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新境界: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三位一体”*

2014-04-17常素梅

关键词:理论体系三位一体道路

常素梅

(常州开放大学 财经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1]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方面,它们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的基本框架,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新境界。正确认识它们的有机统一性、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对于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三位一体”: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之间的统一性

(一)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有机统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作了明确的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1]12-13道路是从实践的视角去考察的,回答的是实现路径,即走什么路的问题,体现了本质要求与价值目标的统一;理论体系是从理论的视角去考察的,回答的是以什么理论作实践的行动指南的问题,体现了历史继承与系统开放的统一;制度是从具体规则和运行机制角度去考察的,解决的是用什么样的规则体系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体现了根本突出和层次分明的统一。三者尽管视角、内涵、作用等各不相同,但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辅相成,紧密结合,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之所以能够统一,根本原因在于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广大人民群众实践为主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三者的认识基础、动力和源泉,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和丰富发展的途径。另外,三者之所以可以实现有机统一,还因为三者还存在着共同性。从理论基础看,三者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理论基础,并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依据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特征,制订出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并为实现这些纲领而服务;从探索的出发点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看,三者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出发,釆取适合自身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政策,充分调动广大人民发展社会主义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探索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巩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看,三者都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难地但又成功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结果,都创造性地回答了一些国家发展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同时,这一过程还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传统与文化传统之中,使得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具有无比深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基因,共同推动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30多年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是完全正确的。

(二)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相互作用关系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理论体系形成发展和制度丰富完善提供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制度的确立,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一个不断总结改革开放实践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也是为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提供丰富实践基础的过程。邓小平曾指出:“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2]213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提炼探索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经过加工整理上升为理论,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经验和教训又具体化为一系列规则体系、体制法规,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是在道路探索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对包括关于现阶段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改革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政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等各方面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才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一国两制等制度和体制。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道路开拓和制度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关键在于有正确理论的指引。思想西化,党和国家就会走上邪路;思想僵化,党和国家就会失去活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理论的不断创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制度的完善提供了理论支撑。这一理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思想武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是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展开。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每到关键节点,都是通过理论的创新来推动道路的跨越前进。如我们创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利用了市场经济的优势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同时,我们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理论,以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并纠正市场经济中的错误行为。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我们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六大报告曾指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推动了制度创新。当代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这些制度体系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我们及时抛弃了束缚社会发展的旧制度,适时纠正、革新原来的制度,逐渐创设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制度。当下我们用科学发展观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尤其是具体的体制和机制,通过纠正、丰富、完善具体的制度,促进其更加合理与规范。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道路拓展和理论创新提供根本保障 道路、理论两个层面的探索成果必须靠制度来落实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道路的探索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理论的创新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问题同样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保证。理论指引着道路探索的方向,而制度保障道路实践中的探索方向。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的探索;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基本经济制度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正是因为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才不会走向邪路和死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改革开放理论才不会成为全盘西化的理论,市场经济理论才不会成为完全自由化、绝对私有化的西方市场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理论创新不能改旗易帜,而只能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进行创新。另外,道路探索的进步和理论创新的成果需要以制度的确立和完善为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理论创新的成果。如果没有制度的确立作为保障,道路的探索可能会走回头路,理论的创新也可能出现倒退。

二、坚定“三个自信”,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若要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把三者作为有机整体共同坚持和发展,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所谓“三个自信”,是在基于中国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的基础上,坚定相信我们的道路、理论和制度选择的正确性,在当代世界潮流发展中有着自身的比较优势。正如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一)坚定“三个自信”,要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的历史和现实

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之所以能体现出自身的特色,是因为有着自身的历史环境和现实视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若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就不能正确地认识现实,若不能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现实,就没有在道路、理论、制度上的共同语言。因此,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是我们坚定“三个自信”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最大的国情,除了看到所已经取得的成就,更需要清醒地认识我们还存在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不回避问题,十分具体、明确地指出了目前存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和困难。讲问题是为了更清醒地看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们对道路、理论、制度能够解决好问题具有自信的表现。

(二)坚定“三个自信”,要坚持道路、理论、制度本身的与时俱进发展

党的十八大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三者的统一,一方面是毫不动摇坚持,同时也是与时俱进发展。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从根本上揭示了“三个自信”之所以能够坚定的深层原因。另一方面要通过自觉地反思,彰显政治勇气和智慧,增强全面改革的自觉性。全面的改革,一要深刻认识社会发展、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坚定探索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理论指南和制度保障,反对陷入西方中心主义;同时以运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前进,大胆探索创新。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通过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特色,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时代特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特色,日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

(三)坚定“三个自信”,要有全球的视野

任何国家成功的道路、理论和制度在选择和发展过程中都需要立足于其国情,根植于其历史、文化等传统,但它们绝不是自身独立演变的产物,而是在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基础上演变的结果,受着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和世界发展态势的制约,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些共同性。如“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积极参与全球化和国际机制等等都是人类反思现代工业文明、回应全球相互依存、追求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成果,体现了人类共同要求与选择。”[3]11同时,全球化是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4]8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立足全球,更好地利用全球的普遍联系,在辩证地看待和分析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模式过程中,积极寻求发展的共性,发现彼此的差异;在比较鉴别中明晰自己的劣势,吸取他国发展经验、模式的优势,吸收人类一切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所创造的文明成果。中国将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从全人类的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正如邓小平曾指出,中国的发展既符合时代的特点,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要求。中国发展道路为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在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类的文明发展方面也必然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所以,坚定“三个自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有全球的视野,既要遵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要向他国学习,更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吐故纳新,不断调整、丰富、创新、完善,始终保持其灵活性和变化性,才能促进自身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影响力。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 俞可平.中国模式与北京共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三位一体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