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红色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以山西红色文化为例

2014-04-17代训锋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红色

代训锋

(忻州师范学院 山西忻州 034000)

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所形成的具有资政育人意义的、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在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的实践教学中,“红色文化资源以其独特的教育意义和作用,成为提高‘纲要’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方式和最主要途径。”[1]

一、红色文化对“纲要”实践教学的价值

“红色文化是指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为了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蕴含着丰富精神内涵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2]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和财富,红色文化存在着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两种形态。物质资源主要表现为遗物、遗迹、遗址等,如山西的平型关大捷遗址、武乡八路军纪念馆等;非物质资源,在山西主要表现为太行精神、大寨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无论是物质形态还是非物质形态,红色文化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人、物、事、魂”四个方面。其中,“人”是指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做出过一定的事业、具有重要影响的先进人物,如左权、陈永贵、申纪兰等;“物”是指先进人物所用过的物品、生活或战斗过的旧址和遗迹,如徐向前元帅故居中的物品;“事”是指曾经发生过的、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如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等;“魂”是指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一种伟大精神,如太行精神等。

自中国共产党建立到新中国的成立,在二十八年的革命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迹;从新中国到今天的改革开放,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在这个宏大的历史跨度中,沉淀有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它们在无声地诉说着、生动地展示着、直观地体现着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为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价值追求而不断奋斗的光辉历程和宏伟壮阔的历史画卷。在当今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多元、理想信念普遍淡薄、道德滑坡和信仰危机的情况下,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正是疗治人们精神创伤的最佳良药,尤其对肩负未来重任的当代年轻的大学生来说,“红色文化是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优质教育资源,是加强和改进‘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最佳载体和最有效的手段”[3]。

(一)有助于大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国情和历史。在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发生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涌现出无数重要的历史人物,虽然这些事件和人物都已远去,但是它们阐释的是中国国情,串起的是中国历史。打开尘封的历史记忆,我们犹觉得历历在目,恍若昨天,特别是红色文化,我们仍能清晰地看到他们的影像。“纲要”课程教学离不开近代中国的历史舞台,加强和改善“纲要”课程实践教学也离不开这些事件和人物。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这一内容时,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怎样认识和评价呢?学生从教科书、影视和文学作品等中已经了解颇多。如果能再结合实地考察、参观等实践活动,教育和教学效果就更加突出了。山西是当年我党领导抗战的重要地区,有众多的抗战任务、事迹和遗址,山西武乡八路军纪念馆收集了许多实物资源,这些都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最好素材。“借助这些资源来开展‘纲要’课程实践教学,能帮助学生了解近现代国情、国史,不仅能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而且在教育教学上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二)有助于大学生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认识。“纲要”课程最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历史是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国是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了探索国家的出路,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抛头颅洒热血,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从洋务派到维新派,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从草根到地主阶级到资产阶级,都未能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找到出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近三十年的艰苦卓绝的浴血斗争,才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经过三大改造,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才真正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踏浪而来。从井冈山到延安、从西柏坡到北京,这一路走来铸就了无数的革命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太行精神、大寨精神等等。这些“红色文化忠实、生动地记载了近现代中国的奋斗历程”[5],其所编织汇聚而成的这一幅辉煌瑰丽的历史画卷,有力地说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论断,从而,增强了大学生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三)有助于大学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纲要”课程最重要的教学要求之一就是要让当代大学生自觉地继承和发扬中国近现代以来的爱国主义传统,树立远大理想。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而且也是“纲要”课程开展实践教学取之不竭的源泉。大学生在考察和参观红色文化中人生追求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影响,在参与和体验红色文化中价值观得到润物无声的引导和提升,进而激发起爱国主义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这能够进一步树立起跟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牢固树立起复兴中华民族的理想信念。

二、红色文化运用于“纲要”实践教学的原则

红色文化资源对“纲要”课程的实践教学具有重要价值,但是红色文化资源在运用于实践教学时,要遵循必要的原则,这样才能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才能和“纲要”课程的教学相得益彰。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说,理论教学要与实践教学紧密配合。理论教学是基础,实践教学是辅助,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二者不可混淆和倒置。理论教学带给学生的大多是较为抽象的理性知识,具有一定的思辨性,缺乏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无论是影视录像,还是实地考察,带给学生更多的是感性认识,生动形象并且易于接受,学生通过情感、体会、思考等方式,把握和领悟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在心灵中引起思想共鸣和震撼,从而加深对理论教学的领会和理解。

(二)内容和形式相结合。所谓内容就是指“纲要”课程的基本知识;所谓形式就是“纲要”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内容和形式相结合就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实现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教学的开展紧密结合的问题。”[6]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散于各地,开展“纲要”课程的实践教学,不可能带领学生搞全国性的“红色旅游”,也不可能把原生态的红色文化形态复制搬到课堂。因此,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提炼一些红色文化资源,使其既能有效地辅助完成教学任务,又能符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还能适应大学生成长规律。如考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假期革命老区社会实践活动、先进英模报告会、参观现代化工业基地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素质。

(三)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传统的考试方式是,一张试卷定成绩。把闭卷考试作为评定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方式。“纲要”课程既然要开展实践教学,那么,就必须改革考核方式。“要把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效果纳入学生的总成绩考核中,把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7]当然,这需要制定实践教学考核细则。考核标准可不拘一格,可以是实践报告,也可以是心得体会、读书笔记等,最后由教师做出评定,以一定的折合比例计入学生的总成绩中。这样,就把学习全过程贯穿起来,能够确保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红色文化运用于“纲要”实践教学的方式

红色文化运用于实践教学中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参观考察、播放影视资料、课堂开展辩论演讲、开办红色网站等。

(一)参观考察。红色文化资源遍布全国各地,开展“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活动要因地制宜,各地学校和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以参观、考察为主要形式,积极组织安排。因为普通高校人数一般都较多,不可能同时安排参观考察。因此,在具体操作上,可采取轮换参观考察的方式,也可采取选择一些优秀学生作为代表。在外出参观考察之前,必须安排好目标任务,如搜集一些与考察对象相关的资料,确定考察主题和内容;在参观考察时,要认真听取解说,记录一些重要信息;考察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必须上交一份考察报告。通过参观考察,学生目睹实情,触摸实物,“化抽象为具体,变外在为内化,从而有效地达到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境界的升华”[8]。山西省是红色文化的沃土,如平型关大捷纪念地、忻口战役遗址、武乡八路军纪念馆、神头岭抗战遗址,还有朱德、徐向前、薄一波、左权、彭德怀等国家重要领导人都曾亲临山西,留下厚重的精神资源。忻州师院地处三晋中心,周边红色文化资源众多,有利于“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播放媒体资料。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开发和运用,有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多媒体资料主要是指一些电影、电视、纪录片、专题片、音乐片,还有实物、图片、地图、照片、制作的课件等。这些媒体介质能够形象生动地记载各种信息。多媒体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红色文化资源实现历史的再现。如:配合“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大型专题纪录片《复兴之路》,通过观看,学生对“中国是在怎样的艰难曲折中才走向民族复兴之路”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当然,选取多媒体资料一定要经典、说服力强。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自行找寻一些历史资料进行学习。

(三)课内实践。课内实践活动,主要是指教师利用有限的学时,在课堂上开展一些实践教学活动。在课内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是主导,学生才是主体,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法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其中。通过组织课堂讨论、辩论、演讲等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评价、启发和补充,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如:在“纲要”课程中讨论“如何看待百团大战”。学生会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充分论证,互相启发、补充和说明,从而对百团大战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通过这种参与式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提高理论分析能力,而且能进一步挖掘出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

(四)建设红色网站。高校红色网站是一个以红色精神为主脉的教学资源网,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可以有选择地、系统地学习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红色网站不仅是学校宣传部门的责任,更是‘纲要’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9]在课程网上资源建设中,要开辟专门栏目,按照“纲要”课程内容编排体系和顺序,把从鸦片战争以来一直到今天的改革开放时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所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以及与此相关的多媒体资料都在网上展出,尤其是以红色为主调的内容,如红色文献、红色歌曲、红色影视、红色人物、红色基地等。这些资源不仅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且大大拓展了实践教学的空间;不仅丰富了理论教学,更有助于增强“纲要”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总之,开展“纲要”课程的实践教学,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因时因地制宜,要因人因材施教,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只要不断坚持,“纲要”课程实践教学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尹 君.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中华文化论坛,2011,(4):173.

[2]郭少华.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途径[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4):18.

[3]李桂红.乡土红色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天中学刊,2011,(2):110.

[4]周 宁.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8):142.

[5]李伟民.论红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中的价值及应用[J].党史文苑,2010,(9):75.

[6]余守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困境、原因及对策[J].南京晓庄师范学院学报,2011,(5):63.

[7]傅 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146.

[8]陈立中,梁玉霄.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及其路径[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6):194.

[9]郝文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红色网站"建设[J].理论前沿,2009,(21):35.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红色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追忆红色浪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