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型教学法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方法探索

2014-04-17郑尔宁邹林斌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汉语交际

郑尔宁,邹林斌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

一、任务型教学法概述

任务型教学法虽然已成为二语习得的一个焦点,但它并不是一个全新的理论,它是交际语言教学理论、输入与互动理论以及语言学习理论相结合所产生的[1]。它的指导思想在于将人们在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情境移入课堂语言教学环境。这种教学方法主张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者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完成交际任务来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估不是通过考试成绩和分数来体现,而是把侧重点放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

任务作为任务型教学的核心部分,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过程的成败。精心设计的任务能使教学过程交际化,直接体现教学理念。任务型教学法的创始人N S Prabhu指出:“任务是学生通过思考从所给信息中得出结论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能使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调控。”同时,他把这些活动分成四类:规则中心的活动、形式中心的活动、目标中心的活动和意义中心的活动[2]。

任务型教学应遵循五大原则:言语、情境真实性原则,形式、功能相结合原则,在做中学原则,任务相依性原则和脚手架原则。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在教学中应将语言形式和语言交际功能相结合,使学生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学习语言技能,并且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充当支架,协助学生良好地完成任务。

任务型教学法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因素,强化语言交际,充分体现语言的工具属性,让学生在实际语言交流中尽早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经过精心设计的任务往往是以一系列活动的形式呈现,由学生和教师或者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催化学生自然且有目的地应用语言,营造一个“沉浸式”语言学习环境。现在国外流行的“生成教育”(引导学生保持自我指引、自治、自觉和与他人磋商、交流、协调合作的锻炼机会和表现)是一种自我学习的教育,而任务型教学可以说是“生成教育”的良好教育手段。在任务型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以致用,能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此外,任务型教学法中的小组学习模式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得到相等的重视,这是以往课堂教学所欠缺的。

但是该种教学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如果任务没有经过精心设计并恰当运用,任务型教学不仅不能取得预想效果,反而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对学习动因产生负面影响。其次,由于学生的能力、背景、知识结构不同,在任务合作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困难。如果解决不好这种矛盾,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最后,时间、规模、场地和任务的难度、出现频率等都是要考虑的因素,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学生语言交际活动的失败。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的模式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进行语言交际,而交际的核心就是互动交流。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在于任务,而如何优化任务的完成过程关乎着教学活动的成败。采用小组学习模式能使学生较好地完成任务。

(一)小组构建的层次

核心小组。每个教学班成立一个核心小组,由汉语较好且熟悉同学汉语水平的学生担任组长。主要负责:参加教师备课,及时把学生的汉语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以使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时候更有针对性;负责帮助、督查本班各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在教师确定任务时予以建议;可利用自己的汉语知识为其他同学解答疑问等。

学习小组。将班上所有学生按照四人一组进行编排,尽量使各组之间的总体汉语水平相当。小组各成员以强带弱,结对子学习。学习小组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在语言教学的任务完成环节进行操练,营造一种较为轻松的氛围,让汉语水平较弱的同学开口练习。

(二)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任务型教学法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这与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机械地操练一些脱离生活实际语言的“填鸭式”讲授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教师主要负责:(1)指导核心小组工作,在各种汉语学习活动中做好示范,及时根据核心小组的信息反馈调整课堂教学重难点,查缺补漏,尽可能把任务设计得更为合理和可操作;(2)在课堂上讲授任务完成所需要的知识点;(3)通过任务的操练巩固教学知识点;(4)针对任务完成的情况制订下一步教学计划;(5)检查课堂内外的作业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6)组织考试,督促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7)组织一些课外语言实践活动,采用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组织学生开展朗诵、征文和演讲比赛以及课本剧表演等。

近期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赛”吸引了很多学生、教师和家长的目光。这种利用竞赛形式普及汉字书写知识的节目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对此评价:“这不是一个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却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我们在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语教学时就可以借鉴这种带有趣味性的活动形式,活跃课堂氛围。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的案例

以《博雅汉语:准中级加速篇1》(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1课“吃在中国”为例。教学面向新疆少数民族学员,包括维吾尔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和回族学员。学员由70%的民考民学员和30%民考汉学员组成,其汉语平均水平介于MHK4级与MHK6级之间。

(一)任务设计

任务型教学理论中的任务设计分为总任务和子任务两个层次。设计的任务应具有连续性,总任务大致是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总和,子任务大致是一堂课的教学任务。

1.总任务

任务:了解我国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

目的:复习和巩固在描述我国东、西、南、北各个地域饮食文化时所使用到的词汇与句型,在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更好地介绍祖国各地区、各民族的饮食文化。

材料:地图、美食图片、调味品、简单炊具。

形式:把学生分为四个大组,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大区域。

2.子任务

任务:以新疆地区为代表的西部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目的:了解不同食物的做法,介绍当地美食、特产的各种表达方法。

材料:图片、调味品、简单食材、简单炊具。

形式:把学生按照民族分为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和哈萨克族四个大组,每个大组中按照约四人为一个小组的原则再进行细化。每个大组介绍一种本民族具有代表性的饮食习惯,并回答其他小组同学的提问。

(二)操作过程

第一步:课前准备。

资料查询:组织各小组成员之间展开讨论,确定一种本民族饮食文化以介绍给大家,并通过交流和网络查询等方式详细了解该种饮食文化的历史、制作方法、口味、食用场合、受欢迎程度等。

语言知识自学:预习课本中的生字词,民考民学员可在民考汉学员的帮助下先熟悉要涉及的新词汇和相关句型,为其完成交际任务提供参考。本课的生词有:醋、尝、新鲜、据说、费用、炒等。

第二步:导入。

教师提问:我国各地饮食风俗各不相同,如山西人爱喝醋、四川人爱吃辣、无锡人爱吃甜等;各民族的饮食习惯也不尽相同。下面请各个大组代表先介绍一下本民族的代表美食,小组成员可以随时补充。

第三步:任务执行。

首先,分组展示。维吾尔族小组重点介绍了新疆烤羊肉串;回族小组重点介绍了拉面的制作过程;蒙古族小组介绍了手扒肉的吃法;哈萨克族小组介绍了手抓羊肉面的做法和吃法。各小组学员在介绍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肢体语言来帮助描述,教师也可以适当指导学员运用新学的语言知识进行有效交际。

其次,各小组之间互相提问,对本民族美食与其他民族美食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和差异的部分。学生可以通过上台表演来展示本民族独特的饮食文化,比如回族拉面在制作过程中的绝技、哈萨克族手抓羊肉面的吃法和讲究等。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再介绍一下自己知道的其他民族的一些饮食文化。

最后,教师引导对合作型任务进行点评,并对课本上没有出现的词语和句型进行板书补充。

四、任务型教学法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实践中的成效

首先,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具有改革性和进步性,可以去除传统“讲授—练习—表达”教学模式带来的主要弊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其次,任务型教学法能够最大程度地平衡形式和功能的关系,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再次,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界缺少任务型教材的情况下,利用现有教材进行任务式教学是可行的。同时,任务型教学法又可为少数民族汉语教材的编写提供新思路,使其在编写体制上有所突破。

最后,任务型教学法能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同时,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反过来又能丰富任务型教学法,推进任务型教学法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的本土化。

[1]古扎利·尼牙孜.任务型教学法与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45-148.

[2]吕婷婷.任务型教学法任务设计在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中的运用[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汉语交际
情景交际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交际羊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