰八字合不合,宝姨的婚事就是通过算命看相定下来的。棺材铺张老板找的算命先生算的是“两个人的八字相和极好,因为宝姨属鸡,张老板属蛇,这两个属相最是合适。……宝姨腮上有颗吉利痣,痣长在十一正口位,这表示她生性温顺,善甜言蜜语”,而小叔找的另一个神婆则说“宝姨火命属鸡,小叔木命属马”,在“七月十五鬼节,那可是野鬼横行的日子”。小叔怕这样不吉利的卦让家人得知后会影响俩人的婚事,便央求神婆改口,在收了小叔的银子后,那个“神婆还卖给小叔一张百宝符,说是能保姻缘和谐,驱鬼避祸,还能治脱发”,并嘱咐他“决不能龙年里办喜事,龙年对属马的不利”。这些关于生辰八字、属相相克的描写让西方读者阅读起来感觉到一种特殊的东方情调和浓郁的民俗韵味,神秘莫测又引人入胜。而这些内容对中国读者来说非常熟悉,算命看相本身具有很强的迷信色彩,有看很长的历史渊源,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也的确是中国传统的一部分,甚至到现如今,算命、看八字等风俗习惯还盛行于某些偏远闭塞之地,而且在中国的汉语文学作品中,类似的情节也屡见不鲜。

在小说里,刘家老太太救下自杀未遂的宝姨是因为“小叔托梦给老太太,说若是宝姨死了,他们两个的冤魂定要大闹家宅,找那些不肯怜恤宝姨的人报仇”,宝姨不肯卖龙骨是因为她相信“要是我们把骨头卖了,赌咒就会重新找上我们,鬼魂会把我们连同我们这把小骨头抓走。那时我们只好把百万黄金都挂在脖子上,贿赂阴间的小鬼去”。即便茹灵成了美国公民并在西方社会居住多年,她对迷信思想仍坚信不疑,她认为女儿露丝具有通灵的本事,让她利用沙盘和宝姨进行阴阳对话,连选择股票投资、是否搬家等问题也要通过这种方式征求宝姨的意见。诸如此类关于封建迷信的描写在小说中经常出现,这些观念固然包含着非理性和非逻辑的成分,但的确都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民间习俗,是东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书法、汉字等中国符号的运用

在小说中,中国书法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情感延续和文化的载体。茹灵的家族世代以制墨为业,墨是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之一,历史悠久,种类也极为繁多,具有重要的文化承载意义。小说中对刘家的制墨工艺有详细的描述,用她家所制的墨写出来的字“历久弥新,墨色浓厚,劲道十足”,宝保姆本身也擅长书法并教幼时的茹灵进行练习。茹灵曾回忆她给自己示范汉字“心”的写法:“她一边写‘心’字,一边向我示意,看到这一弯吗?这是心脏的底部,血液聚集在这里,然后流到全身各处。这三个点代表了两条静脉和一条大动脉,血液就是通过它们流进流出。”书法也成为茹灵来到美国后来赖以生存的手段,通过帮唐人街的店铺写中文标语广告赚些小钱。她也曾尝试教女儿学习书法,“写中国书法跟写英语单词完全不是一回事。思路不同,感觉也不同”,茹灵也像当年的宝保姆写下了汉字“心”来做示范,她对露丝说:“写字的时候,必须把心头思绪都收拢起来。每个笔画都各有节奏,各有位置,形成平衡。宝保姆说人生也是如此。”“每个汉字都包含着一种思想,一种感觉,各种意义和历史,这些全都融合在这一个字里。”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书法到了露丝这里,变成了“活像是剔了肉的骨头”,对于母亲的良苦用心,露丝“看不出个所以然,耸耸肩算是答案”,敷衍了事,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而这种以“耸肩”(shrug)表达不置可否也可被视为一种美国式生活态度的表现,他们已经是黄皮肤、白里子的“香蕉人”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到了以露丝为代表的这一代华人移民子女这里出现了断裂和隔阂。

整部小说的序以一个汉字“真”(truth)开头,在茹灵留给露丝的手稿中,也是小说的第二部分,茹灵也给自己的故事每个部分加上了不同的标题,分别为“心”(heart)、“变”(change)、“鬼”(ghost)、“命运”(destiny)、“道”(effortless)、“骨”(character)、“香”(fragrance)等。这些汉字带有特定的内涵,富有相当的神秘色彩,也符合茹灵受到中国传统教育的文化背景,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色彩。“以几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汉字作为每一章的标题,能够更真切地体现在中国长大并且饱受东方传统文化浸染的茹灵之手稿的真实性,同时也能够在一种自然形态下呈现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精神气度。”

小说的题目被作者命名为“接骨师之女”,“接骨师”也是整部作品的关键词,在汉语中通常被称为接骨医生,或正骨师。接骨的技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接骨师或正骨师通过推拿等手法对患者的脱臼或骨折进行复位治疗。西方医学同中国传统医学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系,包括推拿、刮痧、拔火罐等中医技法对于崇尚西医的美国人来说还是较为神秘冷僻的,甚至是迷信可怕的。因此,在小说中引入“接骨师”的概念,以接骨师之女的家族命运为小说主线,极易引起西方读者的好奇心,营造出神秘的异域氛围。

除了接骨本身作为中医治疗手法的基本含义之外,以接骨师的家族历史来串起小说各部分情节,并以此作为小说名,则另有一番深层的含义。汉语中的“骨骼”、“骨气”、“骨肉”、“脊梁骨”等词组均由汉字“骨”构成,“骨”字本身和血脉亲情,民族气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一个承载着重要的文化意义的汉字。著名美籍华人作家伍慧明的代表作《骨》便以单独的一个汉字作为其小说的标题,这部小说深刻描述了美国华人移民生活的新经历,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在小说《骨》中,伍慧明将“骨”这一简单意象作为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以简洁的文字深入探讨了华裔美国人的多元文化属性问题,以多重对话的方式使华人移民的个人、家庭历史得以再现,向以白人为主导的强势文化及父权中心思想发起了挑战,同时在作品中,她对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冲撞予以了深刻的反思,从而表现出美国华人移民在双重文化环境中寻找文化认同、确定自身文化属性和身份的艰辛探索及不懈努力。从伍慧明选择“骨”作为小说的核心可以看出作者匠心独具,同时也证明了“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深刻的象征意义,尤其是在西方文化语境中,它所包含的意蕴更为深长,因此,谭恩美的这一选择想必也具有多重含义,表现出了作者在创作时的精心构思和艺术设计。

三、中国传统习俗的描写

小说《接骨师之女》中,对露丝费心安排的中秋节聚会也做了详细描述。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也是一家人团圆欢聚的日子,对所有华人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露丝在一间中餐馆安排了中秋聚会,她的美国男友亚特不懂得中秋节的含义,认为这“不过是大家一起吃个饭罢了”,可对露丝来说,这次聚餐可绝非这么简单。“中秋对中国人来说就相当于美国人的感恩节,这是她头一次主持中秋节家宴。她费了好多心思做准备,觉得这次家宴意义重大。”她邀请了具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也邀请了新老朋友,想借这个重要的日子,借这场团圆饭感谢大家给予她家庭的温馨感,因为她认为,“团聚才是最重要的,大家也就是靠着这个传统,每年保证能见上一面……”她担心“长辈们一旦过世,家族的纽带也就断了。大家还是应该尽力来维持联系”。我们不难看出,即便是出生在美国的第二代华人移民,在成年露丝的内心深处,对于中国的传统习俗仍坚守着自己的一份认同、理解和坚持。

四、结语

除了以上所列较为典型的例子,小说中对中国文化的叙述比比皆是,贯穿全书,如对妇女裹小脚、童养媳、阎王爷与小鬼等的描写。不仅包括这本《接骨师之女》,还包括《喜福会》中的麻将、风水、阴阳的概念的重复出现,《灶神之妻》中的灶王爷、月亮娘娘的传说等,谭恩美的作品都是以中国文化作为整部小说的大背景和描写对象,这也是谭氏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和风格。

《接骨师之女》这部小说中,露丝的祖辈来自中国的传统接骨师家庭,她的母亲是“接骨师之女”,而她也是接骨师的后代。露丝的外婆宝姨和母亲茹灵坚忍顽强,是优秀的中国传统女性,即便露丝出生在美国,接受的是美国式教育,且从未踏上过中国的土地,这种性格也透过血脉遗传牢牢地刻在了她的骨子里。跨越了时空和地理的家族历史和文化传统可以出现断裂,但作为接骨师的后代,露丝似乎也具备了“接骨”的技艺,通过自身的努力尝试,她“修复”了同年迈母亲的关系,读懂了母亲的历史,并成功地将过去和现在、中国的外婆和美国的自己又连接到了一起,以自己的方式真正成了家族中的又一位“接骨师”。谭恩美为小说主人公选择“接骨师”的身份,不仅能够引起美国读者的阅读兴趣,成功地串联起整个故事,同时也传达了文化层次上的深层含义——对文化的断层的修复和连接,值得中西方读者细细体味。

[1] 程爱民.美国华裔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 佘军.记忆、想象、现实——谭恩美小说的创作策略[J].译林,2006(9):197-201.

[3] 谭恩美.接骨师之女[M].张坤,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4] 尹晓煌.美国华人文学史[M].徐颖果,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5] 邹建军.“和”的正向与反向——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伦理思想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 张弘.跨越太平洋的雨虹——美国作家与中国文化[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谭恩美露丝汉字
Never Let Go
谭恩美的多面人生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露丝·巴德·金斯伯格去世,享年87岁
惩罚和保护都是爱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
试析《喜福会》中被丑化的中国男性形象书写
多元文化身份与人物形象塑造
投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