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亭序》探析

2014-04-17辛春生辛力强

关键词:兰亭序王羲之用笔

辛春生,辛力强

(1.吉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2.贵州师范学院 艺术系,贵州 贵阳 558000)

《兰亭序》探析

辛春生1,辛力强2

(1.吉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2.贵州师范学院 艺术系,贵州 贵阳 558000)

《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他所书的《兰亭序》心手欢畅,毫无凝滞,天人融合,一气呵成。笔笔跳荡随性,倚斜偏正,一任自然。本文就他的笔法参差使转纵横、字型变化自然、同中有异、美丑兼备、整幅作品和谐统一、变化多端等方面做了探讨;同时,还对《兰亭序》中用笔方圆互用、藏露巧拙相参、横有俯仰、竖有相背等艺术境界做了一定的思考和探究。

《兰亭序》;探析;天人合一,同中有异;节奏;韵律

书法艺术是在文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文艺宝库的珍品。书圣王羲之是这样说的:“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一别,无使相同,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齐,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1]而王羲之的《兰亭序》则是天下第一行书的典范,是人们追求书法美的至高境界的象征,归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沾溉后世 既深且远

《兰亭序》真迹失传,但有许多临本,《定武兰亭》最为著名。东晋永和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饮酒赋诗,王羲之挥毫作序,于是产生了《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骨力富于姿媚之中,自然中又蕴涵匠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神品。自唐以来,历代书家无不临之。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都是继承了《兰亭序》遗风的上乘作品。唐太宗以帝王之尊为王作传,赞他是书法正宗,称:“详察古今,研精篆、隶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南朝梁武帝肖衍在《古今书人优劣评》中云:“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日本的书道是以王羲之书风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日本最古老的诗集《万叶集》称王羲之为“大王”。日本书界公认他是最杰出的“手师(善书者)圣”。武天皇(701年-756年)曾刻意临摹王羲之真迹,从日本现存最早手书佛经中,也可窥见抄经人追求王之用心。《兰亭序》一直被作为日本书法范本,可以说日本书道源于中国书法。《兰亭序》经过历史的考验,“天下第一行书”的地位不可置疑。对中日书法的发展起了深远的作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世界的骄傲。

二、天人融合 偶然成书

古人论书曾有“天人融合,偶然成书”之说,实际是指追求一种既自由地抒情表意,又暗示着客观必然,即“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最高艺术美境界,《兰亭序》就是极好的例证。《兰亭序》是作者在“会稽山阴之兰亭”这一特定环境下,和谢安等人“畅叙幽情”、“因寄所托”而成。是作者此时此刻其思想感情的流露和创作灵感迸发的产物,所以成为不朽之作,乃至“醒后执笔屡书不及”,体现了“天人融合,偶然成书”之说。所以王羲之主张书法艺术应 “内贵盈,外贵虚”,“望之惟逸,发之惟静”。[2]就是达到了内在与外在、抒情与体道、主观与客观、心理与物理,必然与自由的不偏不倚的和谐统一。王羲之的书法主张与他的古典书法美学是分不开的。东晋以来佛学的盛行,开始猛烈冲击着晋以来人格本体追求,社会的主导观念,逐渐向人的内心自由转化,精神本体论思潮日益兴起,王羲之受这种社会美学思潮的深刻感染。认为“逍遥”的真正含义是“明主人之心”,在于主体内在的精神世界。只要以“心”为本,则可”乘天正而高只,游无穷于放浪”,进入真正的逍遥境界。所以他在书法美学上提出“意在笔先”说,一种主体的自由心意。他讲究“转深占要之间皆有意”,[3](《晋王右军论书》)也就是追求一种笔外之意,一种越点线之有限趋于无限的自由意味。他强调书法创作“内贵盈,外贵虚”,也就是体现了一种由内而外抒情写意之书法美学观,这与支遁讲究人心之自由无限的理论大体一致。书理与佛理的内在联系由此亦见端倪。《兰亭序》以整体看,此帖精神内涵“纵复不端正,仍旧有一种风度”[4](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从局部看,此帖笔墨精致,无一松懈之笔,不激不厉,俨然魏晋风度。

三、同中有异 美丑兼备

《兰亭序》重复字多变,有五十二个重复使用的字,重复最多的是“之”字,全篇有二十个。“以”、“不”、“一”、“所” 四个字各重用七次;“怀”、“其”、“于”三个字各重用五次。这些字反复出现而不重复,可见王羲之独具匠心,皆能随类赋形,体态多姿,元郭天赐说:《兰亭序》“书法秀逸,墨彩艳发,奇丽超绝,动心骇目,毫芒转折,纤微备尽,天下真迹一等”。说明《兰亭序》用笔细腻和结构多变,具有“笔画跳荡和线形多变”的特征,在重复字中体会更深。“之”的变化在《兰亭序》艺术中堪称一绝,充分体现其笔法特点。

王羲之所以用“之”大做文章有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之”属于虚词,用法跟“的”相当,也有代词、助词等用法,用法灵活。第二个因素,“之”是独体字。明代的赵宦光在《寒山帚谈》中说:“书法味在结构,独体结构在密、疏欲不见其单弱,密欲不见其杂乱。”[5]也就是说,笔画少的字要求间架结构笔势雄伟强劲,无单薄软弱之弊,笔画多的字要疏密得当,茂密严谨不出现杂乱、分散的特点。

《兰亭序》的点变幻无穷,有的笔画的使转藏于完整独立的点画之内,即藏于隐处,有的用笔则方圆互用,藏露巧拙相参,横有俯仰,竖有向背。从其用笔及使转中可见书家思想活跃,才华横溢。书法艺术形象即是造化与心源的融合的产物。“之”的捺,有的象隶书运笔,蚕头雁尾。

《兰亭序》中“之”的书写是随着王羲之的心情自然宣泄于点画之间。有的缜密收敛,有的粗犷开张。激昂慷慨处节奏快而活跃:感情深沉处,沉静,舒缓。前两列记叙修契的时间、地点和集会的缘由。他的心情自然、平和。两列字的用笔舒缓、流畅。两列中“之”的书写成扁状,给人以周正、平稳之感,符合作者的心境。王羲之《兰亭序》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抱负,情绪渐至高潮。 “之”的妙用有渐变之势,似音乐的旋律从高音到低音再从低音到高音,跟全文的节奏相统一,跟王羲之的情绪变化相统一,这就是《兰亭序》的魅力所在。

《兰亭序》中有些字写得很丑,如“契”等字,也有的字有贼峰,有的用笔中出现开岔的现象,还有几处用笔修改过。其中“然”字有破碎的笔画,可以说是残缺美。由于其是文稿,引文中还有几处更改、涂抹和加字。这些字如果单个看或从局部看是很难看的,但置于通篇之中却也显得和谐恰当。《兰亭序》之所以美,也在于它不是雕琢的美玉,而是美丑兼备,自然天成。《兰亭序》之所以美,是因为它是作者意识情感的自然流露,在无我之境中显真我,在不求工处书自工,故如得天全。

王羲之书法所达到的那种极高的艺术境界,是蕴涵了中国书法艺术内核的最精髓的东西,是代表中国书法艺术精神的东西,王羲之的《兰亭序》的魅力是永恒的。

四、和谐统一,变化多端

《兰亭序》被历代书家誉为无上精品。《兰亭序》是长卷文稿,自右向左凡28行,共324个字。竖成行,横不成列。首行首字不空格,通篇格式是头齐脚不齐。但长短错落有致,不觉散乱;头齐也不呆板一线,通篇看来极其自然和谐。

纵览全篇,《兰亭序》笔墨多变,好像无声的乐章。前两行笔墨饱满、稳重,行距与字距均略大,呈虎卧凤阙之势,给人以平缓、安详之感,犹如朗诵的开篇,交响乐的序曲。最后一个“文”字,写得最大,全文戛然而止,雄深有力,酷似一曲终了时奏鸣出的悦耳、动魄、持续、绵长的和声。其首尾的节奏以静与稳相互呼应,似乐曲的引子和尾声。从第三行至十一行的“信可乐也”,书写时用笔优雅流畅,字势舒朗明快,疏密动静相间,得起伏跌宕之势,节奏于舒缓之中亦有变化,笔者怡然自得之态跃于笔端。从第十一行“夫人之相与”至全文最后,笔势也随之变得奔放酣畅,如天马行空随心所欲,似龙跃天门之势。最后两行由激烈、活跃逐渐恢复沉稳,末行八个字大小相间,动静相跃。中段波澜跌宕,逐步推向高潮,令人回肠荡气。从字形来看,前正后斜,前小后大,前松后紧,前规矩后开张,渐次变化,全无琢凿之斧痕。《兰亭序》全篇笔墨运用自然清新,节奏和谐,变化多样,可想而知,王羲之情感与才华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兰亭序》的行气是竖着流动的,是气脉贯通有机联系的整体。它巧妙天成运用了横、斜“堵墙”的法则。防止横向断气,用字堵住字与字之间空隙的横向延伸,使得横行不齐,形成一种动势,横向的运动感。若把纸上的墨迹和笔在空中运动的轨迹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一条起伏跌宕、回转万千的奇异之线。《兰亭序》的字虽不个个相联,但有一条内在运动的线,也可谓之“一笔书”了。

《兰亭序》的气脉一贯到底,如果我们将感觉重心点按行连接起来,就会得到一条优美的S型竖向曲线,但其中有一条主线,引出这些线,给人一种左右摇摆扑朔迷离的美感,曲折跌宕的主线更使字幅显得气宇不凡。二十八行字连成二十八条不同的波浪流动的曲线,也使观者产生了情绪上的律动。如果再进一步把每个字的左右外缘连接起来,又可得到不规则的由上向下左右摇动的两条曲线,其形状如行云流水,幽雅自然。

《兰亭序》点画参差使转纵横,字形变化自然天成。每个字自成独立单位,互不粘连。王羲之在《笔势论》中说:“夫著点皆磊磊似大石之当衢或蹲鹄,或如蝌蚪,或如爪瓣,或如栗子,或若鹗口,尖如鼠矢,如斯之类,各禀其仪。”[5]这种具体的描述旨在指出书法点画要千姿万态,具有种种的表情,要成为对人的感觉、精神、性格等具有感染力东西。

《兰亭序》的字形、取势具有自然质朴的特色,可谓“浑然天成”。字的外形变化多端,全篇如山石堆砌的墙。试将《兰亭序》各自的外缘用线勾出,可以看到每个字的外形为不规则的多边形,间有由弧线构成的圆形和椭圆形,每个字如同一块山石,字间空白如石间勾缝,既如山石砌墙,且又气脉畅通。空缝互相通连又无相同者;字形有的凌空而上,有的置基深稳,犬牙交错,各具异态。全篇字的动势,自右上方向左下方倾斜,形成统一的节奏,如协调的舞蹈动作,既有内在的节奏、动势上的统一,又呈现全面活跃之势。字势上动向统一,达到视觉上的平衡感。

总之,由于《兰亭序》通篇气脉贯通,似如悬泻的瀑布,既有浩大之气势,又得和谐之韵律,不论远观近玩,往往使人产生一种情绪上的律动,若饮甘泉,如闻仙乐,沉浸在精神气韵的艺术美感的享受之中。堪称天下第一行书,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1]陈航.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周来祥.中国美学主潮[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

[3]刘纲纪,李泽厚.中国美学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4]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中国古代美学史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5]成复旺.中国古代人学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薛柏成]

Analysis of Lan Tingxu

XIN Chun-sheng1,XIN Li-qiang2
(1.Academy of Fine Arts,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Jilin 136000,China;2.Guizhou Normal Department,Guiyang,Guizhou 558000,China)

Lan Tingxu called"the best in all the land",is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of Wang Xizhi.Because at that time.it was in high spirits.It is with his poems,and the occasion.Wang Xizhi felt glad,no stagnation,and the fusion,By chance,make smooth reading.Dancing with the ramp,partial is a natural.The most famousone is the order in a large number of complex characters,his calligraphy stagger,change the nature,with a different,both beauty and ugliness.Repeat rate is very high,but pose special,praise.It's worthy for one's excellent conduct.Lan Tingxu later,the deep and far.

Lan Tingxu;analysis;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difference in the same;rhythm;metre

J29

A

1007-5674(2014)01-0122-03

10.3969/j.issn.1007-5674.2014.01.030

2013-11-15

辛春生(1956—),男,吉林东辽人,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书法艺术;辛力强(1983—),男,吉林四平人,贵州师范学院艺术系讲师,研究方向:雕塑艺术。

猜你喜欢

兰亭序王羲之用笔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王羲之送字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书法作品
找出家里的安全隐患
《王羲之 兰亭序》
王羲之书兰亭序
《王羲之 丧乱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