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低碳建筑管理体系研究

2014-04-17李逢宝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互利共生排放量

李逢宝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冶金与建筑工程系,山东莱芜271100)

一个城市最基本的设施就是建筑,也就是说城市是由建筑组成的,但是我们发现在建筑行业中建筑是城市的需要排放大量的碳,这就违背了城市建设的宗旨。由于我们对减少煤炭排放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就需要建筑行业研究发展低碳建筑,来迎合发展的大方向。与此同时由于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影响强烈,我们想要建设生态城市就必须要从建设低碳建筑开始。我们利用生态城市的理念来指导低碳建筑的创新发展,利用低碳建筑的创新发展来推动影响生态城市的建设。由于生态城市与低碳建筑之间存在着互利共生的关系,所以想要发展他们就需要政府部门的帮助,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形成奖励机制,通过奖励的方式将各个参与主体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

一、生态城市与低碳建筑的相关性

(一)对低碳建筑的理解

低碳建筑是近几年新兴起来的一种建筑模式,它遵循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要求。低碳建筑的发展也代表了当下人们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各种繁杂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究,它蕴含着大量的生态观念。

1.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在低碳建筑中有着深刻体现。所谓低碳建筑,就是将碳的排放量减少到最低、使生态环境和谐平衡,它体现着人与自然共同和谐发展的理念。我们可以发现自然界和人类既有统一性,又在一方面对立。其中,统一是说自然界之中就包含了人类,不管科技怎样发达,我们在了解和改造自然界的时候,都需要遵循自然界的规律。随着人类毫无节制的开发利用,自然界逐渐失衡,在自然界的自我修复过程中又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平衡。低碳建筑模式就是针对这些问题产生,它不但对人类发展所需要的建筑进行了满足,同时也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煤炭的排放量维护了生态平衡。而且它是人类对大自然负责的体现。

2.低碳建筑以生态正义作为坚持的方向。所谓生态正义,就是指对于大自然的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责任需要每个人公平分享,平等分担。理解生态正义需要我们了解一下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通过横向理解,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人,无论是什么国家、什么性别、什么信仰,都有权利共同分享大自然带来的生态环境;另一个层面是通过纵向理解,地球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一代又一代在地球上生存的人类都有权利共同分享大自然带来的生态环境。将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低碳环保化,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到最低,保持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作为低碳建筑发展的关键要求。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发扬生态正义。

3.强制的道德约束在低碳建筑中充分体现。工业的不断发展,既给人们创造了便捷美好的生活,也加快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如沙尘暴、海啸这些自然灾害让人类苦不堪言。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大自然就成了现在需要全力解决的重要问题,但由于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单单只靠人类自己的觉悟来保护环境已经远远不够了,还应当使用一些强制的不可抵抗的外力来督促我们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我们完全脱离大量排放碳的发展模式就是以发展低碳建筑为开端。这非常有效的制约和束缚了人类的行为,给维护生态环境提供了强大的约束力。

(二)低碳建筑和生态城市理念的相融合

通过完成社会生活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绿色环保经济的产生,科学技术突破性的发展,能源的节约循环利用等许多方面都体现出低碳建筑与生态城市的理念之间有着很多相融合的部分。我们之所以研究发展低碳建筑,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建筑建设时能量消耗最低、污染最轻、废气的排放量最少,从而使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到最少,给人们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其实,低碳建筑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的建筑。低碳建筑最重要、最关键的目标是降低碳的排放量,而低碳建筑实现碳排放量降低的重要途径是能源的循环高效利用。生态城市具有自然—社会—经济复合型的生态系统,它是以物质到能量到资源到信息高效循环利用为基础、科技到文化到环境彻底的融合的自然、社会和人三者之间相互利用受利的过程。所以,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能源的高效利用发挥着不可磨灭的关键作用。

二、对于低碳建筑的管理体系

(一)生态城市与低碳建筑互利共生以协同理论为基础

我们通过生态学可以了解到,大部分生物种群有顺序的组合存在的基础是协同进化。低碳建筑的一些发展模式以生态城市细胞的形象而存在,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说未来将生态城市发展推动起来的所有动力就是低碳技术。要将生态城市和低碳建筑一同发展,就需要参考协同理论,将由一种元素构成的低碳建筑和由多种元素构成的生态体系之间紧密联系起来,打破以前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的局面,发展为以互利共生为发展中心。要将低碳建筑的发展融进生态城市建设之中用生态城市建设的角度全面思考问题。发展战略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两个特性。其中,综合性是指生态城市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有公路、交通、政府、产业、建筑等多种元素,但是因为低碳建筑是由一种元素构成,它就凭借这一种体系只从减少碳排放量节约资源的方面来改善城市系统。所以,我们要明确战略方向,将低碳建筑和生态城市综合起来,利用它们互利共生的因素,让低碳建筑和生态城市之间形成一种紧密的互动机制。区域性是指不同城市甚至是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域都有着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风土人情,而这些巨大的不同就影响了它的功能和性质。所以,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

(二)低碳建筑管理体系的架构以生态城市理念为基础

低碳建筑管理体系的架构以生态城市理念为基础,就是说由管理的对象、目标和方法三个方面组成了低碳建筑和生态城市这种互利共生体的管理体系,它的管理主体是政府相关部门,管理对象大部分是公司企业、居住的公民以及低碳建筑和生态城市。这种互利共生体系也制订了将环保、低碳的作为指导理念的管理方法来适应不同的管理对象。使互利共生拥有科学的体系构建。

1.体系的管理对象。因为低碳建筑不是私人产品,所以它有一些特殊性,而这个特殊性,使它必须在市场和政府这两者共同的牵引之下发展才能成功。将整个管理体系运作起来,我们就会发现市场的主体就是企业,所以企业和政府一样都成为了互利共生管理体系的管理对象。除了这些,生态城市和低碳建筑作为共生体其本身也必定是其中的一个管理对象。

2.体系的管理目标。利用生态的概念来引领低碳建筑的发展就是体系的目标,从两个方面推进低碳建筑的完全发展就是要寻求低碳喝生态之间的共同之处。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需要实现的终结目标就是使生态和低碳相互协助共同发展,其实所谓共生管理体系的发展也就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低碳建筑在生态城市的引导协助下完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体系的管理方法。在协同理论的的影响下,有多种元素结构的低碳建筑和有多种元素结构的生态城市之间的协同共生体系,在序变量与控制变量的影响下作用于全部生态系统,通过政府的奖励机制形成有效的管理方法。在这个基础上,用强大的技术来支持管理体系的运作,给低碳建筑管理的质量以有力的保证。

三、对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低碳建筑管理体系构建的几点建议

对于低碳建筑和生态城市除了我们直接可以看到的联系外,它们中间还有好多通过一些环节间接联系着的。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低碳建筑和生态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并不是如我们所想的那样相互孤立的,它们完全可以相互促进、和谐共生。为了使两者充分联系起来发挥其作用,推进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低碳建筑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我们提出下面几条政策建议:

一是改善对于低碳建筑考量评价的标准。我们以前的评价大多只考虑低碳建筑本身,而很少考虑到建筑周围的大环境是不是低碳环保,也很少考虑这个低碳建筑与城市的联系。虽然有一些国际上认可度很高的标准(如美国的LEED标准)想到了建筑周边社区内的情况,但是也远远没有考虑到整个城市的方面。所以研究如何将城市的低碳化与低碳建筑连接起来就成了接下来我们需要攻破的难题之一。

二是政府多多制订与其有关联的政策。奖励低碳建筑的高速发展从之前的生态建筑发展为低碳生态社区甚至是低碳生态城市,真正深入地实践低碳生态理念。

三是在推广和宣传方面下功夫。寻找不同的途径大力宣传生态城市和低碳建筑,向公民普及平时生活中有关于低碳和生态的生活方式,使每个公民都有低碳和生态的理念,自觉独立的去践行这一原则。使社会中各方面的人士团结起来一起宣传低碳建筑生态城市。

[1]阿希姆·施泰纳.城市要实行低碳生活方式[C].上海:上海世博会“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主题论坛,2010.

[2]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

[3]秦佑国,林波荣.中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05,(7).

猜你喜欢

互利共生排放量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黑龙江省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研究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中민영기업,한국과 협력해 ‘호리공영 ( 互利共赢)’
开启互利合作的新征程
探底基层 互动互利
全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
——《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第Ⅱ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