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研究*
2014-04-17李义良
李义良
(淮海工学院 大学生村官研究所,江苏 连云港 222005)
一、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概述
群众路线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早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时,他们就关注党群关系,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观点。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文章里,提出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教育发动群众、尊重群众创造精神的思想,勾画了群众路线的基本框架,标志着群众路线的萌芽。1943年6月,毛泽东起草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明确提出:“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1]256至此,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得以确立,也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对党实践群众路线的情况进行了总结,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并把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写进了党纲和党章。新中国成立之后,党根据不同历史阶段党的中心任务,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并赋予群众路线新的时代内涵和理论要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不仅继承了毛泽东所创立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而且赋予了它新的时代特征,使其更加具体化、科学化了。邓小平说:“对我们党的现状来说,我个人觉得,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2]341他指出,只有积极地依靠群众,才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2]342。
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并发展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把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视为一个根本的政治问题,为新时期党群关系建设赋予了时代的新内容。江泽民同志指出:“什么叫政治?从根本上说,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在党的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他指出:“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如何,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政治问题。”他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说:“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党群关系建设的时代新纲领,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科学理念,指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并一再强调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决策”。“制定和实施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各项方针政策,都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依据,都要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努力使我们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体观人民群众的利益,使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3]
在十八大后的首场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4]
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党群关系紧密,党的事业就能取得胜利;什么时候党群关系疏远,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一)只有坚持群众路线,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才能取得成功
党成立之初只有几十名党员,面对异常艰苦复杂的条件,我们党不仅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而且还领导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建国后,我们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巩固了新生政权,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就是坚持走群众路线,靠的就是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国农村改革发端于群众的创造,符合中国农村实际,得到了广大农民的一致拥护。农村改革的伟大胜利,也是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带领和依靠人民群众取得的。
(二)坚持群众路线,对于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得以贯彻落实至关重要
党要实现自己的宗旨和理想,就必须制定出符合规律、符合实际、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党员和群众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第一,在路线方针政策研究制定的全过程,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这样才能确保政策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得到群众拥护。这是一个立场问题。第二,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正确的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也只能靠实践来检验。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所以要坚持“从群众中来”,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形成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第三,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要“到群众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进一步充实、修订,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完善。第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为群众所理解、所掌握,变成群众的自觉行为,这样才能落到实处,取得效果。
(三)是否坚持群众路线,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列宁同志说:“对于一个人数不多的共产党来说,对于一个领导一个大国的共产党来说,最严重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5]626毛泽东同志说:“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6]381邓小平同志说:“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们抛弃。”[2]327江泽民同志说:“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7]胡锦涛同志说:“能否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最根本的考验。”[3]习近平同志说:“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为什么共产党的领导人都强调党脱离群众是异常危险的,关系党的生死存亡。”[8]20世纪八九十年代,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等共产党执政的国家政权相继改旗易帜;1991年,有着93年历史、1 500万党员、执政74年的苏联共产党一夜之间分崩离析,这些政党之所以丧失执政权,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的问题上出现了重大失误。苏联解体前,当时的苏联社科院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能代表工人的占4%,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而代表官僚、干部、机关人员的占85%[9]。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苏联党群关系的首先“解体”,才导致了苏共解散和苏联解体。
三、当前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面临的新考验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给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与风险,同时也使贯彻群众路线面临着新情况、新形势、新考验。
(一)群众的构成已经发生了新变化,如何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面临着新考验
以往所说的群众,主要是指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等,他们有着共同的信仰、共同的利益追求,物质水平也差别不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群众”的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除了前面所说的人群以外,还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员、外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从农村看,有私营企业主,他们掌握一定生产资料,雇有一定人员;有在乡镇企业工作的人员;有外出务工人员;还有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也就是说,“群众”范围扩大了。不同的人群,钱财有多有少,素质有高有低,在利益诉求方面就会出现差异,这就可能导致一些社会利益问题的矛盾冲突。我们党怎样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的群众利益,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化解矛盾冲突,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二)群众的思想价值观念出现多元化特征,如何教育引导群众面临新考验
市场化的深入发展,给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信息化发展使互联网更加普及,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有3.9亿[10]。在互联网上,每个人都是一个通讯社,每位博主都是一个新闻发言人,每部手机都是一台摄像机,各种思想观点、价值理念、社会思潮“你方唱罢我登场”,在网上交流交锋,大量敏感的、离奇的事情在互联网上曝光,挑战着人们的价值底线,影响了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思想和行为。在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里,在这样一个思想复杂、价值观念多元的环境下,我们党怎样倡导正能量,让人们分辨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怎样教育群众“跟党走”,需要认真地研究。
(三)社会组织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组织发动群众面临新考验
在计划经济时代,人民公社把农民组织起来,城镇单位把城镇人口组织起来,几乎所有群众都属于某一个组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结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的变化,使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达到2.21亿。同时,社会中还出现了大量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我国的非公有制企业已达到100万户,从业人员超过2亿人。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有46.2万个,加上大量未登记的社会组织,专家估计可能接近1 000万个,社会组织数量每年以10%~15%的速度增长[11]。我们党如何到这些群体和组织中开展工作,怎样把这些力量纳入到组织中来,通过什么方式把群众组织起来,都是需要认真面对的新课题。
(四)党的长期执政伴生了一些淡化群众路线的倾向,如何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面临新考验
胡锦涛同志说,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长期执政给贯彻群众路线带来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群众观点问题,和平环境下,党内一些同志滋长了忽视群众、轻视群众的思想,不再把群众作为依靠力量,不愿听群众的意见;另一个是群众感情问题,现在党的干部多数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其中不少是从家门到学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没有基层工作实践,没有和群众一起摸爬滚打的经历,对基层社会不了解,对群众感情不深。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使一些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价值观、政绩观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脱离群众、作风漂浮、贪污腐败的现象。过去党员干部同人民群众是“鱼水关系”,而现在则变成了“蛙水关系”,需要时就跳到水里去,满足自己利益需求后就跳上岸;还有少数党员干部与群众成了“油水关系”;更有甚者发展到“水火关系”。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保持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四、大学生村官如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根本目标就是建立党政干部来自基层一线的培养链,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为各行各业培养、输送人才。作为一名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生活、每天都与群众打交道的大学生村官,必须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正确认识“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的深刻内涵,认真学习我们党关于群众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服务群众的观点,才能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一)思想上尊重群众,把群众当亲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大学生村官必须在心底里敬畏群众、尊重群众。尊重群众,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群众的真实诉求,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有了群众的民意托举,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就会更加便利,就获得了前行的不竭动力。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需要对国情民意的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一大批了解基层社会、与群众有深厚感情的优秀人才。“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要当好大学生村官,必须对农村有真心、对农民有真情。能够零距离深入群众、接近群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机遇,是人生宝贵的财富,要珍惜与群众朝夕相处的机会,带着感情接近群众、服务群众,与农民以心交心,自觉与群众打成一片,始终把困难群众的疾苦当作自己的疾苦,把困难群众的呼声当作工作的第一信号,用群众听得懂、愿意听的语言,用群众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在体验农民甘苦、与农民一起摸爬滚打中增进对群众的感情,密切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工作上服务群众,为百姓办实事
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学生村官应该用扎扎实实的工作来说话,这是融入群众、获得村民认可和支持的基础。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牢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道理,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不沉湎幻想、不好高骛远,用埋头苦干的行动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即使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对于老百姓反映的事情,无论困难与否,也无论事关大小,都应尽量帮助他们解决,不能因为事情棘手、难以解决就敷衍塞责或者推诿扯皮。要坚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对待工作,坚持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认真负责的精神,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三)实践中增强本领,带领群众谋发展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和生活,难免会遇到难以化解的问题,只有坚持群众路线,主动到群众中去,向群众虚心请教,争取群众的支持,才能克服困难,把事干成、干好。基层干部群众身上具有优良的品德、务实的作风、宝贵的经验,大学生村官在农村这个大学校,在基层干部群众的指点和感染下,能够学到许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真知,锻炼自己处理实际问题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工作中,大学生村官要把实现“兴村富民”作为自身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要用足当前各级各部门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因地制宜,整合土地、林木等各类优势资源,积极同村两委干部以及有带头致富经验的村民商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 中国网.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EB/OL].(2003-07-01)[2013-10-01].http://www.china.com.cn/chinese/ch-sgdb.
[4] 人民网.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 话 [EB/OL].(2012-11-15)[2013-10-01].http://news.163.com/12/1115/17/8GCAI2BO00014JB6.html.
[5] 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6] 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
[7]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8] 新华网.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B/OL].(2012-11-19)[2013-10-01].http://news.xinhuanet.com/lianzheng/2012-11/19/c-123967017-3.htm.
[9] 黄苇町.苏共亡党十年祭[EB/OL].(2001-08-18)[2013-10-01].http://www.chinanews.com/2001-08-18/26/114327.html.
[10] 新华网.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EB/OL].(2013-01-16)[2013-10-01].http://news. xinhuanet. com/yzyd/tech/20130116/c-114390138.htm.
[11] 人民网.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49个城市试点计生服务均等化[EB/OL].(2011-03-02)[2013-10-01].http://society.people.com.cn/GB/14035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