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旅游产业人才培养研究——以安徽省宿州市为例

2014-04-17韩传龙

关键词:宿州市宿州旅游业

黄 侠 韩传龙

(1.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安徽 宿州 234000;2.宿州学院 管理工程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宿州市作为皖北一颗璀璨的明珠,正处在加速崛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黄金发展时期,旅游业作为宿州市比较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之一,面临着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机遇。宿州市旅游产业优势显著,拥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酥梨之乡”、“中国马戏之乡”、“中国泗州戏艺术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等多项美誉。“旅游业作为当今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解决人才就业的重要途径。”[1]宿州旅游业无论从其创造的经济价值、解决人才就业,还是绿色环保无污染等方面,其发展前途无可限量,是加快转变地方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因此,要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研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以及人才培养相结合,推动宿州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把宿州市建成皖北旅游强市,推动宿州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贡献力量。

一、宿州市旅游业及人才培养环境

(一)旅游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是解决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

旅游业作为当今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无论从其创造的经济价值总量还是就业人数来看,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我国提倡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旅游业作为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建设的主导产业,有着如旭日东升的蓬勃发展趋势。”[2]发展旅游业,不仅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2008年,国家旅游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财务部、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15年,旅游就业规模增加到1亿人左右,形成旅游产业和就业协调发展的机制。这充分说明了旅游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二)皖北旅游业整体发展缓慢,制约了安徽旅游平衡发展

2011年,安徽省全省旅游业收入1891亿元,同比增长65.8%,占全省 GDP比重达12.5%。旅游业增长迅猛,发展势头强劲,已经成为安徽省的支柱产业之一。2012年安徽省接待入境游客331.46万人次,同比增长26.1%;旅游外汇收入15.63亿美元,同比增长32.52%;接待国内游客2.92亿人次,同比增长30.21%;国内旅游收入2519.08亿元,同比增长 38.79%;旅游总收入2617.79亿元,同比增长38.55%。另据安徽省商务厅统计,全省旅游商品出口创汇17.5亿美元,同比增长6.5倍。旅游总收入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

安徽省统计局发布的十一五期间安徽省旅游业相关数据分析显示:2010年大皖南旅游板块旅游总收入512.8亿元;泛巢湖旅游实现旅游总收入470.8亿元;新皖北旅游总收入为161.4亿元。安徽旅游业整体发展迅猛,而皖北旅游业发展较缓慢,制约了安徽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三)宿州市旅游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基础

宿州市位于安徽省最北部,与苏、鲁、豫3省11个市接壤,是淮海经济协作区核心城市之一。秦汉时已是“舟车会聚,九州通衢之地”,文化积淀丰厚,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美,名胜古迹众多。宿州旅游业快速发展,对旅游产品与商品开发、旅游人才培养与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2009年,宿州市接待国内游客470万人次,比“十五”末增加199.91万人次,年均增长24%;接待入境游客8002人次,比“十五”末增加1172人次,年均增长61.6%;旅游总收入22.33亿元,占当年全市GDP的4.13%,比“十五”末增加7.12亿元,年均增长33%。这表明,宿州旅游产业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全市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升。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旅行社30家,旅游星级饭店7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7家,这些无疑将为旅游人才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由上可见,宿州市交通、区位的优势比较明显,并且人文、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员从事服务工作,成为解决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宿州市经济要快速发展,就要积极发展旅游业,培养旅游方面的人才,为旅游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四)借鉴国内外人才培养经验,建设宿州旅游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鉴于国内外对于旅游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宿州市的旅游开放和人才培养应从现有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出发,联系目前宿州市旅游产品和商品开发的现状和旅游市场发展的相关性,一方面对宿州市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整体的产品开发,进一步打造品牌特色,从而实现旅游产品和商品的区域化发展;另一方面,以宿州市旅游产品和商品的开发和研究作为切入点,以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人才为手段,形成核心品牌,提高宿州旅游市场的竞争力。此外,要完善旅游人才培养的路径机制,建立指标量化体系,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宿州经济飞速发展。

二、宿州旅游产业人才培养的方式

(一)宿州旅游产品设计人才培养的基础

宿州旅游产品设计人才培养的基础包括本区旅游产品专业从业人数、行业专业资格等级、相关专业人才地位、旅游人才提升投入比率等。宿州目前现有的旅游人才,主要是就职于旅行社、饭店、景区的工作人员,实践经验丰富,而理论知识缺乏,发展潜力欠佳,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宿州旅游经营管理服务人才紧缺,尤其缺乏旅游规划、管理和经营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景点导游、宾馆服务员等旅游岗位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适应不了宿州市旅游新兴产业发展新需要,成为制约宿州发展的瓶颈。

(二)构建宿州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和操作系统

首先,要建立旅游人才培育与输出机制,促使其适合宿州旅游品牌提升的实际。要依据量化指标,科学分析旅游人才效益指标模型(TTB)[3]、旅游产品人才提升模型(TTP)[4],反映本区旅游研发培养的内容、机制、速度、过程质量等方面,建设更为适应旅游产业的人才结构体系。核心是:构建宿州旅游人才培养系统体系,培育旅游专业化人才,促进地方特色旅游业发展质量的整体提升。宿州市旅游业仍存在规模化、产业化、系列化程度低,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不高、旅游景区(点)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较弱、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而高校的旅游专业的毕业生,虽然接受了系统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前沿的信息资源,但实践经验尤为缺乏,毕业之后很难立即或者很快胜任旅游业的管理工作,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5]

其次,在基础数据库和指标体系系统支持下,构建皖北区旅游产品研发人才培养实施操作体系。宿州市作为皖北重要的旅游景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非常大,而且旅游人才奇缺。宿州市旅游业未来对人才需求增长趋势明显,但是供应明显不足。所以,要培养地方特色文化方面的旅游专业人才,面向市场,开设旅游特色课程,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培养旅游人才以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就业,为宿州市实现经济腾飞以及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三、旅游产品开发与人才培养的有利条件

1.发展契机。安徽省旅游产品开发与人才培养系列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宿州市旅游产品开发与人才提升方案拥有良好的实施环境。同时,宿州旅游产品的大发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势在必行。

2.平台保障。一直以来,宿州学院、宿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宿州旅游局保持着合作关系,宿州旅游局对于学院旅游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给予大力支持,为皖北区校企合作搭建了有力平台。

3.组织保障。宿州拥有专业的行政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以及旅游专业优秀教师构成的梯队,可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4.实验设施保障。宿州学院和宿州职业技术学院拥有良好的相关模拟实训室,为项目实施提供设施保障;宿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场所。

5.本区旅游企业发展的诉求。本区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分类不够明确,旅游收入不高,一线旅游人才职业化水平不高成为宿州旅游发展的瓶颈,校企合作是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

6.旅游产品市场欣欣向荣,人才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旅游发展专业化趋势的加强,对专业化旅游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强烈。

四、宿州旅游产业人才培养的途径和目的

(一)高等院校与政府部门联合培养

要整合宿州当地的高等院校宿州学院和宿州职业技术学院等现有的优等教育资源,与宿州市旅游局合作,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业科学研究,进行旅游业务培训,联合培养旅游专业人才。聘请旅游职能管理部门有实践经验的领导为学院的客座教授,与宿州市旅游局合作开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旅游培训中心等。在校企、校政结合的实践中,使教学内容更富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当地政府也能从相关学院得到与旅游相关的旅游行业管理咨询、政策发展研究等服务,有针对性地解决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也为宿州地方旅游人才就业提供了有效途径。

宿州地方院校在旅游课程方面,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既包括岗位职责能力,也包括组织管理能力。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课程,具有地方特色的泗州戏学习与研究,传承地方经典文化,推广地方特色产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在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农艺系可开设有地方特色的农业项目课程和专业,如砀山酥梨、符离集烧鸡、萧县葡萄这些特色产品的研究推广以及开发,使原有特色更突出,并使经典特色得以传承。政府可发挥导向作用,如提供资金、场所等,把当地院校建成培养旅游人才基地。

(二)高等院校与旅游企业联合培养

“学校和企业为了满足自身发展需求而采用校企联合的方式,实行双方资源共享,以课堂作为岗位,把高等教育送进企业,使学校和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实现共赢。”[6]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加强学生培养的针对性,把学生顶岗实习作为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的主要方法。校企合作的方式使旅游专业学生在真正的企业中实习的机会大大增加,实习绩效越来越好。“校企合作,使专业特色教学更加突出,且能体现旅游人才的培养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的特色,有利于学校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设置热门特色专业”[7]。当前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大学生的就业率,而校企合作则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校企合作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多方面、多渠道促进旅游人才的培养。校企联合办学的方式有:(1)以高等院校招生为主,院校对大学生规定一定的企业岗位实习时间;院校聘请的教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授课内容能够加强培养的针对性和实践性。(2)旅游企业可以从高等院校获得咨询、科研和培训等服务。(3)与学校联合办学,为企业培训员工、后备干部,形成企业的培训研修基地。

(三)以旅游产品为依托,把宿州建成皖北旅游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根据皖北旅游发展的需要,宿州市要以旅游产品为依托,努力把自身建成皖北旅游产业人才培养与提升基地。

1.以提高宿州一线旅游人才职业化水平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旅游人才素质

以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为核心,全面提升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整体提升饭店、旅行社、景区等一线旅游人才的职业专业化水平。主要措施包括:强化一线旅游人才岗位培训、入职培训以及职业化管理,帮助企业培养急缺的一线旅游人才,通过岗位培训机制的实施,使其达到岗位等级标准。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建立宿州旅游人才全面培养提升培训体系。

2.依据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培养旅游紧缺人才,顺应皖北区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总趋势,细化旅游岗位分类

要扩大旅游工艺品、纪念品设计人才、旅游资源开发人才、高层次旅游研究人才、旅游信息化人才以及管理人才等方面旅游人才的培养。主要措施包括:围绕新生态、饭店、景区、旅行社等重点领域,加强宿州旅游行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开展旅游人才需求动态预测机制,定期发布紧缺旅游人才目录,面向市场需求积极培养各类旅游人才。

3.依据旅游人才分类,通过系统培养与提升,实现五类人才的进步与转变

所谓旅游五类人才,包括旅游专业技术人才、乡村旅游实用人才、旅游高技能人才、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旅游管理人才。实现五类人才的进步与转变的主要举措包括:建立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评估机制和机构认证;加强旅游规划、旅游创意、旅游基础研究、旅游信息化等水平的培养;根据旅游业人员从业标准,实行旅游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制度;推动建立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开展各级各类旅游服务人才竞赛机制,注重建立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的旅游高技能人才评价、奖励体系,留住高技能旅游人才,促进地方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旅游院校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工作岗位的适应性”[8];围绕宿州地方旅游特色,加强乡村旅游实用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乡村旅游人才培训体系,实施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训工程。

4.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宿州当地绿色环保的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需要一些新的旅游专业人才,促使宿州旅游业不断向上发展。例如,从事旅游分时度假网络管理人才、旅游资本经营管理人才、会展旅游等方面的人才以及创新型旅游人才的培养,实现旅游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将使宿州旅游业成为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从而为宿州当地的就业率不断提升、经济持续腾飞贡献力量。

[1]黄细嘉:《略论我国度假旅游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2]吴国清、叶欣梁:《旅游人才培养与高等旅游教育的职业化发展》,《旅游学刊》,2004年第4期。

[3]Tom Baum.Human resources in tourism:Still waiting for change.Tourism Management,Volume 28,Issue 6,December 2007。

[4]HRD In Tourism:A Role for Government Tourism Management,Volume 29,Issue 4,August 2008。

[5]夏学英、金艳春、李龙:《我国旅游产业区域比较优势与发展策略研究》,《经济问题》,2012年第9期。

[6]李龙:《新媒体语境下旅游目的地品牌传播路径构建》,《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12期。

[7]郎玉屏:《未来旅游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途径探索》,《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10期。

[8]李垣明、朱莉霞:《城市旅游人才培训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第8期。

[9]石培华:《我国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思考》,《旅游科学》,2012年第25期。

猜你喜欢

宿州市宿州旅游业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宿州市昆仑种业有限公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宿州学院
宿州绿地城基坑防洪安全设计
拼 搏
揽 月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钻”研40年 宿州地下终于挖出钻石
宿州市2000国家坐标系转换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