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强化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作用及路径
2014-04-17张冬冬
张冬冬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 思政部,江苏 南京 211800)
《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要“在全国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目前,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大学生廉洁教育,从教材编写、课题招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大学生廉洁教育具有互融性,发挥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研究利用高校思政课教学强化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对策,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效,而且可以节省教育资源,有效推进大学生廉洁教育这项系统工程的实施。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强化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意义
当前我国部分大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诚信意识淡薄,思想观念上金钱主义蔓延,认为“人情重要,关系当道”。由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以及与大学生廉洁教育在价值导向、途径方法、道德教化上的互融性,使得通过思政课教学强化大学生廉洁教育成为可能且可行的方法。一方面,整合现有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空间。“第二课堂”的开辟拓展了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空间,将大幅度提升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效性,避免形式主义。此外,大学生廉洁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贯通还可以节省教育资源,减少人力、物力资源的重复利用。大学生廉洁教育是一项长期化的系统工程,不能苛求其立竿见影,要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长远角度来把握。
二、大学生廉洁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的互融性
大学生廉洁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互融性,这种互融性决定了利用思政课教学强化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可能性。因此,“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的这些功能,是实现大学生廉洁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1]。
(一)价值导向的互融性
《意见》提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和主导,加强法制和诚信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引导大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它通过教学来提升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同时,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并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目的,实际上也是思政课程设置的目标之一。两者在导向上相通互融,对教育客体具有共同的价值导向要求。
(二)方法途径的互融性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立德树人,抓手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见》在进行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上指出:“把廉洁教育与学科建设、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廉洁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关系,深入挖掘并整合现有学科的廉洁教育资源。把廉洁教育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增强能力和提高认识的过程中受到廉洁教育,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门必修课程。它们的主要功能在于引导教育客体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根据《意见》要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廉洁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首选课程必然是高校思政课。
(三)道德教化的互融性
“廉洁教育的教化作用,是指政府的高度重视、廉洁教育的大众化、廉洁文化活动的经常化以及反腐倡廉体系的日臻完善等,这一系列活动推动整个社会对于廉洁的认识和认同,形成崇廉尚洁的良好风气。廉洁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廉洁教育的终身化、全员化、系统化。”[2]今年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实质就是一场大众化、系统化的廉洁廉政教育活动。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任务。对于思政课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决定了思政课的教育内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决定了思政课的教育实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决定了思政课的教育目标。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用通俗化、具体化、生活化的语言,使马克思主义体现民族性、时代性、通俗性的特点,使大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这种道德教化作用上的互融性,为思政课教学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结合提供了契合点。
三、高校思政课教学强化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挖掘并整合思政课相关教学资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集中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为大学生接受廉洁教育提供思考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态度。“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尚德是廉洁的基石,法制是廉洁的后盾,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重点必须放在德与法的基础之上。“无廉不清、无廉不正”,清正廉洁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规范。“诚信是廉洁立世、廉洁从业、廉洁从政的根本”[3],遵纪守法、违法必究起到后盾和警示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精髓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教育,为大学生接受廉洁教育提供了科学思考和判断的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意见》中提出的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主导价值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这段历史的舒展,无不体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为民务实清廉的革命品德。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教育、中国共产党革命史教育等方面与大学生廉洁教育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进行优化组合,形成教学专题,可为发挥思政课教学优势、强化大学生廉洁教育提供厚实的土壤和丰富的素材。
(二)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
第一,情境体验教学法。体验是一种熏陶,可以结合廉洁教育内容,创设与其相关的特定情境和氛围,如情景剧、小品表演、多媒体视频、音乐和图片等,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
第二,案例教学法。根据廉洁教育内容,结合大学生实际,采取“以案说理”“以案说法”的形式开展教学。需要注意的是,要走出教师对案例的讲解、“传授—接受”的固化思维,注重学生对案例评判结论的误区。思政课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不同于其他课程。例如:对于腐败案例的评判,结合廉洁教育的目的,要达到的是“对社会转型时期腐败现象正确认识”的理解,而不是“罪与非罪”的理解。
第三,项目驱动教学法。它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既是一种课程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4]。例如,布置任务否定“笑廉不笑贪”这种错误观念。首先,组织学生分工。然后,根据分工去搜集反证案例,搜集相关法律规范、道德规范、课程知识等论证材料。最后,根据材料形成一篇报告,阐明这种观点的错误性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这项任务的完成不仅能使学生进入情境,更能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有正确的理解和体会。
(三)拓展思政课教学空间,开辟“第二课堂”
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取得,不仅需要思政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还需要结合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际,积极拓展思政课教学空间,开辟思政课“第二课堂”。
第一,廉洁教育与主题教育相结合。以廉洁教育为重点,制订全年大学生政治活动主题方案。将大学生廉洁教育与诚实守信教育相结合,杜绝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行为;将大学生廉洁教育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树立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的远大理想。
第二,廉洁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全员参与、立足实际、任务驱动、时间充裕的优势。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积极探索大学生廉洁教育与专业实习教育、勤工俭学教育、就业创业教育等实践教育活动有机结合的大学生廉洁教育社会实践体系,使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平台,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第三,廉洁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校园文化活动覆盖面广、关注度高、影响力大,发挥的是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学生廉洁教育要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目前,许多高校开展了“校园廉洁文化活动周”、廉政文化建设成果展、廉洁短信创作、公益广告大赛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做到上述“三个结合”的同时,还必须把握好进行廉洁教育的关键时间点,如新生入学教育、毕业实习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党课、入党宣誓、“党建带团建”活动等重要时间点。
[1]曹萍,邱蜀进.思政理论课功能与大学生廉洁教育目标的实现[J].中国高等教育,2008,(24):24 -25.
[2]江苏省教育厅.大学生廉洁教育读本[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2:34.
[3]夏秀芹,曲雁.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0,(2):101.
[4]邓晓影.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J].职教论坛,2009,(20):27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