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折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诉求探析
2014-04-17陆晓云
陆晓云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社科教学部,江苏 南通 226010)
0 引言
早在1929年我党就曾提出过群众路线,201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9日召开会议,决定从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指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把“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1]这既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表现,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表现。
1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与群众路线的关系
邓小平说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民主,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但也不仅仅指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有这样几个层次: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维护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集团内部平等关系的民主、管理社会的民主。在社会主义民主中,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是根本的,它决定和制约其他民主。”[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
首先,从目标上看,都是为了体现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两者的主体都是人民。政党的存在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非为了巩固政党的利益。作为执政党在长期执政后必须不断修正偏离目标的情况。
其次,从逻辑关系上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手段,社会主义民主是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在当前权力机构与政党关系中,权力机构既要体现出民主,又不能与执政党之间产生冲突,就必然要寻求一种能平衡双方关系的途径,而群众路线实践活动能担此重任。
最后,从价值取向上看,都是为了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随着执政时间的推移,各种违背宗旨的情况也会产生。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则是为了扭转这些现象,更好地体现出党的宗旨。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施过程中需要用群众路线方式去解决问题
2.1 执政者必须通过民主方式解决随经济发展而增多的社会矛盾
当前的中国随着经济运行方式的多元化,阶级阶层分化,价值观多元化,利益诉求多元化,表现在政治上必然会出现政治观念上的分化,存在激进思想泛滥与信念信仰淡漠化两种极端。既得利益者,阻挠改革,思想上日趋保守。个别普通民众随着社会主流价值日益趋向于功利化,也变得越发短视,仅关心自身的切身利益,竭力扩大个人财富,置国家和社会利益于不顾,社会成员之间甚至家庭成员之间因为利益问题而冲突不断。“由于不同利益主体以各自所处的生存状态为出发点,需求的多样化和差异化使得矛盾和问题复杂化、多样化。”[3]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又常会延伸到对政治权力的质疑。
中国共产党通过多年的努力,在社会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不仅解决了全体民众的温饱问题,而且在很多地区已实现了小康目标,九年制义务教育得以普及,大病医疗保险覆盖了95%以上的国民,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铁路总里程在不断延长……但民众却依然有微词,因为身边官员的腐败、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的问题让他们忽视了宏观上取得的成效,正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面对存在的矛盾与冲突,是通过强行的方式压制下去,还是通过疏导的方式让民众的不满通过正当途径得以发泄呢?显然,执政党选择了后者——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民众通过规定的途径、合理的方式提出对执政者的批评。
2.2 民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1)党内基层民主难以推进。早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就曾提出积极推进党内民主。然而,现实生活中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却并不如意,更不用说以党内民主带动整个社会的民主氛围。究其原因,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的国家,人们习惯于服从,鲜有向当权者挑战的勇气;通过历次运动,人们变得更加圆滑与世故,把这种民主活动的提倡当成是又一次政治运动,担心不识时务者敢于站出来对执政者提出批评建议,运动过后将受到更严厉的惩罚。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到各个具体的部门与组织,在实施过程中难免出现形式上轰轰烈烈,实质上难以达到目标的情况。
(2)群众自治组织民主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冲突。十八大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其实就是民主运动的延伸。民粹式的民主运动中国承受不起,政治舞台上轮回式的革命运动不仅不是真正的民主体现,反而会将国家推入大动荡的深渊。
作为上级,非常希望基层自治组织的领导者能配合上级各部门完成各种具体的任务,如文明城市评比、城市建设中的拆迁等。这些基层自治组织领导的人选大部分会由上级组织提名,名义上是上级组织集体领导的决定,而上级组织在决定下级基层组织提名时往往决定于上级组织的某个领导者的好恶。因此,从上级组织提名下级组织的领导候选人来看,如果要做到真正民主必须打破当前的一把手独断的局势。
作为民众,希望基层自治组织的领导者工作时能从辖区内民众的利益出发,而随着利益的多元化及阶层的不断分化,民众的利益往往是冲突的。基层领导照顾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得罪另一部分人群,他们究竟会被哪部分人推选出来,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于支持者的活动能力。一部分人为了自己的代言人能够获得权力,必会进行积极地拉票,他们不仅会将自己利益相似者的人拉进自己的支持阵营,他们还会利用各种关系壮大阵营。
(3)特权阶层固化阻碍民主制度推进。科层制本身是建立现代化国家结构必不可缺的制度,如果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或监督中存在疏漏,则会演变成官僚集团。本来为体现党的领导而设置的组织提名制在官僚集团内部就成了固化权力的手段,他们利用这种手段排斥异己,并让权利得以代际相传。社会管理权力为集团内部成员带来特权,公共资源为他们所垄断,优质的学校医院、私密会所为他们服务,高端住宅、品牌穿着打扮成为他们身份的标志,他们已远离民众生活,具有了无比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在观念意识上则以特等公民自居。
由于官僚集团的形成,权钱勾结、权力互捧严重阻碍了民主权力的实施,国家领导人意识到执政者经过长期执政后已形成了官僚集团,这种官僚集团内部成员荣辱得失紧密相连,凡触动这种关系的改革都会遭到强力抵制,要推进民主政治的建立,必须要打破官僚集团。
(4)团体主义扭曲了民主的内涵。民众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是包含丰富的内容。“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指的是为哪些民所用、所谋呢?有些人打着为民众谋利的旗号,实质是为自己所在的团体谋利益。小到科室,大到地方,团体利益高于国家利益。团体主义在地方就表现为地方保护主义,在单位就表现为本位主义。由于有团体主义思想的领导并不是为个人谋利益,而是造福一方惠及一代,很容易获得团体内部大部分民众的支持。然而,当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会局部利益优先。这种团体主义与市场经济相冲突,破坏了公平公正竞争的法则,冲击了国家的合法性。
“在过去30年改革的过程中,尽管建立起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但权力仍然是我们社会的中枢。因此社会的溃败首先表现在权力的失控,腐败不过是其外在的表现……权威基础削弱,前几年就有所谓政令不出中南海一说,地方性权力、部门性权力己经成为既无上面约束,又无下面监督,同时还缺少左右制衡的力量,这意味着国家权力的碎片化;官员不能负责任地进行工作,为保官升官不惜牺牲体制利益(不要说社会利益了)。”[4]权力应该为大部分的民众服务,民主更应从全局的角度关注社会问题。
3 群众路线活动是满足特殊国情需要的中国式民主
3.1 中国式民主既要克服权力的被操纵,又要协调执政者与民众之间的关系
离开党的领导,完全由民众自发选举,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作为个体的民众,并不是所有的选民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大部分民众容易受舆论与其他因素的影响,一些人手中的选票甚至能被小恩小惠所收买。因而活动能力强、金钱充裕的人可以通过“民主”的旗号获得权力,如果权力被利益集团掌控了多数,政策的制定容易产生倾斜,所以要防止这种权力分配不公的产生。此外,自上而下的提名制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容易滋长腐败,一些省市委书记的落马说明了提名制在实行过程中难以杜绝被商品化的现象。
因此,既要让执政者上下之间能配合默契,又要兼顾到执政者受到民众的拥护,还不能因权力的更替造成社会动荡,这就是一个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多民族、多阶层、地域宽广、人口众多的国家必须面临的政治抉择。
3.2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中国式民主的重要体现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目前解决社会政治矛盾的合适方式。一方面,作为民主主体,群众通过此次活动可以放开言论,不仅能指出执政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还能启动民众的智慧为执政者献计献策。
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民众的参政议政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加之接触的信息面越来越广,“高人在民间”已不再是一句戏谑。但官与民之间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乘坐交通工具、用餐、娱乐,官与官在一起,民与民在一起,即使是一个科室,往往是科长独自一个房间,科员们相处一室,除了工作上的关系,相互交流甚少。一些单位也设有群众意见箱,似乎成为摆设;开通电子信箱后真正能反馈意见的也不多。领导到群众中调研时,一般群众都只唱赞歌不提批评,尤其是高层领导到基层作调研,群众发言离不开基层领导安排的思路与线索,难以做到畅所欲言。
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全面展开,虽不可能让民众完全能打开心扉,但通过各层次官员到民间互动活动的展开,原来需要信访的活动就不必越层上告,可在一次次的交流活动中得以慢慢释放;原来只是郁积在心里的意见,民众既不愿通过意见箱提出,也不愿主动寻求领导反映,现在领导们自己来到了群众中间,部分意见也能被反映上来。而在活动中,一旦有个别民众打破了沉默的僵局,其他民众就会紧跟其后,大量的民间观点就会涌现。私下的议论转化成为公开的议政观点,并通过和风细雨方式得以传达。
部分民众在活动中依然持怀疑的态度,不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也许在私下依然说三道四,一些民众则会讥讽他们的畏缩行为,甚至有些民众听到这些议论后还会在适当的场合帮其传达观点。
民众中年龄较大的群体担心提出意见在活动过后会受到领导的打击报复,而四十岁以下的群体普遍没有经历过什么运动,且生活工作的环境都相对宽松,言论的自由度大,因而能就事论事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网络普及的社会,各种信息海量,很多人能客观地看待问题,且有一定的民主意识,有独到的见解,常能对日常管理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如果管理者能接受建议则能进一步完善管理工作。
另一方面,作为执政者,既可以通过此次活动弥补工作中的不足,还可在执政者内部进行自我反省。同时,也能主动地控制局势,及时疏导矛盾,防止矛盾激化成推翻政权的社会力量。此外,还能通过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甄别材料的真伪,防止组织部门受到蒙蔽。
因此,通过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既起到化解矛盾的作用,又能促进工作的开展;既能让民众起到监督作用,又能保证社会的稳定。
3.3 运用好群众路线活动,推动中国式民主发展
在一个利益成份复杂、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国度推行现代西式民主具有极大的风险性,极易走向两种极端——成为权贵阶层的内部游戏或走向民粹主义。邓小平认为,“中国人民今天所需要的民主,只能是社会主义民主或称人民民主,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的民主。”[5]这种“社会主义民主在实行过程中要坚持民主与专政、民主与法制、民主与纪律、民主与集中、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如果只讲民主而不讲专政、法制、纪律和集中,就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而是对民主的滥用和破坏,就会导致‘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无政府状态,就会使我们国家和民族再次陷入经济崩溃和政治动乱的灾难之中。”[6]“政治参与的过度往往会引起社会不稳定,甚至造成社会动荡。因此,扩大公民政治参与要充分借重党的群众路线资源,但决不能搞过去疾风暴雨式的政治运动,而是要有领导、有组织、有秩序地推进。要有步骤地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确保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能够容纳政治参与的程度,防止因政治参与的急剧性扩大,影响社会稳定。”[7]
“如何运用群众路线来扩大群众基础和巩固阶级基础,来吸收和同化新生社会阶层,整合不同阶层利益,进而整合社会,使党真正成为群众所信任依赖的利益代言人,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共产党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8]对此,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考虑,以期让群众路线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第一,发挥民众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群众路线活动成为民众的自觉行为。群众路线实践活动要改变民众的从属状况,由民众的被动变为主动,激发民众的民主意识,培养民众的参政议政能力。先期的民众参与往往带有一定的被动性,只要通过这种活动,让民众看到群众在国家政治活动中的作用,在后期的推进中就能改变被动性。近年来民众对政治的关注度下降有市场经济下人们将注意力转移到经济上的因素,也有在政治生活中诉求不被重视从而导致对政治漠视的因素。通过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使民众的合理诉求得到满足,就能推动民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通过规范诉求,就能让民众学会辨析,从而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具有参政议政能力的民众,就能以主动的态度在活动结束后继续发挥对政权的监督作用。
第二,改变运动作风,让群众路线活动成为长久机制。群众路线是我党的优良作风,不仅应该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被重视,而且应贯穿在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中,要让听取民众意见后再制定各项规则成为一种工作方法。上级指示固然要执行,但上级指示是如何产生的呢?如果仅仅是少数官员拍着脑袋主观产生,这种指示就会背离民众的利益。所以,政策的制定者有多大的群众基础,决定了政策的合理性程度。在上位者要善于听取群众意见,随着网络的普及及民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政府的决策全程应当让民众参与,尽管民众在参与过程中有偏激观点的存在,但在一个公开透明的社会,在各种思想的正面交锋中,人们还是能做出自己的判断的。手机、网络、电视应当成为民众与政府之间互动的平台,政府也应以平等主体的姿态使用这些平台。
第三,注重反馈互动,不断解决民众提出的问题。“虚心接受,坚决不改”是一些民众对群众路线活动中某些领导干部的评价。其实,听取意见说明了党的领导干部的民主作风在增强,但听取意见后整改如何才是关键,且社会在不断发展,各种新的矛盾在不断产生,仅凭几次座谈会远远不能满足今天复杂社会治理的需要。因此,与民众之间保持长久的互动关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通过现代化的媒体平台,将民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处理后及时反馈给民众,再根据民众的诉求调整政策方针,让民众在互动中切实感受到群众路线带来的实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党的威信,也能提高党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法治应当优于任何政治运动。群众路线并不是一味迁就群众,也不是让官员有推卸责任的机会,只是一种表达民众诉求、监督权力运行的方法之一。治理国家法律依然是首选,群众的诉求也必须依法律得到解决,不得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允可。为了满足群众的要求,违背了法治精神,这种满足就会在社会上形成蝴蝶效应,反而不利于社会管理。
当然,群众路线既不能离开党的领导又不能完全受某个领导的控制,在集中与民主的关系中极力寻求平衡点,尽管不能保证民主的完全落实,却能保证民主权利使用的可控性;既能体现权力的集中,又不至于让权力不受制约。“民主政治是当今社会最先进、最科学的国家政治制度,我们党在取得执政地位后,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定要正确认识和遵循现代社会执政规律,坚定不移地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根本上实现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要做好这一点,就必须根据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更新执政理念,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9]中国式民主并不完全符合现代民主理念,尽管适用于当前的中国现状。
4 结束语
民主只是个抽象的名词,不同的国家民主道路各不相同,任何一个国家的民主模式都不能完全移植给另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选择的民主方式也各不相同,只要能解决好当下的问题,这种民主就是适合这个国家的最好民主。
[1]习近平.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N].人民日报,2013-6-19(1).
[2]刘宝三.论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J].社会科学家,1990(12):70-75.
[3]陈大士.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意义[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6):100-103.
[4]孙立平.对中国最人的威胁不是社会动荡而是社会溃败[EB/OL].(2009-02-06)[2009-03-02]http://aisixiang.com/data/detail.php?id=25083.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李铁映.论民主[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7.
[7]孙存良.群众路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宝贵资源[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3):69-72.
[8]张雪梅.群众路线面临的时代挑战与对策解析[J].求实,2013(1):30-34.
[9]孔国宝.群众路线能等同民主政治吗[J].探索,2007(4):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