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解开沟通的“枷锁”
——低口语自闭症儿童通过软件实现学习交流
2014-04-17■汪辰
■汪 辰
用智慧解开沟通的“枷锁”
——低口语自闭症儿童通过软件实现学习交流
■汪 辰
在语言发展方面,低口语自闭症儿童往往不能通过使用口语来和别人进行沟通,根据数据统计,大约有25%至50%的自闭症儿童属于低口语自闭症者范围。由于语言能力的限制,他们往往会通过哭喊、手势或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但是诸如此类“不合理”的沟通方式却让想与之交流的人“猜不透、想不明”,在人际互动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的不适当行为。即使有些孩子能发展出一定的语言能力,但也仅仅体现于鹦鹉式、隐喻式和电报式的语言,这些无疑降低了语言沟通的功能作用。为此,笔者尝试运用《星星的孩子》软件对低口语自闭症儿童进行训练。
个案训练效果
记得第一次接触《星星的孩子》教育软件是在2012年9月,它由笔者所在的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一家爱心企业和笔者所在的仁爱学校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环境合作开发而成,主要是针对低口语自闭症儿童沟通能力的培养而开发出的一款实际操作类训练软件。以下是个案训练的分享:
互动沟通行为有所增加 David通过参与打字沟通训练,已经可以在老师的语言或手势提示下,拉着老师的手或自己用食指主动按电脑键盘上的字母按钮,来索取自己所想要的东西,比如,点按“BBT”后,可以出现棒棒糖的图片。即使有些时候,他还不能完全按对正确的按键组合,但是他已经有意识地想去通过这样合理的方式来和他人进行沟通互动。
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虽然在之前的评估中David有一定的口语表现,但是仅仅局限于极个别字词的模糊发音,要想完全明白他的话语和所表达的意思,确实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通过一个学期的打字沟通交流,老师渐渐发现,在训练时如果说话交流放慢语速,他发音的清晰度在逐渐增强,语言模仿能力的准确性也有所提高。
家长的支持提升 虽然《星星的孩子》这款沟通软件目前仅处于初级使用阶段,临床效果还不明显,但是在和David的家长交流软件训练经验时,可以从家长的眼神中看到他们对这种新式辅助沟通信息化系统的兴趣和期望,他们也计划今后在家庭教育中开展相应的训练。笔者认为,上述这些小小的突破不在于它是高科技产品的代表,而是通过现代人都习以为常的电脑打字沟通来提升低口语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能力,替代和扩大低口语自闭症儿童的沟通方式,未来也许可以使他们更容易融入社会大家庭中,也让广大的自闭症家庭看到一丝新的曙光。
实践效果的讨论
软件训练方法的探讨 一是训练方法要适合孩子的发展。打字沟通中需要做到将打出来的拼音或缩略拼音和图片进行有机结合,强调一种扩大性的输入刺激。这时,教师应当要关注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究竟是对打出的拼音接收能力强,还是对图片信息的接收能力强。比如David对文字和抽象符号的理解相较于实体和象征符号要弱一些,那么选择在打字沟通中重点使用照片、图片、实物等来替代他所打出的字词意义。二是训练效果需要泛化到不同的情景中。这一点和环境的支持密切相关。比如,在David完成输入“QKL”(巧克力)的训练后,教师要指导孩子能在想吃巧克力的情境下,用键盘正确打出自己想要的食品,而不是去大声喊叫,更不是去抢夺别人的东西,也逐渐突出一种替代性的输出刺激。三是奖励物品的选择要恰当。在开展训练前,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孩子平时的喜好和兴趣所在,利用孩子喜欢的事物设计打字沟通的计划和实施训练,这样有利于保护低口语自闭症儿童本身就很薄弱的注意力。教师可以一方面观察记录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另一方面深入家庭访问工作,进行奖励物品的动态调查。比如,这一段时期里,David喜欢吃“巧克力”、看“巧虎”、拿笔“画画”,教师就可以从这几个兴趣点来入手制定训练计划和选择奖励的物品。
软件系统升级的建议 首先,键盘的设计需要变得简洁一些,可以省略不需要的按键,以便孩子能便捷的进行操作。其次,孩子可以在电脑屏幕上的一块区域中看到他们所打出来的拼音字母或缩略拼音,以便能和键盘上的字母产生对应效果(如“巧克力”即QKL),逐渐减少因不小心按错而带来的消极影响。最后,图片的选择可以脱离单一元素,变得更加丰富一些,如让孩子对按键打字后所出现若干张类似的图片进行选择,再将这张图片放大处理,不仅可以拓展孩子的沟通途径,也能给其做选择的权利。
打开枷锁,“星星”不再遥远
针对低口语自闭症儿童的打字沟通训练是一种拓展他们沟通能力的策略方法,但并不是唯一能促进孩子沟通发展的途径。特殊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每一个低口语自闭症儿童的身上都存在着他的潜在能力和自助潜力,多种辅助沟通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升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孩子的幸福感,有助于营造一种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希望这些“星星的孩子”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打字沟通技术来解开自己沟通的“枷锁”,拉近本应不该遥远的“距离”。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