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的社会管理创新
2014-04-17孙莹玉
孙莹玉
(马鞍山市行政学院现代科技与管理教研室,安徽马鞍山243011)
近年来,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把人类社会推进到自媒体时代。这种由技术变革导致的社会变迁,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交集在一起,使人们的社会心态异常复杂,价值观念更趋多元,社会矛盾凸显,社会舆论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态势。
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自媒体时代是以个人传播为主的信息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和记录者传播者,人们借助微博、博客、播客等移动终端发布见闻,宣泄情绪,表达观点。自媒体拥有的低成本、即时性、交互性、自主性和易用性等特征,使普通公众的声音越来越频繁地形成强大社会舆论,并被主流媒体关注,影响社会事件的走向。自媒体成了当下的“意见领袖”媒体,牵扯舆论方向,为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设置议程。而自媒体对政府行政、民生、环保等公共议题的经常性关注,容易形成舆论热点,从而引领了普通公众参与意识。
近几年,诸多热点突发新闻都是通过个人微博等自媒体首发的,如海南三亚“宰客”、三鹿“毒奶粉”等热点事件频发,诚信危机、仇官仇富现象越来越严重。在一些地方,政府失去公信、社会失去诚信又引起民众情绪的激化。
二、自媒体时代的社会管理难题
(一)网络信息真假难辨
网络作为一个虚拟平台,人人可以进入。加之网络的开放性,人人可以在网上自由地接收和发布信息,使得各类网络信息汹涌而至。特别是随着微信、微博等新技术的应用,手机等无线终端都可以随时随地发布虚假信息,让人们频频受骗。在这种海量的信息面前,究竟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谣言,哪些是对别人的诽谤,如何甄别真伪,就成了一个很迫切的问题,由此导致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大大增加。
(二)网络信息不对称
据统计,在全社会的信息资源总量中,大约有80%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政府是最主要的信息生产者、使用者和发布者。有些政府信息对外公布前需要自下而上层层上报审核,而这种繁冗复杂的信息发布使得各级政府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减弱。在人人都可当记者的时代,各级政府的反应速度明显要慢了几拍,远远落后于公众的现实需求。比如湖北石首事件,就是由于地方政府信息发布迟缓,导致谣言满天飞,对政府形象造成恶劣影响。
(三)政府信息透明度不够
自2008年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来,各级政府和部门公开信息的范围和力度大有改进。但从内容公开时效性来看,与公众知情的期待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随意扩大政府文件保密范围,把一些不应当确定为秘密的事项确定为秘密事项;二是信息公开重形式轻内容,一些政府部门在政务信息公开中表现被动;三是重公开而轻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在一些领导干部看来就是信息的简单发布,从不强调公众的参与和配合,这容易于导致公众的质疑和不满。
(四)网民缺少情绪宣泄渠道
当前,由于社会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分化严重等社会问题长期得不到公平、公正解决,一些富人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人文素质缺失,一部分富二代、官二代、名二代的举止张狂,导致公众负面情绪日益蓄积,由此易于触发较为激烈的“仇富、仇官”对抗或冲突。
三、自媒体时代的社会管理创新
(一)拓宽联系公众渠道
自媒体时代,网络已成为公众获取信息、关注社会热点、表诉求和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渠道。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和积极运用新媒体,主动搭建网络问政平台。该平台要有网络问政、领导访谈、网友留言、民意调查、新闻评论、行政投诉、领导信箱、受理统计等个性化功能,协助政府进一步推动网络问政机制的建设,为政府与公众双向互动提供一个直接对话的窗口,构筑起一条政府采购民意的通道。
(二)提高网络问政实效
网络问政,不但要把工作做实,更要将工作坚持下去,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机制。政府通过网络平台作宣传、作决策,了解民意,汇聚民智,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把握好公众在网上反映突出的问题,这是开展网络问政的重要内容。如有些地方政府近几年以顶层制度设计为着眼点,着力于网络问政制度化,领导在线交流常态化,限时部门回应自动化,政务微博互动便捷化,培训网络问政骨干规模化,解决了一批公众关心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
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不仅能够增加行政权力行使中的透明度,增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双方的信任,有效遏制各类腐败现象,而且可以改变不同部门之间信息传递通道不畅的现象,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效率和公信力。因此,政府信息公开是建设现代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必然要求,蕴涵着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是实现社会利益均衡与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四)鼓励公众参与社会管理
在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热情的高低和参与渠道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社会管理的有效运行和效能发挥。鼓励公众参与,有利于推动公众与政务部门在互动中分担责任。政务部门应通过公众参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使决策得到公众的配合与支持。为公民提供畅通互动沟通渠道,开设互动专栏,主动发布信息,设置讨论话题,将公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拿出来让网民讨论,提高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大力开展公民教育,增强公民的公共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利益表达能力和社会管理能力。
(五)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
一是网络应急处置机制。健全指挥顺畅、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要把新媒体作为稳定人心、处理突发事件、提升舆论引导水平的重要载体。二是网络监管机制。全面加强虚拟社会管理,加大不良网络文化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还给网民一个更加清净、健康和谐的网络坏境。三是网络引导机制。要培育一支网络“意见领袖”队伍,使他们具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能敏锐地捕捉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善于入情入理地剖析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氛围。
[1]李 敏.网络时代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研究[J].理论与实践,2011,(12).
[2]曹劲松.网络问政与社会管理实践创新[J].南京社会科学,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