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经济原则对新词语构词的影响*
2014-04-17李侠
李 侠
(鞍山师范学院 国际交流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语言的经济原则就是在表意明晰的前提下,为了提高语言的交际效率,尽可能采用经济简洁的语言符号形式。对于语言来说,最理想的效果是在保证信息传播准确的前提下用最经济的手段达到交际目的,因而经济原则对语言的发展演变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一、语言经济原则使派生法及缩略法成为构成新词的重要方式
使用派生法和缩略法构成新词,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派生使得众多词语使用相同的前缀或后缀,缩略法使得词语音节数目减少,这两种方法是经济原则对新词构成的主要影响。
(一)派生法构词
经济原则促使语言尽量利用已有的语言材料,用较少的语言符号传达较多的信息内容,通过对原有的词根、词或短语进行加缀,从而派生出许多新词。构词词缀的产生和发展,使汉语的构词增加了一种新的派生词构词法。派生法构词是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合成一个词,词根语素表示具体的词汇意义,词缀语素则表示某种附加的意义。吕叔湘提出了“类语缀”这一概念,“类语缀”又被叫做“类词缀”,其在语义上没有完全虚化,有时还会以词根的面貌出现。词缀构词能力有限,但由于类词缀的语义已由实向虚转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意义的泛化,甚至一些类词缀在转化过程中感情色彩义也悄然发生了淡化。正是由于类词缀具有语义抽象概括、泛化的功能特点,它往往对所构成词的词义产生类化作用。因此,类词缀的构词能力要比词缀更为强大。在新时期汉语词缀化倾向的推动下,一些构词能力差的类词缀也突破了原有的构词限制,类推出了更多的新词。近些年又涌现出一大批新的类词缀,其构词能力极强。新类词缀的特点是数量大,能与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的词根组合,并且更多的倾向是与复合词根构成多音节派生词。例如:
类前缀:
大——大容量、大尺度、大放血、大开发、大手笔
超——超人气、超现实、超国民、超自然、超能力
非——非主流、非智能、非处方、非税收、非暴力
类后缀:
客——黑客、博客 拍客、闪客、食客
派——少年派、功夫派、徒步派、网游派、武侠派
界——文艺界、体育界、美术界、法律界、足球界
通——中国通、一卡通、打字通、全球通、一点通
此外,“半、类、准、微、单、双、负”等类前缀及“族、线、式、气、观、盲”等类后缀也都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这些新类词缀的构词搭配限制大为减少,构词的自由度也大大提升。
派生构词组词更加灵活,表意也更加清晰,构词方法简便,容易在社会上流行使用,因而能够形成一种词群现象。词群,又叫语群、词族,是指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一群词或短语的聚合。如“垃圾”作为共同词,跟别的语素或词进行组合可以衍生出一系列意义相关的词语,如“垃圾股”、“垃圾短信”、“垃圾稿”、“垃圾猪”、“垃圾邮件”等。再如“套”,可以组成“套裙”、“套餐”、“套房”、“套票”等。这种成批量、成系列地出现的新词语词群是在语言经济机制的作用下当今汉语出现的新现象。
(二)缩略法构词
词语的缩略是出于语言经济简练、发音便捷、节律协调的考虑而采取的一种语言简化形式。社会不断变革,人们的交际需要不断改变,语言也随之发展变化。现代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简练、快速地传递信息越来越重要。在此形势下,汉语中就出现了以尽量少的语素或词构成缩略词语的现象。缩略法构词是对比较长的短语进行压缩的构词方法,而这种压缩在其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缩略法的压缩方式有很多种,可以从短语中的每个词选取一个语素,如“性能价格比率——性价比”、“超级市场——超市”、“保证价值——保值”等。缩略法也可以利用数词概括几种事物或行为,如“五险一金”、“三包”、“三陪”等。还可以通过省略并列结构中的部分相同语素,如“电影电视——影视”、“出境入境——出入境”等。一些专有名称,还可以只取前面部分的语素,如“三峡水库——三峡”、“小浪底工程——小浪底”等。
缩略法压缩形成新词语的方法虽然很多,但总体来看,基本是通过“减”语素或另用语素概括的方式。这种方法构成新词的操作性强,构造新词的潜力较大,是汉语缩略词较为有效的构造模式。另外,汉语中被选取出来用以充当简称的单个汉字往往有意义,一看就能明白,其简洁、明快性也易于为人们所理解和掌握。
二、语言经济原则使方言词进入普通话,产生新的方源词
刘叔新先生将来源于方言、后成为共同语词汇单位的词,称为方源词。方言词进入普通话系统避免了另外创造新词,从而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普通话中很多词原属方言词,后来使用范围扩大,为全民所接受。由于语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经济发展的影响,故而经济发达区域的词语对共同语会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渗透作用。近些年来,跨地区流行并进而成为普通话词语的方源词,主要是来自港台地区,如“爆满”、“代沟”、“强暴”、“残障”、“飙升”、“走势”等。港台方言词流行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港台地区与内地关系特殊且经济较为发达,在目前的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中居于其它地区无法比拟的独特地位;第二,港台词语中含有大量的现代商业文化色彩和浓厚的现代都市气息,这对于内地居民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很容易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并加以模仿。
在新时期、新阶段,除了跨地区流行的港台词语以外,北京方言对普通话也有较大的影响,一些北京方言词也进入普通话,成为方源词,例如“面的”、“倒爷”、“宰”、“撮”、“侃大山”、“大款”、“大腕”等。北京方言得以跨地区广泛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北京所具有的特殊的文化优势。语言中词汇的传播,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北京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客观上为包括方言词在内的北京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便利。北京还有一些知名的作家,经由他们的参与和创造,就产生了一大批“京味”浓厚的优秀作品,它们在生动展示和传达北京风貌及北京人生活的同时,对扩大北京方言词的对外影响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人们在欣赏这些优秀作品的同时,也逐渐接受和认可了融汇其中的一些方言词。
三、语言经济原则使原有词语产生新意义、新用法
由于交际的需要,汉语中原有的词语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产生了新的意义和新的用法,甚至改变了词性。词语产生新用法,避免了另造新词,节省了词汇,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通过这种途径产生的新词语,往往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包装”一词,原来只用于东西,是指“厂商把要卖的东西用纸包裹好或装进盒子等容器里面”。而现今,“包装”的意义发生了引申,意为“将某人或者某种事物打扮好或尽力帮助他在某方面做到完美”,因此它既可以用于指物,也能够用来指人。
例1 一些杂志推波助澜,推出成批包装的才女。(百度文库)
例2 你介意相亲对象刻意包装自己吗?(荆州电视台《新闻夜总汇》)
例3 “名师”、“教育界精英”全靠包装。(人民网)
“包装”不仅可以用于指人,还可以指原本不可“包装”的其他事物。例如:
例4 在体育逐步走向市场化的今天,如何包装好比赛,已成为摆在中国体育界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百度文库)
例5 在开发文化旅游、乡村旅游时,要避免因过度商业化包装造成本土文化扭曲,尽最大可能保存地方文化特色和韵味,使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相得益彰。(人民网)
当然,包装人或体育等事物用的不是漂亮的纸或精美的盒子,而是通过媒体的夸饰性宣传。现今的广播、电视、杂志、网络等媒体经常对人物进行“包装”,目的就是为了制造“名人效应”。有时候,“包装”表示“隐藏了事物本来的面貌”,有着“欺骗”的含义,如“包装医疗明星”、“解密童星包装内幕”等。
再如“人气”一词,汉语中原来就有,原义是指“人的意气、气质、感情,人体的气味或人的气息以及人的心气、情绪”,而现在人们常说的“人气”则有了新的意义和用法。
例6 李魏西的人气指数急剧上升。(网易娱乐)
例7 人气飙升的好莱坞小生——裘德·洛。(新浪网)
例8 韩庚人气蹿升代言不断。(播视网)
这里的“人气”指的是人受欢迎的程度,意近于“人缘”、“声望”,可以说“人气旺盛”、“人气低迷”。
“人气”也可以用于指某种商品、证券受欢迎的程度,例如:
例9 功能齐全公租房缘何遭遇“人气不足”?(中国广播网)
例10 4S店的人气回升明显,不少消费者节后买车热情不减。(网易新闻)
再来看“下课”一词。“下课”原本是教育系统词汇,基本上用于课堂,其含义为“一堂课结束了,下课休息”。近年来由于中国足球频频令球迷失望,在此情况下,球迷气愤之余就喊出了“教练,下课!”的口号,这一用法将“下课”一词引入了新的意义,指“职教不利的足球教练应该被撤换”。在这之后,“下课”还引申出“引咎辞职”等多种相关意义,于是,“下课”一词走出教育领域,进入了社会生活,成为当前各领域里使用较为频繁的词语之一。
“下课”用于事物,指“某些事物被取代或淘汰”,比如“让不安全轮胎下课”、“翻盖手机遭遇下课”等。“下课”用于工作、职位方面,是指“工作或职位的变动”,如“公安局长下课”、“总统下课”等。“下课”还可以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甚至夫妻离异也戏称对方为“下课”。
类似的词语还有“老化”、“拉动”、“朝阳”、“含金量”、“菜篮子”、“菜单”、“出台”、“前沿”、“末班车”、“起飞”、“黄牌”、“泡沫”、“防火墙”等。这些词语的意义或用法较原来都有了一定的变化,为的是适应语言交际的需要。原有词语产生新意义、新用法,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用来表达不同的含义,正是“用较少的语言符号表达较多的信息”的语言经济原则的具体体现。
语言的经济原则,对语言的发展演变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传统言语交际遵循“经济原则”,新词语产生在新的语言环境背景下同样也遵循“经济原则”,新词语的各种构词方式都是“经济原则”作用的结果,派生法构词、缩略法构词、新方源词和原有词语产生新意义、新用法,都是“经济原则”作用的结果。
[1]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 于根元.现代汉语新词词典[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3] 姚汉铭.新词语社会文化[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4] 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5] 刘吉艳.流行语词中同素族语义衍化过程及趋势[J].社会科学辑刊,2011(6):27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