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苏区妇女职业教育的特点探析*

2014-04-17俞美蓉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苏区江西省江西

俞美蓉,舒 醒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330038)

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各大革命根据地创办的妇女职业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人结合实际办教育的伟大实践,是妇女教育与无产阶级革命政权相结合的重要产物。江西苏区是中华苏维埃革命政权诞生和壮大的中心地区,也是新兴政府创办妇女职业教育的主要阵地。笔者根据目前掌握的史料情况,对江西苏区妇女职业教育的办学类型进行梳理和归纳,进而概括其主要特点,希冀能够对江西苏区妇女教育的研究有所补充。根据妇女职业教育主办单位的不同,江西苏区妇女职业教育划分为各级苏区政府创办的正规、系统类妇女职业教育,以赤色女子职业学校和职业中学为代表,以及各行业单位创办的技能培训类妇女职业教育,主要涉及医疗卫生业和银行业,以女子看护学校和国家银行妇女训练班为代表。政府创办的正规妇女职业教育从劳动妇女的先天优势和劳动特长出发,以教授学生多种职业技能为教学任务,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在工农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各行业单位开办的培训类妇女职业教育从行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出发,以培训某一种职业类别的技能为教学任务,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主办单位参加工作。这两种办学类型为江西农业、轻工业、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发展培训了大批专业人才,为江西苏区的经济发展和革命政权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教育政策的革命性与阶级性

江西苏区妇女职业教育是无产阶级的教育,主要服务于广大劳动妇女。党和各级苏维埃政府在创办妇女职业教育期间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方针和政策,明确了无产阶级教育的教育目的、教育原则及具体办学举措,为江西苏区创办妇女职业教育奠定了政治和法律基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

首先,在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训令中规定苏区教育的目的是“以教育为阶级斗争的武器,造就无产阶级所需要的政治、经济等技术专门人才。”①进而确定苏区教育原则是“反对国民党党化教育、复古教育、社会教育,实施无产阶级教育。”②该教育原则确定了苏区妇女职业教育的政治方向,办教育要坚持为无产阶级劳动大众服务的理念。其次,为了进一步保障劳动妇女受教育之权,在全国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对苏区教育事业的规定称“工农劳苦群众,不论男子和女子,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教育上,完全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③由此可见,苏区党和政府坚持一切教育之权归属无产阶级劳苦民众,男女受教育权平等且免费,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苏维埃政府和各行业单位在创办妇女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严格遵守了党和政府提出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特别是在招生对象上有明确的规定。湘赣省苏维埃文化部颁布的《女子职业学校暂行简章》中对入学资格有明确规定,称“在十六岁至二十五岁稍识字,身体强健的工农女子,过去本人及其家属不是靠剥削为生活的为合格”④。在该条例的号召下,莲花县女子职业学校招收“无反动政治嫌疑”的工农女子,永新县女子职业学校招收“贫农、雇农、苦力工人及中农家庭的女子”,且“有嫌疑行动浪漫思想不正确的不收”⑤。除了上述家庭成分的女子可以入学外,“如系富农子女能执行苏维埃法令亦可入校”,但是他们的“伙食及一切用物完全自备并在每学期收学费一元”等。除了赤色女子职业学校对学生政治背景和家庭成分有严格要求外,赣西南红色总医院创办的女子看护学校在招生时也“要忠实活泼可靠”的,且“须注意勿使AB团取消派等份子混入,政府须绝对责任”⑥。由此可见,从党中央到县苏政府对各类妇女职业学校学生的入学资格都有严格统一的规定,确保受教育者政治成分纯洁坚定,确保受教育权归属广大劳苦妇女群众。因此,江西苏区妇女职业教育是无产阶级劳苦民众的教育,与国民党党化教育、统治阶级的教育有本质的区别,具有坚定的革命性和阶级性,是江西苏区妇女职业教育的首要显著特点。

二、办学形式的多样性与普遍性

江西各革命根据地都积极响应党和政府提倡重视妇女职业教育的号召,根据战时经济建设和革命政权建设的需要创办了形式多样的妇女职业学校和培训班,主要涉及农业、轻工业(纺织、印染等)、医疗卫生、金融等众多领域。为广大劳动妇女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场所,极大地丰富了江西苏区妇女受教育的形式。

为了提高一般劳苦妇女的文化程度及使每个妇女都有相当的职业,江西苏区各县苏政府和文委会先后做出创办女子职业学校的决定。在湘赣省妇委书记联席会通过的《全省妇运冲锋季工作计划》中就提出“实现妇女的职业教育和妇女的要求”的四项措施之一就是规定“每个大的县须开办一个女子职业学校,增加妇女职业技能。”⑦湘赣苏区的永新、莲花、茶陵、安福、分宜、萍乡等县,以及湘鄂赣苏区的万载、修水等县相继颁布《女子职业学校暂行简章》,女子职业学校都热烈地开展起来。由此可以看出江西苏区的女子职业学校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在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政权期间,共产党人发动了多次武装暴动,无数英勇的革命战士在战场上流血牺牲。为了使负伤革命同志有人照护和安慰,各地红色医院和军区指挥部积极创办女子看护学校,招收忠实、活泼的劳动妇女入校学习医疗、急救和看护等知识,为革命战场前线及时储备医护人才。其中规模较大的女子看护学校包括湘赣军区总指挥部在永新开办的看护学校、赣西南红色总医院在兴国城岗开办的女看护学校、临时中央政府内务人民委员会在汀州开办的看护学校以及中央军委会军医处开办的看护班等,由此可见,江西苏区女子看护学校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江西苏区时期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国家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数量少、专业知识欠缺,为了进一步稳固苏区经济建设和商业发展,急需专门的金融从业人员。因此,中央苏区国家银行和银行专门学校都专门开设一期训练班全部招收劳动妇女,教授工商业经营和财政结算等专业知识,为苏区工商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江西苏区教育发展的后期阶段,为了适应极度紧张的革命战争的需要,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决定试办短期职业中学,给江西苏区广大劳动妇女提供了很多专业学习种植、纺织等技术的机会,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该短期职业中学主要包括农业中学、棉业中学、纺织业中学等,“教育部颁布的《短期职业中学试办章程》还要求公略、万泰、兴国和博生等县也都相继改组或开办短期职业中学。”⑧由此可以看出,苏维埃政府在开办职业中学初期是打算在所辖各县进行全面推广的。江西苏区在发展妇女职业教育的短短几年内,在各县积极创办赤色女子职业学校、女子看护学校、国家银行和银行专门学校妇女训练班等,办学形式丰富多样,此类学校数量多且分布广,为江西苏区的革命斗争和生产发展输送了大批专门人才。

三、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从江西苏区妇女职业教育方针政策和办学形式等内容可以看出,该教育类型主要服务于革命政权建设和战时经济建设,因此江西苏区妇女职业学校和培训班的教学内容也是紧紧围绕“干革命、促生产”这一主题的。

湘赣省苏维埃文化部通令第十六号《女子职业学校暂行简章》中规定女子职业学校“专业编制包括缝纫科、纺织科和染色科,所有专业编制的学习科目包括国语、算术、政治科、职业科和艺术科”⑨。其中为国语设定的教学目标是“以应用为主,达到能看布告、报纸、标语等日常应用文字,同时要达到自己能做能学。”⑩政治科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当时的政治问题,使学生有一般的政治知识,艺术科的教学内容包括“作操、音乐,游戏以适应于女子的技能为限,手工图画以日常生活实际应用的技能为主,并与以各科的知识。”⑪此外,还要求女子职业学校的学生“每天职业六小时”,半工半读,做到学习和生产两不误,鼓励学生及时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生产效益。莲花县赤色女子职业学校的课程是遵照省文化部通令设置的,而永新县赤色女子职业学校的编制以纺织科为主,并将职业课程细化为缝衣、缝裤、织毛巾、织布等,除了国语、常识等普通课程外,还增设“妇女运动工作”一项。由于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的影响,江西苏区的基础物资极度匮乏,而女子职业学校充分利用了劳动妇女手脚灵活、细致悉心的优势,教授她们学习缝补、纺织、印染等专业技术,并及时投入到战争后方大生产中;江西苏区各地各单位开办的女子看护学校也都针对当时的战争环境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比如湘赣军区总指挥部开办的看护学校主要学习“中西医科和药科,培养部队医护人才”⑫,赣西南红色总医院开办的女看护学校“专学习看护技术,以资将来做看护工作。”⑬临时中央政府内务人民委员会开办的看护学习的主要学习科目“为普通内外科的诊断和治疗及绑带、救急、看护常识与卫生常识等。”⑭这些女看护学校根据自身实际进行课程设置,但是都紧紧围绕医疗、看护伤病员这一主题,主要是为了给战场前线的受伤战士提供救治和看护服务,以减少战争伤亡;国家银行和银行专门学校开办的妇女训练班主要教授劳动妇女学习工商业经营和财政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这样的训练班既是学习课本知识又是一种岗前培训,学习结束就要求她们留在银行参加实际工作;农业、棉业、纺织业等短期职业中学的课程分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某种技术及文字科目四项,并且严格要求“生产技术占科目的百分之四十以上”⑮,明确了学习实际生产技能的重要地位。为了让学员从做中学,还特意要求“农业中学要靠近农村或红军公田,棉业中学要靠近棉田,纺织业中学要靠近机织工厂等”⑯,将实地劳作引进课堂,鼓励学员及时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劳动相结合,以便她们更快更好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由于苏区时期革命武装斗争频繁,阶级斗争活跃,江西地区农业、纺织业生产落后,经济萧条,医护人才奇缺。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党和苏区政府决定充分发挥劳动妇女的中坚力量,大力发展妇女职业教育,创办女子职业学校、女子看护学校、银行妇女训练班等妇女职业学校,教授劳动妇女擅长的纺织、印染、看护等专业技术,半工半读,学做统一,体现了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短期人才和长期人才综合培养

由于江西苏区时期经济条件和战争形势的局限,各行各业的妇女职业学校没有严格、统一的学制规定。妇女职校的主办单位大都是从掌握技术需要的时间和办学经费等角度考虑,灵活设定学习期限,做到实事求是,教学资源统筹安排,体现出短期人才和长期人才综合培养的特点。

湘赣省莲花县、永新县、萍乡县等地女子职业学校都严格按照《女子职业学校简章》的要求,“招收十六岁至三十岁不等的青年女子,规定修业期限为两年”⑰,这两年内在校学习各类常识知识和职业科知识,并且需要通过各种职业技能考试,才能获得毕业证书;临时中央政府内务人民委员会创办的看护学校“招收十七岁至二十四岁的青年男女,学习期限为两个月”⑱。学员在校学习诊断和救护等各类专业知识,学习时间比较紧凑,主要是跟战争紧急情况相关;国家银行第二期妇女训练班对学员的入学年龄没有严格要求,“训练期限为六个月”⑲。经过半年的学习和培训,学员就要离开家庭留在银行工作;1934年4月,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提出创办职业中学初期规定的学制是四年,“为适应紧张的战争环境,先开办1~2年的短期职业中学。”⑳因此,江西苏区各地区根据当地的战争状况和经济状况规定短期职业中学的学习时间为一年至两年不等。以上妇女职业学校的学制从两个月至两年不等,我们可以看出此类学校学制安排的灵活性。各类妇女职业学校根据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环境的要求综合培养短期人才和长期人才,为革命战场提供支援,为农业、纺织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极大地促进了江西苏区革命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五、坚持走群众化办学路线

江西苏区妇女职业教育属于无产阶级的教育,践行了“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办学理念。各类妇女职业学校的创办和发展都离不开广大劳苦群众的支持,无论是教育经费还是教学器材,人民群众都为该时期的妇女职业教育提供了实质性帮助;同时,这些妇女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也都从人民群众实际出发,致力服务于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

首先,江西苏区办妇女职业教育依靠群众。《莲花县赤色女子职业学校暂行简章》中对学校基金的筹集方法做出了规定,除了县苏拨出的一百元外,暂缺的办学经费由各区群众集股完成。集股的原则为“暂定二千股,每银洋一元为一股,未满一元的可由两人合并为一股”,除了现钱外,“股金还可以好机器、货物抵折。”㉑参加集股的群众除了提供资金支持外,还要将开办女子职业学校的意义对其他群众进行宣传和解释,“使广大群众深刻认识,以免致群众对女职校是一个营业性质的商店,并鼓励一般劳苦妇女来读书及学习职业。”㉒由此可见,莲花县的劳苦群众从基金集股、精神鼓励等多方面支持县赤色女子职业学校的开办;永新县赤色女子职业学校的创办同样也受到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永新县苏政府极力号召各乡政府将从地主豪富家里没收来的“缝衣机器、洋袜机器、织脸巾机器、织布高级(机器)等送至区府”,没有人使用的私人机器可“担来县苏出卖”,以及到县女职校读书的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机器作为股金投至学校”㉓。县苏政府从这三方获取的机器一律作为学校的教学设备,以帮助学生完成职业科的学习。县苏政府还号召“各乡政府将没收的洋纱、丝纱、麻纱、土纱等”,及“群众自己生产的好土纱担至学校出售”㉔,政府将收集来的各种纱布送到县女职校作为纺织科的加工原料。此外,政府还组织了两个宣传队深入群众宣传女子职业学校开办的意义,鼓励青年劳动妇女到校学习;同时,江西苏区办妇女职业教育服务群众。赤色女子职业学校的科目分为普通文化科目和职业科目,普通科主要教授学生学习国语、算术等知识,达到能看标语、报纸等日常文字的要求。职业科主要教授纺织、缝纫、印染等技术,在每天“职业六小时”的过程中参与实际的生产劳动,产生经济效益。由此可以看出,这种半工半读的学习方式与群众日常生活和生产紧密关联,帮助当地群众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江西苏区各地开办的看护学校既是服务战场前线的伤病员,也是服务根据地的劳苦群众。临时中央政府内务人民委员会“为诊治灾区群众的疾病与指导群众卫生工作等”开办看护学校,以救治广大劳苦群众为学校的根本目标。此外,农业、棉业、纺织业等短期职业中学教学地点设在农田、机织工厂附近,就近培养农业和轻工业技术人才,直接服务于当地群众的工农业生产。江西苏区党和政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策群力,依靠群众办学,办学服务群众,成为江西苏区妇女职业教育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江西苏区妇女职业教育的教育政策、办学形式、教学内容、学制等都具有鲜明的特点,表现出该教育类型在江西苏区时期的独特性以及对其探讨的价值性。江西苏区妇女职业教育是妇女教育与无产阶级革命的结合,是妇女解放与社会制度变革的结合。详细分析江西苏区妇女职业教育的特点,充分说明党和苏维埃政府能有效、合理地调动根据地劳动妇女为战时经济建设和革命政权建设服务的积极性,以及工农妇女能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主动接受苏区政府举办的各类妇女职业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贡献力量。江西苏区妇女职业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为江西苏区时期的工农业生产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为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培养了众多积极分子。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劳动妇女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也推进了江西苏区妇女运动工作的进展。此外,江西苏区妇女职业教育的办学形式和教育内容等也为后期革命党人辗转延安根据地办妇女职业教育提供了直接的经验参考,同时也对当今江西妇女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借鉴价值。

注释:

①江西省教育学会编:《苏区教育资料选编1929-1934(一)苏维埃教育的方针、政策和任务》,1981年4月,第5页。

②江西省教育学会编:《苏区教育资料选编1929-1934(一)苏维埃教育的方针、政策和任务》,1981年4月,第5页。

③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江西苏区教育资料汇编(二)教育方针政策》,1985年6月,第72页。

④江西省妇女联合会,江西省档案馆编:《江西苏区妇女运动资料选编》,1982年,第403页。

⑤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江西苏区教育资料汇编1927-1937(三)教育类型和办学形式(上)》,1985年6月,第70页。

⑥江西省妇女联合会,江西省档案馆编:《江西苏区妇女运动资料选编》,1982年,第26页。

⑦胡志平,刘清兰等主编:《江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一九三二年(一)》,1992年9月,第310页。

⑧江西省教育学会编:《苏区教育资料选编 1929-1934(一)苏维埃教育的方针、政策和任务》,1981年4月,第142页。

⑨江西省妇女联合会,江西省档案馆编:《江西苏区妇女运动资料选编》,1982年,第403页。

⑩江西省妇女联合会,江西省档案馆编:《江西苏区妇女运动资料选编》,1982年,第404页。

⑪江西省妇女联合会,江西省档案馆编:《江西苏区妇女运动资料选编》,1982年,第404页。

⑫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江西省志·江西省教育志》,1996年10月,第69页。

⑬江西省妇女联合会,江西省档案馆编:《江西苏区妇女运动资料选编》,1982年,第26页。

⑭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江西苏区教育资料汇编1927-1937(四)教育类型和办学形式(中)》,1985年6月,第73页。

⑮江西省教育学会编:《苏区教育资料选编 1929-1934(一)苏维埃教育的方针、政策和任务》,1981年4月,第141页。

⑯江西省教育学会编:《苏区教育资料选编 1929-1934(一)苏维埃教育的方针、政策和任务》,1981年4月,第141页。

⑰江西省妇女联合会,江西省档案馆编:《江西苏区妇女运动资料选编》,1982年,第403页。

⑱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江西苏区教育资料汇编1927-1937(四)教育类型和办学形式(中)》,1985年6月,第73页。

⑲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江西苏区教育资料汇编1927-1937(四)教育类型和办学形式(中)》,1985年6月,第66页。

⑳江西省教育学会编:《苏区教育资料选编 1929-1934(一)苏维埃教育的方针、政策和任务》,1981年4月,第141页。

㉑江西省妇女联合会,江西省档案馆编:《江西苏区妇女运动资料选编》,1982年,第354页。

㉒江西省妇女联合会,江西省档案馆编:《江西苏区妇女运动资料选编》,1982年,第354页。

㉓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江西苏区教育资料汇编1927-1937(四)教育类型和办学形式(中)》,1985年6月,第71页。

㉔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江西苏区教育资料汇编1927-1937(四)教育类型和办学形式(中)》,1985年6月,第71页。

猜你喜欢

苏区江西省江西
模拟成真
江西银行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苏区创业致富人
我爱江西奶奶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